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1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涡喷Word文件下载.docx

惠公司启动涡扇研制工程要比GE晚,他们是在探听到GE在研制CJ805的后,匆忙加紧工作,抢先推出了了实用的JT3D。

1960年,罗尔斯·

罗伊斯公司的“康威〞(Conway)涡扇发动机开场被波音707大型远程喷气客机采用,成为第一种被民航客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

60年代洛克西德“三星〞客机和波音747“珍宝〞客机采用了罗·

罗公司的RB211-22B大型涡扇发动机,标志着涡扇发动机的全面成熟。

此后涡轮喷气发动机迅速的被西方民用航空工业抛弃。

波音707的军用型号之一,KC-135加油机。

不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实际上较为容易识别,其外部有一直径很大的风扇外壳。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的原理

涡桨发动机的推力有限,同时影响飞机提高飞行速度。

因此必需提高喷气发动机的效率。

发动机的效率包括热效率和推进效率两个局部。

提高燃气在涡轮前的温度和压气机的增压比,就可以提高热效率。

因为高温、高密度的气体包含的能量要大。

但是,在飞行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涡轮前温度,自然会使排气速度加大。

而流速快的气体在排出时动能损失大。

因此,片面的加大热功率,即加大涡轮前温度,会导致推进效率的下降。

要全面提高发动机效率,必需解决热效率和推进效率这一对矛盾。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妙处,就在于既提高涡轮前温度,又不增加排气速度。

涡扇发动机的构造,实际上就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前方再增加了几级涡轮,这些涡轮带动一定数量的风扇。

风扇吸入的气流一局部如普通喷气发动机一样,送进压气机(术语称“涵道〞),另一局部那么直接从涡喷发动机壳外围向外排出(“外涵道〞)。

因此,涡扇发动机的燃气能量被分派到了风扇和燃烧室分别产生的两种排气气流上。

这时,为提高热效率而提高涡轮前温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涡轮构造和增大风扇直径,使更多的燃气能量经风扇传递到外涵道,从而防止大幅增加排气速度。

这样,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取得了平衡,发动机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效率高就意味着油耗低,飞机航程变得更远。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的优缺点

如前所述,涡扇发动机效率高,油耗低,飞机的航程就远。

但涡扇发动机技术复杂,尤其是如何将风扇吸入的气流正确的分配给外涵道和涵道,是极大的技术难题。

因此只有少数国家能研制出涡轮风扇发动机,中国至今未有批量实用化的国产涡扇发动机。

涡扇发动机价格相对高昂,不适于要求价格低廉的航空器使用。

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构造图

涡轮喷气发动机构造图

涡轮风扇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的根底上增加了几级涡轮,并由这些涡轮带动一排或几排风扇,风扇后的气流分为两局部,一局部进入压气机〔涵道〕,另一局部那么不经过燃烧,直接排到空气中〔外涵道〕。

由于涡轮风扇发动机一局部的燃气能量被用来带动前端的风扇,因此降低了排气速度,提高了推进效率,而且,如果为提高热效率而提高涡轮前温度后,可以通过调整涡轮构造参数和增大风扇直径,使更多的燃气能量经风扇传递到外涵道,就不会增加排气速度。

这样,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来讲,热效率和推进效率不再矛盾,只要构造和材料允许,提高涡轮前温度总是有利的。

  目前航空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分两类,即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和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

前者主要用于高亚音速运输机,后者主要用于歼击机,由于用途不同,这两类发动机的构造参数也大不一样。

  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涡轮前温度较高,而且风扇直径较大,涵道比可达8以上,这种发动机的经济性优于涡轮喷气发动机,而可用飞行速度又比活塞式发动机高,在现代大型干线客机、军用运输机等最大速度为M0.9左右的飞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热机的原理,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参加推进的工质越多,所获得的推力就越大,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风扇直径大,空气流量就大,因而推力也较大。

同时由于排气速度较低,这种发动机的噪音也较小。

  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在飞机巡航中是不开加力的,这时它相当于一台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但为了追求高的推重比和减小阻力,这种发动机的涵道比一般在1.0以下。

在高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加力翻开,外涵道的空气和涡轮后的燃气一同进入加力燃烧室喷油后再次燃烧,使推力可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了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这种发动机的加力比还会上升,并且耗油率有所下降。

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具有这种低速时较油耗低,开加力时推重比大的特点,目前已在新一代歼击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冲压喷气发动机

  冲压喷气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迎面气流进入发动机后减速,使空气提高静压的一种空气喷气发动机。

它通常由进气道〔又称扩压器〕、燃烧室、推进喷管三部组成。

冲压发动机没有压气机〔也就不需要燃气涡轮〕,所以又称为不带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压缩空气的方法,是靠飞行器高速飞行时的相对气流进入发动机进气道中减速,将动能转变成压力能〔例如进气速度为3倍音速时,理论上可使空气压力提高37倍〕。

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时,高速气流迎面向发动机吹来,在进气道扩减速,气压和温度升高后进入燃烧室与燃油〔一般为煤油〕混合燃烧,将温度提高到2000一2200℃甚至更高,高温燃气随后经推进喷管膨胀加速,由喷口高速排出而产生推力。

冲压发动机的推力与进气速度有关,如进气速度为3倍音速时,在地面产生的静推力可以超过2OO千牛。

  冲压发动机的构造简单、重量轻、推重比大、本钱低。

但因没有压气机,不能在静止的条件下起动,所以不宜作为普通飞机的动力装置,而常与别的发动机配合使用,成为组合式动力装置。

如冲压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组合,冲压发动机与涡喷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组合等。

安装组合式动力装置的飞行器,在起飞时开动火箭发动机、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待飞行速度足够使冲压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时,再使用冲压发动机而关闭与之配合工作的发动机;

在着陆阶段,当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降低至冲压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又重新起动与之配合的发动机。

如果冲压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单独使用时,那么这种飞行器必须由其他飞行器携带至空中并具有一定速度时,才能将冲压发动机起动后投放。

冲压发动机或组合式冲压发动机一般用于导弹和超音速或亚音速靶机上。

按应用围划分,冲压发动机分为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类。

  一、亚音速冲压发动机

  亚音速冲压发动机使用扩散形进气道和收敛形喷管,以航空煤油为燃料。

飞行时增压比不超过1.89,飞行马赫数小于O.5时一般不能正常工作。

亚音速冲压发动机用在亚音速航空器上,如亚音速靶机。

  二、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超音速冲压发动机采用超音速进气道〔燃烧室入口为亚音速气流〕和收敛形或收敛扩散形喷管,用航空煤油或烃类燃料。

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推进速度为亚音速~6倍音速,用于超音速靶机和地对空导弹〔一般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配合〕。

  三、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燃烧在超音速下进展,使用碳氢燃料或液氢燃料,飞行马赫数高达5~16,目前高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正处于研制之中。

由于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入口为亚音速气流,也有将前两类发动机统称为亚音速冲压发动机,而将第三种发动机称为超音速冲压发动机。

发动机构造图

根本参数

推力重量比:

Thrusttoweightratio,代表发动机推力与发动机本身重量之比值,愈大者性能愈好。

压气机级数:

代表压缩机的压缩叶片有几级,通常级数愈大者压缩比愈大。

涡轮级数:

代表涡轮机的涡轮叶片有几级。

压缩比:

进气被压缩机压缩後的压力,与压缩前的压力之比值,通常愈大者性能愈好。

海平面最大净推力:

发动机在海平面高度及条件,与外界空气的速度差(空速)为零时,全速运转所产生的推力,被使用的单位包括kN(千牛顿)、kg(公斤)、lb(磅)等。

单位推力小时耗油率:

又称比推力(specificthrust),耗油率与推力之比,公制单位为kg/N-h,愈小者愈省油。

涡轮前温度:

燃烧後之高温高压气流进入涡轮机之前的温度,通常愈大者性能愈好。

燃气出口温度:

废气离开涡轮机排出时的温度。

平均故障时间:

每具发动机发生两次故障的间隔时间之总平均,愈长者愈不易故障,通常维护本钱也愈低。

涡轮喷气发动机原理简释概述

  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一种涡轮发动机。

特点是完全依赖燃气流产生推力。

通常用作高速飞机的动力。

油耗比涡轮风扇发动机高。

涡喷发动机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离心式由英国人弗兰克·

惠特尔爵士于1930年取得创造专利,但是直到1941年装有这种发动机的飞机才第一次上天,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轴流式诞生在德国,并且作为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的动力参加了1945年末的战斗。

相比起离心式涡喷发动机,轴流式具有横截面小,压缩比高的优点,当今的涡喷发动机均为轴流式。

原理及工作方式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应用于喷气推进防止了火箭和冲压喷气发动机固有的弱点,因为采用了涡轮驱动的压气机,因此在低速时发动机也有足够的压力来产生强大的推力。

涡轮喷气发动机按照“工作循环〞工作。

它从大气中吸进空气,经压缩和加热这一过程之后,得到能量和动量的空气以高达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约1400英里/小时(2253公里/小时)的速度从推进喷管中排出。

在高速喷气流喷出发动机时,同时带动压气机和涡轮继续旋转,维持“工作循环〞。

涡轮发动机的机械布局比拟简单,因为它只包含两个主要旋转局部,即压气机和涡轮,还有一个或者假设干个燃烧室。

然而,并非这种发动机的所有方面都具有这种简单性,因为热力和气动力问题是比拟复杂的。

这些问题是由燃烧室和涡轮的高工作温度、通过压气机和涡轮叶片而不断变化着的气流、以及排出燃气并形成推进喷气流的排气系统的设计工作造成的。

  飞机速度低于大约450英里/小时(724公里/小时)时,纯喷气发动机的效率低于螺旋桨型发动机的效率,因为它的推进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飞行速度;

因而,纯涡轮喷气发动机最适合较高的飞行速度。

然而,由于螺旋桨的高叶尖速度造成的气流扰动,在350英里/小时(563公里/小时)以上时螺旋桨效率迅速降低。

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飞行的飞机不用纯涡轮喷气装置而采用螺旋桨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组合--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

  螺旋桨/涡轮组合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外涵发动机、涵道风扇发动机和桨扇发动机的引入所取代。

这些发动机比纯喷气发动机流量大而喷气速度低,因而,其推进效率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当,超过了纯喷气发动机的推进效率。

  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将涡轮喷气发动机(它常用于马赫数低于3的各种速度)与冲压喷气发动机结合起来,在高马赫数时具有良好的性能。

这种发动机的周围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调进气道,后部是带可调喷口的加力喷管。

起飞和加速、以及马赫数3以下的飞行状态下,发动机用常规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方式;

当飞机加速到马赫数3以上时,其涡轮喷气机构被关闭,气道空气借助于导向叶片绕过压气机,直接流入加力喷管,此时该加力喷管成为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

这种发动机适合要求高速飞行并且维持高马赫数巡航状态的飞机,在这些状态下,该发动机是以冲压喷气发动机方式工作的。

  涡轮/火箭发动机与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的构造相似,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它自备燃烧用的氧。

这种发动机有一多级涡轮驱动的低压压气机,而驱动涡轮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烧室中燃烧燃料和液氧产生的。

因为燃气温度可高达3500度,在燃气进入涡轮前,需要用额外的燃油喷入燃烧室以供冷却。

然后这种富油混合气(燃气)用压气机流来的空气稀释,剩余的燃油在常规加力系统中燃烧。

虽然这种发动机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小且轻,但是,其油耗更高。

这种趋势使它比拟适合截击机或者航天器的发射载机。

这些飞机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无须长的续航时间。

构造

进气道

  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的主要构造如图,空气首先进入进气道,因为飞机飞行的状态是变化的,进气道需要保证空气最后能顺利的进入下一构造:

压气机(pressor,或压缩机)。

进气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空气在进入压气机之前调整到发动机能正常运转的状态。

在超音速飞行时,机头与进气道口都会产生激波(shockwave,又称震波),空气经过激波压力会升高,因此进气道能起到一定的预压缩作用,但是激波位置不适当将造成局部压力的不均匀,甚至有可能损坏压气机。

所以一般超音速飞机的进气道口都有一个激波调节锥,根据空速的情况调节激波的位置。

  两侧进气或机腹进气的飞机由于进气道紧贴机身,会受到机身附面层(boundarylayer,或边界层)的影响,还会附带一个附面层调节装置。

所谓附面层是指紧贴机身外表流动的一层空气,其流速远低于周围空气,但其静压比周围高,形成压力梯度。

因为其能量低,不适于进入发动机而需要排除。

当飞机有一定迎角(angleofattack,AOA,或称攻角)时由于压力梯度的变化,在压力梯度加大的局部〔如背风面〕将发生附面层别离的现象,即本来紧贴机身的附面层在某一点突然脱离,形成湍流。

湍流是相对层流来说的,简单说就是运动不规那么的流体,严格的说所有的流动都是湍流。

湍流的发生机理、过程的模型化现在都不太清楚。

但是不是说湍流不好,在发动机中很多地方例如在燃烧过程就要充分利用湍流。

压气机

  压气机由定子(stator)页片与转子(rotor)页片交织组成,一对定子页片与转子页片称为一级,定子固定在发动机框架上,转子由转子轴与涡轮相连。

现役涡喷发动机一般为8-12级压气机。

级数越多越往后压力越大,当战斗机突然做高g机动时,流入压气机前级的空气压力骤降,而后级压力很高,此时会出现后级高压空气反向膨胀,发动机工作极不稳定的状况,工程上称为“喘振〞,这是发动机最致命的事故,很有可能造成停车甚至构造毁坏。

防止“喘振〞发生有几种方法。

经历说明喘振多发生在压气机的5,6级间,在次区间设置放气环,以使压力出现异常时及时泄压可防止喘振的发生。

或者将转子轴做成两层同心空筒,分别连接前级低压压气机与涡轮,后级高压压气机与另一组涡轮,两套转子组互相独立,在压力异常时自动调节转速,也可防止喘振。

燃烧室与涡轮

  空气经过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与煤油混合燃烧,膨胀做功;

紧接着流过涡轮,推动涡轮高速转动。

因为涡轮与压气机转子连在一根轴上,所以压气机与涡轮的转速是一样的。

最后高温高速燃气经过喷管喷出,以反作用力提供动力。

燃烧室最初形式是几个围绕转子轴环状并列的圆筒小燃烧室,每个筒都不是密封的,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开有孔,所以整个燃烧室是连通的,后来开展到环形燃烧室,构造紧凑,但是整个流体环境不如筒状燃烧室,还有结合二者优点的组合型燃烧室。

  涡轮始终工作在极端条件下,对其材料、制造工艺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目前多采用粉末冶金的空心页片,整体铸造,即所有页片与页盘一次铸造成型。

相比起早期每个页片与页盘都分体铸造,再用榫接起来,省去了大量接头的质量。

制造材料多为耐高温合金材料,中空页片可以通以冷空气以降温。

而为第四代战机研制的新型发动机将配备高温性能更加出众的瓷粉末冶金的页片。

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涡喷发动机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涡轮前温度。

高涡前温度意味着高效率,高功率。

喷管及加力燃烧室

  喷管(nozzle,或称喷嘴)的形状构造决定了最终排除的气流的状态,早期的低速发动机采用单纯收敛型喷管,以到达增速的目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燃气喷出速度越大,飞机将获得越大的反作用力。

但是这种方式增速是有限的,因为最终气流速度会到达音速,这时出现激波阻止气体速度的增加。

而采用收敛-扩喷管〔也称为拉瓦尔喷管〕能获得超音速的喷气流。

飞机的机动性来主要源于翼面提供的空气动力,而当机动性要求很高时可直接利用喷气流的推力。

在喷管口加装燃气舵面或直接采用可偏转喷管〔也称为推力矢量喷管,或向量推力喷嘴〕是历史上两种方案,其中后者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著名的俄罗斯Su-30、Su-37战机的高超机动性就得益于留里卡设计局的AL-31推力矢量发动机。

燃气舵面的代表是美国的X-31技术验证机。

  在经过涡轮后的高温燃气中仍然含有局部未来得及消耗的氧气,在这样的燃气中继续注入煤油仍然能够燃烧,产生额外的推力。

所以某些高性能战机的发动机在涡轮后增加了一个加力燃烧室(afterburner,或後燃器),以到达在短时间里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推力的目的。

一般而言加力燃烧能在短时间里将最大推力提高50%,但是油耗惊人,一般仅用于起飞或应付剧烈的空中缠斗,不可能用于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

使用情况

  涡喷发动机适合航行的围很广,从低空低亚音速到高空超音速飞机都广泛应用。

前联的传奇战斗机米格-25高空超音速战机即采用留里卡设计局的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曾经创下3.3马赫的战斗机速度纪录与37250米的升限纪录。

〔这个纪录在一段时间不太可能被打破的〕

  与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涡喷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要差一些,但是高速性能要优于涡扇,特别是高空高速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