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283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执教者

课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读理念

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创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

遵循知识生成规律,由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归纳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梳理总结形成整体感知后,运用演绎思维,让学生综合分析实际案例,在实践中再次验证理论。

从课程观角度出发,融合课内和课外,历史、现代和未来,让学生在调查、分析和畅想中形成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

寒假中布置了地理实践性作业,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利用假期家人团聚的机会,展开了家族史的调查。

在交流中学生了解到爷爷或者曾爷爷很多有人口迁移的经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利用地图画出迁移路线,初步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及迁移过程中的趣事,增加了调查的乐趣。

通过调查,认识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更感受到家族的力量,增强了励志向上的信心。

在课前学生自编自拍自演了情景剧,参与作品制作的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广大学生来讲,看到的是身边同学的表演,学习兴趣更浓。

而且,通过情景剧,把大时空尺度的人口迁移融合其中,从侧面触摸到我们中华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认识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准确归类。

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归纳总结分析思路。

3.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人生的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家族变迁史找到自我认同感,爱家庭、爱家乡、爱自己,在不断流动迁徙中发展自己。

教学资源

1.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2.课件

3.学习任务单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参与式、自主与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1.充分利用学生寒假的实践性学习作业,选择家族史调查中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的学生做好展示的准备。

2.发挥学生的特长,几个学生自编、自演、自拍了一部情景剧,作为上课用的视频让学生综合分析。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编印学生学习任务单,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2015寒假地理实践性作业展示

课题:

家族史调查

评价学生的实践性作业;引出课堂学习的主题:

人口迁移——他们为什么迁移呢?

一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分享

 

感性体验

通过4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归纳总结,整体建构

实例1:

深圳的崛起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某个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一要素都可以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实例2:

巴西利亚的繁荣

实例3:

印巴分治

很多情况下,某一次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实例4:

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

展示表格

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利用表格梳理

 

综合判读

通过视频——父子俩的告白,让学生运用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一个典型移民家庭中众多人物的迁移过程和影响因素

通过不同时代人物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提出具体要求:

观看情景剧,回答问题。

1.记录剧中提到的人物及其迁移过程。

(快速、同桌互助)

2.分析促成这个典型移民家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同桌交流)

小结:

每个时代改变人命运的机遇都不相同!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国家的人口迁移,可以说中华民族一直在不断流动的迁移中发展壮大的。

纵观历史发展的轴线,可以看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过去多为自然环境、战争、政治因素,现在多为社会经济因素。

学生观看,记录

同桌合作

 

进行不同角色认领

回答问题

 

 

具体分析

引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让学生结合在章丘拍摄的大型历史剧——闯关东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介绍推力和拉力

教给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除去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以外,还要加入三个维度,即迁出地、迁入地和中间因素。

给出闯关东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两条路线;提出问题:

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文字材料思考交流

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代表展示,相互补充完善

拓展思维

结合近几年人口迁移的新形式——民工潮,让学生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哪些

结合两会,关注农民工

给出民工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这种人口流动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问题: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带来的影响?

图片、表格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农民工现象对城市和乡村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

从不同角度谈论农民工的影响

畅想未来

运用人口迁移的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定向!

问题引领:

给你一次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学生静心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寄语

年轻的时候要懂得尝试不同的东西,因为这样才真正知道你适合什么东西。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可谓是大地上的异乡者!

人总是要迁移的,只有迁移的文化交融、情感碰撞,生命之树才会常绿。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预测

这节课基本实现了学习目标。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四个梯度的教学,设计不同问题和活动,从而让学生多方面参与进来。

学生登台展示演讲、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和小组的合作探究,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在综合判读中分析学生自己创作的视频,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融合了不同时代的迁移因素,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不断迁移流动中发展壮大。

后面两个梯度的内容,实例“闯关东”、“民工潮”、“未来畅想”,也诠释了在不同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变化的,迁移由被迫的外在因素,慢慢演化成个人意愿的一种选择。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如何发展,适应自己的路才是最精彩的。

未来定居地的选择,实质也是个人发展方向的所在,引发学生对人生命题的思考。

最终,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体提升。

学情研究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

寒假中布置了地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完成,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利用假期家人团聚的机会,展开了家族史的调查。

虽然自己基本没有人口迁移的经历,但自己的爷爷或者是曾爷爷很多有人口迁移的经历,在交流中学生能了解到人口迁移的原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利用地图画出迁移路线,并且有很多迁移过程中的趣事,增加了调查的乐趣。

通过调查,认识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会学地理,更加爱地理;而且家族史的调查,更感受到家族的力量,找到了自我认同感,增强了励志向上的信心。

在课前学生自编自拍自演了情景剧,参与作品制作的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广大学生来讲,看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表演,学习兴趣更浓。

而且,通过情景剧,把大时空尺度的人口迁移融合其中,从侧面触摸到我们中华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

效果分析

这节课基本实现了学习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判读属于哪种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归纳总结分析思路。

3.结合实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四个梯度的教学,设计不同问题和活动,从而让学生多方面参与进来。

学生登台展示演讲、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和小组的合作探究,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在综合判读中分析学生自己创造的视频,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融合了不同时代的迁移因素,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不断迁移流动中发展壮大。

后面两个梯度的内容,实例“闯关东”、“民工潮”、“未来畅想”,也诠释了在不同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变化的,迁移由被迫的外在因素,慢慢演化成个人意愿的一种选择。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如何发展,适应自己的路才是最精彩的。

未来定居地的选择,实质也是个人发展方向的所在,引发学生对人生命题的思考。

最终,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体提升。

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是人类固有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它受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制约,受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

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迁移和出生、死亡一样,影响着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增长速度、人口结构等方面。

人的迁移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差异,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造成的。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中图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的内容。

具体包括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五个方面。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多属如此。

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政治变革、政治迫害及战争等方面。

尤其是历史上的人口迁移,还有现代国际难民的产生,战争也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宗教种族及外出求学等方面,前者在历史时期或某些民族聚居区比较明显,而后者对现代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及某地资源的开发等都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除上述几个因素之外,还有性别、年龄、距离等其他因素。

总体上来讲,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人比儿童老人更易于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由于高中学生年龄的限制,对于人口迁移这种大时空尺度的社会现象缺乏感性体验,所以从课程观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家族史的调查了解自己家族是否有人口迁移的历史,自拍自演情景剧缔造了一个典型移民家庭,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的兴趣,二是再现或模拟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在教材处理上,首先是选择典型实例让学生说出是哪种因素的影响,然后综合分析案例,联系我们章丘人口迁移的历史实例“闯关东”具体分析原因,并结合“民工潮”,让学生拓展探究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第一章第二节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4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2.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5~6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英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5.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附: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学习梯度

任务要求

学生活动

感性体验

结合实例,说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综合判读

归纳总结,整体建构。

观看情景剧,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学生利用表格进行梳理

同桌合作,记录分析情景剧

具体分析

结合“闯关东”实例,具体分析原因

独立阅读分析,小组交流

拓展思维

结合“民工潮”,探究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阐明观点

【感性体验】深圳、()、印巴分治、美国老年人口迁移

 

【综合判读】

归纳总结:

因素

影响

因素

主要因素。

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迁移

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

因素

宗教、种族、外出求学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要素、环境恶化(环境难民)

其他因素

家庭、婚姻、性别、年龄

观剧析本:

《父子俩的告白》剧本:

旁白:

一个平凡的家庭,却融合了五湖四海……这就是我“家”

我:

1981年的秋天,我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的普通家庭,家境清贫,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000年的夏秋之交,我满载梦想地进入了上海师大,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

2004年,又是异乡——浙江富阳,开始了我全新的职业生涯,伴随我的还有风雨同行的女友,她是一位从宁波来的女孩。

我弟弟去年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毕业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城市——广州,从此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爸爸:

我们家老祖宗在安徽的安庆市,当年还是清朝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于是你爷爷的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这片当时还尚未开垦的土地上。

你大爷年轻的时候,为了谋生,一个人来到了东南亚,打拼出来自己的一番事业,和一名马来西亚的女子生下来了一个中马混血的儿子。

认识你妈妈的时候,正处于文革时期,当时她是从上海下乡的知青,后来便组成了现在的家庭。

一直以来都希望你们兄弟俩能在身边陪伴我们,结果呢!

你去了富阳,老小去了广州……哎!

只剩下两把老骨头在家喽!

我:

哎,老爸你要开点嘛,这不,虽然我不在一个城市,但是感情还是那份感情,不会因为距离的增加而有丝毫的减少,你想,再过上几代,我们的家庭没准是遍布全国、全世界了呢!

爸爸:

这样说,我就好受多了,万水千山也挡不住血浓于水!

再远的距离也抵不过亲情之火啊!

1.记录剧中提到的人物及其迁移过程。

 

2.分析促成这个典型移民家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具体分析】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要来自、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人最多。

地少人稠,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

在清代,曾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潮灾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

不仅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

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大半糜烂”。

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于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

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拓展思维】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会带来哪些影响?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就达2000多万。

自此以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我国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第二,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

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政策,使得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人们为了进一步追求较高的生活水平,从而向城市迁移。

 

课后反思

整体而言,这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学生的快乐参与也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学的效果。

现在从以下方面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将实践性学习引入课堂

寒假给学生布置了地理实践性作业,部分同学选择的主题是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性作业中的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对于学习人口迁移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归纳与演绎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分层次通过实例展开学习。

首先是利用深圳的例子,让学生明确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但这不是唯一的,某一时空条件下,任一要素都会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紧跟着举出两个典型的例子:

巴西利亚的人口迁移是政治因素,而克什米尔地区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社会文化因素。

当然,人口迁移不是一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美国老年人的迁移就解释了这一点。

最后,将实例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得到基本理论之后,分析了学生的一部作品——《父子俩的告白》。

短剧中呈现了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

学生在笑声中将关于人口迁移的知识又运用到新的实例中,通过不同角色人物的迁移的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两条时间线索贯穿其中

一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情景剧,从老祖宗到“我”,一代代人的人口迁移,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人口迁移的过程。

在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引入的实例,也在渗透着时间要素,从闯关东到民工潮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畅想,走过了“昨天——今天——明天”的历程。

学生参与度高

课前,学生准备了寒假的实践性作业的展示,还有学生自己编排的情景剧。

课堂上,学生看、听、写、思,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和精彩展示,都是积极学生参与的表现。

课程观的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上,运用了大量的实例,不仅有教材中的典型实例,更多的还有学生身边的实例,如家族史的调查和在章丘朱家裕拍摄的闯关东的例子,还有具有时代气息的民工潮的例子。

最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畅想,实际上学生人人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例子,对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起到了很大的拓展。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分析】

“人地关系”是贯穿于地理学科的一条主线。

地理2侧重在人文地理,学习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地域上的表现。

人文地理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理解人在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作用来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

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导。

而人类自身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

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

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中图版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的内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

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材中实例较多,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实例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果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人口迁移的实例,并能恰当地分析出原因,表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