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85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

1.1.2项目性质

招商引资

1.1.3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

四川省元顶子茶场

法人代表:

李清

公司类型:

国有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

(2)建设规模

年加工生产名优富硒茶250吨,大宗富硒茶550吨、边销茶170吨,加工生产茶多酚30吨。

(3)建设期限

12个月(2011年6月-2012年6月)

(4)建设内容

在现有元顶子茶场内改建、扩建茶叶精深加工车间12360㎡,购置各类加工生产线6条和相关配套设备,形成年产1000吨富硒优质茶产品的能力。

1.1.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5377.99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83.12万元,流动资金594.87万元。

1.1.6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377.99万元,拟全额招商引资。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4-2010年中央1号文件;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2010年)》;

(3)农业部《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计划》;

(5)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6)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7)四川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

(8)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9)《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10)四川省《茶叶双百工程规划》;

(11)南江县大叶茶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关于2008年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2)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财务审计报告、技术资料、财务基础数据及其它附件。

1.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区元潭、下两、高桥、仁河、黑潭、长赤、红光、傅家、赤溪、沙河、燕山、兴马、大河、贵民、汇滩等15个乡镇、15000余户农户种植近3万亩优质富硒茶园。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内容与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产品方案

 

 

 

1.1

名优富硒茶

250

 

1.2

大宗富硒茶

550

 

1.3

边销茶

170

 

1.4

茶多酚

30

 

2

总投资

万元

5377.99

 

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8835

 

4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610.81

 

5

增值税

万元

643.24

 

6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57.89

 

7

利润总额

万元

2523.06

 

8

所得税

万元

630.77

 

9

净利润

万元

1892.3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

48.97

贴现率10%

11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37.8

贴现率10%

12

财务净现值(税前)

万元

11705.09

贴现率10%

13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8122.5

贴现率10%

14

投资利润率

%

46.91

 

15

销售利润率

%

28.56

 

16

静态投资回收期

3.19

税前

17

静态投资回收期

3.75

税后

1.5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5.1综合评价

(1)项目经济效益好

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835万元,年交纳增值税643.2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7.89万元,年利润总额2523.06万元,所得税630.77万元,净利润1892.3万元。

项目可带动近15000农户增收,户均增收达1600元。

充分体现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目的。

项目建设的经济指标可行。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地区政策和行业规划,是优化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这对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经济作物的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和投资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南江县的特色和资源优势,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发展优质富硒绿茶产业,将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向市场提供安全、绿色、优质的富硒绿茶,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该项目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农业资源配置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江县优质富硒茶精深加工项目的实施,将加速南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科学种植、规范种植,改良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是推进南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价

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政策环境优良,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建设地点选址合理,建设条件可行。

本项目实施“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优势明显,科技支撑较强,自筹资金能够落实,项目承建能力可行。

项目产品为优质富硒茶系列特色产品,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看好,产品销售渠道健全,能够完成计划的生产任务。

市场分析可行。

项目设计方案合理,经费预算、计算方法正确,建设方案分析可行。

(4)项目建设的技术先进性评价

该项目充分利用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力量,抓好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茶叶种植技术的推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生产“云顶”系列优质富硒茶。

生产全过程及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国际、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执行,技术水平高,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好,市场竞争能力强。

(5)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

该项目能固土防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基地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还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林木覆盖率,同时还有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生态效益明显。

1.5.2论证结论

该项目生产工艺先进、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示范辐射作用显著;环保措施有力;技术成熟;配套合理;业主开发实力、技术实力、经营能力较强;财务评价可行。

建议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实施该项目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1市场分析

2.1.1市场现状分析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饮料之一,全世界已有超过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约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有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性饮料。

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高度重视,各地都把茶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全国茶园面积已达160万公顷。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名优茶、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内需和外销仍然稳步上升,特别是名优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伴随“三农”政策和茶叶产业政策以及其它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茶叶行业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6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45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6.8%。

茶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的大关,达到102万吨,稳居世界产量第一的位置。

100万吨的产量标志着中国确定了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

2007年,全国新增茶叶面积5万公顷,茶园总面积约150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超过110万吨。

2008年,中国茶园面积已跃升到160万公顷,年产茶叶124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3%,位居世界第一。

表2--1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与茶叶产量表

年份

面积(万公顷)

产量(万吨)

2006

145

102

2007

150

110

2008

160

124

四川省是中国的产茶大省。

四川产茶历史悠久,人工种茶世界最早,有2000多年历史。

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

近几年,川茶面积增幅较大,产量、产值都逐年增长。

1999-2004年六年间,全省茶园面积增加了72.72%,年均增长14.5%,达到13.98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二位,投产茶园面积8.7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8.6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增加了87.78%,年均增长17.55%。

2006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13.92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产量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

2007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增加到16.78万公顷,茶叶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11.1%,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产量、产值居第四位,发展速度非常快。

2.1.2市场前景分析

(1)富硒茶市场前景

硒,是地壳中含量极微的稀有元素,分布零散,没有集中的天然硒矿可供开采。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防止糖尿病发生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硒,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

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

硒与体内的汞、锡、铊、铅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

甚至有人称誉它为“生命的奇效元素”,被营养学家和生命科学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

经权威部门检测,我国约有72%的地区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自然环境低硒,故粮食天然植物含硒量极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硒,在预防疾病时又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缺硒,引发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营养学家提倡,主要通过饮用富硒茶叶、食用富硒大米等途径补充人体有机硒。

茶叶是世界“三大”(茶叶、咖啡、可可)传统饮料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廉价饮料。

大量研究表明,茶叶尤其绿茶因其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脂质过氧化(三抗),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三降)和杀菌消炎,减肥降脂等特殊保健功能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叶中的硒为有机硒,比粮食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

美国博士理查德·派习瓦特认为,茶叶中的有机硒与维生素C、维生素E配成三合剂,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而富硒茶具有抗氧化能力强,能清除水中污染毒素,隔夜茶能够饮用;富硒茶温、凉、冰均可饮用,此茶浓、苦而不涩,后口甘甜,清香爽口;富硒茶具有安神作用,饮用此茶不会导致失眠;富硒茶饮用后,胃不反酸,加上茶叶储运方便,符合人们的饮用习惯,是补充人体硒最理想的保健饮料。

因而富硒茶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忠诚卫士。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对茶叶消费需求将愈来愈高,数量愈来愈大,富硒茶产业已被公认为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和健康和谐产业,市场前景十分良好,必将成为饮品新宠。

(2)茶多酚市场前景

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属黄烷醇类)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GE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儿茶素类化合物因多含酚性羟基,故极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等变化,决定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目前,茶多酚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不同领域。

由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辐射,降血糖,血脂,血压及捕集体内游离基等多方面的性能,同时茶多酚又是以茶叶为原料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远比维生素E、BHA等常用抗氧化剂性能强。

食品的很多添加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都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协同效应,因而茶多酚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剂,替代BHT、BHA、TBHQ、PG等合成抗氧化剂,产品附加价值高,在食品加工,生产,贮存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又逐步从食品抗氧剂拓展到向医疗保健方面发展。

茶多酚在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不断走俏;业内人士初步估算,“茶多酚”约有十几亿元的市场需求,亟待国内企业深入挖掘开发。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炼的浅绿色或浅黄色的粉末,对各种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和防腐保鲜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已把这种纯天然的抗氧剂作为化学抗氧剂的最佳替代品,并广泛用作各类食品添加剂。

我国“茶多酚”市场尚处萌芽阶段,但在饮料、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茶多酚”正逐步取代原来使用的化学原料,应用领域不断加大。

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攀升至2000吨左右,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投资“茶多酚”这个朝阳产业无疑将为国内茶叶深加工企业提供巨大商机。

(3)边销茶前景

边茶都是针对特殊的消费群体而生产的,因此其市场的需要量也比较稳定,一直以来边茶的总需求量一直维持在2万多吨。

但近几年,随着边茶多种功效的日益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内地消费者所接受并喜爱,其市场需求量也迅速上升,2007年边茶的消费量已达到6.45万吨。

边茶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和品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生活质量获得飞速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

亚健康、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随着高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多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步步紧逼。

2004年,中华医学会对我国八大城市的“三高症”调查显示:

“三高”在壮劳力阶层达到了近20%,并且有高达26%的人群处于临界状态。

香港600万人口中,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接近100万。

其它诸如肥胖症、痛风、脂肪肝、肿瘤等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这些现象为今天的人类敲响警钟,他们渴望所有的疾病概率不要落在自己身上,从而揭开了寻找新方法“杜绝亚健康,爱惜生命”的新纪元。

在对各种茶类的探寻中,医学专家首肯了冰封千年的古老边茶,认为边茶其实就是最天然的上等保健饮品。

医学专家们发现:

在青藏高原强辐射、高寒缺氧的环境下,藏民饮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为主。

但海拔2500米以上,水温沸点一般在65~80℃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实都是半生熟的,但他们很少出现三高症或消化不良。

究其原因,发现与他们时刻不离的边茶有极大的关系。

藏族谚语说: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随着边茶在抗癌、减肥、降血脂、降血糖、抑制动脉硬化、抑菌、补充维生素及氟、硒等微量元素方面有明显效果,其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不仅是边区藏族同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须品,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内地人的喜爱。

因此,边茶的需求量肯定会越来越大,边茶的生产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1)项目区产品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分析

在茶叶生产中,鲜茶的采摘较为费工,而项目区农村劳动力丰富,为鲜茶的采摘提供了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摘鲜茶的成本。

由于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规范化核心示范基地,与茶农签订茶叶管理、收购、服务协议,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把项目区的茶农变为“原料生产车间”的农业工人,既保证企业优质原料来源,又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2)品种优势

南江位于川东北盆周边缘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南北气候交汇带,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72.3mm,森林覆盖率65.5%以上,整个境内树木葱葱,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云雾缭绕,生态宜人,是少有的生态大县和仙境般的旅游大县,是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富硒茶的理想之地。

全县有宜茶地40余万亩,土壤肥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3%以上,富含微量元素硒,是中国两大富硒地带之一。

南江大叶茶属国家级优良品种,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持嫩性强,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高且富含微量元素硒的特点,经四川省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

茶叶中硒量为0.26ug/g以上。

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经久耐泡、回味无穷,正如在四川茶叶界所说:

历史悠久看蒙山,规模品牌看峨嵋,品质优良看南江。

是全国少有的特色名优茶。

2009年,南江大叶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详见附件)。

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为本项目加工生产的富硒优质茶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本项目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

(3)品牌优势

南江县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南江县茶叶香高味醇,鲜爽回甘的高山茶品质,且内含物丰富,尤其是富含硒元素。

2008年南江县通过了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的评审,顺利取得“中国富硒茶之乡”的美誉。

(详见附件)

南江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明正德年间,“金杯茶”就列为贡品,以“南江大叶茶”品种为原料研制生产的“云顶茗兰”、“云顶绿芽”曾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二十多项,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2004年被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

2.2产品市场定位

该项目产品定位为“有机”和“富硒”为主,市场定位以中高档消费为主,面向国内外广大市场。

利用南江县茶叶及鲜茶市场的品牌优势,逐步提高南江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通过优质绿茶和茶叶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

本项目富硒优质绿茶主要定位于广大的城乡居民用作日常茶饮品。

边销茶主要定位于四川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

茶多酚已经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不同领域,目标销售对象是保健品行业、化妆品行业。

2.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2.3.1销售策略

本项目将立足自身独有的品质优势、茶文化优势,构造企业生产战略和营销战略。

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是企业一贯的经营理念。

项目运作牢固地建立在经济效益基础上,并兼顾社会效益。

各阶段产品营销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从市场的需要出发,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在项目规划的实际操作上,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拓展,稳扎稳打的策略。

市场营销的观念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1)大力推行和实施名优茶品牌战略

大力推行和实施名优茶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从而提高“云顶”系列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重点营销“云顶”等名优茶品牌,使之尽快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

(2)重视标准化生产

从茶叶种植到加工,均按标准化生产,以高品质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先占领省内茶叶市场,后扩大至国内各大城市,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3)产品系列化、层次化、多样化,以高品质和多元化的产品打动消费者。

2.3.2营销模式

(1)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相关交易会,如西博会、广交会、茶叶高峰论坛等,寻求与广泛的经销商合作。

(2)建立企业茶叶精品电子商务网站。

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极大地提高了各阶层人们的办事效率。

上网咨询和网上购物日益成为时尚和潮流,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

茶叶精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将使海内外各机构和消费者“网上定购”成为现实。

(3)平面媒体宣传:

报刊杂志主要宣传产品概念,介绍富硒茶叶的保健原理。

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5)电视媒体宣传:

加强品牌曝光度,教育消费意识,刺激消费冲动。

(6)户外广告宣传牌宣传:

主要树立产品品牌形象。

(7)公交车身宣传:

流动性、大众性较好。

(8)企业网站介绍:

提供了使消费者深入了解企业产品的有效方式,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站获得企业相关的信息。

2.4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公司营销部专门负责产品销售,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作长期营销顾问,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营销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以业绩为核心,注重对销售人员的营销知识和销售技能的考核;以销售精英为核心,造就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

公司的销售网络如图2-1所示:

公   司

市场部

产品交易会

营销部

外贸公司

国内外市场

图2-1   项目销售网络构建图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地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东邻通江,南接巴中市区,西界旺苍,北与陕西省宁强、南郑县毗邻,是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5.12”地震重灾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6万人,有耕地42.35万亩。

县内最低处海拔370米,最高海拨2507米,平均海拨11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山水相依,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3.2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状况

南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丘陵区无霜期300~330天,山区无霜期260~280天,各地年平均气温最高17度,最低16.3度(气温记录最高40.3度,最低零下9度),年平均日照丘陵区1870~2590小时,山区1470~157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

适宜于茶叶生长。

(2)土壤状况

南江县地处川东北盆周边缘大巴山脉,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3%以上,富含微量元素硒。

全县有宜茶地40余万亩,发展富硒茶产业潜力巨大。

南江茶叶中微量元素硒的平均含量符合农业部发布的富硒茶标准(NY/T600—2002),是全国少有的富硒茶产区,在我国茶叶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3)河流水系及水质状况

纵贯全县的南河属渠江水系干流,最大径流每秒128000立方米,最小径流每秒10800立方米。

主要有南河、明江等大小溪流,水文网系密集,切割较深,洪水期间有猛涨速落的特点,径流量和径流分配在年内实际变化差异较大。

水域上游无工业污染区,河流及地下水检测表明,其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3社会经济状况

南江县是一个传统农业生产县,全县70.3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59.72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3615元。

南江县是集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区于一体的贫困县,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显得尤其迫切。

3.4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状况

全县公路畅通,公路完好率达80%,乡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2.3%,县内交通大骨架和大网络基本形成。

广巴铁路、广巴高速等六条大动脉贯穿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

(2)通讯状况

全县100%的乡镇实现程控、移动双通,100%的村开通程控电话。

建有省、市、县三级贯通、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网络。

建有全县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和网控中心,为各类公共信息网、专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提供交换和处理平台。

基本实现了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的相互融通。

(3)能源状况

电力:

全县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现了“两改一同价”目标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