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041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docx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解读

四、整数和四则运算

摘要:

练习:

安排学生算“24点”。

(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先计算、再比较,哪个算式体现了小亚的算法?

另一种算法结果也是24,但与小亚算“24”的步聚有区别。

...

关键词:

24点,算法

类别:

专题技术

来源:

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工作效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工作效率的含义

2、初步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三者的关系。

3、能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这组数是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意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插图,工作阿姨在做小熊维尼

(1)观察并猜一猜“谁做得快些?

出示例题:

张阿姨2小时做了14个维尼熊,李阿姨3小时做了18个维尼熊,谁做得快些?

(2)张阿姨和李阿姨做维尼小熊的个数不同,工作时间也不同,怎么比呢?

公平要有标准:

看在单位时间内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才能确定谁做得快。

(相同时间)(可以拓展到比买的东西的便宜和贵)

(3)14÷2=7(个)18÷3=6(个)张阿姨快

引出算图,能否把李阿姨每小时做的个数也用算图表示?

2、引出“工作效率”的含义。

我们把每个小时(每分、每天等)完成的工作量叫做工作效率。

说说身边的“工作效率”。

3、回想前几题的解题过程,概括出求工作效率的方法: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得出求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方法。

工作量=○

工作时间=○

4、P40,算一算。

先独立练习,再反馈交流,注意正确填写算图。

(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

二、课堂练习

1、完成配套练习P12

①填表②先画树状图,再列式计算,答句。

(让学生可以涂鸭,提供一种思维的依托)

2、填表: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手工操作20个6小时

机器操作100个4800个

电脑操作5小时2650个

3、应用题:

(1)小明拿了20元去买圆珠笔,每支4元,可以买多少支?

引出:

单价、数量与总价关系。

(2)筑路队修一条公路,平均每天修150米,修了5天,共修多少米?

还有195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补充:

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时间=路程÷速度数量=总价÷单价

三、作业:

1、求x

230×x=24150x÷227=189

2、先估后算(T)

①292×7②2440÷61③302×59④6912÷69

⑤79×31⑥6312÷69

3、列式计算

①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

②甲数是2912,它是乙数的104倍,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③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77868,其中一个因数是37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树状算图,初步体会树状算图的作用。

2、能结合树状算图表达和理解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能从条件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能列综合算式答含有三个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意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插图,小胖,小巧和小亚一起去游泳池游泳,小胖游了600米,比小巧多游200米,小亚游的距离正好是小巧的2倍,小亚游了多少米?

(1)审题:

默读,然后结合题意说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思考:

要求小亚游多少米必须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确定解题思路,只有先算出小巧游多少米,才能算出小亚游的距离。

(3)尝试解题

反馈交流时,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上。

学生可能较多地使用分步算式,教师引导列出综合算式。

在学生进行分步列式的同时,用树状算图把学生列的算式一一表示出来,并将原业的两个分开的树状算图连起来。

求“小巧游的距离”,是题目中的一个难点。

“多”不一定就加

“少”也不一定就减

教师可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谁和谁比,谁游的距离长,谁游的距离短”。

举例

总讲

2、这些形状像“树”的图,叫树状算图。

3、试一试P41先画树状算图,再解答。

(800+400)÷2

二、课堂练习:

1、完成配套练习:

P13(可以利用这些题来画树状图)

(1)83+(88+33)=2041200÷8×5=75012×8÷32=

 

56×11-231=38515×(28+33)=915(78-56)÷11=2

树状算图略

375+(184+281)

24+184÷8

54÷6+6

(2)

(3)完成算图计算并写出算式:

16000÷(12+8)

(80+20)÷4

(25+23)÷8

(13+14)÷3

1200÷25-25

树状树图略

24÷2+6

(13400+9100)÷3

17×3+3

三、作业:

1、根据下图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1)24×

(2)9532-

-87672×

82215÷921105÷201

2、把每步的计算结果填进方框里,然后编成文字题再列式计算。

(1)146+328

(2)45+39133÷19

×12÷

3、看清运算符号及括号位置,进行计算。

80+40÷20-10×5

80×(40+20÷10)÷5

80-(40÷20+10×5)

80÷40+(20×10-5)

320×16+84-224×7

320+16+84-224÷7

320+16×84-224÷7

320+16×84÷224×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练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进一步认识树状算图,体会树状算图的作用。

2、进一步巩固从条件出发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能比较熟练地列综合算式答含有三个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树状算图解决实际问题,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意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先画树状算图,再解答: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从问题到条件的选择或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1、学校一年级学生有321人,比二年级少27人,把二年级学生平均分成8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2、某车间上午做84件衣服,下午4小时做的比上午少12件,下午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件衣服?

3、学校做广播操,三年级有230人,比四年级多30人,四年级学生排成4行,平均每行排多少人?

4、货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25千米,上午行3小时,下午行4小时,走完全程,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5、三

(1)班有男生28人,女生20人,把全班分成6组进行劳动,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如果按4人一组开展演讲比赛,女生组比男生组要少多少组?

6、修路工人修一条长7500米的公路,每天修1300米,已经修了4天,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7、钢笔重25克,橡皮重10克,把它们加在一起的重量等于7个信封的重理,平均每个信封重多少克?

二、先练习,再说说你是怎样思考(想)的?

(讲出数量关系式)

1、某场运来萝卜25千筐,每筐60千克,运来的黄瓜是萝卜的4榈,黄瓜运来多少千克?

2、学校买了5只足球和一只篮球共用去165元,一只篮球要30元,一只足球要多少元?

3、水果店第一天运来一批西瓜,卖出320千克,还剩125千克,第二天运来的西瓜是第一天的4倍,第二天运来多少千克西瓜?

4、京华商都用5辆卡车6次运货物450件,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货物多少吨?

5、学校买20套课桌用去1300元,一张讲台要260元,一张讲台是一套课桌价钱的几倍?

6、妈妈把24支铅笔平均分成两个孩子,姐姐已分得8支,还应再分给她多少支?

7、买16千克桔子和6千克梨,桔子比梨多付18元,已知每千克梨是5元,每千克桔子多少元?

三、独立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买来《好少年》256本,其中一半发给高年级八个班,高年级平均每班发到多少本?

2、修一条公路,已修了8天,平均每天修120米,还剩下80米没修好,已修的路是没修的几倍?

3、一把椅子24元,一张桌子的价钱可以买5把椅子,买6张桌子要多少元?

4、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数比苹果树与梨树的总和的2倍少12棵,桃树有多少棵?

四、作业:

(864-272)÷16+24(1440×25-900)÷25×75

5871÷103+(247-82)÷5418+(432-18×24)÷209

4268+2842÷(47×12-550)306-306÷(201×47-9413)

(657+20020÷140-295)×40(1360-1360÷80)÷(285-268)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正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结合树状算图初步理解正推的思想方法。

2、能正确计算输出的数。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意目标]:

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可以利用加工零件的方法,经过某些程序变成成品)

1、观察插图上的计算盒。

什么叫计算盒?

2、数球上的数通过通道会发生变化,数球上的7最后变成了几?

怎样计算呢

3、从进口按顺序计算

二、新授:

1、学生尝试练习,然后反馈交流。

①能否用树状算衅来表示?

②能否列出综合算式?

为什么要添圆括号?

如果输入数改成19,计算输出的数。

2、模仿练习:

P43、2、4题

为什么上面两题不用加括号?

而下面两题却要加括号?

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3、应用:

P43、3、王爷爷今年几年?

10×8-19=80-19=61(岁)

三、作业:

350×[51-(165÷5-24)][408+(36-12)×8]÷15

(540+460)÷[(70+30)×2]77216÷[(548-396)×(800-796)]

32×8+120÷8+32÷16(32×8+120)÷8+32÷16

32×[8+120÷(8+32)]÷1632×(8+120÷8)+32÷16

35600÷(356×74+356×26)(80+504÷63)×(78+47)

(125×8-25×8)÷25+251300-34428÷57×2+92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

(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了解算“24的方法和规则”

提问:

(1)图中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

(2)你了解“算24”的方法和规则吗?

(3)图中的小伙伴们要用哪四张牌来算“24”?

2、在只有加减或乘除的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来算“24”。

2、3、6、9

2×6=12

9+6=15

2+3=5

2+6=8

3+12=1515-3=129-5=49÷3=3

15+9=2412×2=244×6=248×3=24

9×3=276÷2=327-3=24

4、学生说出分步算式,教师总结合并成综合算式。

知道: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加减乘除混合的式子里,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若小括号里的又有加减乘除,还是要先乘除,后加减。

二、游戏:

练习:

安排学生算“24点”。

(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先两个同桌比赛,再小组内比赛,最后全班比赛。

三、作业:

1200÷[105-5×(4992÷48-86)]426×105-3000÷125×8

99+9+999+9999+4(974-424-476)÷37×73+98×73

列式计算

176与224的和乘以25,积是多少?

比一个数的3倍多25是103,求这个数?

45与5的各乘以它们的关是多少?

25除7025的商加上89与12的差,和是多少?

100与49的差除17与3的积,商是多少?

30000减去20000的差被400与25的积去除,商是多少?

甲数是乙数的15倍,丙数比甲数少200,乙数是90,丙数是多少?

甲数是800,乙数比甲数的4倍少20,求两数的和。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3、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将小胖的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小胖:

2×6=12

一、引入新课:

15+9=25

3+12=15

(1)先独立思考,再完成树状算图。

(2)尝试列出综合算式,交流,反馈。

(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强化练习)

二、新授:

1、出示:

3+2×6+9

=3+12+9

=15+9

=24

培养用数学的语言叙述运算的顺序。

如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上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让学生划出先算的那一步。

说说另一种算式是怎样的?

先到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计算

27-3=24

6÷2=3

2、试一试:

a9×3=27

9×3-6÷29×3-6÷2

=27-6÷2=27-3

=27-3=24

=24

为了书写简便,可以将乘法,除法同时计算,然后求差既中间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法,才行。

讨论用递等式计算三步式题悍要注意什么?

提醒:

没有计算的部分,包括数与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保持一个等式的前后始终相等。

3、试一试b

190-190÷18-9723×10-66÷33

217-44+66×1184+800÷20×40

先说说计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4、动脑筋:

3333=5555=

三、课堂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P161(1—4)2(1、2)

四、作业:

1、7168÷(146-11×12)[18300÷(1030-955)]×(63+77)

306-306÷(201×47-9413)100-100÷25+8×40

350×[51-(165÷5-288÷12)]1890-1375÷25+648÷324

2、244与116的差乘以它们的和的一半,积是多少?

125个8的和减去25的8倍,结果是多少?

600与12的商减去12与36的和是多少?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2、能将分步到或合并成综合算式。

3、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将小巧的分步算法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5-3=12

小巧:

9+6=15

一、引入新课:

12×2=24

(1)先独立思考,完成树状算图

(2)再尝试列出综合算式,交流,反馈。

二、新授:

1、比较:

小亚的综合算式为什么不对?

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小胖:

(9+6-3)×2小王:

9+6-3×2

让学生明白添圆括号的道理,既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2、用数学语言来叙述运算的顺序(不出现“圆括号”等词)就是求“9加上6再减去3,所得的差再来乘2”。

3、搞清运算顺序。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括号里面有两步,应该先算哪一步?

为什么?

4、指导格式。

防止出现下面的错误。

(9+6-3)×2(“15-3”是圆括号中的第二步,应放在圆括号里)

=15-3×2暂时不算的要照抄下来。

=12×2

=24

三、课堂练习:

1、P46试一试a

(1)先小组讨论:

小亚的算法是怎样的?

再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2)可能出现:

(2+6)×9÷3(2+6)×(9÷3)

先计算、再比较,哪个算式体现了小亚的算法?

另一种算法结果也是24,但与小亚算“24”的步聚有区别。

(3)(2+6)×(9÷3)(2+6)×(9÷3)

=8×(9÷3)=8×3

=8×3=24

=24

在比较中明确,“在一个式题中如果有两个括号,两个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2、P46度一试6

821-21×(40-28)821-(21×40-28)

400(100÷25)×4400÷(100÷25×4)

先说说计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圆括号在题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导致计算时的顺序也不同,所以在计算时,要养成仔细的审题,落笔前先根据运算顺序确定运算步聚的好习惯。

3、动脑筋:

8461=248641=248641=

4、完成配套练习:

P17-183(1-4)4(1-3)5(1-6)6(1-2)

四、作业:

1、21504-5226÷26×105+701[282-(74+7696÷37)]×278

109180÷(2331-34×67)4000-(3520+7368÷24)

1800-1800÷45×37+612[600÷12-(12+36)]×31

2、列式计算:

甲数是700,乙数比甲数的4倍少20,甲、乙两数相差多少?

300除以6的商减去45,所得的差再扩大12倍,结果是多少?

一个数与82的和是100,把这个数扩大5掊后再加上10,和是多少?

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再除以最小的三位数与1的差,商是多少?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方括号。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4、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情意目标]:

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将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9-5=4

小丁丁:

2+3=5

一、引入新课:

4×6=24

(1)让学生独立思考,利用树状算图来理清运算的顺序和结构。

(2)尝试列出综合算式,交流,反馈。

二、新授:

1、出示:

(9-2+3)×6=60

为什么小丁丁使用了圆括号,所列综合算式的结果却不是24?

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2、方括号:

使学生产生想再添一个圆括号的需要,自然引出小巧的话,认识并使用方括号。

3、用数学语言来叙述运算的顺序。

就是求“9减去2加上3的和,所得的差再承6”。

(为后面文字题的学习做铺垫)

4、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

5、指名书定格式。

防止出现下面的错误(“9-5”应放在方括号里)

 

[9-(2?

+)3]]×6[9-(2+3)]×6

=9-5×6=(9-5)×6

=4×6=4×6

=24=24

三、课堂练习:

1、P47试一试

先说说支算顺序(包括没有括号,有圆括号、有方括号)再进行计算。

2、P47练一练

3、完成配套练习:

P197(1-2)8(1-2)

四、作业:

(450+150)÷3÷(40÷2)(450-150×3)×(40+2)

450+(150÷3-40)×2[450-(150÷3-40)]×2

[450-(150×3-40)]÷2[450÷(150÷3)+40]×2

[(450-150)÷3+40]÷2450÷[(150÷3-40)÷2]

 

教学内容:

正推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树状算图初步理解正推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正推的思想正确计算输出的数。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题1

(1)教师可以借助小狐狸的话引出计算盒,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页上的计算盒,明确小兔提出的问题:

数球上的数通过通道会发生变化。

数球上显示的7最后变成了几?

(2)借助熊猫的话使学生明确计算的方法:

从计算通道的进口按顺序进行计算到出口就可以了。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进行计算,然后组织交流、反馈。

由于题1的问题仅限两步,而且属于顺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问题不大,反馈重点应放在所列的综合算式上,让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添圆括号的道理:

7加5所得的和12再除以6,最后输出的数是2。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着把树状算图独立画完整,并写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体会正推的流程,由于先前学生对树状算图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解答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及时进行反馈。

(4)尝试性练习:

将数球上的数改成19,请学生计算出输出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列式。

(19+5)÷6=4

2.题2

教材提供了两组共4小题:

数球上的数分别是27、25,通过不同的计算通道后分别显示的数是几?

这4小题中每一组题目虽然输入的数球上的数相同都是27或25,但由于计算通道所反映的数球上数的变化有所不同,计算步骤有两步也有三步,所以最后从计算盒中输出结果不同。

(1)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模仿练习,先画树状算图,再将树状算图与列综合算式结合起来。

由于这些题目都属于顺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问题不大。

针对其中的两道三步计算式题,可能有部分学生在列式时会有困难,教师应及时指导,反馈时重点应放在所列的综合算式上,注意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可针对题目引导学生复习加、减、乘、除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