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11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能够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D.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著有《王右丞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

B.列坐其次旁边

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

D.信可乐也相信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但以刘日薄西山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州司临门未尝不临文嗟悼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或取诸怀抱云霞明灭或可睹

8.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悟言一室之内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10.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谨拜表以闻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栗深林兮惊层巅D.齐彭殇为妄作

11.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引以为流觞曲水B.仰观宇宙之大

C.及其所之既倦D.急于星火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2.阅读《祝福》的结尾,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我遇到祥林嫂后引发的对祥林嫂可能遇到不幸的揣测,对我当时未能给予祥林嫂帮助的负疚。

B.环境描写富有特点,以乐景写哀情,用鲁镇祝福繁华热闹的景象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暗示读者去思考导致祥林嫂死去的根源。

C.通过写“我”变得“懒散而舒适”,说明我已完全被鲁镇形形色色的人们同化,丧失了进步知识分子应有的同情和善良。

D.“无限的幸福”是反语,用“天地圣众”等句子讽刺鲁镇的人们,寓示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他们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祝福。

13.对鲁迅写小说“不恤用了曲笔”的原因分析最全面的一项是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A.无暇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

B.为了让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C.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D.主将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将寂寞传染给青年。

14.下列对《呐喊》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中的华老栓买了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的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花掉了不少血汗钱,最终却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只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B.《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得病的宝儿四处求医,期盼着到了“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

但是“明天”到来时,病魔却仍然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C.《社戏》叙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

结伴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是作者美好自然、意趣盎然的童年记忆。

D.《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总觉得身边的人们想吃掉他。

实际上“狂人”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有一群被封建思想侵蚀了灵魂的人。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证券()②模样()③发酵()

④酗酒()⑤聊以慰藉()

16.看拼音写汉字

①yì

()业②shà

n()养③qiān()吝

④té

ng()写⑤命运多chuǎn()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2)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

(王维《鸟鸣涧》)

(3)兴来每独往,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4)___________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5)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7)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0)_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1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1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仲淹使陕西,修笑而辞曰:

“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顾侍臣曰:

“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会保州兵乱,以为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

“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

“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

“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

“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贻书责之贻:

留,给

B.庆历三年,知谏院知:

管理

C.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

次序

D.其群皆怨怒,谮之谮:

说人坏话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郑,亲诲之学范仲淹之贬饶州也

B.为歌诗相倡和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C.范仲淹以言事贬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D.若讷上其书帝独奖其敢言

2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咨询哪些是应当做的。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把有些小人看作仇敌一样。

C.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

D.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小人恐惧欧阳修被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

2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早逝,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后来他又与志同道合的师友结交,以文章名扬天下。

B.范仲淹被贬谪,高若讷认为应当罢免他,欧阳修谴责高若讷,最终使得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

C.虽然欧阳修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宋仁宗自始至终对他十分信任,还鼓励他直言。

D.欧阳修仕途坎坷,因被奸人忌恨而数次贬官,但他忠直敢言,谨守节操,谥号“文忠”可谓恰当。

2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七、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长相思

(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③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①络纬:

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②井阑:

即水井栏。

③簟:

竹席。

23.下列对本诗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相思,在长安”开篇点题,既点明了思慕对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

B.“孤灯不明”“卷帘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长叹”则直接表现出绵绵不绝的愁思与怅恨。

C.“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描绘出天色阴沉、水波不兴、黯淡哀伤之景,同时又不失开阔、壮美之感。

D.从一开始的“长相思”到中间的“思欲绝”,再到结尾的“摧心肝”,诗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渐加强。

24.“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

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下题。

古八变歌①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②。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③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注】①汉乐府古诗。

题目含义已不可考。

②章华台:

古楚地楼台。

③崦嵫(yānzī):

山名。

古时指遥远的日落的地方。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感到阵阵清寒。

B.“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两句,描绘傍晚时分,暮云流走,似从崦嵫生来,暝色一派苍茫。

C.“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两句,借蓬草在风中翩翩起舞之乐景,反衬出游子思乡

悲凉情怀。

D.“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两句,描写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怅然之中,诗人盼望回家。

26.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据此联系全诗赏析“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八、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回答各题。

声音的态度

我是一支柳笛。

我还记得,在我成为柳笛之前,刚从柳树身上被折断的那一刻,疼痛,眩晕,夹杂着从一种形态走向另一种形态的隐约期盼。

春风里,有一个人向我伸出了手,于是我从若干柳条中被分离出来,我的生命成为具体的一截。

那个人把我捧在两手间,反复揉搓,直到骨肉脱离,他把骨头抽了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我的唇,用刀片刮掉绿皮层,露出新鲜的汁液,才含到嘴边开始吹奏。

笛声婉转,悠扬,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慰。

那个时刻我是多么激动,原本以为走过漫漫冬夜,我有幸参与了他们对春天的表达。

后来我才明白,我只不过是若干柳笛中的一个,他们在踏青游玩的过程中临时动了念头,随手把我折断,制作了这个柳笛。

我的命运在不经意间被别人彻底改变,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出悠扬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支柳条随风飘扬,不曾料想我的体内竟然藏有这样一种声音,整个漫长的冬天,面对寒冷,面对荒凉,我是沉默的,当我终于开口,发出的声音居然如此优美和婉转。

在有些时候,我觉得优美是不道德的;

在另一些时候,我又觉得它是生命中的一份超脱和尊严。

面对春天,应该更多记起的,是春天之外的季节,是季节之外的日子。

我不知道哪个我才是真实的我。

天空下,我与另一个我不敢相认。

最悲哀的是,我的骨头被他们抽走了。

我的体内空空荡荡,我的空空荡荡的身体被声音占领。

倘若我的皮和骨头依然血肉相连,就不可能被声音穿过。

他们对着我吹奏,在河边,在柳树下,在空旷的山野,柳絮飞扬。

我不知道,柳树听到这个声音会有什么感想?

我不知道,这个声音是我发出来的,还是他们的声音通过我传递出来的?

我的身体被声音穿过,成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声源。

春天的萌动里,柳絮在风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它们并不知道应该落定何处。

当天空飘满柳絮,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之轻。

我不是一个通报春天的信使。

然而他们说是。

他们赋予了我这样的意义,我对我的意义一无所知。

后来,从柳絮的纷飞中,我看到一棵柳树与人类之间的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轻。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接受这个轻的现实;

这份来自现实的轻,让我的心如此沉重。

作为柳条,我曾是下垂的,像一株成熟的麦子。

春天是短暂的。

在我还没有明白春天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春天就结束了;

在春天还没有结束的地方,我的作为柳笛的生命已经提前被结束,或者更坦白地说,我的生命其实只有那么短暂的一天,在他们踏青郊游的时候,我被反复地吹响,等他们回到日常生活,我就被搁置在抽屉里。

我被关进抽屉,很快就被遗忘了。

我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命。

我为那些婉转悠扬的声音而羞愧。

当我还是一支柳条的时候,我知道那些漫长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这个短暂的春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走过多么遥迢的距离才来到这里。

我不是只爱慕春天。

当我按照别人的方式述说春天,春天是与我无关的。

其实我更懂得的,是另外的季节。

对那些另外的季节,另外的人,我的心里怀着更深的牵挂。

我在河边默默生长了若干年。

那年冬天,河边的田地也被征用了,一个人把自己吊在柳树下,像一根孤孤单单的柳条垂在那里。

柳树下堆满了哭喊声。

再后来,有人在柳树下谈论这个事件,那是我听到的另一种声音,完全与心灵无关。

柳树边的那片土地被征用以后,盖起了楼房。

柳树的枝杈间安装了一个喇叭,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喊话,不知道究竟喊了些什么,只知道每天都在喊,喊。

关于春天,关于季节,我有话要说。

你们听到的,其实仅仅是他们的声音。

我的喑哑里,有对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的眷念。

当我从柳树身上割裂下来被制成柳笛的时候,我并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柳树身上的伤口。

我的被选择,在柳树身上留下又一道创伤,她刚从冬天走过,本来就已伤痕累累。

柳笛是柳条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柳条是柳树的一部分。

我很短,我来自一棵树。

作为一只柳笛,我的更多的日子其实是属于沉默的,没有人相信我深爱着我的这份沉默。

是那个人,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他早已忘记了我。

他的心里装着更多看似重要的事物,并没有给我留下一个狭小的角落。

我只是传递过他的声音,从来不曾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我注定属于抽屉,属于被遗忘和被遗弃。

即使腐烂成泥,我也会永远铭记我的前身,作为柳条的存在,作为柳树的存在,作为大地的存在,以及,此后作为泥土的一部分的存在。

这样的一份遭遇,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事物。

我已腐化成泥,开始新一轮的存在与成长。

我相信生命是神秘的,不管遭遇什么,她永远生生不息。

在新一轮的成长里,我知道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自己,该怎样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爱。

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走过的一切,看过的一切,以及试图说出的一切,它们是一粒尘土的翅膀,是一缕扎根的烟。

(节选自王月鹏同名散文)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冷静地讲述柳笛的骨头被抽去的过程,是为了介绍它的制作方法。

B.柳笛对春天是充满了向往与喜爱的,只是有些遗憾于春天的短暂易逝。

C.吊死人的柳树下“与心灵无关的声音”与“堆满的哭喊声”形成了对比。

D.柳笛终归尘土,对自己一生一世的苦难感到无奈,只好以生生不息自励。

28.文章中说“天空下,我与另一个我不敢相认”,请结合文意说明两个“我”分别指的是什么,并分析为什么“不敢相认”。

29.作者从以第一人称写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30.请结合全文分析,柳笛对由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在态度上有怎样的变化?

九、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投入”可以作动词,强调进入某一种阶段或状态。

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入创造力,革命家会在解放的事业里投入生命,普通人的投入状态也会使他们自带光环。

“投入”还可以作名词,指人对倾心的事物所投放的资金、精力、情感……

有些投入会趋利避害,也有些投入是孤注一掷……

请以“投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不少于700字。

(2)西安交大一男生,给宿舍群改名为“夸夸群”。

短短几天内,这个旨在“相互吹捧”的微信群迅速火爆,群员从四人发展到一千多人,每天都有人到群里求夸赞,求表扬。

“夸夸群”的口号是:

“没有讽刺,没有杠精,这里只有夸夸夸!

直接夸!

随便夸!

”在这里任何事都会获得花样称赞。

有人说:

这是一种可以帮助年轻人缓解现实压力的积极尝试;

这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另一种娱乐,是一次群体狂欢;

这种无底线的浮夸与吹捧提供的不过是虚幻的慰藉;

……

对“夸夸群”流行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