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812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docx

物理校本作业八年级上

引言

1.如图所描绘的物理现象或实验,生活中肯定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

 

A.在清水杯中加食盐能使鸡蛋浮起来B.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金鱼安然无恙

C.玻璃罩里燃烧的长蜡烛先熄灭D.下落的苹果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3.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

他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A.杯子的组成材料B.杯口的大小C.杯里所盛的液体D.杯子的价格

4.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A.猜想——结论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D.结论——实验——猜想

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圆铅笔平行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方向与铅笔垂直)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说不清楚

6.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B.评估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

7.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

透明物体

两个表面

字的大小变化

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

都是凸面

近视眼镜片

平板玻璃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1课时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

4.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在水面下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些是因为。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搏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

11.最近日本又发生了一场地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二、声音的特性1课时

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

“是刘欢在演唱!

”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2.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3.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4.如图所示,用硬卡片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卡片发出声音的主要区别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D.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会改变的

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7.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嘹亮,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A.频率高,振幅大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

8.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瓶子和水的振动,水的高度B.瓶子和水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高度

9.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音调”或“响度”)。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1课时

1.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几位同学在家里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4.优美动听的音乐()

A.在任何环境下都属于一种好听的声音B.在任何环境下都属于一种刺耳的噪声

C.在有些环境下可能是属于扰人心烦的噪声D.声音响度大时就是噪音,响度小时就是乐音

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B.大雪蓬松而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

C.大雪过后,银装素裹,声音被反射D.大雪过后温度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

6.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

7.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声音的三要素都是对乐音而言的

8.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门窗关闭严实;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控制噪声;第二种是在中控制;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次声波B.超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

2.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人之所以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的频率太低B.声音的响度太小

C.蝴蝶飞行不发声D.翅膀振幅太小了

3.有时在你认为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

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

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

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6.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7.蝙蝠飞行时依靠发出的产生的回声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

8.地震前会有一些预兆,好多小动物如鸡、狗、老鼠等会有异常行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动物听到了地震前地壳发出的(“超声波”或“次声波”)。

9.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地形或确定鱼群、潜艇等水下目标的位置的仪器叫,它是模仿了(填一生物名)的生理功能制成的。

10.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物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产生的(“超声波”或“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计1课时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右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使用温度计时,要让它的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定要等到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该温标是由(哪国)科学家首先制定的,他规定的温度为零度,即0℃,同时又规定的温度为100度,即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则每一等份为。

4.使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常见的温室气体有、、等.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使温室效应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已经认识到正在积极想办法控制.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这是由于效应的作用。

5.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能指示人体的温度,但在使用前必须。

6.使用温度计前,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是为了()

A.知道它的测量范围B.知道它用什么液体制成

C.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D.没有什么原因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大刻度的温度,但可以测量很低的温度

8.体温计能精确到0.1℃,这是因为()

A.体温计玻璃泡内的水银比一般温度计多B.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C.体温计短D.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

9.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可用()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以上两种都行D.以上两种都不行

二、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

1.下面关于用电吹风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热风档提高了温度B.用梳子抖动头发增加了蒸发面积

C.送风时加快液面上空气的流速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oC和100oC,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 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4.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5.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

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C.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

6.下列措施不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

B.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

C.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在地面上洒一些水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

7.如图所示,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在甲容器底部继续加热,最终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

1.冬天,小华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澡时,发现通过卫生间墙壁上的平面镜看东西时变得模糊了,洗完澡后,他打开排气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墙上镜子的表面看东西清晰起来。

镜面看东西由变模糊再变为清晰,是因为在镜子的表面上发生了().

A.先熔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B.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

C.先液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D.先蒸发后凝固的物态变化

2.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D.使用液化气时,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

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哪面()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

4.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而形成的;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形成的;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而形成的。

5.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时要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照成伤害。

6.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7.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最接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这是因为靠近壶嘴处较高,水蒸气不能。

离壶嘴较远的地方较低,水蒸气发生形成细小的水珠,即出现“白气”。

 

三、熔化和凝固1课时

1.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

A.高于0℃B.低于0℃C.等于0℃D.无法判断

2.右图是某种物质熔化图像,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    min,这一过程是    热过程。

3.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数量将变多,冰的数量将减少

B.容器中的水的数量将减少,冰的数量将增多

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数量不变

D.水的数量立刻变少,冰的数量也立刻变少

4.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A.冰的温度比水低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受大量的热

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D.这是人的错觉

5.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四、升华和凝华1课时

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2.俗话说:

“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度以下;雪是在高空形成的,雪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地面气温降低

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

C.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的外壁出汗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雪在太阳光照射下熔化成水B.冬天房间窗玻璃内表面结有冰花

C.倒在碗里的酒精会逐渐减少D.冰冻的衣服在0度以下也会干

5.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发生了()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

6.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7.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8.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五、水循环1课时

1.物态变化的过程总伴随着的转移.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中吸热的是、、;放热的是、、。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草地上的露B.瓦片上的霜C.窗玻璃上的冰花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3.丰富的东城河水资源闻名遐迩,给泰州带来了勃勃生机。

“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泰州人的共识。

在下面①~③项中,与我市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①生活污水排入城河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市河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干了B.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该题有多项选择)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8.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

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淡水.则:

⑴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⑵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⑶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1课时

1.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                 ()

A.点燃的火炬B.太阳C.月亮D.萤火虫

2.天地万物,五光十色。

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有能量的物质D.白光是可见光,但它是单色光

3.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4.关于电视机屏幕上的荧光点能复合成各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来混合的B.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来混合的

C.是由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来混合的D.是由颜料的三原色红、绿、蓝来混合的

5.这本书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6.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夜晚用蓝光照穿白色上衣和红色裙子的演员,演员的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7.植物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发电站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热水器将能转化为能。

8.用放大镜看正在工作的彩色电视机,可以看到、、

三色。

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课时

1.下列选项中,并非红外线应用的是()

A.烘烤食物B.鉴别古画C.监视森林火灾D.电视遥控器

2.能够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太阳向外辐射B.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辐射

C.只要是发光体都向外辐射D.所有物体都向外辐射

3.目前,在地球的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元凶是()

A.地球的温室效应B.人类使用的空调、冰箱中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

C.阳光中的大量紫外线作用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4.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遥控系统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可见光

C.雷达天线发射和接收的是无线电波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

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B.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红外线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6.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曾有消息传,叙利亚向伊拉克运送红外夜视仪,夜视仪是一种可以在夜晚达到侦察目的的设备,其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B.不同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