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897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docx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

  《想念地坛》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

  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

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想念地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感悟生命,理解“零度”的深刻内涵。

  2、学习散文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主旨的方法,赏析文中佳句。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课时:

一课时

  导入:

高一时我们学习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曾经被深深打动,大家一定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有深刻的印象。

  一.探讨生命的“零度”师:

史铁生有怎样痛苦的人生遭遇?

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的痛苦?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我与地坛》中相关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明确:

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的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失魂落魄。

作者那时只想逃避,想找一个地方舔自己的伤口。

那么地坛为什么适合疗伤?

  二.探讨地坛的“零度”学生阅读文本,四人小组探讨,到原文中找答案,要求以文本为依托,言之有据。

  明确:

地坛的安静、荒芜。

地坛曾经是明清时代皇帝祭祀的场所,非常重要,承载了无数荣耀,但随着五百年的岁月变迁,已经变得荒芜冷落。

作者觉得地坛和自己有着一种天定的缘分,这是一种宿命的安排,安静的地坛正是自己疗伤的最佳场所。

正因为心灵的契合,作者长久地呆在地坛,在痛苦地思考,拷问灵魂。

  明确:

安静并非无声的内涵。

  师点拨: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真谛,展示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荒芜,并不衰败,哪怕是最卑微最渺小的生命,也要努力展示自我的存在,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与精彩。

  三.探讨写作的零度学生集体朗读描写我心理变化历程的语段,体验其中细腻而深刻的感受。

我在地坛的古树下,荒草边,颓墙旁,沉思默想,在数不尽的日子过后,我参悟了“生死”,走出了绝望,负重的灵魂终于得以解脱。

分析“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在刹那间顿悟了地坛的“安静”的真谛,地坛引导我走出了人生的绝境。

我在条条绝路之后找到的一条路是写作。

第10节“我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写下来”,“有些东西”是指写什么?

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地位,只是单纯地写我对生命的思考。

这样的`一种无功利的写作心态我后来在书上找到了一种相应的说法:

写作的零度。

  师:

  “写作的零度”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

生命固有的疑难,灵魂最初的眺望。

  师:

  “写作的零度”的“零度”有哪两种意义?

明确:

生命本无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对意义的要求。

  师:

地坛中的野草、野花存在着却无人欣赏,它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但是哪怕再卑微、再渺小的生命,既然来到世界上,就要努力展示自我的存在。

荒诞感,便是对意义的要求,但是正是在这样荒诞的要求中,才凸显出生命真实的张力。

  四.审视零度,回望零度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当今社会和文坛。

批判喧嚣、功利与强力。

  地坛的安静柔弱告诉我什么是灵魂最初的眺望。

  “地坛,它早已放弃了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万物的美德在于柔弱。

”教师点拨:

我想念的是当年的地坛。

一是因为现在我已不在地坛,我搬家离开地坛;二是因为现在的地坛已经面目全非。

但我已经获得地坛精神的真谛,地坛“安静而有生命力”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骨髓中,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结语: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也需要时时回望零度,回望安静,让我们的心灵之泉静静地流淌……

  布置作业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史铁生的文章很有深度,很耐人寻味,学生已经通过《我与地坛》了解了他的特殊人生经历,所以能感受到作者营造的特定氛围。

但是,《想念地坛》相对而言更加“玄与深”,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对文章的理解难免不够深刻。

所以我尝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对文本的赏析,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和对生命的领悟,从教学效果和反馈的作业来看,读本中经典作品的教学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