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897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docx

考研会计考试考点及分析

08年内部考点及分析

考点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8条,教材P16,并参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可靠性与相关性(指导确认与计量,主要涉及定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五种计量属性说明(什么叫会计计量,各计量属性的定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4.公允价值(概念评价,如何使用)

5.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

考点二:

收入(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15号——建造合同、第16号——政府补助)

1.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重点是确认)

2.收入、收益、利得几个概念的区分

3.如何把收入进行分类,如何区分

4.建造合同

5.政府补助(教材附录1及第16号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涉及定义、类别、形式和课本例题)

考点三: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以原文、概念为主)

本考点主要参考教材、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以及应用指南,涉及定义、简答以及操作。

考点四: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附录之三领导的讲话——具体见专业免费资料之新准则

1.金人庆:

三个问题

2.王军:

什么叫会计准则,制定动机,创新与趋同如何看待(中国特色和国际趋同,重点),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基本准则的地位、内容以及概念框架,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社会功效等。

3.刘玉廷(重点。

每点压缩为300到400字):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法律地位、准则体系的内涵、对应关系,重点在框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家趋同(重点),国际准则与中国准则的对应关系,企业会计准则的等效(重点)。

考点五:

折旧(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本考点以教材第七章为蓝本,加强基础学习。

考点六:

利润的形成与分配(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及教材第15章,重点)

1.收入、费用、利润的概念

2.财务报表列报

3.利润表【如何形成、结构、科目(核算内容、类别、性质、明细设置)、三个要素的概况】

4.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

5.“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科目(明细科目、如何做账、分配顺序与分配比例)

6.利润分配表附表的编制

考点七: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P336—363)

1.定义金融工具与衍生工具

2.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

3.金融工具的确认

4.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或者其他,重点)

考点八:

坏账准备

重点注意下教材中有关坏账准备的章节,以实务为复习重点。

考点九:

资产减值(主要涉及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本考点要综合复习各种资产减值,比较新旧准则的异同及原因所在,特别注意下商誉资产减值和有关负债的知识点。

08内部考点分析

说明:

本要点包含了我个人对考点的理解,指定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部分,我就不再罗列。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有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和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再根据教材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把八大质量要求的定义做了解,主要涉及判断、选择和名词解释)

二、可靠性与相关性(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2、13条以及教材P10):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两者之间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五种计量属性:

1.会计计量:

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2.计量属性是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是的价值表现,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具体计量属性参照教材P12—13)

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当然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

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

同时,每种计量属性基于现实的局限性,都各有优劣,没有一种是绝对理想化的。

在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取决于计量的目标,即看是否报务于会计的目标,计量属性的选择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四、公允价值(我国在公允价值研究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湖南大学的谢诗芬教授,已经被学术界定名为“谢公允”):

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含事项)基础上,甚至也不是已建立在先行交易的基础上;它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的交易,而参照先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或一批)资产,转移(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由于契约(双方愿意买卖)已经签订,交易尚未开始进行或正在进行中,但尚未完成。

因此,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较早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而且运用的最为广泛。

查阅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可以发现,较早引入公允价值概念的可能要数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公告第4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意见书第16号“企业合并”、第21号“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利息”和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仅在IASB和FASB之间不尽一致,即使FASB自身考虑也不成熟。

IAS32和39: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FASB在SFACNO.7中:

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先行交易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

FASB的不懈努力表明:

公允价值不仅为了解决当前如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它的进一步推广,也可能涉及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的计量属性。

在财务会计中,若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则作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其定性与定量将趋于一致。

同时,经济学总是关注一家企业的价值(虽然只能用市场价格表现),也有可能借助于公允价值(公允价格)的计量与会计师的记录和报告趋同。

在这个意义上,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对于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与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准则才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

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

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五、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

历史成本之所以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认为原因有:

1.历史成本为交易双方所认可,并具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因而具有客观性,减少了人为判断。

2.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对历史成本已经适应,历史成本的概念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的操作也比较熟悉。

而对其他属性,尤其是公允价不清楚。

3.成本对决策还是有用的。

历史信息本身具有反馈价值,是业绩评价的依据,历史信息又是预测的基础,从而为预测信息所不能少的来源。

4.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其取得成本较低。

同时,由于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的冲击以及近年来金融界发生的显著变化,对历史成本更是形成了空前的压力,使得它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发生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减少金融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

1.公允价值最忠实的反映了交易的实质2.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3.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

4.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相对于公允价值信息,历史成本信息更多地反映“过去”而非将来,可以与“损益表观”较好地吻合,相关性要差些。

但是,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而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六、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自己一定要结合教材第6、7、12章及附录1,同时看有关例题):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某项目作为收入予以确认,必须符合两项基本条件:

①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以及销售商品收入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②由于收入必须与费用进行配比,因而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应符合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些条件。

此外,由于销售商品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仅有以上两点还不足以判断销售商品交易是否已经实现。

一般来说,在其他需要考试的因素中,销售商品是否已经完成对是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判断销售商品交易是否已经完成的标志是销售方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是否保留有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以及是否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由此,我国的收入准则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⑤相关的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以上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以下就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1.企业已将商品的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

转移给了购货方,指风险和报酬均转移给了购货方。

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移出该企业。

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给买方,应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通常,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是需要考试的重要因素。

下面举例说明:

⑴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伴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如大多数零售交易。

2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给买方,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

企业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1)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

2)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代售方或寄售方是否已将商品售出。

代售或寄售的特点是受托方只是一个代理商,委托方将商品发出后,所有权并未转移给受托方,从而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仍在委托方。

只有当受托方奖商品售出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才从委托方转移出去。

3)企业尚未完成销售商品的按装或检验工作,而此项按装或检验任务又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4)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约定情况下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

⑶有些情况下,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但实物尚未交付。

这时应在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时确认收入,在而不管实物是否交付。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销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如果商品售出后,企业仍保留有与该商品的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说明此项销售商品交易没有完成,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能否可靠地的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认。

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

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主要根据企业以前和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或从其他方面取得的信息,或政府的有关政策等进行判断。

例如,企业根据以前与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判断买方信誉较差;或销售时得知买方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了巨额亏损,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应推迟确认收入,直至这些不确定因素消除。

5.相关的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

因此,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如已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一项负债。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劳务收入的确认,按该劳务是否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分别处理,如是,则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如不是,则在提供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日按完成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收入。

1.对于不跨年度的劳务,提供劳务收入按完成合同法确认,确认的金额为合同或协议的

金额确认时,参照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准则。

2.对于跨年度的劳务,提供劳务收入分别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地予以估计来加以确认。

⑴在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提供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则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

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否可靠估计,依据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劳务总收入一般根据双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注明的交易总金额确定。

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交易总金额,企业应及时调整劳务总收入。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只有当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时,企业才能确认收入。

企业可以从接受劳务方的信誉、以往的经验以及双方应结算和期限达成的协议等方面进行判断。

3)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劳务的完成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

①已完工作的测量。

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或工程进行测量,并一定的方法计算劳务的完成程度。

②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的比例。

这种方法主要以劳务量为标准确定劳务的完成程度。

③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收入和相关费用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确认的收入

本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确认的费用

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关键是确定劳务的完工程度。

4)已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

劳务总成本包括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已经发生的成本和完成劳务将要发生的成本。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及报告制度,正确提供每期发生的成本。

并对完成剩余劳务将要发生的成本做出科学、可靠的估计,并随着劳务的不断提供或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随时对估计的成本进行修订。

(2)在资产负债表日,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如不能可靠地估计所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亦即不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企业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这时企业应正确预计亦即收回或将要收回的款项能否弥补亦即发生的成本,应当分下列情况处理:

1)亦即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同时,按相同的金额转结成本。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提供劳务的总收入应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

现金折扣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4.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能够区分且能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

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应该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利息收入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

);现金股利收入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的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和持股比例计算确定。

七、收入、收益、利得: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益——企业在会计期间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表现为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

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八、收入如何分类和区分:

参照教材P234(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

九、建造合同:

参照教材P250—260(注意名词和计算)有《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的,参照第15号

十、政府补助:

看教材附录1

十一、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参照教材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这两章每年都有考试题目,也比较容易拿分,把书看细就是)

十二、折旧(参照教材第七章,同时对无形资产、生物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要弄明白,其他的可以不做太多的了解)

十三、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概念: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十四、财务表报列报(参照新准则第30号以及教材第15、16、17章,内容比较的多,我重点给出新旧差异)

本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不大,仍然要求对资产进行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划分,同时按照性质对非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负债进行分类。

利润表的变化较大,取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的划分,全部归类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相应地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

取消营业外收支帐户,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要求通过“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单独反映原计入营业外收支的帐户的资产减值和处置损益。

对费用的分类仍然按照功能分类,并未像IFRS那样允许以性质分类。

首次对“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做出规定,要求单独披露“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这样一来,计算包括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权益利得或损失的“综合损益”将成为可能。

在以前的利润表结构中,将“利润费用”直接并入财务费用,将“折旧与摊销”分资产所属部门归入生产成本与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

虽然在本准则中未提及是否要像国际会计准则的利润表那样,单独列示“利息费用”以及“折旧和摊销”,但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是必要的。

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法,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直接计入生产成本,以“半成品”、“产成品”的形态归入“存货”帐户中,只有当产品出售结转成本时,折旧和摊销才会转入营业成本。

也就是说,在产品被出售前,折旧和摊销就以“存货”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除非因计提减值准备而被冲减掉。

但是,如果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企业当年的折旧和摊销将会被直接作为一项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十五、利润表、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概念和计算)、“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科目:

这部分内容以教材第15章为主,同时注意下“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和会计差错联系起来。

十六、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注意下利润分配的顺序):

利润分配表

编制单位:

ΧΧ公司20Χ1年单位:

项目

行次本年实际上年实际

一、净利润

1

加:

年初未分配利润

2

其他转入

4

二、可供分配的利润

8

减: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9

提取法定公益金

10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11

提取储备基金

12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13

利润归还投资

14

三、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15

减:

应付优先股股利

16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7

应付普通股股利

18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19

四、未分配利润

20

十七、金融工具与衍生工具:

金融工具——指形成一个企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