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80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

1、古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印度佛学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耶稣是人类四大圣哲。

2、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

哲学基本问题是是思维(精神)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间和空间。

4、电脑的出现和发展对人脑的冲击?

电脑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电脑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加快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让人们的工作日益趋于便利、趋于智能化。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也进一步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电脑让地球成了地球村,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加速了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速度,让原本的潜规则也暴露无遗。

另一方面,它也加大了部分人的惰性,电脑的智能化有时远远超过与人所掌握的知识,使得一些人一味的指望电脑的便捷,而不思进取,在某种程度上说,电脑取代了他的人脑。

社会上的一些思想偏异分子,利用电脑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青少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网络犯罪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5、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原理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启示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内部各地区、各部门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科技教育相联系,注重可持续发展。

——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6、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谈一谈你对“吃亏就是占便宜”的理解。

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原理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吃亏和占便宜要通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才可得以实现矛盾双方的表现。

第二,吃小亏占大便宜,贪小便宜吃大亏的转化不是同一事物同一时间同一关系的转化,而是同一事物不同关系的转化。

这次吃亏也许是下次占便宜的开始,下次的便宜也许就是隐藏着的吃亏因素,事物总是既矛盾又统一,既给事物发展的动力又给事物增添新的状态对立:

“吃亏”和“占便宜”是一对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体现了其双方对立统一属性。

“吃亏”在某一条件下也会转变成为“占便宜”,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很多,相反的,有时觉得占到便宜,最后却吃了大亏。

7、辩证矛盾和形式逻辑矛盾的区别:

——形式逻辑矛盾:

是针对同一事物、同一时间、同一关系而言(客观上不存在,是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辩证矛盾:

是针对同一事物、不同时间、不同关系而言。

(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8、“度”的含义和“度”的方法论意义

《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

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1)度的含义: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

这种统一表现在:

度是质和量的互相结合和相互规定。

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关节点,事物的质就要发生变化。

(2)度的方法论意义:

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与破立原则。

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

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唯物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讲到“度”,就事物自身变化而言是“程度”,但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就是一种事物,事物内在的矛盾双方力量对比超过一定“限度”,事物整体就要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

我们做事情,“度”也是在此考虑下产生的,当然这种要求会受到限制——我们选择的范围是客观的。

9、“如果1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3粒谷子落地也不能形成谷堆,依此类推,无论多少粒谷子落地都不能形成谷堆。

”用质量互变规律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答:

唯物辩证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因此,1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积累无数谷子就形成谷堆,任何事物在量的持续积累下,一定会引起质的发生。

10、学习和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

“辩证否定”观的含义:

辩证否定究其实质而言是通过事物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用过自身的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辩证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认为,作为联系和发展环节的否定,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联系性,保留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就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式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事实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方法论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应从肯定中看到否定,从同一中看到对立;同时又要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对立中看到同一.而“历史复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论”等均是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和做法,应该抛弃。

辩证否定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的和革命的精神,是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武器。

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下面这三段花的理解和思考:

一个平庸的人,看不出比自己高明的东西;一个有才能的人却能立即认出别人的天来。

——佚名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

感觉到的东西你不能马上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你能深刻的感觉到它。

——毛泽东

答:

理解:

第一段话主要体现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平庸的人无疑具备了人的基本特性,有感觉,知觉,表象,但是他却看不出别人比自己高明的东西,也就是不能够用概念等科学的理性方式认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长处。

而一个有才能的人明显会有充分的知识文化,有科学的概念,判断等知识表现的理性认识,认出他人的天才。

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比平庸的人多了理性认识,而平庸的人发展到有才能,也必须要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第二段话主要体现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野兽只有感性认识,所以只能受直觉指导,而常人只能受社会经验指导,智者能受理智指导,从野兽到智者受指导是从感性到理性,可知感性认识是基础,理性认识是经过感性认识的发展而来,智者的理智是靠平常人甚至是野兽的最初的感性认识指导的经验的堆积起来的精神财富。

  第三段话主要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感觉到不一定能理解,能理解一定能感觉到。

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特性。

思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它们是统一的。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肯定这一点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唯物主义。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一,才能指导实践;第二,才能更好地理解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人们总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感知事物;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需要以感性的形式来表达或说明。

12、运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与思考。

答: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大学要想培育学生成才,就必须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就必然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项专业课程,掌握专业课程的概念,基础知识,并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加以研究。

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以坚持科学精神为基础。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也就是说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1,认识真理价值性的重大意义

(1)、认识真理的价值性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在现实意义上,也要求人们极端重视真理的价值性问题。

(3)、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2,人类认识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1)、真理原则:

主体所追求的认识的内容与外在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的原则。

(强调的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

(2)、价值原则:

主体所追求的认识的效用原则。

(强调的是客体对主体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1)、真理原则离不开价值原则,价值原则是真理原则的前提。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首先是建立在价值需求的基础上

②认识真理的价值原则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真理原则

(2)、价值原则也离不开真理原则,价值原则以真理原则(真理客观性、科学性)为基础。

①价值原则的实现是以遵循相关真理为前提

②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是以掌握相关真理为根据的

4,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人类的实践只有做到既遵循真理原则,又遵循价值原则,才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正是基于这一要求,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形成了以二者的统一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原则。

(1)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求真、求实的自觉意识

(2)人文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尊重人、爱护人,时刻关注人类利益和人类发展的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

13、运用“人是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辩证关系”谈一谈你对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答:

(1)人的价值的复杂性:

人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人既有社会价值,又有自我价值。

人在价值关系中的双重地位决定了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当个人的正当需要得到满足,并得到社会公正的待遇时,个人价值就能实现;反之,当个人的正当需要得不到尊重和满足,甚至被剥夺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时,个人价值就很难实现。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是神、上帝创造的,而是通过劳动由动物进化来的。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

第一人的本质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中,而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

第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第三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社会关系的阶级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

(3)爱心斯坦说过: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在我看来,人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社会而活,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应付出的汗水,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我们的社会价值。

如果人们都能各尽其职,是社会的运行将会十分平稳。

   

14、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现实的道德要求还是理想的道德追求。

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有不同的层次:

最高层次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二层次的是尽量为他人做好事。

第三层次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四层次的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我认为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现实道德要求,现实上不要求人们做到最高层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要求不实际,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人都这样做,我们在注重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要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两者相协调,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如果过分强调社会价值,抹杀自我价值的发展,那么人民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也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们应该把第二和第三层次的为人民服务当作自身道德的基本要求,这样才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表现。

是能够切实运行,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华民族道德情感的体现。

15、用“群众史观”谈一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普通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影响?

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作用。

尤其是当今世界朝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透过互联网查阅到更多的学习资料,使我们学习更加便捷和全面;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渠道,使个人兴趣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透过互联网可以以最低成本展现自身的技能达到最高成效的效益。

正确使用互联网能使我们更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

作用一,存在了两年多的事件,网络传播最终推动其进入公众视野。

作用二,网络舆论及其引起的境外媒体的普遍介入,政府和法院放弃了已经生效的强制裁决

作用三,在传统媒体被要求停止炒作后,网络博客成为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

作用四,网络舆论在挑战精英观点中,主导了事件走向。

(1)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价值,给社会带来巨大反响,用新的方式给社会作出贡献,实现社会价值的例子有不少,网络歌手,网络作家,网店等等一系列的网络职业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借用信息技术的传播效果,达到自身价值的展现,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2)另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社会轰动效应的案例也有不少,将一些拍摄下来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帮助警方破案的例子,利用网络揭示企业、政府黑幕的文章,视频;传播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的社会生活,呼吁给予帮助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从精英时代到平民时代,平民主义成为社会特征。

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通过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得到充分实现.平民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开放互动,只要我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联通,境外的有害信息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网上出现;只要我国互联网对公众开放,广大网民的各种言论就有渠道和手段在网上反映出来。

(1)从观点交流到集中行动:

网络动员、网络维权、人肉搜索

(2)从虚拟空间到现实影响:

参与的主体是现实的、讨论的主题是现实的、表达的情绪是现实的、舆论的影响是现实的。

总的来说,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趋向透明化,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个人也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也给了人们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利用这一渠道为我们服务,为社会服务。

16、谈一谈你对“不神圣的市场经济”这篇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论述的文章的理解与思考。

答:

在文中,作者指出市场经济并不神圣,人们不应该把它和计划经济同等看待,将其想象得过于美好,应该把它看低一点。

其实要搞市场经济并不难,更用不着把市场经济这种自发秩序当工程来设计,你只要取消市场门前的道德与理性门槛,让三教九流之辈自由进出就行了。

但在我看来,我们不能放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是最大的警钟,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大萧条,对世界市场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

从对人的认识能力来看,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对人的理性能力过于乐观,深信人类拥有无限的理性。

凭它可以设计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市场经济则持一种有限理性的立场。

我们应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也不是像计划经济一样硬性规定。

而是要把握适度原则,在适当的条件下,让市场经济健康茁壮发展。

17、传统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特点的区别。

(一)传统市场经济的特点:

1 在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易多为“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

2 政府或国家不受制度的约束。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

3 虽然现货市场交易和人格化交易仍然在相当的范围内进行,“非人格化交易”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

4 虽然政府与经济仍然密切相关,政府与经济人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使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变成了“保持距离型”。

18、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警惕滑入坏的市场经济。

(谈一谈你对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的理解与思考。

1)法治政府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

——政府的权力天然的大于企业或个人.

——政府对经济随意干涉的倾向很难自我抑制.

——经济人理性的预期政府的这种行为,便没有动力进行投资,或做扭曲性投资.

2)因此没有法治政府,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就不能实现我们期望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产权明晰,稳定,市场处于竞争性状态,资源能充分自由的流动。

而这一切都以法治政府为前提。

3)关于法治第二个作用中政府支持和增进市场的内容和作用:

——无争议的,都认为政府应管的有:

定义产权,保护产权,执行合同,即政府的“守夜人”作用。

——较少争议的有:

反垄断法和一些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规制。

——很有争议的:

比如政府对价格(房租,工资,股价,汇率)的管制,对贸易的限制,有倾斜的产业政策。

4)法治的两个作用是有机联系的,第二个作用以第一个作用为前提,当然两者也有矛盾,一方面赋予政府过大的权力去约束经济人,往往会导致政府滥用其权力,另一方面,过度约束政府又可能会削弱政府支持和增进市场的积极作用。

这就是温加斯特称之为“经济体制得根本性两难问题”。

总之,我们中华民族要完成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照搬哪个国家的模式和经验就可以完成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选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全球视野的一种战略谋划。

19、谈一谈你对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市场与计划的结合的理解。

答:

现代市场经济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制度设置,也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从经济运行机制这一层面出发,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证明必须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三)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实践上看,“纯粹的”市场经济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重商主义时期是最早的“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

以“自由放任”为主的市场经济时期尽管鼓吹那只“看不见的手”,但也希望通过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市场经济秩序。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实施,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以及最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解决也要靠美国财政部拨出7000亿美金才逐步稳定其市场经济,正是由于美国过度放任的自由经济,才爆发了次贷危机,整个国家的经济属于一种严重的泡沫现状。

所以这些例子都证明了现代市场经济是必须要靠市场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20、你能说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上三到四件标志性的事件吗?

社会保障的萌芽:

英国的《济贫法》(1601年)

世界上第一组社会保险法:

德国俾斯麦政府的社会保险立法

《疾病保险法》(1883年)

《工伤保险法》(1884年)

《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1889年)

“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一词的问世:

美国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法》(1935年)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福利国家模式的确立: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

21、什么是知识经济?

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答:

(1)含义:

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其第一要素。

(2)特点:

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1、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的智能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

3、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二、对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2、坏的市场经济的典型有哪三个?

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1)典型:

东南亚裙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俄罗斯寡头型市场经济○腐败的拉美和非洲的市场经济

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那就是权力与经济的关系过密,即权钱结合的官商经济,没有足够明晰的有保障的财产权。

东南亚裙带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根源之一:

根深蒂固的前现代政治文化传统

根源之二:

威权主义体制下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度

根源之三:

自由的选举制度与薄弱的法治基础

(2)给中国的启示:

一是反腐败斗争要取得成效,必须依靠强大的政治意愿和执行力度;

二是靠个别反腐措施有可能取得一时成绩,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三是制度创新在反腐斗争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是群众参与监督和反腐是遏制腐败蔓延、预防腐败的重要力量和条件。

五是有效利用宏观调控,加以节制,并给予引导,使之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紧治理污染.提升全民道德文化素质,抓好教育工作,兼用舆论手段,抵制拜金主义。

与此同时,“社会分化”与“贫富差距”两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与社保制度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拉美现象为中国当前的社保改革提供了值得警示的历史教训。

(3)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

首先,法治政府建设是发展好的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关键

其次,培育公民的信用意识是发展好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再次,破坏垄断,展开竞争,是发展好的市场经济的保障。

23、为什么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

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永无止境;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24、列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提高的三个原因:

答:

一是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工人阶级的斗争;三是资本家的理性。

2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前两次革命无法比拟

——前两次科技革命及其新技术,基本限于工业经济范畴,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超越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