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727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docx

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详解版

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以下概念,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就不会有太大

问题(命中率:

90%)

1.微观经济学:

有时也被称为价格理论(PriceTheory),主要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

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

“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

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

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3。

需求: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可以分为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

单个需求:

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

指消费者全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4。

供给: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5。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

6。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7.生产者剩余:

①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②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

8.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价格一定程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我们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划分为五类:

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无限弹性。

9。

供给弹性:

也称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对于其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供应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S/S)∕(▲P/P)。

其中,S是供给量,▲S是供给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是价格,▲P是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比值,没有计量单位。

根据价格弹性系数和1的关系,供给弹性可分为五类:

第一,如果供给弹性系数〉1,此时当价格稍微上涨时,供给量就大幅增加,称为供给富有弹性,比如冰激凌、音乐会门票、汽车、家电、汽油、奢侈品等;第二,如果供给弹性系数〈1,此时当价格大幅上涨时,供给量少量增加,称为供给缺乏弹性,比如说食品、自来水、必需品等;第三,如果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称为单位弹性;第四,如果供给弹性系数等于0,则不论价格怎么变动,供给量都不会变动,则称为完全无弹性;第五,如果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即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供给量无限,则称为完全弹性。

这里有两点要说明。

第一,一般来讲,大多数商品在短期内的供给都相当缺乏弹性,因为生产调整相对于市场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滞后性,生产者不可能迅速地一句价格变化进行供给量的调整。

第二,某种商品的供给弹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个人的收入水平、偏好、需求程度、价格变化、预期等因素紧密相连,不好一概而论.

10.效用:

效用(Utility)港译功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11。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

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unit)。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1.。

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2。

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

3.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1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3。

序数效用论:

其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

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

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14。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或者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15.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是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工具之一。

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方程为:

P1Q1+P2Q2+……+PnQn=m。

如图。

预算约束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16。

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假设条件:

1.偏好既定这就是说,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

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对各种物品购买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2。

收入既定由于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

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

3。

价格既定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4。

均衡位置

消费者均衡曲线图

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预算线约束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决定消费者的最后选择。

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如图1所示:

17。

脊线:

脊线(Ridgelines),在劳动位于一个轴而资本位于另一个轴的图中,脊线是指在此之间包括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能够选择的全部投入品组合的线。

  脊线在图中至少有两条,其包括的区域称为经济区。

18.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price)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

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收入效应是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可以用减少的工作时间获得同样的收入,因此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的供给反而减少。

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就决定于劳动供给曲线的特殊形状,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提高工资率会使劳动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为正,向右上方延伸,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提高工资率反而会使劳动供给减少,所以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替代效应是当价格的变化使得消费者沿着无差异曲线移动到不同的边际替代率的某一点时所产生的消费变化.

19.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

W。

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H.Douglas)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是以美国数学家C.W.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

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它在数理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的研究与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以美国数学家C.W.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H.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他们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从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得出了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但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把技术水平A作为固定常数,难以反映出因技术进步而给产出带来的影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Y=A(t)LαKβμ

  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

  ①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②α+β〈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③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美国经济学家R。

M.斯诺提出的中性技术模式即斯诺模型属于不变报酬型。

当μ=1时,斯诺模型为:

  Y=A(t)L1−εKε或

  式中(1—ε)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

根据弹性系数的经济意义和数学意义,

这里p是产出价格,q是资本价格。

当p=q时,

它表示对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企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A(t)值越大,水平越高。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得到下列经济参数(设μ=1):

  ①劳动力边际生产力

表示在资产不变时增加单位劳动力所增加的产值。

  ②资产边际生产力

表示在劳动力不变时增加单位资产所增加的产值。

  ③劳力对资产的边际代换率

表示产值不变时增加单位劳动力所能减少的资产值。

  ④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

表示劳动力投入的变化引起产值的变化的速率。

  ⑤资产产出弹性系数

,表示资产投入的变化引起产值变化的速率。

国际上一般取α=0.2~0.4,β=0.8~0.6。

中国根据国家计委测算一般可取α=0。

2~0。

3,β=0。

8~0.7。

20.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生产函数反映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技术条件改变,必然会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2、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且只能产生的最大产出.生产函数分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和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1、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对既定产品,技术条件不变、固定投入(通常是资本)一定、一种可变动投入(通常是劳动)与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关系,通常又称作短期生产函数。

2、多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在考察时间足够长时,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入都可以变动、甚至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通常称为长期生产函数。

21.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21。

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或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

此外,只有当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边际产量才递减。

23。

规模收益:

规模效益指的是,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

它是外来词,英文是:

economiesofscale.规模效益产生的实质原因是,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

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简称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规模经济的原因:

1、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2、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供效率;3、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4、运输、等购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5、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  1、内部规模经济.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2、外部规模经济。

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

如:

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3、结构规模经济。

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

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1、自然条件,如石油储量决定油田规模;2、物质技术装备,如化工设备和装置能力影响化工企业的规模;3、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市场、劳力、运输、专业化协作对企业规模的影响;4、社会政治历史条件等。

在经济实体规模扩大时,产量的增加小于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收益递减,就是规模不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总是追求规模经济,避免规模不经济.追求规模经济、研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合理规模及其制约因素和各种不同经济规模之间相互联系和配比,揭示经济规模结构的发展趋势,寻求建立最佳规模结构的主要原则和对策,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规模不经济

  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将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如工厂员工过多会产生强大的工会,将会使劳工成本上升,而且规模大时管理费用也要增加。

在一些行业,如高档时装,因为稀缺才贵,规模就不经济了。

所以并非规模大成本就低了.

窗体底端

24.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指的是该厂商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

或者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时候,由自身的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的现象。

同样的,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的规模过大,规模不适度,而引起的产量减少,效益递减的现象被称作是规模不经济。

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有益的影响、正向的影响就叫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相反,如果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是企业的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的具体表现是:

行业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25.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知道,理性的生产厂商会把生产要素投入到使得等产量曲线递减的区域内.这就意味着,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其次,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某种要素增加一单位时,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该要素所替代的其他要素数量就会减少.因此,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26:

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

27.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实现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组合。

最优组合的条件:

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处,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一.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二。

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如果,生产者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力求最小的成本,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的组合呢?

同样的,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28.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把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即MR=MC,这就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

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29.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所谓的经济成本是指由于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经济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又叫税收无谓损失、税收超额负担或者税收扭曲成本。

30。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它是短期内每一产量水平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短期成本有以下几种: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规模可以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

31.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costfunction)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说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说的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如果投入的是劳动L和资本K,其价格为PL和PK,则成本方程是C=L·PL+K·PK,成本方程是一个恒等式,而成本函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式。

32.厂商均衡:

厂商均衡理论研究的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