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000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docx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71-80)

71、使 

【词义推导】

“使”有两个基本义:

一是连词,假使;一是叫,让。

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

),进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命令,派遣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列传》)

——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宪法。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②叫,让

试使斗而才。

(《促织》)

——试着让它(同别的蟋蟀)咬斗,结果获胜。

③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五人墓碑记》)

——这时凭着大中丞的身分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逮捕周顺昌先生的事就是由他主使的。

④使唤

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能够像使唤奴仆一样使唤他。

⑤致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阿房宫赋》)

——致使天下的人,口里不敢说,心中却充满了愤怒。

⑥出使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廉颇商相如列传》)

——您实在找不到人的话,我愿意捧着宝玉前去出使。

(2)名词

①使命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下,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②古代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使者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派人)捧着宝玉来了。

(3)连词,假使,如果

使人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还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

【成语助记】

颐指气使:

颐指:

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

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鬼使神差:

使、差:

指使。

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其他如:

不辱使命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迁移练习】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荆轲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

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

王曰:

“此事由何人使()?

”荆轲不答,死。

杜牧论曰: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练习阅读】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

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

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王所擒。

王曰:

“此事由何人使(主使)?

”荆轲不答,死。

杜牧论曰:

“使(假如)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Ⅱ)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①使:

命令,让,派遣 ②使:

使者

(2018·全国卷Ⅰ)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使:

命令,让,派遣

(2018·全国卷Ⅲ)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使:

(2018·北京卷)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使:

假如

(2018·江苏卷)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吕峄亭,人名)遣使来迎使:

使者

(2017·全国卷Ⅰ)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使:

命令,让,派遣

(2017·全国卷Ⅲ)岁聘之使不敢行使:

使者

72、是  

【词义推导】

“是”的本义是“正直”。

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

其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

“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这,这样”。

【词义例释】

(1)形容词,正确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现在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了。

(2)动词

①认为……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错误,这是世俗人的共同的毛病。

②是,表判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3)代词,这,这个,这样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钟山记》)

——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

(4)助词。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冉求!

这恐怕该责怪你吧?

【成语助记】

搬弄是非:

搬弄:

挑拨。

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拨,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莫衷一是:

莫:

不能;衷:

折衷,断定;是:

对。

不知哪个是正确。

形容意见有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唯利是图:

唯:

只有;是:

宾语前置的标志;图:

图谋,追求。

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其他如:

自以为是 是非自有公论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迁移练习】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

是()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

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

入战场.方知今是()而昨非。

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练习答案】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

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

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场。

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

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Ⅱ)于是太子犯法  是:

这时

(2018·全国卷Ⅰ)其为人所重如是是:

这样

(2018·全国卷Ⅲ)“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韩琦,人名)是其对是:

认为正确

(2018·天津卷)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是:

(2017·全国卷Ⅲ)自是民无一人犯法是:

此,这

(2017·天津卷)极听其终,众乃是之是:

认为正确

73、适 

【词义推导】

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

”。

到丈夫家去,就是“嫁”。

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

shì

(1)动词

①往,到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②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我们这)贫贱人家有这么一个女儿,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家门。

③顺从,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怎样处理都顺从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张。

(2)形容词,舒适,满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乐游原》)

——傍晚心情不舒畅,驾着车登上了这个古原。

(3)副词

①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雁荡山》)

——从上面看雁荡山,(最高峰)恰好和地面相平。

②刚刚,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刚刚得到太守的书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了。

读音二:

zhé

动词。

通“谪”,被流放或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调贫民九百人,强迫他们到渔阳去戍边。

【成语助记】

无所适从:

适:

往;从:

跟随。

形容做事没有目标,无头绪。

适得其反:

适:

正,恰好。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其他如;削足适履 适可而止 适逢其时 无所适从 

【迁移练习】

苏辙自乡适()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

“处分适()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

“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

【练习答案】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

“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

“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享受)。

” 

【高考链接】

(2017·浙江卷)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 适:

适时,顺应

(2016·全国卷Ⅲ)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适:

恰巧,正好

74、书

【词义推导】

“书”的本义是“写,写字”。

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词义例释】

(1)动词。

书写,记载。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头叫赵国御史写道。

(2)名词

①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士兵买鱼烧煮来吃,见到鱼肚子里的字条,本来就已经觉得很奇怪了。

②书信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打仗死了。

③文书,名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征兵的名册一卷又一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④书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我家贫困,没有办法买到书来看。

⑤特指《尚书》,也可泛指一切经书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五人墓碑记》)

——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也没有受到诗书的教导。

【成语助记】

罄竹难书:

书:

书写,写。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

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家书抵万金:

书:

书信。

比喻家信的珍贵。

其他如:

书香门第 焚书坑儒 乡书难寄  飘零书剑一介书生 坐拥书城 奋笔疾书 

【迁移练习】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于市肆。

逢战事,常以书()适家,书()忆家之念。

【练习答案】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

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家之念。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Ⅰ)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鲁芝,人名)书:

记有百姓言论的奏章

(2018·天津卷)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书:

书信

(2018·浙江卷)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书:

文章

75、孰

【词义推导】

“孰”的本义是“谁”。

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义。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煮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晋灵公不君》)

——厨师炖熊掌未熟,便被杀掉了。

②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

(《荀子·富国》)

——冷热适合节气,五谷就会按照时令成熟。

(2)形容词,仔细,周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希望您和您的群臣仔细商量这件事。

(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一个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成语助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孰:

谁。

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

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其他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迁移练习】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曰:

“汝之美甚,孰()及君也。

”邹忌孰()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练习答案】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曰:

“汝之美甚,孰(谁)及君也。

”邹忌孰(通“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孰:

(2016·全国卷Ⅲ)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孰:

(2015·浙江卷)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孰:

谁,哪一个

76、属

【词义推导】

“属”的本义是“连接”。

“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

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词义例释】

读音一:

shǔ

(l)名词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③亲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与妻书》)

——总是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成为夫妻。

(2)动词

①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

——十三岁就学成了弹琵琶,名字隶属于教坊的第一部。

②管辖,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

——(病)在骨髓里,那就是主管生命的神所掌管的了,(我)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③系,是

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

(《谭嗣同》)

——而且营、哨的各级军官,也大多是(荣禄的)老部下。

读音二:

zhǔ

动词

①接连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

——然而亡国破家的事情一件连着一件。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渡过淮河,能够跟随他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③连缀,撰写

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⑤邀请,劝请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吟诵“明月”的诗篇。

【成语助记】

非君莫属:

君:

你,表示尊敬对方;莫:

没有谁;属:

归属,引申为占用。

除了您没有谁可以占有的。

也指只有您来承担此事才能成功。

其他如:

属词比事 波属云委 貂狗相属 

【迁移练习】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天下第一。

举大业,属()者百万。

后沛公先入关,恨之。

范增献计,属()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

席间,项王屡举酒属()沛公。

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

范增长叹曰:

“妇人之仁,吾属()且为虏矣!

”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

【练习答案】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

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

后沛公先入关,恨之。

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

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

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

范增长叹曰:

“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

”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

撰写

(2018·全国卷Ⅱ)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王涣,字稚子),终无侵犯 属:

隶属,归属

(2018·浙江卷)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属:

下属

(2017·山东卷)太清之乱,亲属散亡属:

有血统关系的人

(2016·江苏卷)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属:

隶属,归属,附属   

77、数

【词义推导】

“数”的本义是“计算”。

“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

“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义。

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

shǔ

动词

①点数,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刘表训练水军,大小战船多得竟然用千来计算。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读音三:

shùo

副词,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

读音四: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也就吃不完了。

读音二:

shù

(1)名词

①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希望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

②算术

三曰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

——第三叫作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知识和技能)。

③法则,规律,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那么谁胜谁负的命运,谁存谁亡的道理,在和秦的较量中,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④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学弈》)

——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很小的技艺,如果不专心致志,也还是学不会。

(2)数词,表示约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成语助记】

滥竽充数:

滥:

失实的,假的;充:

冒充;数:

数目,人数。

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如数家珍:

数:

点数;家珍:

家藏的珍宝。

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此成语只能用于是自己的东西。

数典忘祖:

数:

数着说,列举;典:

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擢发难数:

擢:

拔;数:

计算。

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数见不鲜:

数:

屡次;鲜:

新杀的禽兽,引申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其他如: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劫数难逃 数往知来如数家珍 恒河沙数 历历可数 屈指可数 擢发难数 

【迁移练习】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

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

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罟不入池。

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令伶人压之。

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年之产,终败北。

后人叹曰:

“事皆有其数(),然庄宗未知。

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未能易量。

【练习答案】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

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

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池。

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

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

后人叹曰:

“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

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Ⅰ)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①数:

屡次 ②数:

(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数:

屡次

(2018·全国卷Ⅰ)芝(人名)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数:

(2018·全国卷Ⅱ)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数:

权术,方略

(2018·全国卷Ⅱ)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数:

计算

(2017·全国卷Ⅲ)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数:

数目,数量

(2017·全国卷Ⅲ)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数:

屡次

78、率

【词义推导】

“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

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率领,带领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过秦论》)

——率领着疲惫的士兵,带领着几百人的队伍,转过身来攻打秦朝。

②遵循,沿着(遵从,服从)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治平篇》)

——其中不听从教导的常有一两个。

(率的本义为“捕鸟的网”。

作为动词,除了以上常见意思之外,还有“榜样、楷模”;“草率、轻率”;“坦率”;“急速”等意。

(2)副词

①表约略或测度。

大约、大概、大都、大体。

有时“大率”连用。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采草药》)

——大致说来,用根的草药,如果有隔年的老根,必须选择没有茎叶的时候采摘。

②表范围,一律、都、全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了,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成语助记】

率兽食人 率由旧则  

【迁移练习】

孔子率()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

子路对曰:

“病也。

”且率()尔以草根治。

孔子不解。

子路曰:

“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

”颜渊不以为然,驳曰:

“如此,病者率()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练习答案】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

子路对曰:

“病也。

”且率(轻率)尔以草根治。

孔子不解。

子路曰:

“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

”颜渊不以为然,驳曰:

“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Ⅰ)芝(人名)率余众犯门斩关率:

带领,率领

(2015·广东卷)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率:

带领,率领

(2015·湖北卷)其奉身率如此率:

大致,一般

79、说

【词义推导】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ì);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

说服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悦”字。

【词义例释】

读音一:

shuō

(1)动词

①说明,解释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甘薯疏序》)

——想要广泛传播这种做法,又恐怕不能挨家挨户去解说,就先用这篇疏来倡导一下吧。

②讲,谈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低头随手不停地弹奏,(好像要)说完那心中无限(伤心的)往事。

(2)名词

①说法,言论

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

②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因此写了这篇“说”,以便让考察民情的官吏能读到它。

读音二:

shùi

(1)动词,劝说,说服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

“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读音三:

yuè,通“悦”,喜欢,高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学习并时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成语助记】

自圆其说:

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

道听途说:

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其他如:

口说无凭 众说纷纭 代人说项 痴人说梦 和颜说色 不由分说

【迁移练习】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

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心中之事。

少年说()。

柳宗元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练习答案】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

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述)心中之事。

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

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Ⅲ)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 说:

说法

(2018·江苏卷)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说:

说到,说起,提到

(2017·天津卷)其论说始若诡于众说:

说法,主张

(2017·天津卷)世书俗说,多所不安说:

传说

(2016·山东卷)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

通“悦”,高兴 

80、私

【词义推导】

“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私人的,自己的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②私下,不公开的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我结为朋友”。

(2)名词,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我不忍心因为个人的私事,伤害了忠厚老实人的心意。

(3)动词,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认为我长得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成语助记】 

徇私舞弊:

徇:

曲从;舞:

舞弄,耍花样。

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