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306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15.docx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高三语文晨读材料15

晨读材料:

第15期(11.22——11.27)

周二

【风雅诗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_分)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

(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

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

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4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文言读吧】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

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

“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大家文坊】

野性的生命

田雷

曾经,被电视上的《动物世界》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并不那么喜欢看电视(而它至今仍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节目)。

喜欢它,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是那份生命在我的独立、自尊和自信。

曾经见过一幅照片,并深深地为之而振奋。

那是雪地里一双狼的眼睛,凝神注视着我,坚定、深邃、英气逼人、摄人心魄。

它积聚着强悍的力量,蓄势待发,随时攻击觅食或者反应攻击,捍卫自己生命的存在和尊严。

还见过一幅荒漠上奔腾的两匹斑马的照片,地面上扬起的尘土更突出了它们高昂着头仰天嘶鸣的奔放向上的气势;其雄浑壮阔与豪迈,在铅灰色的沉沉乌云的映衬下,越发地激荡人心,如同风尘古道上一首回肠荡气的战歌。

而这里是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寒缺氧地带,任何动物都可能因缺氧衰竭而亡,生命的存在极其艰难,但是它们依然凭借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大范围地迁徒,艰苦地寻找水源和草场,在充满危险的静谧中顽强地生活着,构成茫茫草原上跳动的生命旋律,成为美丽草原上的生命风景线。

欣赏,是有的。

毕竟在城市中,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空间里,需要面临和应付工作中的压力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极其难得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的。

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更不要说亲眼目睹并亲临感受那山林间、草原上、旷野中自由地纵横驰聘的英豪气度。

但更多的是,常常地被这种野性的激情感染着;渴望如它们一样的盎然的生机勃勃,激扬奔放;聆听着它们强劲的生命节拍和旋律,在心灵深处荡起强烈的回应和信念,那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时期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真诚信仰,而终于领悟了生命。

正是由于自然界其他万物生灵(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人类在这个世界中不再孤独。

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有个性,有灵魂,更有张扬的激情——为自己生命的尊严和追求奋斗拼搏的激情。

自由、自信、奔放、激昂,生命本该如此。

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已经被文明越来越远的隔绝了自然的我们,又该从何、如何去欣赏生命的激扬,领悟生命的真谛呢?

对于自然而言,每一个生灵都是平等的、自由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

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有骄傲的胜利,有惨烈的失败,更有无情的死亡;有甘甜,更有艰辛和苦难;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也不会没有生命的激情。

自然竞争是残酷的、野性的,然而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

人类来到世界,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分子,向往野性,回归自然是人类内心深处埋藏着的本性。

约束自己,善待生灵,敬重生命,保护自然。

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品评]

文章描写与议论有机结合,先以形象的笔墨展示野生动物激扬奔放的“野性的激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在此基础上阐发精到的见解——“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更是世界中与人类一样的平等的生命……”“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

观点新颖而有见地,行文凝练而有气势。

【素材回廊】关于读书的名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

周四

【风雅诗斋】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

(1)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

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针对下片)

【文言读吧】《白居易传》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

“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美文赏读】

夜读帕斯卡尔

文/木莲

如果不去解读,不去体会,谁也不会相信在他清瘦的面孔和孱弱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怎样深刻和矛盾的心灵。

他是一个彻底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将自己生命推向极顶的人。

他叫帕斯卡尔。

一、科学界的幸运

有人说:

在历史上,那些思想的巨人,他们投身于哪个领域,就是哪个领域的幸运。

但是具有多方面天才的巨人,是很难被哪一个领域束缚住的,要是他有一颗总不安分、永远探索的心灵的话,就更其如此。

帕斯卡尔有着一颗永不安分的心灵。

这份心灵引导他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他的灵魂是高洁的,思想是放射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不拘泥于一条道路而随时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不断转换兴趣和方向,而他执着的个性和彻底的精神,又使他在自己关注的领域走的很深很深。

当他还是一个十一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的时候,就写了论文《论声音》,发现了欧几里德第32命题,十六岁写了《论圆锥曲线》,完成了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

关于数学的问题,关于物理学的问题,在很早的时候就吸引着这个少年的兴趣,这兴趣使他提早的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生涯,十九岁制造了计数器,为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pascal语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以后他又提出了“帕斯卡尔三角形”,发现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物理学定律(帕斯卡尔定律),他还发明了注水器、水压计,改进了气压计。

这是科学界的幸运。

但是他那颗不安分的心灵始终没有把眼界局限在既定的事物上,当世界向他扑面而来的时候,他积极地接受着这些新鲜的信息,他开始发现开始创造,向一切未知的领域。

他在无意中成就了哲学和文学,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这是后人为他天才思考和发明加上的冠冕。

二、在矛盾中跋涉

他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成果的科学家。

他是一个哲人,一个具有哲学气质,关注生命,热爱上帝的哲人。

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是他一生的最爱,这种热爱最早来自他对身体病痛的体验,从小到大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病痛始终折磨着他,他曾经一度瘫痪在床,经常昏厥过去,他长期患有恶性胃溃疡,在生命的晚期又处在一种精神崩溃的的边缘。

人们在思考生命的时候,往往是从直接构成痛苦的那部分开始的,早年多病给他肉体带来的痛苦使他过早地开始了思考的历程。

从伤痛开始,在伤痛中感受生活的甘甜,在美好中品味生命的悲苦。

于是他发现“人是怎样的虚幻啊!

是怎样的奇特、怎样的怪异、怎样的混乱、怎样的一个矛盾主体、怎样的一个奇观啊!

既是万物的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贮所,又是不确定与错误的渊薮;既是宇宙的光荣,又是世界的垃圾。

事物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帕斯卡尔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在矛盾中苦苦地跋涉着、前行着,探索着心灵与世界的未知,而他的矛盾不仅仅是思考的结果,更是他人生经历的必然。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开了他们,九岁时,尽职的父亲带着他走出了故乡克勒蒙,去向巴黎。

这是最早根置在他生命中的矛盾因素,这些因素长久地储存在心底,家乡美丽的原野、农田与周围的火山遗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冷静与热烈的自然状态给他敏感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并沉淀在体内,静静地等候着他的成长。

有一天这种冷静与热烈的状态相遇了,义无返顾地把他引领向矛盾的彼岸,推至思想的颠峰。

他不知道母亲是谁,姐姐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尽管逼真,却是一种错位。

他爱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与他们相依为命,姐姐母亲般地关怀和与妹妹心有灵犀的思想通融弥补了幼年的不幸,但是他心底永远都空余了一个位置,那位置无人可以替代,即便姐姐对他无微不至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失去母亲的经历使他在潜意识中一直都处在惊恐之中,他不能再失去任何一个亲人。

而妹妹雅奎琳,即将出嫁的时候受到哥哥的影响,在父亲去世的时候进了修道院。

他与妹妹之间一直有着一种相通,一种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他们互相认同,互相鼓励,在交流中相互影响,自己对上帝的皈依使得妹妹遁入基督,这使他深感内疚,进入了另一种矛盾,他热爱上帝,把自己交付给上帝,但是当妹妹追随自己投身上帝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从此失去了妹妹。

父亲和妹妹,生命中两个挚爱的人相继离去,他陷入了极大的孤独和绝望,爱与失去构成的矛盾深深地折磨着他。

那个爱过他或者被他爱过的人是谁?

无人知道。

但是,谁都相信他曾经真实地爱过,他的《论爱的激情》对爱情同样抱有极大的矛盾,在赞美的时候担心,在追求的时候恐慌,他把自己又一次置于矛盾的境地。

“如果一个男人心灵中有什么地方是温柔的,这个时候他是处在爱情中”,他在说爱的箴言,还是在表白自己,当他意识到自己心灵那片温柔的时候,他又矛盾地看到“以爱情开始而以野心结束的一生是幸福”的,他的野心是指思想吗?

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他的爱屈居于他的思想,在《思想录》中他坦言道:

爱情的结果是可怕的。

在赞美爱情的时候他开始害怕爱情,这种矛盾的结果是他终身未娶。

他逃离了爱,却成全了思想。

他曾经进入了一种世俗生活,但是,性格中早已形成了的矛盾气质使他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了极短的一个时期后立刻停止了,他感到了一种更大的矛盾和不安,在世俗中他消耗着自己的体能和智能。

他陷入了极度的孤独之中。

在孤独中完成了灵魂的升华。

三、人与无限

四、人的伟大在于思想

荒芜中生长着苇草,它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人就是那最脆弱的草蔓,在风中无力地摆动着、摇晃着,但是,人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又是多么地伟大,因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规定。

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我宇宙”

思想包容着天宇,思想含盖着时空,思想证实着生命。

这是思想的气魄,也是思想的魅力。

人的思想就是无边的宇宙,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不以规矩无以至方圆,方圆本身就是一种界定,有其边缘,边缘限制了我们无限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迂腐地相信推理、判断,相信逻辑和经验,从而忽略了一闪而逝的灵感,这灵感又实实在在是构成我们思想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他看中灵感,相信天赋,认同感觉。

“我们认识真理,不仅仅是由于理智而且还由于内心”。

在人与人之间我们的内心可以洞悉彼此的思想,感受着彼此的感觉,在人与自然中我们的内心可以体会自然的规律,掌握自然之间的联系,在生死之间我们的内心可以与生者交谈与死者沟通,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的内心可以跨越历史的云烟,接近现实的真理,在浩瀚的宇宙间我们的内心可以真真切切地告诉自己:

你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因为有了思想,你成了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

“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

但是,人不全都是为思想而生的。

他却固执地把自己和别人推向了思想的极至,“一个人的精神越伟大,就越能发现人所具有的创造性,平庸的人发现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

事实是更多的人是平庸的,更多的人生活的目标和目的是不确定的,他们只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生存而生存,并且满足于自身的平庸,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他却为更多的人不能思想,缺乏创造性变的平庸而沮丧和痛苦。

人是伟大的,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可悲之处。

人是可悲的,依然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可悲之处。

五、认识你自己

他是一个哲人,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风格散漫,形式随意,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这些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最深层次。

他关于生命思考的片段动感、跳跃、肆意、热情,这种从心灵流溢出的思想碎片比那些经过人为加工过的更为真实和可靠。

他关注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尽管他矛盾的气质使自己一次次陷入痛苦的泥沼,但他还是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如果这不能有助于发现真理,至少这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没有别的比这更为重要了”。

假如我们真的无法认识真理,那么让我们降低要求和标准,认识自己,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认真的生活态度和对上帝的虔诚是一切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神性与奴性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人是伟大的,人的伟大在于身体和物体方面,在于精神和理智方面,在于仁爱和心灵方面,这其中最为高贵的是仁爱和心灵,仁爱是超自然。

而人同时又是一个错误的主体,被许多虚幻的错误和缺点包围着,“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欲念形成自愿的行为,强力形成不自愿的行为”。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荣,然而这一点又正是他的优越性的最大标志”。

这是一种矛盾,追求光荣或荣誉或尊重是人的伟大之处,亦是人的卑鄙之处,人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但是,这些都还远远不够,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

从虚荣走向贪婪,从贪婪走向狂妄。

“我们是如此之狂妄,以致于我们想要为全世界所知,甚至为我们不复存在以后的来着所知......”。

沉浸在虚荣中,我们期待有一种想象的生命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希望自己永远驻足在别人的心目中。

不甘寂寞就是我们的现状,这现状过去有,今天依然有,且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状态,是人生矛盾的一个层面。

“没有一个人是不把自己置于其它一切人之上的,没有一个人是不爱自己的财富、自己的幸福以及自己的生命的延续,有甚于世上其余一切人的财富、幸福与生命的;这是出于怎样一种颠倒的判断啊!

”“每个人对于他自己就是一切,因为自己一死,一切对于自己就都死去了。

由此而来的是,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对于所有人就是一切。

”自我的形成是人成熟的必然结果,他叙述了一个事实,看到了人自爱的一面,但是自我本身却是不义的,当一个人过于自我的时候,别人就显得不够重要或者成为自己的对立面。

这一切与他理想中的人相去甚远,他渴求真与善,却失望地看到了的假与恶,人是多么地不幸啊,自愿堕落,甘心沉沦。

人是错误的主体,要摆脱自身的虚荣卑劣和丑恶得借助于其他,这其他是谁?

六、“火之夜”的追思

那个夜晚,灵魂破土而出,与上帝遭遇,于是他紧紧地握着上帝的手,所有的问题豁然中开,他找到了皈依。

这是他的一次再生,一次灵魂上的洗礼。

那一天,他31岁,他乘坐的马车坠入塞纳河,远去的河水带走了两匹马,而他却奇迹般地存活了。

他要感谢,感谢命运,感谢一种拯救他生命的东西,这种东西模糊地站在自己的前方,这么多年来自己竟是无端地放过了对这东西的认识和思考,于是那一夜,他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翻开了那一页书籍,《新约全书》,“约翰福音”。

当他反复咏诵这些经文的时候,他感到了一种召唤,他逐步走进一种状态,开始痴迷于书中一切。

他的思绪飞泻、直扑而来,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人知道确切的细节,但是那一夜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却构成了一个转折点,他飞速地写下了《火》,把他瞬息的灵感和思想记录了下来:

......

“你的上帝将是我的上帝”

除了上帝忘记世界、忘记一切。

他仅仅通过福音书的教导被发现,

人的灵魂的伟大

正直的天父,世界尚未知你

但我知道你

......

我从他们分离

“他们抛弃了我,生命之泉”

我的上帝,你要抛弃我吗?

......

在他死后八年,他写下的这张纸和一个羊皮纸抄本被发现在他上衣的衬里中,而这一晚发生的事他终生守口如瓶,无人知晓。

后来人们把这一夜叫做“火之夜”,把他记下的这个东西叫做“追思”。

这神秘一夜的体验使他完成了生命中对上帝的又一次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我热爱财富是因为它给了我帮助悲苦不幸者的手段。

”他变得内向而沉默,封闭着自我,思考着上帝。

他的身体日趋衰退。

逐渐地,他离上帝近了,离生命远了。

那一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走的时候呼唤着他心中永远的神明——“上帝,不要抛弃我!

上帝领走了他。

“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当我在昏暗的夜灯下细读他的思想和他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我知道,那一时刻他离生命很远,但是离我们很近。

【素材回廊】中国人阅读的现状:

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并首次跌破50%。

以识字者总体样本为基数计算,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

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计划。

现在部分国民心态比较浮躁,与疏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的关系。

而学校教育中,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反倒被排挤,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享受到阅读之乐,反倒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

-------------------------------------------------

周六

【风雅诗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

①“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象征。

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

今早试卷帘子看时,两岸依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

风浪有平息之时,黑夜尽头就是黎明,而风光美好的大地是永远长存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冷眼面对现实,执着自己的信念。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以自然平淡之笔,通过客体影观的描述,寄寓着人生和事物的哲理,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文言读吧】《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

方北面④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⑤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⑥。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⑦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释】

①季梁:

魏国人。

②衣焦:

衣裳皱缩不平。

申:

同“伸”,伸展。

③大行:

大路。

④方北面:

正朝北方。

将其驾:

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

⑤奚为:

为什么。

⑥吾用多:

我的路费多。

⑦御者:

马夫。

【素材回廊】犹太民族读书的成就:

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

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

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

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是息息相关的。

从马克思,到爱因斯坦,再到弗洛伊德,20世纪人类三次思想大飞跃为什么无一例外的都是犹太人?

为什么我们在为诺贝尔奖犯愁的时候,仅仅到1984年为止,犹太人中就已经有98人获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30人,化学奖15人,生理医学奖33人,经济学7人,文学8人,和平奖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