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65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

学生

情况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六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

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

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中,607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606班和608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在上学期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所以在期末的三部测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06班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后30%的学生较多。

608班的两级分化现象在本学期还需重视,特别是后30%的学生。

2011.2后30%

班级

姓名

分数

年级排名

6

叶嘉筠

66

22

7

倪敏

61

王婧

72.5

48

黄智龙

64.5

16

金童

73

50

殷子健

65

19

耿天煜

51

金哲毅

72

47

沈歆悦

76

郑怡婷

74

54

范子骐

76.5

71

任彦韬

许晓倩

77

方紫琪

陈泽炜

78

王仪静

78.5

89

刘子箐

79

95

沈童星

97

徐高源

96

陈恩聪

81

113

邹雨欣

80.5

108

8

徐海韵

倒数5名

卫迦涵

111

孙津涛

70

32

叶炯辉

112

钱泽凯

33

胡嘉雯

34

郭星玥

张雨彤

55

2011.6后30%

506

84

262

508

268

骆佳睿

263

朱霆均

83

276

83.5

269

董俊捷

277

陈喆恺

293

陈旭超

278

应子韬

312

夏墨白

279

507

264

王铄

82

285

沈嘉楠

265

徐一帆

286

陆紫婕

266

徐琰韬

295

267

胡家慧

80

305

275

74.5

334

余文浩

294

353

陆敏杰

313

69

359

316

367

应心仪

317

刘沛良

368

328

邵思琪

341

学困生分析:

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比较欠缺,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欠缺,学习存在问题。

607班:

殷子健、黄智龙606班:

比较懒散,依赖性较强,作业需要监督才能做好。

喜欢科学,科学兴趣越来越浓,动手能力较强,但作业比较拖拉。

607班邵思琪、应心仪:

理解能力欠缺,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

608班:

孙津涛、钱泽凯、刘沛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学习欠主动;

喜欢科学,但个人主义较强,同学合作意识比较淡薄.

胡嘉雯、徐海韵理解能力欠缺,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学习能力较差。

606班应子韬个人主义较强,同学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次考试差比较意外。

五.

提高

质量的

主要

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

教学活动

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

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

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改教研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九.教学进度

附下表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课时

备注

1

始业教育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

2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

2

3

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

4

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5

国庆假期

6

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7

4、找拱形课外延伸

8

5、做框架6、建高塔

9

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

10

机动1课时1、电和磁

11

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

(一)

12

4、电磁铁的磁力

(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 

14

8、能量与太阳1、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 

16

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 

17

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

18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概念梳理

19

总复习

20

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难点、概

教材内容分析: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

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

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

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

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

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课题

1.使用工具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重点难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具

准备

记录表(学生);

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

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3.全班交流:

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

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思考

回答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典型错例与

教学反思

2.杠杆的研究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

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杠杆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五、全课小结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1、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2、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还有其他方法吗?

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

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5、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出谋划策

观察

4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

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一.趣味引入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四.小杆秤的研究

五.课后思考题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

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

(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

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

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7、小结:

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

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4.思考: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

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1.俗话说:

“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游戏:

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

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2、学生各自作图、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