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71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

勘察设计任务书

总则

一、任务依据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计长函[2005]269号文《关于下达2005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调整计划的通知》

二、勘测范围

田德铁路依据预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全长约73.4km,位于广西境内,起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东车站,止于广西百色地区的德保县,线路总体呈北南走向。

本次勘测的范围为AK0+000=南昆线K145+596至AK73+400,即田东站至德保站及田阳接轨方案(主要比较方案),勘测总长度约100km。

三、执行单位及完成时间

执行单位:

线运分院、地路分院、建筑分院、哈尔滨分院、齐齐哈尔分院

完成时间:

2006年1月28日。

四、勘测阶段

初测阶段

五、基本要求

在设计中,各专业严格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设计规范、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并依据《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要求的内容进行勘察设计。

六、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II级

正线数目:

单线

最大坡度:

13‰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与最小曲线半径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采用1600m,困难地段采用800m。

牵引种类:

电力

到发线有效长度:

880m(平面预留1080m)

闭塞类型:

继电半自动

 

一、线路

(一)勘测要求:

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办理

1、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

平面控制宜在1km左右设一对控制点,两点之间必须通视,控制点可以用木桩。

不远于5km固定一对控制点,固定点可以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亦可埋设混凝土桩。

控制点的式样和精度应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2、高程测量的要求

水准点宜沿线路布设,一般地段每隔约2km设置一个,水准点宜设在线路100m范围以内,并应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亦可埋设混凝土水准点。

水准点的式样和精度应符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水准点的编号为“BM1”,“BM2”,“BM3”……”,比较方案的分别为“IBM1×”,“IIBM×”,“IIIBM×”……”,依次从田东往德保方向增加。

3、地形测量要求

地形测量精度要求满足《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地形图例符号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和《铁路工程制图标准》的规定。

对利用的既有地形图及航测图.应进行全面的现场核对,地形,地物变化者均应补测。

4、线路调查:

线路通过地区,勘测时应测出地类界(水地、菜地、旱地、经济林及果园、树林、苗圃、草原、草地、荒地等),并对土地等级、拆迁建筑物、砍伐树木、交叉(道路、电力、通讯线)进行调查。

(二)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

线路平面

1、本次研究行车速度按120km/h考虑,根据《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最小曲线半径采用一般1200m,困难800m。

在不过多增加工程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大半径的曲线,使线路具有较高的平面标准,满足快捷运输的要求。

2、直线与圆曲线间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连接,其长度有条件时尽量选用较长的缓和曲线。

3、车站尽量设置于较长的直线上。

到发线有效长:

880m。

4、根据沿线的工程地质情况,线路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区域,不良地质地段的长度;对重点工程、控制工程,做经济技术比选后确定。

5、由于本线通过地段岩溶、暗河较为发育,线路选线时应注意尽量抬高线位,缩短隧道长度,增加明线长度,避免隧道下穿地下暗河。

6、结合沿线的自然条件,注意环境保护。

线路纵断面

1、最小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350m,且尽量不连续使用。

2、在右江河谷及足荣至德保段以路堤为主,因此线路设计在满足排水桥涵、道路立交设置和不良地质地段路基要求的前提下,压低路肩高程以减少填方量、节省工程投资。

3、相邻坡段间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以利均衡、平缓过渡,坡度代数差一般不大于10‰,困难不大于12‰。

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时,设置曲线半径为10000m的圆曲线型竖曲线。

4、车站宜设在平坡上,困难条件下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特别困难条件下,有充分经济依据时,会让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但不应连续设置。

重大改移道路、平(立)交道的设计

铁路与既有公(道)路应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力求设置立交,改移公路应有充分依据,对于必须改移的路段作出方案比选.对拟设平(立)交道及改移道路地段,应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既有公路的标准及所属单位。

(三)线路采用方案与局部方案

在预可研方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沿线不良地质,作好充分调查,根据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线路位置,对线路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应着重进行以下方案的优化:

1、结合跨越田东过境公路、324国道的位置以及减少拆迁对田东车站接入方式进一步研究优化。

2、结合桥涵专业合理的选择右江桥位。

3、在岩溶山区对线路应结合桥、隧、工程地质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陇陵站位前后和谷留附近对线路方案进行优化,以缩短线路长度。

4、认真研究田阳接轨方案,结合站场对田阳接轨方式进行研究优化,并与田东接轨方案进行同精度比较。

除上述提到的方案,工作中还应对一切可能的方案,综合地质,工程情况进行比选,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方案。

逐步淘汰不利方案,优选出具有竟争性的重大方案进行比选,方案比选内容应分别说明不同的可能方案及其概况,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案评价及推荐意见。

各种比较方案均应整理出完整的比较资料,应有方案示意图,技术经济比较表及说明,作为勘测资料上交。

(四)图纸绘制统一规定

1、图式按照《铁路线路图式》(壹线(85)006),图例符号按照《铁路工程图形符号标准》,制图标准按照《铁路工程制图标准》,表格按照《线路勘测诸表格式》(壹线(85)008)等办理。

2、平纵断面均采用420mm图幅,以自右向左的里程增加方向绘制。

3、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高斯3度带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

4、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线路平面图的比例尺1:

2000,线路纵断面的比例尺为横1:

10000,竖1:

1000。

5、全线平纵断面共分两册,比较方案平、纵断面单独成册,封面注明方案名称。

1)平、纵断面的封面格式如下:

新建铁路

田东(阳)至德保线

可行性研究

主要方案(主要比较方案)

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

第 × 册共×册

×××至×××

CK×××.×××公里至CK×××.×××公里

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

2006年2月北京

平纵断面的封底格式如下:

说明:

1.本册起迄里程:

×××至×××,CK×××.×××km至CK×××.×××km,长×××.×××Km.

2.勘测单位:

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第×勘测设计队

3.勘测日期:

2006年×月至2006年×月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文件签署按院有关要求办理

2)平纵断面分册

贯通方案

第一册田东站至陇陵站

第二册陇陵站至德保站

3)里程冠号:

贯通方案为“CK”,起点为田东车站中心,其他比较方案分别为“CIK”,“CIIK”,“CIIIK”

4)交点的编号:

贯通方案为“JD1”,“,JD2”,“JD3”,……依次从田东往德保方向增加。

5)带状地型图采用航测的地形图,宽度距线路中线不小于300m。

(五)应交资料

1、勘测说明书(含比较资料)

2、推荐方案、主要比较方案线路平面图(腊纸,电子文件)

3、推荐方案、主要比较方案线路纵断面图(起讫里程与平面一致,腊纸,电子文件)

4、复杂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平纵断面图(腊纸,电子文件)

5、改移道路及平(立)交道调查表(附电子文件)

6、拆迁建筑物调查表(附电子文件)

7、砍伐树木及挖树根调查表(附电子文件)

8、用地分类调查表(附电子文件,交路基专业)

9、坐标计算表(白纸,电子文件)

10、水准点表(白纸,电子文件)及高程平差计算表

11、控制桩表(白纸,电子文件)

12、有关协议纪要

13、有关专题总结

14、省、市、自治区、军区及有关部门意见

未尽之处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及《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有关细则、规定办理。

二、站场

本次初测外业勘测按照部颁《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院颁初测任务书的要求,结合本线实际情况,补充要求如下:

1、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及初测期间进行方案研究,应向地方有关部门搜集城市规划,工矿企业布局,车站地区的地形图等资料。

对接轨站应向铁路局、车站、工务段等有关单位搜集车站平面图及纵断面、轨道、既有站地亩图等资料,对精度符合要求的资料,应尽量核对利用,以减少勘测工作量。

2、站场各方案资料收集的深度,应按院在初测前召开的专门会议的决定执行,初测过程中如发现重大变化应及时向院报告。

3、车站选址应考虑方便沿线客货流集散。

站内货场位置的选择应结合货源方向、地形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车站范围内地形测绘范围应满足站场设备布置和站场方案比选的需要。

一般站场设备以外每侧的测绘宽度为150m,纵向范围为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外不小于500m。

地形图范围内的房屋均应按幢测量,并分类别,楼房须注明层数,公用房屋须注明所属单位名称,并进行编号,与拆迁建筑物表对应。

5、本阶段只施测代表性横断面,如站房中心处,车场、货场、机务段等地段地形变化较大处。

测绘宽度根据方案比较和设计需要确定。

横断面测点距离取位至分米,高程取位至厘米。

6、新建车站应对车站地区情况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

车站与城镇位置关系;城镇行政级别人口、居民点位置;工矿企业分布;农田水利设施;客货流特点;交通运输的现状、近远期规划及对车站的有关要求等。

应做好车站范围内各类建筑物、地下管线、构筑物、文物遗址等现状调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机务设备布置范围内的电力线、地下管线的调查工作,必要时请相关专业人员配合。

车站范围内的公路(道路)、沟渠、各种管道(油、气、大型水管)、较大工厂、作坊、企业、住宅等,如需改、迁或有防火、防震、防噪音、防电磁干扰要求等,必要时应取得有关单位的书面意见或会议纪要(延伸至地形图外的改移公路或道路、沟渠,应补测地形)。

车站调查情况应分站说明,并附位置关系示意图或搜集的规划图,均应分站整编成册。

7、要重视既有站、场、段既有设备的调查工作,搜集既有设备台帐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了解站场内既有排水等设施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对既有排水设备应调查类型,丈量长度、宽度、深度,测量沟顶或沟底标高。

对高压线、通信线,由相关专业调查。

8、内业工作应对站场专业的测量及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检查、计算、复核、制图(电子版);研究和处理勘测中的疑难问题;及时提供外业所需资料;按时作好质量检查工作;搞好各专业间的互提资料和联系配合;组织好安全生产,把好质量关。

根据调查情况,会同各相关专业对站场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修正,提出站场的初步推荐方案,并应初定平、纵断面,据以进一步核查各专业的勘测资料是否齐全。

向院中间检查组和验收组汇报工作进展、方案研究、勘测质量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认真执行中检和验收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提高勘测质量。

本次勘测范围内既有线行车密度大,站内运输作业繁忙,勘测中要设置防护,确保人身、机具的安全,禁止使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标志旗,禁止使用可能产生行车信号误动的测量工具。

勘测计划工作量

顺号

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新线

既有线

1

车站调查

2

2

2

控制横断面

50

50

3

中平

km

2

4

有关协议

2

2

5

钉岔心

40

6

横向测绘

2

7

站内曲线测设

km

2

8

内业资料整理

2

2

应交资料

1、图纸

1)各站1∶2000平面布置图(含主要比较方案,并与地质平面图合并)。

2)进出站疏解线路1∶2000平面布置图(简单的可与车站平面布置图合并,并与地质平面图合并)。

3)接轨站内既有支线、专用线等1∶2000平面布置图和放大纵断面图(横1∶10000,竖1∶100或1∶200)(简单者也可与车站平面布置图合并)。

4)控制横断面图(比例尺1∶200,并带地质类别分界线)及各种质量检查的图纸或记录本。

2、各种记录本(含接轨站):

横向测绘、百米标、导线、水平、横断面等记录本。

3、各种表:

经纬距计算、中桩高程、平(立)交道调查、改移道路、沟渠调查、拆迁调查(含建筑物、树木、水井等)、取弃土调查、用地调查等表。

4、车站调查报告(含接轨站的车站技术调查簿)。

5、有关会议纪要及协议。

6、各设计方案的比较资料。

7、各站地质说明书

8、勘测报告书

内容包括任务依据、范围、工作量、期限、勘测方法、质量、既有资料的搜集和利用,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完成任务情况、存在问题、方案比选情况和初步设计应注意的事项等。

附件:

车站技术调查簿

三、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工作内容

本次初测工程地质勘察应执行有关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办法》和《细则》等,主要目录如下:

(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2)《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

(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5)《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

(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

(7)《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

(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BJ111—87)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

(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

(二)一般规定

1、初测应利用预可行研究报告资料,初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各类工程建筑物初步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进一步搜集沿线有关区域地质资料。

搜集沿线各气象站气象资料(按气象资料汇总表内容搜集)。

3、工程地质勘察开展前应按本线铁路特点、技术标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规模、分布及其对地基的要求等,会同有关专业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已有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勘察计划。

4、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加强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按工点的类型、范围、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勘探点,布点应具有代表性,其数量和勘探测试深度应能控制重要的地质界线并能满足设计需要。

5、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工程类型、规模、范围、场地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勘察手段,开展综合勘察。

资料整理应进行综合分析。

6、沿线高阶地、丘陵地段分布膨胀土(岩),应按《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4.3节进行地质调绘,初步查明膨胀土(岩)的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范围、规模及对工程的危害;按《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4.5节对场地进行初步评价。

7、初步查明沿线区域构造,并评价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8、初步查明沿线岩溶、滑坡、崩塌、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大范围的不良地质体进行圈绘,重点对岩溶地段进行地质调绘,初步评价其发育程度,并提出合理的线路绕避方案或工程措施意见。

9、沿线动参数应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划分。

区划界线位置应依据地震动参数,结合实地构造线的延伸、地貌单元及工程的设置情况确定。

依据相关规定及工程设置情况,提出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点项目名称。

10、配合相关专业进行线路方案的选择,提出线路通过位置或方案比选意见。

(三)工程地质调绘

工程地质调绘应紧密结合工程设置,采用远观近察、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布置工程勘探、地质测试工作,为线路的比选和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四)勘探、测试要求

各类勘探必须保证质量,满足可研设计要求,并按计划完成。

本次工程地质勘探和测试应执行有关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办法》和《细则》等,另据本线情况提出如下要求:

1、钻探

(1)各类设备、机具和仪器必须完好或经过标定,能够满足鉴定、取样及有关规定要求;钻孔质量须达到要求,否则按废孔处理。

(2)钻孔位置不得随意移动,终孔须经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终孔;孔位、孔斜、采样率及钻探回次进尺等具体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办理。

(3)钻探原始记录及取样标签应填写清楚,以便鉴定、编录及核查。

(4)钻探采取的土样或岩样必须为Ⅰ~Ⅱ类样,土样或岩芯顺序摆放整齐(宜装箱摆放);黏形土、粉土取样竖向采样间距1~2m一组(不少于2筒),当土层结构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取样,取样后应尽快封存并应尽快送交试验室进行试验(自取样起一般不超过7天)。

2、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一般按土质特性、工程要求和使用经验选用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贯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等方法;设备或仪器、

(1)仪表等必须完好并经过标定,精度满足要求。

静探承载力公式依据《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有关章节选用。

3、室内试验

(1)室内试验对于地基为黏性土或粉土时,应分层取原状土样作物理学试验,每层试件数量不应少于6组。

地基为碎石类土时,应分层取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每项试验项目试件数量不应少于6组;

(2)对岩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试验。

(3)试验室有权对不合格样品作退回处理。

(五)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1、路基工程

1)一般路基

(1)分段初步查明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重点查明不良地质和软弱土、膨胀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

(2)初步查明斜坡及岸坡稳定性,确定路堑边坡坡率和地基承载力,评价路基基底稳定性。

(3)岩溶洼地重点查明是否有地面塌陷或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

(4)依据工程地质调绘及代表性勘探、测试资料,编制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勘探点布置以控制地貌单元、地层性质和满足设计为原则,勘探点间距一般为500~1000m,勘探深度为地表以下10~15m,如10m之内发现溶洞,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

基岩地区以地质调绘为主,进行代表性勘探、取样及测试。

2)高路堤、陡坡路堤

在高路堤、陡坡路堤地段进行勘察基本要求:

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应布置代表性勘探、测试点并取样试验,查明基底稳定情况,填绘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提供工程地质参数;不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可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说明。

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查明地面坡度、地层结构、岩土性质、不利倾向的软弱夹层、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查明不良地质和膨胀土、软弱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

(2)初步查明斜坡、岸坡及基底的稳定性,结合工程处理措施,应进行代表性横断面的勘探、测试工作,每个控制断面勘探、测试点不宜少于2个。

(3)勘探点深度及间距:

一般工点勘探深度为地表以下10~15m,勘探点间距500~1000m;代表性或重要工点应按路基专业的具体要求或比照定测要求布置勘探点并进行相应的工作。

3)深路堑、支挡建筑物及浸水路堤

勘察基本要求:

控制线路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点应布置代表性勘探、测试点并取样试验,查明山体、基底工程地质条件,填绘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提供工程地质参数;不控制线路方案的工点可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说明。

具体要求应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4.1节执行。

4)不良地质地段路基

(1)初步查明右江流域低阶地或河谷地区饱和粉土、中细砂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2)初步查明沿线控制线路方案的岩溶、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填绘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提供工程地质参数。

对岩溶发育地段,支挡建筑物基底须有勘探点控制。

(3)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地段应按不良地质工点进行工作,视影响线路方案的规模、范围及程度结合地质调绘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一般不少于2个勘探点;不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工点可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说明。

5)勘察方法

在右江盆地、岩溶洼地或低阶地、河谷地区以钻探、静探为主,辅以挖探;基岩地区以观测点、钻探为主;液化土地段宜采用静探或标贯等手段。

6)资料要求

提供地质横断面图、地质参数、各代表性工点资料和沿线划分的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工程地质分段说明等。

2、桥涵工程

1)大中桥、高桥、特大桥勘察原则

(1)勘察基本原则:

a.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控制线路方案的特大桥、高桥、大桥或具有代表性的特大桥、高桥、大桥,应按工点进行勘察。

查明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单独的工点资料。

b.一般地段的大桥、中桥进行代表性地质勘探、测试,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阐述其工程地质条件。

c.当地形地质条件适宜时,宜采用钻探、静力触探、物探等勘探手段,综合评价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勘察具体要求:

初步查明桥址地段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特

征等工程地质条件,重点查明不良地质和膨胀土及软弱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初步查明斜坡及岸坡稳定性,确定地基承载力、侧摩阻力,提供设计地质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初步查明或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稳定性及危害程度,提出桥基工程措施建议。

采用静探或标贯等手段对右江流域低阶地或河谷地区的饱和粉土、中细砂层地震液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初步查明桥渡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判明基坑可能涌水、流沙等情况。

采取水样判定地下水及河水的侵蚀性。

(3)勘探要求:

桥梁勘探点宜按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结构结合桥梁结构类型、桥式

及基础类型布置;勘探点间距及深度以初步查明桥址工程地质条件和满足设计需要为原则。

勘探点间距和深度:

地质条件复杂或代表性的大中桥一般为2~3个勘探点;地质条件复杂或代表性的特大桥一般为5~10个勘探点;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桥和特大桥勘探点应适当加密。

一般性工点按3.2.1条勘察基本原则办理。

勘探点深度:

非岩溶地区一般性钻孔深度大于基础埋深5m;岩溶地区一般性钻孔深度大于基础埋深10m,如预溶洞,应钻至溶洞底板以下10m;控制性钻孔深度30~50m,控制性钻孔数量不少于总数量的1/3;当桥跨≥64m、墩高≥50m的桥梁、岩溶发育地区及地基为软弱土、粉细砂时勘探深度应与桥梁专业研究确定。

(4)勘探方法

河谷地区以钻探为主,辅以挖探、静探和物探等;对饱和粉土和粉细中砂层地基应采用标贯、静探等手段进行液化判定;对岩溶发育地区也可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手段。

2)小桥涵

以地质调绘为主,进行代表性勘探、测试,除代表性工点外,不单独编制工点资料,在沿线工程地质分段说明中,阐述岩土地基承载力和施工工程分级。

勘探点布置宜结合路基工程统一考虑。

3)资料要求

提供代表性工点地质纵断面图、地质参数、各代表性工点钻探及测试资料和沿线划分的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工程地质分段说明等。

3、隧道工程

1)基本原则

(1)控制线路方案的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和代表性隧道应按单独工点进行地质工作,编制工程地质说明,编制隧道纵断面图,并提供隧道围岩分级、隧道设计地质参数等,满足设计要求。

(2)一般隧道可作代表性勘探、测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