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03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docx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3

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五自我测评

班别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人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4.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5.奴隶三角贸易在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停止,其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长期反抗斗争B.工业革命使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C.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衰落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6.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7.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

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控制D.闭关锁国在工业国前不堪一击

9.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

C.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1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3.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4.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②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③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④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大企业③加剧了亚非拉贫穷落后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①

16.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

A.地中海地区B.大西洋地区C.莱茵河流域D.黑海周围地区

17.下列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经过印度洋的有()

①哥伦布西航②麦哲伦航队环球航行③达·伽马的航行④迪亚士的航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8.下列未曾到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B.达·伽马C.迪亚士D.哥伦布

19.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20.“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21.下列交通工具中最先发明的是()

A.汽船B.汽车C.火车D.飞机

22.(2002年上海)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菜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2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主要的媒介是()

A.物美价廉的商品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先进的通讯工具D.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

25.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992年三南)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由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

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第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

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

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①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②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根据材料,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所说的“公平交易”?

 

 

三、问答题

27.从制度、资本、原料、劳动力、科技、市场与环境七个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为什么18世纪中期由英国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

 

28.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同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沙异,大致上有二类:

否定论:

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

肯定论:

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人现代化的动力。

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

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

请加以说明。

 

 

自我测评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B6--10ABCBB11—15BBCBA16—20BCDCD21—25ACDAD

二、材料分析题

26.①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

②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

既然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已在美洲的某些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交易”。

三、问答题

27.制度:

英国最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统治巩固。

资本:

通过困地运动、海盗劫掠、贩卖黑奴与殖民战争,积累了巨额资本。

原料:

本国煤矿资源丰富,而海外世界殖民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原料,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农民破产沦为廉价的劳动力。

科技:

皇家科学院的设立,牛顿物理学的革命加上工厂手工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创新发明。

市场上:

炮舰政策、殖民战争确立海上霸权,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

环境上:

横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战争从来不涉及本土。

上述七个有利因素胜过其他任何国家,所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动

28.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双重作用论。

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殖民主义扩张,其目的是掠夺,开辟市场与夺取原料产地,性质是侵略性。

非正义的。

但要看到,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殖民征服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西方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地区各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以近代工业文明的纽带将全世界人类历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客观的进步。

不可否认,殖民扩张将近代工业技术和文明价值观带人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全世界纳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2006—2007学年度历史单元试卷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日本B.德国C.美国D.英国

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

3.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国家干预政策B.“新边疆”政策

C.“伟大的社会”施政纲领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总统竞选成功,就任美国总统是()

A.1929年B.1930年C.1932年D.1933年

5.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国民经济军事化DV斯大林模式

6.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调整维护资本主义政策  B.促进了社会发展

C.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D.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

7.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美元贬值B.明确工资标准

C.规定工作日时数D.兴办公共工程

8.罗斯福说:

“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9.罗斯福新政时期,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国家()

A.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B.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调和社会的阶级矛盾D.对经济生产进行干预

10.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1.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体制,就是()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帝国主义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13.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涨”状态。

对“滞涨”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14.为了克服经济的滞涨状态,美国和英国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的手段是()

A.强化干预B.减少干预C.放弃干预D.自由竞争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美国D.苏联

16.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

A.40年代中期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17.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涨”困境的国家,当时的总统是()

A.尼克松B.福特C.里根D.克林顿

18.克林顿上台后,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政府全面统管经济B.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多市场、少政府D.赤字政策

19.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货币学派理论B.供给学派理论C.凯恩斯主义D.赤字政策

20.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

A.实现充分就业B.控制货币发行量C.扩大供给D.压缩需求

21.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是()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里根政府D.克林顿政府

22.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共同之处是()

A.自由竞争B.计划经济C.国有化政策D.政府干预

23.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推行国有化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制定经济计划D.加大科技投入

24.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有化运动②制定经济计划③实现社会公平④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下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属于日本政府主导作用的是()

A.实施产业政策B.制定经济计划

C.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调控手段D.国有企业私有化

二、材料解析题

26、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

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图2:

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

的美国人

(1)图片1图片2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

其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你有何认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27.某同学在探究“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这位同学完成这次探究任务。

(17分)

(1)简述知识结构中A、B两位总统在位时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

 

(2)C、D这两大经济学派理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分别写出知识结构中“美国经济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至少写出3个变化)

 

2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新特点?

 

29.简述二战后德、日两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内容。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参考答案

1—5CCDDB6—10DDCDB11—15CDCBC16—20BCBCA21—25DDBBD

26.

(1)答案要点: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2)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实质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的。

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7.

(1)A(杜鲁门):

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预算平衡。

(1分)B(约翰逊):

提出“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2)影响:

导致美国经济走出滞胀状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国家干预经济由强到弱、增加就业或提高社会福利、出现新经济。

(任意3点)

28.克林顿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科技革命新高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连动关系,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经济全球化的促进;有利的国际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环境。

新:

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联动关系。

29.德: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内容:

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政策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日: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内容;实施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一.项选择题

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B.工业上高度集中管理

C.工业管理上进行经济核算D.取消商品贸易

4.我们之所以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因为它

A.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巩固了工农联盟D.保证了军事胜利、巩固了政权

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C.打退协约国的武装干涉D.镇压工农暴动

6.新经济政策在分配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劳动义务制B.实物配给制C.按劳取酬D.按需分配

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A.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D.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8.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D.到1937年基本实现

9.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北大西洋组织的建立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10.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组织

A.农业生产合作社B.集体农庄

C.互助组D.农民实行合作制

11.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的主要方式是

A.自愿互利B.逐步推进C.强制推行D.典型示范

1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齐头并进B.先工业化后农业集体化

C.先农业集体化再工业化D.工业化配合农业集体化

13.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对富农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团结B.中立C.孤立D.消灭

14.下列关于苏俄(联)农业政策实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行粮食税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15.斯大林模式的典型特征是

A.高度集中B.个人专权C.个人崇拜D.行政干预

16.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推行

C.1936年宪法的颁布D.富农阶级被消灭

17.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

A.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18.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的共性是

A.基本上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B.对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

C.极大地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19.八一九事件产生主要的影响是

A.苏共领导地位开始动摇B.苏联完全解体

C.政权性质发生质变D.人们思想开始发生混乱

20.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存在了

A.68年B.69年C.70年D.71年

二.主观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1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1913年①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粮食(万吨)

7.650

4.519

7.247

94.7

牛(万头)

6.060

5.250

6.210

102.5

猪(万头)

2.090

1.750

2.180

104.3

材料二 1913~191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13.8

75.5

108.1

①栏为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与1913年相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