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859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5 大小:2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5页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5页
亲,该文档总共3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3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docx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题库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A型题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

        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3.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0.288,0.239,03临床本)

A、缺氧 B、休克 C、酸碱平衡紊乱  D、呼吸衰竭  E、水肿

[答案]D

  [题解]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不是病理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       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3.动物模型(animalmodel)

        [答案]       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五、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

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与机制。

(   )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动物实验。

(   )

4.发热属于基本病理过程论述的内容。

(   )

答案: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动物实验。

4.(√) 发热属于基本病理过程论述的内容。

六、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

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

①病理生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

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

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

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                 体分析

        [答案]B

        [题解]对疾病有整体观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有时因局部病变产生疾病的可能,如阴道白斑(癌前病变)、皮肤瘢痕等。

8.按目前有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已无意义(04护本、检验:

易而无区别,0.024,0.023)

A.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脉搏测不到                D.脑电波消失

B.大脑功能停止,脑电波消失                                 E.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

C.心跳呼吸停止

[答案]E

[题解]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是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

9.死亡的标志是

A.脑死亡                                                                   D.反射消失

B.脑电波零电位                                                        E.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C.瞳孔散大

[答案]A

[题解]整体死亡的标志就是脑死亡。

因为脑对复杂的生命活动起形成、联系、整合和调节的作用。

脑死亡以后,机体的各部分将不可避免的先后发生死亡。

脑电波零电位也可以出现在脑深度抑制时,故不一定是脑死亡的标志。

10.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二、名词解释题

1.疾病(disease)

        [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cause)

        [答案]又称原因,是引起某种疾病的因素,又决定该疾病的特异性,是疾病发生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3.脑死亡(braindeath)

        [答案]是指包括大脑和脑干的全脑死亡,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4.亚健康(subhealth)

    [答案]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5.条件(condition)

        [答案]在病因作用前提下,凡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称为条件。

三、简答题

1.判断脑死亡有哪些标准

[答题要点]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③颅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2.什么是疾病?

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举例:

以感冒为例,它常发生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感冒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与此同时体内出现免疫反应加强等抗损伤反应,临床上出现咽喉痛、鼻粘膜充血、流涕、咳嗽等一系列表现,最后患者机体软弱无力,劳动能力下降。

3.试以高血压为例,说明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机制

[答题要点]        精神或心理刺激

                                         ↓

皮层﹑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

                                          ↓

调节血压运动中枢反应性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

                                     ↓     ↘

小动脉紧张收缩 肾上腺髓质兴奋

                                                      ↓       ↘

                                         心输出量增加 肾小动脉收缩

                                                       ↙             ↓

                                               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四、论述题

1.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表现。

它们的相互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在疾病的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中可分为两大类:

1.对机体有利抗损伤,防御代偿性反应;2.对机体不利损伤,损伤障碍性反应:

(1)两者同时存在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2)两者力量对比决定预后发展的方向;(3)两者无明显界限,一定条件下可互相变化。

举例:

烧伤。

2.举例阐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交替,它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何影响

[答题要点]原始病因引起结果成为新的原因(称为发病学原因),以此延续下去不断发展;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好的方向发展称为良性循环,导致康复;因果转化链愈来愈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称恶性循环,导致死亡。

举例:

大出血时的恶性循环。

3.以外伤使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为例,阐明发病学中因果转化恶性循环的规律

        [答题要点]见教材P9图2-2

4.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题要点]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血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生的条件,而感染是病因。

5.试以暴力作用于机体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反应的关系

[答题要点]①损害性变化:

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

②抗损害反应:

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液凝固。

③损害和抗损害反应之间无严格界限:

血管收缩。

五、判断题

1.致病的原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定的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   )

2.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

(   )

3.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条件,而不洁饮食史是其原因。

(   )

4.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无法相互转化。

(   )

5.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   )

答案:

1.(√)因为每种疾病一般都有病因。

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疾病。

2.(√)条件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疾病来说的。

对于不同的疾病,同一因素可以是某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疾病发生的条件。

3.(×)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原因,不洁饮食史是病毒性肝炎发生的条件。

4.(×)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烧伤早期,小动脉、微动脉的痉挛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但收缩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甚至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和器官功能障碍。

5.(√)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六)、分析题

1.某工人,在工作中不慎触电,约10分钟后被人发现,立即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紧急抢救,15分钟后自主呼吸和心跳均未恢复。

请问该工人是否为临床死亡?

并请说明理由。

2.某青年人,身体没有疾患,但嗜好赌博并为此负债累累,请问他是否符合WHO对于健康的定义?

3.某男,35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是否需要治疗?

4.患者,男性,61岁,固在看电视时突感头晕,冒冷汗,不久昏迷而急症入院。

患者患高血压已20余年,经体检和CT诊断为脑干大出血,给予治疗。

第二天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深度昏迷,经用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和药物抢救后心跳恢复到130~140次/分,但瞳孔始终散大,经检查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

思考题:

 该患者是否发生脑死亡?

是否还有继续治疗的意义?

参考答案:

1.该工人是临床死亡。

因为在他复苏之前已有大约10分钟的完全缺氧时间,而大脑在缺氧5-8分钟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且经15分钟抢救后自主心跳、呼吸仍未恢复,已处于脑死亡状态,属临床死亡。

2.不符合。

因为WHO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患和病痛,并且强调后两者对于人类尤其重要。

该青年虽然身体上没有疾病,但是由于他有嗜赌的恶习,因此他在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不符合健康的定义。

3.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4.患者发生了脑死亡,因为患者自主呼吸停止,深度昏迷,瞳孔始终散大,经检查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

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因为患者发生了脑死亡。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A型题

1.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2.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靠哪一物质的移动来维持

A、Na+  B、K+   C、CI-    D、葡萄糖   E、水

[答案]E

[题解]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平衡主要水的移动来维持

3.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题解]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7%),而细胞间液含蛋白质仅为0.05%~0.35%,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液有关。

4.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尿素      

[答案]C

[题解]细胞外液中Na+最多,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构成了细胞外液的主要晶体渗透压,而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数值相比,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细胞外液Na+的浓度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5.正常成人的每天最低尿量为

A.1000ml

B.800ml

C.500ml

D.300ml

E.1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随尿排出的水量为1500ml左右。

尿量的多少受饮水量和经皮肤与粪便两条途径排水量的影响。

成人每天须经肾排出35g左右的代谢最终产物,而每克代谢最终产物须溶解于15ml的水才能随尿排出,故成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00ml,称为最低尿量。

6.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4000ml

B.2500~3000ml

C.2000~2500ml

D.1500~2000ml

E.1000~1500ml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饮水约1000~2000ml,随食物摄入水约为700~900ml,体内产生代谢水约300ml,因此共摄水2000~2500ml。

而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天经呼吸道粘膜不感蒸发排水350ml,经皮肤不感蒸发和发汗排水500ml,随粪排水150ml,随尿排水1000~1500ml,因此共排出水2000~2500ml,所以每天出入水量均约为2000~2500ml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7.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范围约为

A.100~120mmol/L

B.120~130mmol/L

C.130~150mmol/L

D.150~170mmol/L

E.170~190mmol/L 

[答案]C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

8.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

A.1.0~2.5mmol/L

B.2.0~3.0mmol/L

C.2.5~3.5mmol/L

D.3.5~5.0mmol/L

E.5.0~6.5mmol/L

[答案]D

[题解]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为3.5~5.0mmol/L。

9.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最重要因素是

A.血浆渗透压↓

B.血清[Na+]↑

C.血清[K+]↓

D.血容量↓

E.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  

[答案]D

[题解]当血容量减少时,因循环血量减少通过肾动脉压下降,致密斑钠负荷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引起肾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增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

10.细胞外液透压增高时首先会引起哪一项变化

A.ADH↑

B.醛固酮↑

C.心钠素↑

D.细胞内外钠交换↑

E.血管内外钠交换↑

[答案]A

[题解]当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有1%~2%的变动),则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促使ADH分泌增多。

11.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慢性水中毒

E.血清钾升高

[答案]B

[题解]各种原因所致的体液丢失,其丧失的液体中钠浓度都不会显著地高于血浆的钠浓度,因此体液丢失本身并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只有大量体液丢失后仅补充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才会导致低渗性脱水。

12.低渗性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低于

A.320mmol/L

B.310mmol/L

C.300mmol/L

D.290mmol/L

E.280mmol/L

[答案]E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浆渗透压<280mmol/L。

                       

13.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内液并无丢失甚至可超过正常,而仅仅细胞外液量显著减少。

14.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钾血症        

[答案]A

[题解]低渗性脱水时,有大量细胞外液丢失,且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导致肾脏排水增多,可使细胞外液容量进一步减少。

同时因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中水分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故细胞外液也进一步明显减少,血容量亦明显减少,患者容易发生休克,这是本型脱水的主要特点。

15.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高钾血症

[答案]C

[题解]一般情况下,小肠分泌液以及胆汁和胰液的钠浓度都在120~140mmol/L。

因此,小肠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首先常出现等渗性脱水,但若长时期发生,常因机体继续丢失,而出现高渗性脱水。

16.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易发生(0.424,0.355,03临本)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周围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答案]C

[题解]见28题

17.下述哪一情况可引起低渗性脱水

A.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