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26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0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和答案.doc

一、填空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1)

2、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1)

4、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5、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3.1)

12、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14、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   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7、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1)

18、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20、   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6.1)。

21、   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   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   所谓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   短时记忆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   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

26、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1)

27、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8、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8.1)

29、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30、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31、   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

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34、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5、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6、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7、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10.1)

38、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2、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11.1)

4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5、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6、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48、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1)

50、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3、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59、   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60、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61、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2、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3、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64、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6、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67、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3,1)

69、   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70、   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   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   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5、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7、   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   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   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

84、   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   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   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   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   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   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93、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

94、   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   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   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

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

(14.1)

100、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   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   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

103、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

104、   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

105、   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   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

107、   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5.1)

108、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   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二、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A]

23.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A]

24.   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D]

25.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C]

26.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A]

27.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A]

28.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29.   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

冯特[B]

30.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 [A]

31.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A]

3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35.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B]

37.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D]

39.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C]

40.   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D]

42.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D]

4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B]

46.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A]

47.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B]

48.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A]

49.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A]

50.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