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855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

120分钟  共100分)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

A

一、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不可逆性      B.客观现实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 (C)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 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9.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

22.“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B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      

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

A. 地理环境     B. 社会意识   C. 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25.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C)

)A. 逻辑学    B. 自然科学    C. 艺术    D. 语言学

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A.社会关系     B.社会劳动      C.意识      D.语言

28.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  D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9.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3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I(v+m)>ⅡC    

B.I(v+m)=ⅡC  

C.Ⅱ(c+v+m) =I(v+m) +Ⅱ(v+m)

D.I(c+v+m)=I(v+△v)+Ⅱ(v+△v)

32.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D    )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D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全部预付资本                        D.剩余价值

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36.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B    )

A.V∶C表示   B.C∶V表示    C.Pm∶A表示   D.m∶V表示

37.商品必须是( A  )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

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

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

38.公式W……P……W'表示的是产业循环的(    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实现阶段

39.私人垄断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 C   )

A.垄断资本             B.金融资本

C.国家垄断资本           D.金融寡头

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D      )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托拉斯         

C. 国际辛迪加        D. 跨国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

4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4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AB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

4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    ACD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

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    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43.下列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  ABCD    )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B.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C.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44.剩余价值(        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4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BCD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

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4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9.简述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论述题:

50~5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试题后相应位置上。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第四,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51.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的差别。

投资于条件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而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可获得作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它限制了农业资本的竞争,使经营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从而使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长期稳定地获得作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4)级差地租的源泉:

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

北风已被分享5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举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答案】D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B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教材78-79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教材89页。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B

【解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

直接经验是认识中“源”,间接经验认识中的“流”。

教材95页。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

教材118页。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②生存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教材134页。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材137页。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D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教材158页。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答案】A

【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们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材174页。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教材190页。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B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教材191页。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教材199页。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教材209页。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答案】B

【解析】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①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②生产阶段,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③销售阶段,实现剩余价值。

教材225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答案】B

【解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

CD两项是简单再生产的引申实现条件。

教材233页。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答案】C

【解析】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教材238页。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答案】A

【解析】商业利润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

教材249页。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产品价值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