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286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docx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电气安全事故及其预防

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电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险,因此,应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预防因电产生的危害。

以下将介绍各类电气事故的防护技术。

一、触电事故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为了更好地预防触电事故,我们应该了解触电事故的种类、方式

与规律。

(一)触电事故的分类

(1)电击。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击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击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某厂铸造车间地面有造型砂,能踏出水来。

甲某是普通工人,上身赤膊,脚穿湿透了的皮鞋,双手抱砂轮,欲打磨生锈的螺丝。

他向乙某示意合闸,乙某合闸送电。

其后,甲某大叫一声,双臂回收倒地。

甲某被送进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其胸部有电击穿伤痕。

  现场检查发现,手砂轮接线错误,一条相线当作保护线直接接向电动机的外壳.而将保护线当作相线接进手砂轮。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使用带有金属物的刷子进行清扫导致电弧灼伤

事故经过:

某厂电气车间低压班电工袁某,在做备用闸刀的电桩头清扫工作时,使用了带有金属物的油漆刷子,其金属部分没有采取绝缘措施。

在清扫过程中,油漆刷子的金属部分触碰到带电部分引起短路,产生弧光,造成袁某右臂被电弧灼伤。

事故原因:

违反低压电气作业规程,使用带有金属物的毛刷进行清扫工作。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低压带电作业,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工具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毛掸等工具。

应使用合格的,有绝缘手柄的工具。

2.带电清扫工作应设有专人监护。

(二)触电事故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人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二、防触电安全技术

(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1.绝缘:

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昧。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触电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某供电局配电修理工甲和乙去用户家检修低压进户线。

乙在监护人不在现场的情况下,独自登上9m高的水泥杆顶作业时未扎安全腰带,也没戴绝缘手套。

甲发现后也未加阻止。

当乙将带电侧的铜绑线破开时,突然右手触电,右脚脱离脚扣,左脚带着脚扣顺杆下滑,当滑到距地面4m左右时,人体脱离电杆坠落在地,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严重违章作业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工作人员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关于“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的规定;监护人甲不曾阻止乙的违章行为,严重失职。

防范措施:

1.高空作业必须两人到场,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2.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3.监护人发现危险后应加以制止。

2.屏护:

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

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

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

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3.间距:

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本相同。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在电力线路附近作业触电死亡事故

9月17日下午开始给某厂的宿舍楼丙家安装暖气。

丙家五楼窗外有一花台,安装用的一些材料从外面用绳索直接吊上去。

甲、乙和协助安装的丙站在花台上,下面的几位工人捆好一根6m长的铁管,上面的三人合力向上拉。

当拉到花台边缘时,需将竖直方向的铁管改为水平方向进入窗户,于是三人用力将铁管上端向下压。

铁管的另一端碰触到10kv高压线路上,顿时一声巨响,一团火光,三人同时被击倒。

身子压住铁管,弧光放电将三人多处烧焦长达20多分钟,甲、乙从花台上坠落,丙倒在花台上,三人同时惨死。

事故原因:

由于6长的铁管很难从楼梯搬上去。

于是决定用绳索吊上去,施工负责人没有注意到离丙家花台外面2.4m处有一10kV的电力线路,也没有向参加施工的人员交待,更谈不上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虽然有的工人看到电力线路,但认为不会碰到它,所以没有加以注意。

预防措施:

1.在电力线路附近作业时必须有确保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组织措施是指领导亲临现场,制订施工方案,安排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现场指挥,设立专人、专职进行现场监护;作业前在现场对全体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和落实工作。

3.技术措施是指作业时设备和人员与电力线路应保持的安全距离。

如果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例如停电措施或设置绝缘屏护墙、篱笆墙、尼龙安全网等。

4.在易触及地区的配电线路应尽量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供电。

(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正确掌握应用,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

1.IT系统(保护接地)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

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

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E≤10Ω。

2.TT系统

我国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网都采用星形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

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

中性点的接地RN叫作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作中性线也叫作工作零线。

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TT系统的接地RE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因此,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3.TN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

一般地,典型的TN系统PE是保护零线,Rs叫作重复接地。

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

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

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

TN-S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

安全性最好,适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安全要求高的场所(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

TN-C-S系统适用于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民用楼房

TN-C系统适用于触电危险性小用电设备简单场所

(三)其他电击预防技术

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

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

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

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

Ⅱ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

2.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在~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安全电压限值是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

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和6V。

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凡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3.电气隔离

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

电气隔离是通过采用1:

1,即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

电气隔离的安全实质是阻断二次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流的通路。

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必须是隔离变压器,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应保证电源电压U≤500V、线路长度L≤200m。

4.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漏电保护装置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

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断。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分为0.006,0.01,0.015,0.03,0.05,0.075,0.1,0.2,0.3,0.5,l,3,5,10,20A共15个等级。

其中,30mA及30mA以下的属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触电事故;

30mA以上、1000mA及1000mA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

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

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指动作时的最大分断时间。

快速型和定时限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

(三)设备设施静电防护技术

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

为防止静电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静电的防护技术经常采用下列几个措施。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采用工艺法控制静电的产生。

工艺控制法就是从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比如,限制输送物料流速,选用合适的材料,改变灌注方式,加速静电电荷的消散方式等。

(3)泄漏导走法防静电措施。

泄漏导走法即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空气增湿、加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接地和规定静止时间的方法,将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以期得到安全生产的保证。

⑷采用静电中和器。

静电中和器又叫静电消除器。

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

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

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⑸加强静电安全管理。

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订静电安全操作规程、静电安全指标、静电安全教育、静电检测管理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