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8575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3篇(共21页)13900字.docx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一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1、识字量少,写字不规范,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不会使用标点符号。

  2、朗读水平低,拖长音,似唱非唱,似读非读,不会断句,无抑扬顿挫,无情感。

  3、无阅读习惯,阅读范围相当狭窄,语言积累少。

  4、整体理解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找不出关键词句,做题、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5、思维模糊,在学习中理不清内容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一片模糊状。

  6、归纳概括能力差。

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基本不能归纳,概括和总结。

  7、迁移能力差。

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联系生活实践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弱。

  8、表达能力低。

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小,胆怯,不参加课堂讨论。

  9、观察生活缺乏独到的视角,生活视野狭窄,见识少,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10、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差的现实无法改变,缺乏学习自主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自身原因

  语文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由于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既使考取高中,家长也不一定就供得起,更别说上大学了。

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意志不坚定。

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

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毅力。

  3、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

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

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语文学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

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

从而在语文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5、语文学习的某个阶段产生了障碍。

如拼音差、识字差、阅读差等等,从而造成心理厌倦,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

  

(二)外部原因

  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为了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偏难偏深,各学科相对教学时间缩短,使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整齐化线,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简单,忽视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广泛阅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智能因素得不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摄取信息量少,不能有效地记忆,,不能形成有效思维,使智力活动处于半停滞或停滞状态,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这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

  2、小学阶段基础较差的原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如何全部进入初中,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山区农村部分教师综合素质还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太差,进入初中后,初中管理及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异,致使一部分原本语文成绩就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从而造成语文学习更多的困难。

  3、教师的原因。

  

(1)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歧视语文学困生,对那些语文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

在不同期望下产生的老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

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抱负水平。

  

(2)少数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

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

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对学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

例如:

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总会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总把原因推向客观。

有的教师会这样想:

我一样教,别的孩子学得好,而你却不及格。

学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

于是教师就逼着学生学习,学生不愿学就批评,有时甚至讽刺,挖苦等。

这样,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还会增加他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

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得,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老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

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上就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山区农村初中教学中较为普遍。

  4、课外教育活动贫乏,语文实践活动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能力,缺乏表述生活,表达情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把主要精力主在教学上,即只重视课堂上的说教,不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

比如:

开展读书读报,写作、演讲、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

不能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艰苦,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因此,许多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自私、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5、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识,&;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6、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认为只需把娃娃养大了,能挖地种田干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

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

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2)父母不良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

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尽管孩子一开始也反对父母这种行为,但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3)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山区农村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比如,没有生下男孩的夫妻,尽管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超生出一个男孩,才肯罢休。

现如今,以&;X超&;、&;XX超&;为姓名的学生已是屡见不鲜。

于是乎,家长对男孩子是疼爱有加,十分宠爱,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哪管他学习好与差,只要能延续香火就成,而对女子的学习和思想成长则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

  (4)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这种期望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

语文学习的难度大,考试获得高分不容易,想要取得满分更不可能,而家长又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动辄就问:

&;怎么不像数学一样考一百分?

&;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滋长消极的情绪。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提升教师的亲和力。

教师的事业心衍生出对学生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教师应该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

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

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语文老师要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鼓励他们放弃自卑心理,大胆参与讨论和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

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加强理想教育。

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

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

大张旗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出国经商、教师、还是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能没有语文知识,从将来生活的角度鼓励学生,激起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

  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

语文学困生也不例外,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这样尝试:

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如&;我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能。

&;或&;我计划每天读30分钟的课外书,提高阅读能力&;等等。

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

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时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做十几个伏卧撑,拉十几个引体向上,每天坚持晨跑不少于XXXX年米等等。

四是督促学行坚持到底。

五是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

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4、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在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行&;兵教兵&;,即会的教不会的。

在回答问题上,让语文学困生先说,优生讲评的方法。

起点在学困生,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能力,学困生、中等生进步了,水涨船高,优生自然会越冒越多,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原则。

  6、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

  7、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的帮教活动。

比如:

字词积累,阅读指导,作文批改等。

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要定期调查、分析和总结活动情况。

  8、成立家长学校。

对学生家长,特别是对语文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短期的培训。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

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不利影响的思想和行为,并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正确的对待考试的分数;以及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9、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重视活动与实践,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周围有语文活动,树立各学科节节都学习语文的新理念,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的事,物理、化学、数学课堂也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阵地,让语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中用,在用中提高语文能力。

  11、培训老师。

假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识渊博,儒雅大度,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字,教学艺术高超,热爱学生,敬业奉献,那么我们的语文学困生还愁不能转化吗?

教师培训提高难,但我们必须坚持始终,想方设法地去做。

  12、培养良好语文品质,提高自主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让他学会学习,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总之,由于语文学困生是由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文学困生问题牵涉到学生心理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

因此,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语文学困生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

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目前有暂时的困难、缺点,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帮助他们。

尽管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曲折的,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转化学困生的前途是光明的。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

俗话说:

&;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

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

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

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

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具体表现为:

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

具体表现为:

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

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具体表现为:

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

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

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

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

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

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

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

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

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

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

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

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

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

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

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

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

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

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

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

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

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

智力因素主要有:

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

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

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

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

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

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

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

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宋代程颐说: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杨胜利老师也认为:

&;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

布鲁纳说: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

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

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

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

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

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

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