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44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教育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2019·

扬州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FeB.CuOC.Na2CO3D.H2SO4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试液画漫画(如图7-C-1所示),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图7-C-1

A.稀盐酸B.蒸馏水

C.石灰水D.食盐水

3.下列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B.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

A.CaCO3B.CaOC.CuOD.Ca(OH)2

5.某化合物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盐B.可能是氧化物

C.一定是碱D.不可能是酸

6.某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盐酸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3,他判断这是一种酸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测量结果正确,结论正确B.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C.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错误D.方法错误,测量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7.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B.盐酸和硫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8.如图7-C-2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中液体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图7-C-2

A.甲:

水,①:

食盐;

乙:

水,②:

蔗糖

B.甲:

硝酸铵固体;

稀盐酸,②:

C.甲:

氢氧化钠固体;

稀硫酸,②:

D.甲:

生石灰;

氢氧化钠固体

二、填空题(共46分)

9.(6分)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

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

10.(4分)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将除去水垢的原理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分)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12.(4分)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如图7-C-3所示,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固体,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体柱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

图7-C-3

13.(10分)向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7-C-4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号)

________;

(3)氨水(NH3·

H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图7-C-4

14.(6分)如图7-C-5所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及实验操作图。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进行的。

(2)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C-5

15.(10分)

(1)如图7-C-6所示,A、B两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图7-C-6

A、B两图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和浓盐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C所示。

a、b曲线中表示浓硫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16.(16分)2019·

玉林改编某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7-C-7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7-C-7

(1)上述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将A、B、C、D四组实验八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分析讨论]

①试管内倒入烧杯中能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种(酚酞除外)。

②最终得到的溶液中:

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组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含有该溶质。

[拓展延伸]小组的同学把D组实验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二氧化硫,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二氧化硫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2019·

泰安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加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查阅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

[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7-C-8甲所示的三个实验:

图7-C-8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

(Ⅲ)中小花变成红色。

[査阅资料]图乙是同学们査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8分)

18.2019·

威海测定抗酸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

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为测定氢氧化镁的含量,小霞同学取一片该药物(规格为1g)于烧杯中,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药物中的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与盐酸反应)。

(1)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每片药物中氢氧化镁的含量

B.反应中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C.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D.20g稀盐酸中水的质量

(2)计算1g该药物中含氢氧化镁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详解详析

1.C

2.C [解析]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D

4.B [解析]氧化钙既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又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5.A [解析]某化合物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不一定是碱,可能是盐,如硝酸铵;

也可能是酸,如硫酸。

6.D [解析]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盐酸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即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7.A [解析]硫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H+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H2O,不能大量共存。

8.C 

9.

(1)石蕊试液 

(2)CaCO3 

(3)氯化钠溶液

[解析]

(1)紫色石蕊试液在酸、碱、盐中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取样品,滴入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盐酸,显紫色的是氯化钠溶液,显蓝色的是澄清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aCO3。

(3)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盐溶液的是氯化钠溶液。

10.Mg(OH)2+2HCl===Mg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11.

(1)Ca(OH)2(或氢氧化钙)

(2)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

(3)Na2CO3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解析]

(1)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所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钠。

12.上升 Ca(OH)2

[解析]水和生石灰混合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体柱上升。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Ca(OH)2。

13.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静置半分钟溶液仍为无色

(2)Na+ OH- Cl- (3)OH-

[解析]

(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酚酞试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所以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静置半分钟溶液仍为无色。

(2)反应前烧杯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所含离子为Na+、OH-,滴管中是稀盐酸,所含离子为H+、Cl-;

反应后生成NaCl和H2O,含有Na+、Cl-;

综合反应前后的图形,可推知三种图形所代表的离子分别为Na+、OH-、Cl-。

(3)能使酚酞变红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含有OH-,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两者中都含有的离子是OH-。

14.

(1)乙

(2)由红色变成无色

(3)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15.

(1)A 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使受热膨胀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平衡锥形瓶内的压强

(2)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大

[解析]

(1)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地扩散,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B图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使瓶内气体与大气连通,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可通过导管逸散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而把橡皮塞冲开。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小,符合曲线a的图像;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质量增大,符合曲线b的图像。

16.

(1)CD

(2)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讨论]①4 ②NaCl、CaCl2 NaOH、Ca(OH)、Na2CO3 HCl

[实验验证]有气泡冒出

[拓展延伸]Ca(OH)2+SO2===CaSO3↓+H2O

[解析][分析讨论]①实验结束后,A、B、C、D八支试管中的物质有NaCl、CaCl2、Ca(OH)2、NaOH、Na2CO3、CaCO3,可以与盐酸反应的有Ca(OH)2、NaOH、Na2CO3、CaCO3,共4种;

②混合后,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溶液中含有酚酞,溶液仍为无色,所以一定不含有NaOH、Ca(OH)2以及Na2CO3,CaCO3与盐酸反应完了,盐酸可能过量,所以盐酸可能存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所以NaCl、CaCl2是肯定存在的。

[实验验证]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有气泡冒出。

[拓展延伸]类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可推知二氧化硫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17.2H2SO4(浓)+2NaCl

Na2SO4+2HCl↑[或H2SO4(浓)+NaCl

NaHSO4+HCl↑]

[交流反思]

(1)在氯化氢气体中,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离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NaOH+HCl===NaCl+H2O

(3)红

(4)B

[拓展应用]①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NH3+HCl===NH4Cl

[解析]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同时发现有白雾,说明该气体是氯化氢气体,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根据对照实验可知,不是氯化氢气体显酸性,而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在氯化氢气体中,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主要是没有解离出自由移动的H+,碳酸钠粉末遇到酸性物质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18.

(1)ABCD

(2)解:

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20g×

3.65%=0.73g,设1g该药物中所含的Mg(OH)2的质量为x。

Mg(OH)2+2HCl===MgCl2+2H2O

5873

x0.73g

 

x=0.58g

答:

1g该药物中所含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0.5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