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217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改革创新精神.docx

以改革创新精神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工会自身建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会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梁玉秋郭凌云高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工会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求工会必须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综合型、立体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高级知识分子云集之地,也是改革开放的重阵,高校各方面的制度和运行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高校主体员工——教师相对自由的工作方式也使得高校工会工作较其他企事业单位更具有其特殊性。

这就为高校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工会的自身建设状况难以完全适应。

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工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尽管在我国工会成立伊始,工会法就已经明确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权益,但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深得人心,高校的用人用工制度都是铁板钉钉,在全民福利的条件下,教职员工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每天都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除非个性的不合或工作方法不当导致偶尔的磨擦,否则,大家都是其乐融融。

因此,工会的角色无非就是节假日发放福利品,慰问一下退休的老职工,高校内部矛盾并不突出。

工会工作既单一又单纯,工会基本上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福利组织。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内部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院校各方面的体制和机制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对于很多高校人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来那种平静而安逸的生活正在消失,面临的是奋斗,竞争,压力乃至利益的纷争,而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也开始多样化、多元化,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所在的基层单位的管理层之间,以至教职工与校方之间也时有矛盾和摩擦。

这就使得高校工会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经过我们课题小组对近十所在京高校工会的调研,我们发现高校工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维护教职员工合法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建立合谐的劳动关系,成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高校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等院校一系列改革中影响最大的一项,意义无疑是深远和重大的,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提高了高校教研人员教学与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但同时竞争机制的引入,也为教研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个侧面导致教研人员的内部矛盾发生。

2006年,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引发华中师大“人事风暴”,25名正、副教授,2名讲师,共27人“落聘”;29名包括正、副教授在内的高级职务教师被解聘。

很快,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评聘分开的制度。

由于评聘工作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偏颇及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每到聘任期,很多人都感到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这种情况下,需要工会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进一步突出工会的维权职能,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协调劳动关系、调解劳动纠纷的任务。

另一方面,高校用人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队伍由原来简单的端着铁饭碗的干部和工人组成,变成了干部、工人、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农民工等编外人员组成。

劳动关系的复杂化,为新时期高校的工会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例如,临时工和农民工与校方发生的劳动合同关系不免会有磨擦和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减少摩擦,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工作创造和谐安定的人文社会环境,同时切实维护这部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内容。

但目前,一些高校工会还没有把临时工和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还未能真正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原则。

其二,维护职工合法的经济权益无疑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工会突出的重任,同时切实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积极组织职工有效地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更是高校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工会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会章程》明确指出:

“中国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依法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

”“中国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高校教研人员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在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会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自然具有推进民主建设和监督的职能。

目前,高校工会在推进民主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教代会来实现的,但由于一些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重视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民主权益,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具有随意性,教代会提出的很多议案以及广大职工的呼声等等并不能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响应。

总之,在推进高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方面,工会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其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稳定的职工队伍,是高校工会更加艰难的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传统的价值观和和道德观受到严重的挑战。

例如原有的福利制度特别是实物分房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后,广大教职员工面临着巨大的基本生存资料的压力和孩子升学读书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尽一切可能地追求经济利益,提高经济收入是很多教职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住房难,看病难,让子女读好学校难,在北京高校的教职工身上同样存在。

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状况。

据悉,高校教师多处兼职者有之,责任感不强者有之,因为职称问题自杀者有之,因为住房问题无力解决患抑郁症者有之,为了争得学生打分的高分数而讨好学生者有之,为了早日评上职称盗窃他人学术成果者有之。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会无疑应该通过自身的感召力承担起对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职责。

高校教师知识和专业素养高,出国留学和深造的机会多,受到国外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的机会就多,因此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难度较大。

同时,也正是由于高校的主要员工是高级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们对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求也就更。

高校工会不仅是教职工与校方党政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应该是广大教职员工精神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解压阀”和教育者。

显然,新形势下高校的工会工作既不能是单纯地搞搞福利,发放生活用品,也不能是片面地追求一些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

现如今高校工会的工作内容是综合性的,是多样性的,是艰巨而复杂的,需要工会组织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工会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更是工会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前提和基础。

二、目前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高校工会得到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高校工会自身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难题,其自身建设的成效与高校发展对工会的要求以及广大教工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加以探讨、改进和完善。

通过对在京近十家高校的调研,我们发现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在工会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人员老化、稳定性差、创新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工会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工会人员的平均年龄也在40岁以上;大多数高校工会主要领导往往由要退休的人员担任,年龄偏大。

他们固然经验丰富、善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但是因年龄限制,创新性不足,更重要的是因在位时间有限,从而使一系列很好的政策措施难以长期持续和完善起来。

年轻人员有朝气,却数量少,且流动性较大。

很多年轻人仅将工会当跳板,对工会工作不够投入。

首都经贸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都存在这种情况。

可以说,大多数高校工会队伍的稳定性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另外,一些高校工会的领导坦承,工作人员理论水平不高,虽然其中有谦虚的成份,但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工会组织没有理论学习的时间,甚至少有理论学习的材料,少有学校的工会订阅工会方面的杂志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工会的人员就讲,他们工会人员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不能从日常工作中抽象出更高层次的理论经验,再以此来指导实践。

同时,很多高校工会干部由其他部门教工兼任,并且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现象。

这些兼职的教师或领导,专业水平或领导水平都很高,但在工会不坐班,缺乏一定的约束性,对工会工作参与度不高,工会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就专业结构而言,高校工会普遍缺乏专门的政工或社科方向的人才。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只有化工大学工会有两名硕士研究生是政工专业毕业,其他院校工会人员全日制本科毕业不超过三人。

因此,各高校工会既要想办法吸引人才,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

在这方面,对外经贸大学工会做得比较突出:

他们的工会人员每人年均三次学习、培训的机会。

每年工会出版一本论文集,要求分工会提交两篇,其中分工会主席必须提交一篇。

只有通过此类措施,才能促使工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

(二)在工会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二级工会工作不太得力,二级教代会、“教工小家”的建设还不完善。

虽然关于二级教代会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主客观困难。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工会领导谈到,他们有些二级单位规模过小,不易组织二级教代会;二级教代会建立的关键问题是权利下放,包括财权、人权等,但是现阶段还不太可能实现等等。

因此,二级教代会建设应该根据各院系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强调形式,而是要真正发挥实效。

在二级建家活动上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二级工会也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应该强调共建,注重共赢。

如果片面地将二级教代会、“教工小家”理解为只是工会一个部门的事,显然对工会建设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应该将建二级教代会、建“教工小家”与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规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得到党政的有效支持;更应该通过这些组织建设活动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将工会建设升华到为本单位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维护个人权益的高度。

(三)在工会制度建设方面,工会工作缺乏长效发展机制,不是靠制度创新而是靠工会领导的个人能力推动工会发展。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工会的主要事务都依赖工会领导亲力亲为,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诸如工会课题开发、教工维权这类主要工作上,都需要工会主要领导亲自制定、亲自调解,工会其他人员只能负责一些后期的事务性工作,其他院校往往也是如此。

工会若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

如果缺乏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工会人员的工作就没有约束性;缺乏一定的奖惩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会人员就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工会自然也难以发展。

(四)在工会理论研究和思想认识方面,大多数高校工会已经意识到要实践胡锦涛提出的“服务、维护、组织、引导”八字方针,工会要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大局,而且对“维权”工作越来越重视。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维权”的理解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在“维权”这个新瓶中装的往往还是工会传统工作这些“旧酒”。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将“维权”的概念泛化为维护职工的生存权、发展权等,认为帮助特困职工就体现了维护职工的生存权,举行教师技能大赛等就体现了维护职工的发展权等。

这些权利固然应该维护,这些活动的举行也发挥了一定的效力,但是在新时期,作为高校工会,由众多高级知识分子构成,他们对民主参与、监督、管理的诉求更为强烈,更为看重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深层发展,高校工会应该更加鲜明地突出维护这些权利的职能,以此为重中之重。

(五)在工作内容方面,创新能力尚有待提高,对调研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各高校工会的工作一方面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活动,另一方面却又过于强调推出新品牌,而不重视创新原有品牌,焕发这些传统工作的新活力。

无论是综合类高校还是专业类的院校,只有依托于本校的专业背景,将工作做专做细,才能切实为教工和学校发展服务。

而对一些传统工作内容,则要改革创新,使其更好地贴近新时代教工的需求。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将传统的教职工体检改革为“自主菜单式体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理工的很多改革创新措施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之上。

他们借鉴学校科研项目研究的组织模式,采取申请调研和研究项目、专家审核立项、检查验收的形式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理论研究和调研报告曾多次获国家和北京市教育工会、总工会等部门的多项奖励,并有效地指导了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也坚持每年暑期都召开工会教代会工作研讨会,2005年11月北师大还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理论发展。

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才能真正了解教工需求,工会工作的开展和制度的创新才有依据;通过开展调研和理论研究工作,工会系统中才能形成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工作探索、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存在许多主客观的原因,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很多高校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对工会工作还不够重视。

另外,工会人力、经费不足,群众对工会活动参与度不高等等也是制约工会发展的症结所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会人员自身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轻视工会工作的倾向。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工会工作人员一定要改变思路,重新审视工会地位,以创新性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灵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促进学校的建设和改革。

只有这样,高校工会组织才能逐步赢得群众和党政领导认可,扩大影响力,争取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是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鉴于高校工会自身建设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做的比较好的工会的成功经验,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培养工会工作人员的理论研究能力以提高高校工会的战斗力

2006年5月,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召开的全国工会领导干部高级研讨班上指出:

“理论创新是工会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工会历史上不同时期工作的重大发展和突破,新局面的形成和拓展,都是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的,都是以理论创新推进工作创新的。

”要使工会工作打开新局面,工会干部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特点、高校改革趋势和高校工会工作规律,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

目前,我们大多数高校工会没有意识到对工会工作的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工会工作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搞活动,有的工会领导诙谐地说,原来的工会是福利工会,现在的工会是活动工会。

其实,高校工会和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会相比有其特殊性,例如工会工作的对象不行,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等,需要研究高校工会工作的特殊规律。

为此,我们建议各高校应该加大工会对理论研究工作的投入,为工会工作人员订阅一些关于工会工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期刊杂志和政策信息方面的材料。

定期组织工会队伍的理论学习。

同时联系实际进行理论研究。

既要研究高校工会工作的普遍规律,又要研究本校会员队伍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做好本校的工会工作。

如果工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对政策的把握更准确、更灵活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自然会提高很多。

在这方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开始启动,借着北京市教育工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契机,今年七月份成立了工会理论研究会,开始对工会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虽然理论研究会如何选题、如何运行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但毕竟有了一个开端,值得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

(二)加强工会的干部队伍建设以增强高校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工会工作成效的好坏,取决于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而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因素。

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给高校工会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只有解决工会干部队伍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要。

首先,针对目前高校工会队伍中年轻人思想状况不够稳定的问题,我们认为高校工会更应该注重自身队伍的思想建设。

一方面要让那些思想性强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工会中去,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思想性不强的工会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

要通过理论研究,让工会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会当今在高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工会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好的机会和途径,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把热情投入到工会工作中来。

要通过思想建设,加强工会工作人员的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及对工会工作高度负责的意识,是工会干部的基木素质,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先决条件。

工会干部只有带着对广大教职工深厚的感情去做事,才能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否则,教职工就会不信任工会,有损工会形象。

其次,针对高校工会年龄结构偏于老化和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更新工会的用人观念,按照“四化”标准,建设工会队伍。

北京化工大学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除了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外,在选用工作人员时,开始限制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并要求一定的相关的专业和学历,但对工会的领导层却没有此要求是一个不足之处。

要让工会真正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配合好高校的主体工作,一个强有力的工作领导班子很重要。

现在政策上规定,工会主席必须由一个校级领导兼任,而校级领导除了工会之外的工作就已经非常繁忙,很难一心一意地来做工会工作。

也许调整现行的政策,让年轻有为的、素质高、能力强,擅于勾通、擅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擅于倾听群众意见的领导干部来做专职的工会领导工作,给他们以校级领导的待遇会好些。

同时,选配的兼职副主席一定要有时间和精力管工作,防止兼而不管,可以考虑让兼职的工会副主席在任职期间内,享受同等级别的政治待遇。

最后,应该加强对工会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需要从心理学、管理学、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培养自身一种开放和包容的个性等其他方面知识的培训。

高校工会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广大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强,理论素质高,知识面广,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很高,自尊心很强。

工会要真正能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提高工会在广大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工会人员人格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及工作方法就至关重要。

(三)加强工会的制度建设以增强高校工会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如果说理论创新和加强队伍建设是工会工作创新的软件因素,那么制度建设就是工会工作创新的硬件系统。

首先,高校工会要积极主动争取参与和监督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权利,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不因工会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当前高校工会工作的重心是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在积极推动学校改革的前提下,着重参与教职工聘任制及人事分配制度的制订及监督,确保各项制度在制订、实施过程中的公正、公开、合理合法,使广大教职工的合法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得到原始的保护。

这就需要工会同党政部门沟通好,协调好,争取到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的权利保障。

例如,目前一些高校的劳动争议机构只是挂在工会的名下,但工会在其中的地位却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制度化来强化。

其次,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动高校管理民主化。

现在知识分子对于民主和监督方面的权利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教代会制度,努力提高教代会的质量和规格,扩大影响面,突显出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权威性;二是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更具透明度;三是要改进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四是要完善教代会提案制度,提高提案质量,规范提案处理落实的程序,发挥提案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推动解决既是学校改革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又是教职工集中反映的问题。

五是要加强二级教代会的建设,让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从参与最基层的管理得以体现。

第三,建立常规的诉求机制,进一步畅通学校的信息渠道,坚持重大事项的情况通报制度;努力做到重大政策在决定前征求教代会和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及时将学校的政策思想通过教代会和工会组织系统告知广大教职工,主动地将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反映到学校及各职能部门,沟通信息,理顺情绪,发挥好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应该建立有效的工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方面对那些工作效果好、积极肯干的工会工作人员及分工会或工会小组给予强有力的正面激励,另一方面对那些不安心工会工作或工作没有成效的工会人员和分工会或工会小组给予强有力的处罚或约束,从而提高工会工作的成效和效率。

(四)加强工会运行机制建设以增强高校工会工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由于高校教员人员不坐班这样的一个特殊性,目前工会工作的覆盖面不大,很多工会的活动本身非常精彩而且有意义,但参与的教职工人数很少。

要真正把广大教职工组织起来,使教工之家真正成为一个家,必须大力加强工会组织的网络建设。

工会的最大优势是组织优势,只有发挥规模效应,才能最大程度上扩大工会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影响,在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的同时,要努力健全自己的组织网络,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职工更多地吸引到工会中来,工会才有可能代表最广大教职工群众的利益。

目前,很多高校校级工会的工作有声有色,但基层工会或分工会却无所作为,这是很多教职工不能参与到工会活动中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会做的比较好的学校,例如全国十大高校优秀工会的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就是如此,他们不仅有各个分工会甚至分工会的工会小组在努力工作,而且有各种的社团和协会遍布在职工之中,将广大不同群体的职工吸入到各种工会组织中来,深得人心。

(五)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践需要

对当前高校工会组织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敢于把高校内编外的职工吸引和组织到工会中来,让他们在建设和谐校园和创造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大胆地偿试设立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新部门或机构,及时地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

现有的高校工会机构设置基本上达到了上边的要求,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工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立一些相关的独具特色的机构,例如临时工相对多的学校,工会可设临时工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