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96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docx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模块三:

学科教学设计

本模块内容是一级标准中“备课”内容的深化。

主要内容包括:

一、什么是现代教学设计

二、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三、美术教学设计的标准

四、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五、美术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1)、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

(2)、新课标教学目标的突破与特点

(3)、如何设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设计注意事项

2、教学情境设计

(1)、什么是教学情境设计

(2)、教学情境设计的作用

(3)、教学情境设计的要求

(4)、教学情境设计的方式

3、教学策略设计

(1)、艺术教学策略的概念

(2)、教学策略构成的依据

(3)、艺术教学策略的作用

4、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艺术教学过程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3)、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4)、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5)、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5、教学评价设计

(1)、艺术教学评价有何意义

(2)、艺术教学评价的类型、特点、作用

(3)、艺术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原则

一、什么是现代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理论起源与发展:

对教师来说,教学设计不是一件全新的工作。

教师日常所从事的备课、编写课时计划和练习等工作都可以被视为在从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随班级授课制一起产生并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五阶段教学过程模式是最早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把它称为传统教学设计。

20世纪60年代之后,许多专家开始进行广泛研究,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推出了《教学设计原理》一书,此书的出版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诞生的标志,标志着以加涅为代表的经典教学设计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2、现代教学设计的概念:

现代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化环境的准备过程。

二、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2、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

3、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4、教学要有短期和长期的两种设计。

5、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三、美术教学设计的标准

1、教学目标多元6、教学流程清晰

2、教学内容丰富7、教学姿态平等

3、教学方法多样8、教学评价恰当

4、教学问题优化9、教材处理合理

5、教学活动有效10、媒体运用恰当

四、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应适应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如下要求: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五、美术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1)、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突破与特点:

A、标准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角度表述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动精神,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

B、标准在表述中既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

C、标准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与触觉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这些突破,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3)、如何设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A、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守以下4个原则:

第一、要围绕着美术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指向性、可行性。

第二、要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美术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造型性和可视性;

物质性与空间性;

情感性;

对技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要依据美术学科的教学原则设计教学目标。

美术学科教学原则:

审美性;

直观性;

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

启发性、创造性;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

第四、要依据地区条件及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视觉艺术课有许多效果是依赖各种材料进行的,但由于各省地域广阔,各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地理条件及优势,有时即使是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有所不同的。

B、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达到以下4个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

第一、要建立多维的目的与目标意识。

要从艺术教育的目的出发,同时,既要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目标,还要考虑到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够达成。

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明确而具体。

所谓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要明确陈述学生应学会的知识与技能要素,并清楚地说明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要素应达到的水准。

所谓具体是指具体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学生应该怎样做,具体学什么、操作什么,使学生一看就明了他应该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第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弹性。

理想的美术课,应该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分层面设计教学目标,这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教学操作。

第四、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相应的侧重性。

在教学目标体系中,各类分目标在整体目标中所占比例必须有所区别,为了能够表达各自重要程度,应该有一定的侧重性。

教学目标设计有侧重点非常重要,它既体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关系,也能够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以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4)、教学目标设计注意事项:

美术的四个教学领域有总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求,体现着目标设计的原则、要求,更体现着美术学科的特点,以上为总的原则和要求,但按照标准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在美术教学中都有各自的侧重面,表现着自己领域的特点,为此提出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设计该领域教学目标时,务必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意识为根本,做到让学生体验造型的乐趣。

要围绕让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进行目标的建立。

案例:

课题:

《单色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色版画(纸版画)的绘制过程,掌握制作知识和技能,认识版画的特点,感受版画语言独特魅力。

(2)、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尝试制作各种单色版画的热情,从而体检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版画这部分,通过新旧教材对比,有明显的不同。

在过去的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过于专业化,在一节课中,就要求掌握木版画和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出现了明显的“繁、难、偏、旧”的现象,而在单色版画这一教学目标中,就非常具体、细化,具备了可操作性,也符合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物质材料和手段,本着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因此,其目标的要点是,建立“物以致用”的思想,努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案例:

单元题目:

纸的艺术

第十一课切折造型的练习

第十二课相互插接创造美

第十三课生活中的立体造型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知识、能力(技能、创造)、情感目标的设计。

知识目标:

对本单元所涉及的要领有所认识,并建立立体观念。

能力目标:

包括技能目标和创造能力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操作使学生形成不动刀切,可以使纸走向半立体的能力;在插接练习中获得从局部到立体的组装能力。

创造能力目标:

运用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想像创造出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的纸立体形态。

情感目标:

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感受特性,学会对纸立体质朴美欣赏,激发美化周边环境的欲望,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能力。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比较符合中学美术的教学实际状况,明确而具体,比如案例中“能力目标”设计就比较具体,不仅有操作技能的目标设计,还有智力目标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对技术含量很高的本单元来讲,的确有可行性。

另外,该单元教学目标表现出明显的侧重性,即侧重于立体观念的建立和对媒材的感受能力。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现象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领域要把握的是激发参与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认识视觉现象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对各类文化艺术形成尊重包容的态度,最重要的是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应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如“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或“说出你喜欢的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等的陈述内容,都比较具体明确。

如果说“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的社会作用”,这个目的就太宏观,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笼统、模糊。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要把握本领域与其他三个领域的综合、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美术跨学科的特性、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案例:

课题:

我为校园添色彩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画校服,能在发布会上发表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能够用材料展示自己的设计,从中感受到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要求欣赏材料中的图片,集体考察校园环境,引发如何使艺术品与校园环境和谐的讨论,能够表达个人看法,为校园设计雕塑。

3、要以集体的形式,做校园规划和模型尝试,邀请他人对作品进行评述。

感受美术的社会作用,体验探究的愉悦。

这是一节以校园为主题的综合美术课,其中探究的成分很多,展现出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是根本,从中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是关键,引发爱校园、爱环境的情感是德育目的教学理念。

本目标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精神,如第1条的内容,“并能够用材料展示自己的设计”的要求是对更高一个层次学生的,对一般学生只要求做到第1条中的前两项就可以了。

而且目标把学生的期望阐述得较细,较具体,每一条都具有其侧重点、弹性,这对进行本课每个主题活动都起到指向性的作用,便于教学时运用。

学生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很快地知道本课的要求,以便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教学情境设计

(1)、什么是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避免将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讲授和硬性的灌输,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2)、教学情境设计的作用。

A、重视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意和设计,能促使美术课更好地发挥其有效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B、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感受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D、有利于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教学情境设计的要求:

A、要求美术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

B、在教学情境设置阶段,教师既要全面考察学生、考察教学内容、考察教学资源和技术,也要考察自身的特点,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场景。

C、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现有教学资源。

D、加强学习,关注生活,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4)、教学情境设计的方式:

A、生活情境

B、故事情境

C、游戏情境

D、实物情境

E、音乐情境

F、表演情境

G、问题情境

一级标准中对教学情境的目的、作用、基本特征、误区、基本方法等内容及案例做了详细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请老师参照一级标准中第六模块的内容来进行学习。

3、教学策略设计

(1)、艺术教学策略的概念。

艺术学科教学策略是指在研究教学系统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上为使教学目标最优实现而采用的教学思路、方法、形式、媒体、评测等因素的总体计策、方略,也可以称做是解决教学中一切问题的方法。

(2)、教学策略构成的依据。

A、依据于具体的教学目标

B、依据于具体的学生行为起点

C、依据于具体的教学内容

D、依据于教师的素质(这是根本依据)

以上的教学因素都与教师的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策略的设计最根本的是要依据人的素质,即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艺术教育论》一书认为艺术教师的素质必须是“求专与求能”的相互结合,提出了“三不是和三是”,即:

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而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是简单的裁判员,而是热情的欣赏者;不是单项型,而是全能型。

(3)、艺术教学策略的作用。

A、教学策略能使教学理论具体化,而且是多样的、综合的,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B、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又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可靠依据。

C、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下的教学过程的实施。

因此教学策略也有较大的灵活性,要随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对象变化,选择、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一定情况下的特色教学目标。

案例1:

课题:

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学对象:

城市学生

教学策略:

教学思路:

关于“龙”的话题多给学生美术信息,各种美术形式表现的龙都是打开学生动手制作思路的钥匙。

教学方法:

VCD光盘播放喜庆的日子舞龙舞狮的场面。

再讲授龙的传说,赞颂龙的精神。

告诉学生制作龙有许多种方法,最比较简单可行的、又和我们生活帖得很近的是用纸杯,进行巧妙的插接。

教学形式:

以双边活动和教师讲授为主,作业完成方式同教科书中要求的那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用纸杯等材料设计制作出一条生动有趣的龙”。

测评标准:

龙的特征要明显,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夸张概括,让龙更富有装饰性。

案例2:

课题:

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学对象:

乡村学生

教学策略:

教学思路:

请当地民间艺术家或民间艺人讲关于“龙”的话题和以美术形式展示表现“龙”的作品,打开学生的思路。

教学方法:

请学生讲给学生听,自己所观察到的舞龙场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回答:

用美术的形式都能怎样表现“龙”?

回答:

画、剪纸、玉米秸插接、泥塑等等。

教师利用当地可以利用的材料再现龙、创造龙,教师演示的“龙”,制作要熟练、生动、传神。

教学形式:

双边活动,民间艺术讲授为主,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和形式,创作设计制作龙。

测评标准:

能够发挥所用材料特点,对龙进行夸张概括,使龙的形态更有装饰性。

案例分析: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上看出,教学策略体现了多样的、综合的,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随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对象变化,选择、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不同情况下的特色教学目标。

结论:

上述案例就是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调整了教学策略,以使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测评标准都发生了改变。

可见,教学策略的作用、特征与教学某一项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彼此制约的互动性,绝不是孤立设计出来的。

4、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艺术教学过程?

艺术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并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艺术的活动过程,也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这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它是动态的,即教与学互相制约、互相结合统一在一个变化过程的状态。

这是教学活动展开和进展的阶段,也是教学的基本阶段,亦称教学环节。

就美术教学而言,无论教学内容属于哪一个学习领域,无论是临摹课还是创作课,从整体上看,美术教学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导入、进行和结尾阶段。

(2)、“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A、问题:

如何设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过程的导入阶段?

案例1

课题:

用刻刀造型——黑白人像版画

复习旧知识导入:

师:

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黑板上是些什么画?

生:

版画!

师:

上周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版画的部分知识,有谁知道版画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设疑,引起学生思考旧知识)

生:

版画是一种间接性艺术,是绘画和印刷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件版画作品通过画稿、制版、印刷三个步骤才能完成。

师:

还有吗?

生:

版画要有印刷的版面,版画能印出许多份原作,是复制性艺术。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发言,随即拿出一张在同一版面上印出的多幅黑白人像,用以加深学生对版画这一艺术特征的认识,同时暗示本课人像版画这一主题)。

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另外,版画由于制版工具材料与印刷方式的不同,分为四大版种,哪四种?

生:

凸版、凹版、平版、漏版。

师:

谁能谈凸版是怎么一回事?

生:

凸版是以刻刀造型,将版面空白刻去,留下凸起的形象,然后着墨印刷。

师:

回答正确。

(教师拿起准备好的石膏版,用油墨滚上墨,版面立刻黑白形象鲜明,教师随即启发学生分析……)

师:

经墨印刷的版面,凸起的部分是什么颜色?

生:

黑色!

师:

刻去的部分?

生:

白色!

师:

我们称这种版画叫……

生:

黑白版画!

师:

今天我们上新课“用刻刀造型——黑白人像版画”

案例的导入属于复习旧知识导入的方法,中间还结合了直观教学法,使得本课内容开门见山,让学生明了自己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并复习了学习过的知识。

结论: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具有方向盘的导引作用。

导入要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这是设计导入思路的关键,也是设计美术教学过程导入的原则。

B、问题:

如何设计“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过程的进行阶段?

案例1:

课题:

《写意蔬果》

师:

今天的课堂练习是临摹一幅蔬果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幅《蔬果图》。

(展示)现在我来演示步骤:

第一,先用洋红画萝卜,再用草绿画萝卜的缨子,用蘸墨法使笔触有浓淡变化。

注意整体构图关系。

第二,画白菜。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菜叶,以淡墨画菜帮,注意用笔的虚实、呼应。

第三,趁墨色未干,色画萝卜叶脉,白菜叶筋,重叶用焦墨,浅叶用淡墨,白菜根用浓墨,注意湿度的把握,太干则线条浮现,太湿线形含混。

第四,最后添加蘑菇和葱,蘑菇可用赭墨分浓淡画出,葱用草绿略加淡墨,注意构图要生动活泼。

案例2:

课题:

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师:

同学们感觉这些画美不美?

师:

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讨论)

师:

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画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感觉节奏美:

师:

现在同学们放松一下,听段音乐。

(师放音A:

有变化,没统一;放音B:

有统一,没变化;放音C:

有和谐的节奏。

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问学生好不好听,为什么?

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来回答)

师生:

A段不好听,杂乱无章、没有秩序、没有规律;B段单调呆板,没有变化;C段好听,拍子有轻有重,时值有长有短,这些变化产生对比,并有规律地排列组合,形成节奏之感。

师:

现在我们把“节奏”一词借用到绘画中来,看一看黑白灰构成的画面中有没有对比因素。

(生欣赏课本中齐白石的《蟹》)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有哪些对比因素。

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黑白灰面积的对比,黑白灰在画面中位置的交替组合、互相衬托关系。

板书:

对比、交替组合、互相衬托。

师:

这和音乐中的节奏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这就是黑白灰构成的节奏之美!

(板书:

节奏)如果我们把这幅画作一下黑白灰构成的分析,(出示图)在白底的衬托下,黑灰对比一强一弱,咚嗒、咚嗒,大家没有这种感觉?

这就是黑白灰构成的节奏美。

(同样再分析古元的《挑水》)

师:

两幅画在大的节奏中还有小的节奏变化,小节奏要和大节奏相和谐。

(师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感受韵律美:

师:

很好!

我们放松一下。

现在我想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大家推荐一位。

来!

你能为大家朗读一下李白的《静夜思》吗?

(生朗读)

师:

好听吗?

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回答:

有情感、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合辙压韵……)

师:

这就是一种很和谐的节奏,是诗歌中的韵律之美。

在黑白灰构成的画面中存在韵律之美。

黑白灰画面中的韵律之美指的是节奏和情感的和谐之美。

(师板书:

韵律情感)

(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毕加索的《穿丑角服装的保罗》)

师:

这是父亲为儿子画的一幅肖像画,色彩画中有黑白灰吗?

(引导学生欣赏此画的黑白照片)

师:

这是根据色彩的哪一要素的对比归纳而成的?

生:

明度

师:

在这儿,黑白灰是指画面的明度结构。

(师板书:

明度结构)

师:

大家想一想,毕加索为什么用白色调来表现自己的儿子?

生:

白色象征纯洁,给人光明,显得形象明亮醒目,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亲情……

师:

画面的黑白灰对比所形成的节奏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相和谐,就会使画面赋有韵律之美。

反之,(出示相反黑白灰构成的画面,“儿子”的形象变成黑色调)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

黑色给人阴森、神秘、恐怖的感觉……

师:

所以在用黑白灰色表现形象时,还要考虑到它们本身代表的情感问题。

节奏和韵律之美,其实是从生活和自然中提炼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美的规律。

郭沫若说:

“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

”比如:

一年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山脉的起伏跌宕;生活的节奏;一日三餐;生命的节奏;脉搏的跳动……而黑白灰构成的美在大自然中也举不胜举:

斑马、仙鹤、江南水乡的房屋……所以,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我们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学习了美的规律,我们就要创造美!

启发创造:

师:

现在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小画稿,如果让你们来组织、布置它的黑白灰构成,你要怎样描绘才能使之产生节奏、韵律之美呢?

(学生看画稿思考)

师:

首先,要学会表现黑白灰,我们不妨先看一看书中的学生作业,(学生看书)画中是如何表现黑白灰的?

生:

黑的部分涂黑,白的部分不涂,留白,灰是黑和白的过渡色,用点、线组合成灰色调。

(师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板书:

面、点、线)

师: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表现黑白灰时,难度最大的就是灰。

灰是黑白的过渡色,它的作用很大,(提示:

徐悲鸿的《马》如果没有丰富的灰色调,马的肚子及身上的一些结构就没有了)如果处理好灰色调,就会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更富节奏美。

(学生看投影:

点、线的组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点、线的排列不同、组合方式不同、用笔技法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就千变万化)

师:

同学们发现没有?

点、线有规律地排列,本身就是一种节奏之美,同学们在运用时,如果能和所表现的形象、情感相和谐就能产生韵律美。

那么我们怎样具体地来布置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呢?

下面同学们不妨先看一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