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92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12万公顷。

境内大量野生猕猴桃、竹荪、刺梨、方竹笋、魔芋、山葵、蕨苔等天然绿色食品和天麻、厚朴、杜仲、黄柏等中药材量大面广,开发价值极大。

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品多质优、蕴藏丰富,有无烟煤、黄铁矿、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大理石等28种矿藏已探明储量,可供工业开采。

4.土壤

全县土壤共有6个土类,即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

成土母岩主要是砂页岩、紫色砂页岩和石灰岩等。

全县主要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37.9%;

其次为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5.26%;

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4.83%;

水稻土占全县总面积的9.49%;

潮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02%,零星分布于河流漫滩或一级阶地上;

黄棕壤占全县总面积的2.5%,分布于1450~1800米的山地。

5.水文

习水县的河流大小共有246条,总长1332.7公里,流域面积3127.7平方公里。

全县河网密度为0.43公里平方公里。

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赤水河、习水河、綦江河。

6.自然灾害

习水县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地理结构复杂,四季变化无常,海拔差异较大,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常年易形成低温冷冻、干旱、洪涝暴风、冰雹、滑坡、病虫害、地质危岩等自然灾害。

三、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社会情况

2010年,全县总人口为690674人,其中城镇人口73057人,农村人口617617人。

有汉、苗、彝、回、白、水、佤、侗、满、藏、傣、仡佬等13个民族。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4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10%,年均增长11.5%;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8.99:

35.71:

35.3调整为19.6:

39.9:

40.5;

财政总收入完成7.6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94%,年均增长24.0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6元,年均增长11.7%;

实现工业总产值44亿元,比2005年增长64.6%。

2.基础建设

习水交通通信设施齐全。

习犁路、习赤路、茅习路、马合路,构建了通向重庆、成都、贵阳的出境通道,成为黔北通向渝川的枢纽和咽喉。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24个乡镇(区)、230个行政村。

四、林业生产情况

  1、森林资源现状

全县林地186369.68公顷,占国土面积的的59.59%;

非林地126400.3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41%。

森林(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63742.6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71%。

其中:

有林地152068.92公顷,占81.60%;

疏林地1385.15公顷,占0.74%;

灌木林地22597.60公顷,占12.13%未成林造林地及其它无立木林地10305.01公顷,占5.53%。

项目区林业用地149.42万亩,其中宜林地11.94万亩。

总体来看,北部林地土层深厚,主要以紫色土、黄壤为主,林地质量较好。

南部林地土层相对较溥,主要以石灰土、黄壤为主,林地质量相对较差。

呈北好南差分布,并由北向南逐步过渡。

2、林地数量、质量的变化及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

近年来,习水县相继实施了长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以及移民安置工程、小流域治理等其它非林业工程。

习水县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林地质量得到不断改善,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林地数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林地质量的改善、森林质量的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得到改善,林地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通过林地在社会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中所起作用,林地对社会贡献更加明显;

林地水土保护、水源涵养以及生态旅游等功能不断增强,林地生态功能更加突出。

第二章规划背景

一、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厚朴中药材栽培情况

习水县境内有零星野生厚朴分布,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规模种植,效益较好。

2002年以来,习水县委、县政府看准退耕还林机遇,因势利导、狠抓厚朴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地把发展厚朴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来抓,加快了厚朴产业发展习水县在退耕地造林中新发展厚朴林11.9万多亩,使习水县厚朴林面积达到了18.6万亩,(详见附表一“习水县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区域基本情况统计表”),已跻身为全国厚朴大县之列,位居全国第二;

在质量上,习水厚朴送检样本厚朴酚含量高达8.55%,质量上乘,名列全国前茅,深受到全国药商的青睐。

习水厚朴发展涉及仙源、双龙等17个镇乡的167个村9.8万农户。

现有2.0万亩厚朴已达工艺成熟期,平均胸径16㎝,可全面采剥利用;

另16.6万亩厚朴林已进入抚育间伐期,平均胸径8㎝,生长良好,尤其以海拔1300m以上长势最佳,厚朴已成为习水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厚朴中药材加工转化情况

以习水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厚朴中药材经营者,准备引进厚朴饮片加工项目,后因厚朴产量不稳定,时机尚不成熟而未成功;

随着厚朴中药材基地发展,习水县认真策划厚朴中药材提纯精深加工项目,积极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及企业进行接洽,进一步掌握行业动态和项目信息。

逐步引资建设“厚朴中药饮片生产开发”、“厚朴酚、厚朴酚提纯加工”和“厚朴中成药开发”等项目。

(三)、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放经营是制约厚朴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习水县规模化栽培厚朴的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无法及时提供技术服务;

部分基地没有及时进行抚育、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基地建设的质量;

GAP认证进展缓慢。

此外,尚未建立厚朴优质种源基地,种苗成本较高。

2、缺乏资金扶持。

厚朴基地建设期一般为15年,投入较大,产出时间长,短期内看不到效益,资金积压大,农户投资发展厚朴产业热情不高。

因资金不足,部分业主种植规模小,经营效益不明显。

3、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没有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普遍存在卖原药现象,因种植规模偏小,成本偏高以及未按GAP规范种植,造成中药材档次低,竞争力弱,药材生产极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4、市场销售不畅。

在市场销售方面,由于我县没有形成规模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信息网络不畅,销售渠道不广,流通队伍弱小,不能形成订单生产,农户不敢放心大胆发展中药材生产。

二、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习水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的需要

充分利用习水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建设特色厚朴中药材产业,是“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可为实现生态经济强县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资基础。

2、是习水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需要

双龙乡双龙村清坪组陈明良、王德仲等农户于1987年开始种植厚朴中药材,种植面积都在40亩以上,已采剥利用期多年,每年可采收厚朴皮1000多公斤,收入1万元以上,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厚朴种植面积已达120亩以上,下一步准备通过林地流转、分成方式扩大厚朴种植规模;

而双龙、仙源等退耕农户由于继续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加上劳务输出,当前生计无忧,都把厚朴林当作绿色银行,要等到厚朴成熟期再采剥利用;

东皇镇向阳林药场杨献礼1993年从四川古蔺到习水承包荒山发展厚朴,现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因资金缺乏,8年起即通过间伐利用,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了以短养长。

由于目前厚朴产量不稳定,也还未取得GAP认证,导致厚朴深加工企业至今没有入住习水;

作为最早发展厚朴产业的县药材公司,近期也不准备对公司种植基地进行采剥利用,公司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实现厚朴基地生产的GAP认证,实现我县厚朴效益的成倍增长,真正把习水厚朴产业做强做大,创出习水品牌。

厚朴产业的发展已经蓄势待发,该项目一旦实施,将会成为项目区人民的一条致富大道。

3、是习水实施农业农村“14321”惠民工程的有力保证

习水县制定并出台了“14321”惠民工程,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城镇兴县、旅游活县战略和农业农村‘14321’工程”的实施,在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步伐,力促增收惠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保证习水县“14321”农业农村工程中40万亩中药材发展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可以惠泽项目区16个乡镇、158个村、11.8万户、48.7万人,让他们享受到惠民工程带来的实惠。

4、大力发展厚朴,是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是县内发展厚朴的地域空间大。

我县中高山地区占有全县三分之二的耕地、荒地和荒山,大量土地适宜厚朴发展;

二是国内产量和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大。

厚朴适生范围虽广,但有效成分厚朴酚在不同区域其含量也不同,高标准发展、规范化种植的地方并不多。

据测算,全国每年厚朴酚的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这需要至少20万吨以上的厚朴皮加工而成,现有资源的总量不到需求量的50%;

三是GMP已强制执行,药材掺杂、使假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的扼制。

四是市场价格上扬空间大。

5、大力发展厚朴,是推动习水旅游发展的需要

厚朴与广玉兰、深山含笑等同属于木兰科,木兰属植物,树形高大,树姿雄伟壮丽,枝叶浓密,叶大质厚而有光泽,花大而芳香,初夏开放,花型与广玉兰特别是深山含笑的花型相似,为优良的观赏树种。

在习水大面积发展厚朴生产,必将成为习水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厚朴深厚的人文意蕴与习水的红色文化对接。

厚朴揭示了“厚实质朴”的实质,厚乃厚重、厚道、敦厚,朴乃质朴、朴素、朴直之意;

厚朴,传导着“遵义会议”与“四渡赤水”精神,其深厚的人文意蕴必将成为厚朴产业做大做强的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必将成为习水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一)、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

1、从消费走势分析

厚朴产品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健胃、抗菌、抑菌等方面。

厚朴除加工饮片外,目前还是200多种中成药的原料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同时,从厚朴中提取抗癌物质的技术日趋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厚朴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从需求走势分析

据资料表明:

湖北恩施现有厚朴面积19.5万亩,而年产量只有400吨;

湖北鹤峰县现有面积13万亩,年产量250吨左右;

四川都江堰现有面积14万亩,年产量750吨,这些地方资源基本饱和,重点转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而全国每年厚朴酚的需求量在5000吨以上,需要至少20万吨以上的厚朴皮加工而成,现有资源的总量不到需求量的50%;

从产地近年厚朴的发展来看,各产区多年低价,药农弃种,在地面积逐年下降,随着库存的消耗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GMP的强制执行,药材掺杂、使假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的扼制,以姜朴、熏桃树皮等杂物来充厚朴商品的现象也会将到有效控制,对厚朴的实际需求将明显增大。

3、从价格走势分析

据调查,安徽亳州药市的厚朴皮价格从五年前的4元kg涨到2010年的16元kg,五年间涨了4倍;

安国药市的厚朴皮价格从五年前的3.4元kg涨到2010年的12元kg,五年间涨了3倍;

成都药市的厚朴皮价格从五年前的5.6元kg涨到2010年的13元kg,五年间涨了2.32倍。

全国制药企业收购厚朴皮的价格每公斤在20-24元。

由此可见,目前厚朴原料短缺,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大,价格好,对习水厚朴发展十分有利。

通过对习水县厚朴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证明,习水发展厚朴产业是切实可行的。

厚朴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火灾受害率极低,相对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成熟利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生态、社会效益好,林区群众发展积极性高,数十年厚朴栽培管理和全国林业厚朴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因此,习水发展厚朴产业,从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群众基础、技术管理人才到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已具备很好的条件,习水厚朴产业前景广阔。

(二)、厚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适宜

项目建设区属于习水县中北部,位于大娄山山系,地貌中低山,最高海拔1871m,最低海拔75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6℃,全年日照时数1767.1小时,占可照时数40%,无霜期248天,年降雨量1200㎜,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贵州省厚朴生产适宜区。

2、土地资源丰富

在项目区的16个乡镇,包括宜林地和25度以上坡耕地,可实施连片造林面积27.62万亩。

(详见附表一“习水县50万亩厚朴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区域基本情况统计表”)。

同时,由于今年的特大旱情,导致全县8万多亩荒山造林趋于失败,不得不重造,项目区涉及4.83万亩。

这些都为厚朴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3、丰富的富余劳动力资源

习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广。

全县总人口近70万人,项目区48.7万人,95%以上属于农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在15万人以上,这为发展厚朴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4、厚朴生产的技术规范化日臻完善

习水县林业部门积极对接省市特色商品林项目、中药材建设发展战略和发展生物医药的产业布局,坚持以林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

2009-2011年,通过实施全国厚朴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从厚朴育苗、栽植、管理、采剥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培训,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发展,保障了厚朴产品质量。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制定了贵州省第一部《厚朴栽培技术规程》(即将发布)、《厚朴环剥再生技术规程》、《贵州省厚朴苗木标准》和《贵州省厚朴干皮分级标准》,提高了林业技术人员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提升了习水厚朴品牌,有效推动了习水厚朴产业。

经过积极努力,国家林业局于2011年4月批准习水县为全国“厚朴之乡”和全国“厚朴标准化示范区”;

厚朴中药材GAP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即将通过;

厚朴GMP认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第三章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和习水县“14321”惠民工程的实施,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充分发挥习水自然条件和厚朴产业初具规模的优势,选择具有习水特色的厚朴特色产业,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GAP规范化种植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

增加中药材二三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实现厚朴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原则。

坚持政府扶持、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农民自愿相结合。

2、产业优先,统筹兼顾原则。

即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

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按照适地适树,做到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

4、坚持规模发展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原则。

要抓重点,规模化发展;

要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提倡在房前屋后、五旁四坎发展庭院经济。

5、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原则

三、规划依据

《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厚朴苗木生产技术规程》(DB-42T433-2007)

习水县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农村“14321”工程的意见》

四、规划范围及布局

结合土地资源状况、立地气候条件、厚朴生物学特性以及农民发展厚朴的积极性来确定规划范围。

该项目选择在习水中部以及习水河流域地区的仙源、双龙、温水、大坡、寨坝、坭坝、良村、东皇、桑木、二里、永安、官店、桃林、回龙、马临、民化等16个乡镇进行规划,涉及16个乡镇、158个村、11.8万多户、48.7万多人。

规范化示范园区以双龙、仙源为中心,向温水、良村、桑木、东皇等习水县中部地区辐射。

五、建设规模与进度

在“十二·

五”期间的5年时间里,共新造厚朴32万亩,厚朴中幼林抚育18万亩。

其中2011年实施5万亩、2012年6万亩、2013年7万亩、2014年7万亩、2015年7万亩。

每年实施3万多亩的厚朴中幼林抚育,5年完成抚育面积18万亩。

六、发展思路

项目实施的人工造林部分,全部采取植苗造林,连片营造面积22万亩,零星栽植1000万株,按每100株折合为1亩,折合面积10万亩。

七、总体目标

通过“十二·

五”期间的建设,到2015年,新造厚朴林32万亩,通过对原来18.6万亩厚朴资的抚育管理、科学经营,使全县厚朴资源总面积在50万亩以上,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达到全国厚朴生产第一县的的目的;

以培育壮大厚朴产业为方向,突出规模连片发展、标准化园区建设两个重点,推进我县厚朴产业向现代药业强县、大县迈进。

八、经营模式

1、厚朴林经营模式

该项目是习水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载体,是“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机结合,林种确定为经济林,森林类型确定为商品林,但也同时具有生态林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厚朴林经营模式实行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森林永续利用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行综合经营,是属于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与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的中间类型。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将森林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律等制定管理目标,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重视公众的参与和协作。

2、产业发展模式

在厚朴产业发展模式中,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采用“企业+技术依托单位+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中药材。

以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为龙头,以民间粗加工为基础,促进厚朴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利益共同化的进程。

第四章营造林技术设计

一、种苗选择

厚朴苗木高度与幼树生长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苗木过高反而降低造林成活率,因此厚朴苗木的适宜高度应从便于起苗、运输和定植等生产环节来确定。

造林苗木高度50cm左右比较适宜。

苗木地径对造成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苗木地径大于0.8cm时,这些影响就基本消失。

因此,选择优质苗木地径的下限大于0.8cm即可。

厚朴品种选择厚朴良种——凹叶厚朴、大圆叶厚朴、厚朴,海拔1100m以上地区,栽植大圆叶厚朴、厚朴;

1100m以下地区,种植凹叶厚朴。

二、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在项目区海拔800-1700米的地区。

以朝南向阳的坡地为宜,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

造林地块分连片营造与以株折亩方式的房前屋后、五旁四坎、庭院的零星种植。

三、造林密度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是速生丰产优质厚朴林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项目区条件、经营水平,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每亩控制在110-130株,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的,或混交造林与林粮套种的稍疏,采取2m×

3m的配置方式;

反之稍密,采取2m×

2.5m的配置方式。

按照不同区域的情况,大力提倡混交造林。

厚朴生长前期发育较慢,林间空隙大,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可采用厚朴乔木与灌木或草本植物如禾本科类、豆类、观赏植物等间作,既可增加收益,又利于树木的管理。

同时,按照习水发展厚朴生产的经验,厚朴与针叶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木材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减少病虫害,做到林药兼顾。

混交造林的株行距比厚朴纯林适当加长加宽,一般以2m×

2.5m左右为宜,每间隔1行杉木定植1行厚朴。

杉木是厚朴的伴生树种之一。

针叶树与阔叶树混合造林是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学的理论的。

据观察测定,在大面积人工厚朴纯林中,厚朴叶枯病和金龟子的危害相当严重,但厚朴、杉木混合林中,却很少发生病虫危害;

混交林的厚朴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厚朴高90~110cm,平均胸径比纯林的厚朴粗0.77~2.17cm。

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混交造林,兼顾林药。

四、整地规格与造林时间

整地规格为60厘米×

60厘米×

40厘米,每穴植苗1株。

先将苗木放直栽入穴内,使根向不同方向平展,不弯曲,然后分层将土放入穴内压紧,浇足定根水后再盖上一层松土即可。

根据厚朴的浅根性和早期速生性等特点,在选择宜林地的基础上,应十分重视整地质量,缓坡采用带状,陡坡宜块状。

不论采取带状还是块状,厚朴造林都应采用穴植,穴底要平,定植时先在穴中回填部分表土,然后把苗放直,回土,一提一踩,再回填表土。

这样能使根系舒展,提高造林成活率。

由于厚朴苗木基部萌蘖能力强,故应适当深栽,一般以苗干入土10-15cm为宜。

栽植一般选择在2~3月阴天或傍晚时进行。

五、植后管理

1、肥水管理

如移植后即遇晴天,应隔天浇1次水,连浇2~3次,以免缺水死苗。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因肥力较高,整个生长期不需人工施肥。

如果是种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应根据情况于每年2~3月每亩施入氮磷复合肥20~40千克。

2、新造林地的抚育管理

定植后3年每年2次中耕除草,每年5-8月生长高峰期之前进行首次抚育,9-10月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第二次抚育,进行林粮(药)间种的,实行以耕代抚。

通过抚育,使林地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实现速生丰产。

杂灌杂草既争肥又争水,会影响厚朴的生长,因此应结合林地中耕及时除掉,也可用草甘膦等除草剂除草,使用除草剂时应注意除草剂的使用种类和方法。

3、中幼林抚育管理

对现有厚朴林实施中幼林抚育管理,在幼林阶段,采取深翻土壤、合理修剪等抚育措施。

深翻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促进林木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冬季深翻30~40厘米,生长季节浅翻;

合理修剪、人工整枝其目的是增加枝下高,为培育优良的主干皮打基础,清除枯枝、弱枝,摘芽可在幼林郁闭前后一两年内,劈除林中萌条,整理干型,保持主干明显。

厚朴在进入壮龄林阶段后,进行生长抚育,或称疏伐。

其主要任务是林分自壮龄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个时期内,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并提高干皮产量,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

方法采取下层疏伐法:

即砍伐处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的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也就是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行将被淘汰的林木。

厚朴成林后,修剪弱枝、下垂枝和过密的枝条。

为了促进厚朴树皮增厚,可在春季对生长15年以上的树体,在树干上将树皮倾斜割2—3刀,使养分积聚,树皮增厚,割后4—5年即可收获。

4、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