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569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docx

初二生物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二下册)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考点眼球具有哪些结构?

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

眼球的结构(如课本第2页图所示)。

(课本第2页图)

1、眼球分两部分:

眼球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分:

外膜、中膜、内膜

(1)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①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②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2)中膜包括: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①虹膜:

有色素,内含平滑肌,可调节瞳孔大小。

②睫状体: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③脉络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3)内膜:

也叫视网膜。

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

(1)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2)玻璃体:

位于晶状体后面的胶状物,透明,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3、黑眼珠、白眼球分别指的是什么?

黑眼殊指的是虹膜,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4、考点:

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课本第2页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大脑立即处理信息,形成(视觉)。

(课本图第2页图所示)

5、(说明)➢(课本第3页)

(1)瞳孔的大小变化与光线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瞳孔越小;反之,光线变弱,瞳孔变大。

(2)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瞳孔也在变化;由远到近,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到小。

原理是看远处,物体反射的光较弱,看近处的物体,反射的光较强。

(3)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也在变化;由远及近,晶状体会由小到大;越靠近物体,晶状体的曲度越大。

6、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矫正?

(课本第4页)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7、考点如何预防近视?

(课本第4页)

做到“三要”“四不要”

“三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四不要”是指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走路看书。

二、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各具有什么功能?

(课本第6页图)

耳分:

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

耳郭、外耳道

①耳郭:

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

传送声波

(2)中耳:

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

①鼓膜:

产生振动。

②听小骨:

传递声波

③鼓室:

通过咽鼓管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3)内耳:

耳蜗、半规管、前庭

①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声波的刺激。

②半规管和前庭: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注意:

晕车、晕船与半规管、前庭有关。

2、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课本6页)

外界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咽鼓管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鼻咽部有炎症)时,易引起(中耳炎),原因是病菌通过(咽鼓管)进人中耳。

10.保护听觉应注意什么?

(课本7页)

(1)不要用尖锐器物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嘴、堵住耳朵),使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人(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1.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

(课本7页)

(1)鼻: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刺激;

(2)舌:

表面的味蕾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刺激;(3)皮肤:

能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二下册)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如课本11图所示)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具有什么功能?

神经系统:

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

(1)脑:

(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①(大脑)分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有多个神经中枢:

感觉、运动、视觉、听觉、语言等,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也具有神经中枢,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

下部连接脊髓,具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2)脊髓:

位于椎管内,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

(脑神经和脊神经还有通往内脏的)。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具有什么结构和功能?

(课本12页)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

(2)结构: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有两种,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如课本12页图所示)。

(3)功能: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一般是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

3、什么是神经纤维?

什么是神经?

什么是神经末梢?

(课本12页)

(1)神经元(长的突起)和外面包的一层(髓鞘)一起构成神经纤维。

(2)(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4、注意

(1)身体一侧或两侧半身不遂,是大脑的运动中枢受损伤;如果是身体的下半身不遂,截瘫,则脊髓受到了伤害。

(2)眼睛突然失明或耳朵突然失聪,如果眼睛和耳朵器官没有受伤,病变的部位可能在大脑,如脑部长了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导致失明。

(3)植物人的脑干功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人发生意外伤害后没有一点外伤,却突然死亡,其最大的可能是脑干受伤。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本13页)

1、考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什么是膝跳反射?

(课本14页)

受试者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快速叩击)膝盖下

方的(韧帶),(小腿突然跳起来),这种现象叫做膝跳反射(如课本14页图所示),是检测(脊髓功能)是否完好的一种方式。

3、什么叫做反射?

(课本14页)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4、什么叫做反射弧?

以缩手反射为例,来分析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课本15页)

缩手反射:

手指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一>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一>(神经中枢)接收到信号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一>(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给相应肌肉中的神经末梢一→神经末梢支配肌肉收缩,缩手(如课本15图所示)。

由此,总结反射弧的结构:

反射弧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5、举例说明反射有哪些类型?

(课本15页)

反射有[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等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低级的反射活动),称为(简单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脑干、脊髓等)。

如听到(汽车喇叭声会躲避、看到红灯会停、看见山楂会分泌唾液)等,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反射,称为复杂反射),是高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注意: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如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

要点警示:

1、例如缩手反射,从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传到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产生痛觉,但会滞后于反射活动的发生,因而是先缩手,后疼痛。

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那么只有感觉,不会产生运动。

◆第四节激素调节(课本19页)

1、什么是内分泌腺?

与外分泌腺有什么不同?

(课本19页)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腺体的分泌物——激素,直接洴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像汗腺、皮脂腺、胃腺、肠腺等般具(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输送到腺体外部),这样的腺体叫(外分泌腺)。

2、什么叫做激素?

(课本19页)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在体内含量十分微小,但对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哪些?

(课本19页)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女性的性腺)和睾丸(男性的性腺)(如课本19页图所示)。

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有的激素还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②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③胸腺(分泌胸腺激素等)

④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

⑤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等)

⑥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等)

⑦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等

3、四大类激素产生部位、功能、及分泌异常

(1)生长激素

①产生部位:

垂体

②功能: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③分泌不足:

幼年:

侏儒症

④分泌过多:

幼年:

巨人症成症:

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

①产生部位:

甲状腺

②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③分泌不足:

幼年:

呆小症。

成年: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④分泌过多:

成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

(3)胰岛素

①产生部位:

胰岛

②功能: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③分泌不足:

糖尿病

④分泌过多:

低血糖

(4)性激素

①产生部位:

卵巢睾丸

②功能促进相应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同时激发并维持男、女第二性征。

4、

(1)垂体不但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因此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2)甲状腺是最大的内分泌腺:

(3)胰腺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胰岛素,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

(4)胰 岛素分泌过少,血糖量会增加,从而患糖尿病,应注射胰岛素治疗;如果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多,血糖量会减少,导致低血糖,应采取注射葡萄糖的措施。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有什么关系?

(课本21页)

在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皮肤(血管扩张),因而面红耳赤。

因此,(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资料分析课本25页)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原因是: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

为什么?

我国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原因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有害:

森林的乱砍滥伐、沙尘暴、沿海地区等的水污染、鸟类的捕捉等。

(2)有益:

植树造林、救治受伤野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的定义:

pH小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

(2)酸雨形成的原因: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在大气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主要物质是(硫酸、硝酸)。

(3)酸雨的主要危害:

破坏土壤;使河流湖泊酸化;直接危害植物芽和叶;使水源酸化,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威胁人的(健康)。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4)预防酸雨的(措施):

通过使用(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包括(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核污染)等。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怎样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实地或收集资料)等方式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根据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在生态环境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中应当怎样做,并制订出详细的计划。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1)树立环保意识。

(2)积极参加环保的各项活动。

(3)积极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提出有益的建议。

 

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有哪些特点?

(课本42页)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其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

2.什么是病原体?

(课本42页)

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考点传染病的流行要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课本44页)

传染病的流行要具备: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举例:

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空气飞沫属于(传播途径),流感患者的家人或同学属于(易感人群)。

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课本46页)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等,这些措施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人群来说,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4)举例:

(课本46页)

①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

②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③对(淋病或艾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④对患(流感)的同学劝其回家治疗,这项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⑤教室定期(开窗通风)),晚上(放学后喷洒药物消毒),这项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⑥建议未患病同学(注射流感疫苗),这项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课本49页)

1.考点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各有什么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能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防线:

主要是由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功能: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课本49页)

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课本50页)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人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抗原与抗体(课本50页)

(1)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如(病菌、病毒、疫苗或某些药物都属于抗原)。

(2)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3)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6、疫苗:

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常用的疫苗及预防的传染病有哪些?

(课本51页)

卡介苗一肺结核,百白破一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8、什么叫做计划免疫?

(课本51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有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第一节安全用药

1、全用药的含义是什么?

(课本54页)

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课本54页)

①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天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9、什么是免疫?

(课本50页)

免疫:

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0、免疫有哪些功能?

(课本50页)

(1)防御感染: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2)自我稳定:

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实施计划免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预防接种。

12、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是怎样传播的?

(课本51页)

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0。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

②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3、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课本55页)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适应症、禁忌、不良反应(副作用)、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家庭小药箱应怎样配备?

根据家庭成员健康情况除了备有特殊需要的药物外,还要有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黄连素、碘伏、纱布、创可贴、胶布、体温计等。

第二节急救常识(课本58页)

1、紧急呼救应注意那些问题?

(课本58页)

拨打“120"要说明姓名、住址、病情等。

2、在什么情况下,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课本58页)

病人心脏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3、做人工呼吸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课本59页)

口对口吹气法。

4、心肺复苏: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课本58页59页)

①胸外心脏按压:

救护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患者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至少5厘米,然后放松。

②人工呼吸:

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具体做法是:

首先使患者(仰卧),头后仰,将患者的衣领解开,腰带解开。

接着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颚),另一只手捏紧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患者的(口部)用力吹入。

③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

5、心肺复苏的顺序确定为“胸外按压一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课本59页)

6、出血一般分哪几种?

(课本60页)

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外出血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

7、如何判断三种血管出血,应如何用行处理?

(课本60页)

(1)动脉出血:

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处理方式:

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止血),并及时到医院处理。

(2)静脉出血:

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绩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处理方式:

在(远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止血),并及时到医院处理。

(3)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

处理方式:

(清洗伤口贴上创可贴)。

(对于动脉或大静脉出血,要不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课本64页)

1.世界卫生组织是怎样定义健康的?

(课本64页)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如何做到健康生活?

(课本65页)

(1)合理营养;

(2)加强体育锻炼;(3)搞好个人卫生;(4)正确认识自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5)学会与人相处,维特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3.青少年应怎样保持愉快的心情?

(课本65页)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注意力。

(2)宣泄烦恼。

(3)自我安慰。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本69页)

1.现代生活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有哪些?

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被称作“(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2、吸烟和酗酒的危害(课本69页)

①科学证明,烟草燃烧时会产生(焦油、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②酗酒会损伤(肝脏),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下降,增加患癌症的危险,还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

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章细菌和真菌

第二章病毒

◆第一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什么叫做菌落?

(课本79页)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如下图所示)各有什么特点?

①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②真菌菌落比较大,零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表面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颜色)

3、培养菌落一般有哪些步骤?

(课本79页)

配制培养基→高温天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4、细菌、真菌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基本生存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特殊的生存条件:

有的需要氧气才能生存,有的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5、什么是异养、自养?

(课本81页)

(1)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

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课本79页,探究)

(1)在探究过程中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手(钱币)上有细菌吗?

(2)在探究过程中,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