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95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集中或分散

☆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描述

等值线数值高低(变化方向、极值、数值差异大小) 

延伸方向 

弯曲趋势 

疏密变化(一组线)

☆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空间分布(是否均匀、集中分布、空间变化) 

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

☆描述气候特征:

(二)成因类试题

自然地理类成因: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昼长(纬度、季节:

北半球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且昼长夜短;

北半球冬季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且昼短夜长;

南半球反之)、天气状况(云雨天气日照时间短、地形地势)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

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一般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

2.海拔高度: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

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阴天多,太阳辐射贫乏(eg.我国四川盆地)

4.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小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

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中升温,气温高;

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气温高。

距离冬季风源源,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

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

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反之)

4.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

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

大气环流(低气压带、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夏季风多雨)

2.地形: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3.地势(海拔高度):

降水随海拔升高变多,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近则降水多,远则降水少

5.洋流: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影响雪线高度因素

气温:

气温高,雪线高(纬度高低、季节变化、阴阳坡差异)

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如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

地形:

山体坡度大,雪线分布高(不利于积雪堆积)

☆气候成因:

☆地形成因

内力作用:

使地面崎岖不平(褶皱山、火山、断块山)

外力作用:

使地面趋于平坦

☆渔场成因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温带海域:

水温适宜

河口处: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洋流:

(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盐场成因

气候:

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地形:

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沼泽成因

气候:

降水丰富(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水文:

河流定期泛滥(如春汛、夏汛、凌汛等)

植被:

覆盖率高,涵养水源

☆非地带性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引起“缺失”如:

非洲无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形、洋流,引起分布“改变”如:

寒暖流沿岸气候

地形的局限,引起“约束”如:

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布

☆垂直自然带影响因素

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山麓的自然带代表当地气候类型)

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

气候(气温、降水) 

、岩性、构造、地貌和发育时间

☆瀑布成因(简单理解:

内力:

断层、凹陷;

外力:

流水侵蚀)

人文地理类成因: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生育观念等影响)

2.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迁出率-迁入率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海拔)、土壤、水源(河湖)、资源

2.社会经济:

交通、城市、工农业基础、政治

3.世界人口密集区:

☆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了解)

1.素质包括: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2.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上面问题中已解答过)

☆耕地减少的原因

工业化、城市化占地,生态退耕,土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

☆资源紧张的原因(解决措施)

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资源的生产消费不均衡、利用过程中的利用率低及浪费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自然灾害成因

⑴气象灾害成因(暴雨、干旱、寒潮、台风、冻害)

暴雨:

台风、锋面引起的降水多并且集中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大气和土壤严重缺水

寒潮:

强冷空气入侵,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

台风:

热带、副热带海洋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冻害:

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⑵地质灾害成因(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火山喷发:

灼热的岩浆(来自软流层)从地壳的薄弱地带(地质构造带)喷出地表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滑坡:

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

泥石流:

破碎的石块、泥沙随洪流顺坡而下(山区中的特殊洪流)

⑶水文灾害成因(洪涝、凌汛)

洪涝:

来水多:

降水集中、多暴雨;

支流众多,汇水多;

流域植被覆盖低,地表径流强。

容水少:

无分洪区、蓄洪区、滞洪区;

湖泊萎缩(围湖造田);

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弱(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阻塞河道)等

去水少:

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

无天然入海通道(或入海口狭窄)。

凌汛(冰凌洪水):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⑷海洋灾害成因(海啸、风暴潮)

海啸:

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环境问题成因

⑴影响人地关系发展的因素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⑵土地荒漠化成因

自然:

气候异常

干旱、风力强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加剧干旱

水文:

河流不发去,流水作用微弱

植被:

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

土壤:

疏松,砂质沉积物

干旱环境-----

过樵、过垦、过牧(植被破坏)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保

人为:

人口压力及不合

理的经济活动----

⑶沙尘暴成因

概念:

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多发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三个条件:

沙源(物质基础)风、流水携带;

河流水位变化,枯水期裸露;

近沙漠边缘或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

强风(动力条件)近风源地;

地形(狭管效应);

植被覆盖

不稳定的天气(多发午后、傍晚)冷锋过境(扬尘天气)

⑷水体富营养化成因(赤潮)

气候(温度条件)海区环境封闭:

水体交换不畅,造成氮磷的聚集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污水(农药、化肥)排放

⑸地面沉降成因

地质构造凹陷;

地震等

过度开采资源(主要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还造成海水入侵)

地表建筑物稠密、高大

地下施工(如地铁,地下商城)

⑹生物入侵成因

人为活动携带生物活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如海洋航行)

人为出于功利性目的引进物种(如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改善环境等)

入侵物种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繁殖速度快;

缺少竞争对手或天敌

⑺雾霾的成因

空气干燥(湿度小)、无风或微风、昼夜温差大、大气稳定(高压控制、逆温现象),谷地或盆地地形(逆温)

北方冬季取暖、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

(三)评价类试题

问题关键词

评价条件

采取措施

产生影响

☆地形对等值线走向的影响

等值线延伸方向与地形走向一致

☆不合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利、弊)

光照: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昼夜温差:

白天气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质,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质数量少,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注:

夜间低温,也易出现冻害)

热量:

(≥10℃积温)影响生长期长短(影响农作物品质),熟制。

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注:

冬季寒冷,可减少农业病虫害,也可提高农作物品质)

降水:

主要影响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大风:

农作物倒伏

综上:

气候利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同时要预防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台风、冻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

寒、暖流对流经沿岸气候的影响(如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海洋生物(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寒流)处,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利于鱼类聚集;

污染物:

净化、扩散污染物

航行:

影响航行时间、速度、效率、成本;

航行安全(海雾、海冰)

☆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迁出、迁入地的利、弊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出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增长

导致当地劳动力(或人才)减少

迁入地

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对城市环境压力,及管理难度

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跨区域资源调配对区域的影响(调入区、调出区的利、弊),包括产业转移

调出区

调入区

经济

促进资源开发(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

促进城市化

缓解资源(能源)的紧张

调整产业结构

社会

增加就业;

改善生活水平;

加速脱贫

促进社会进步

自然环境

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不合理的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

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改善环境质量(如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同时改善投资环境)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资源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决定资源质量;

地域组合及集群状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

距客源市场(经济发达区、国家)远近

地区的接待能力(基础设施)

环境承载力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

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a+.促进文化交流(

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

(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

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

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土、地、生、气、水)

资源禀赋

社会经济条件(市交政劳科,地区开放度,基础设施,工农业基础,创新合作环境)

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区位条件评价

⑴城市区位

位置

地形(平原、高原、山区),

河流(航运起讫点、干支流交汇、河口)、

气候(适宜的气温—中低纬度,适宜的降水—沿海地区)

资源分布

人文:

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

⑵农业区位

土地、地形、生物、气候、水

市场、交通、政治、劳动力、科技、种植历史,经验、工业

⑶工业区位

土地、水源、原料、动力

市场、交通、政治、劳动力、科技,环境、基础、农业、个人偏好

⑷交通区位

交通线: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资源

社会(文化、民族团结、巩固国防,脱贫致富),经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差距、完善基础设施),技术因素(保障因素)

交通点:

(以港口建设为例)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

地形、地质,气候

水域条件(停泊条件、航行条件)

腹地条件(决定港口兴衰)

依托条件(大城市)

⑸商业区位

位置(区域核心)

商品来源(工业区、农业区)

商品销售(市场)

交通条件(通达度高)

☆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流动

利于发挥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

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沿边、沿江)

利于产业(农业、工业、商业、旅游)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利于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利于加快城市化(同城化)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国内、国际)

经济要素的流动,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加快城市化

促进文化交流,人员往来

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均衡发展

改善区域环境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减轻对资源、市场的依赖,实现资源合作的多元化与开拓市场

☆水利工程(水库)的综合效益评价

有利:

经济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

上游地区(库区及以上):

淹没耕地、生产生活设施、文物古迹等;

改变原有生态环境,孳生疫病。

下游及河口:

河流携带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入海径流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三角洲萎缩;

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

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

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

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四)规划策略类试题

关键词

治理措施

发展方向

发展规划

解决途径

☆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列举部分)

⑴西北地区荒漠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喷灌、滴管;

牧区合理安排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构筑防护林体系(固沙、阻沙)

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⑵黄土高原及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合理放牧

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低山丘陵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开发小水电;

大办沼气;

推广省柴炉灶;

种植速生薪炭林等

⑶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

旱涝、盐碱、风沙

盐碱治理:

工程: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

营造防护林农技:

秸秆覆盖,间作套作

风沙治理: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

旱涝治理:

“鱼塘--台田”生态农业

⑷水污染

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

节约用水,减少排放;

兴建污水处理厂;

农业污染防治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地址灾害

地震

监测: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教育:

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管理:

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

滑坡,泥石流

修建护坡工程

生物:

植树造林

气象灾害

旱灾

修建水库,完善水利工程

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技术:

人工降水、培育耐旱品种,增强抗旱能力

节水意识

洪涝

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水库、防护堤、分洪区、排水设施、整治河道

植树造林,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宣传

☆咸潮治理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研究

加强对河道采砂的管理

调水,以淡压咸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石油安全、粮食安全

石油安全:

多元化拓展石油供应渠道

保障石油运输安全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力度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开发新能源

加大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加强宣传,增强公众节能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耗能的产业

☆粮食安全:

加大科技,提高单产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的耕种面积

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措施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培养资源环境意识,加强景区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

☆解决资源(能源)紧张措施(节能、减排)

教育:

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

勘探:

加强勘探、开发力度

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替代品

合作:

区际、国际合作,调入资源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

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鲁尔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污染工业外迁),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发展科技,消除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协调人地关系措施(途径)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转变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工业:

清洁生产,农业:

生态农业)

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合作

☆河流治理措施

工程:

修筑水库、防护堤、分洪,蓄洪区、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生物:

提高流域内的植被覆盖,退耕还林、还湖

专题二地理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专题

☆地理概 念

位置、方向、形状、地带性(非地带性)、区域(空间)

时间、能源、自然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

地球运动、地图、地质作用、区位(布局)、景观

地形(地貌)、气候(天气)、水文、植被、土壤(岩石)

人口、聚落、产业、农业、工业

交通、商业(贸易、金融)、旅游、文化、科技。

☆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地球运动规律和原理

大气运动规律和原理

等值线判读规律

海水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与原理

人类活动规律与原理

人类社会现象规律与原理

☆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专题三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专题

☆规律

空间规律

时间规律

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日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年变化规律

年际变化规律

☆等值线分布图

(1)同线等值

(2)任意两条等值线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3)同一等值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等值距处处相等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