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93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设想

1、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2、字卡、词卡。

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生自学。

(5分钟)

四、后教环节:

读一读:

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听的同学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字,并纠错更正。

学生评价

五、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读一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多度几遍,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解决。

(3分钟后)

六、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生字,检查一下你的同桌会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七、后教环节:

1、检查反馈:

(1)检测生字词认读情况,及时纠错更正。

学生认读以下句子

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

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

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

(2)出示词语:

集合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学生开火车认读

(3)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左抵右挡:

左边拿着矛来抵;右边拿着盾来挡。

庞然大物:

庞然:

高大的样子。

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大显神威:

显:

表露,表现;神威:

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难以招架:

抵挡不住

八、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内容:

会写14个生

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书面组词。

(2)自己多读几遍,和同桌相互检查。

九、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认读生字,自己练习写字。

十、后教环节:

1、检测:

(1)指名上黑板书写。

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2)同桌互相批改检查。

2、后教:

对容易出错的生字集体订正。

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

十一、当堂训练:

1、我会写

máobāndùn

(1)敌人的()如雨点()向他的()刺来。

chíshén

(2)她手()()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

tǎnzhàngōngtuì

(3)我方的()克冲上()场向敌军发动进(),很快打()了敌人的进攻。

2、选词填空。

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a.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

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但最终(),败下阵来。

b.当猎狗这个()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

七、课后作业:

把课文多读几遍,找一些发明家的故事读一读。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设想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感受比赛场面的激烈。

(2)想一想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后教环节:

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这紧张危急的关头”是什么时候?

可以把“关头”换成什么词语?

(时候、时刻)找出文本读一读,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紧张?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戳可以换成什么字呢?

(扎、刺)

进攻时先要学会“自卫”,那自卫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五、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说一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2.学生汇报交流。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六、后教环节:

A、盾的缺点是什么?

(太小啦!

)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

”,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不满、可惜)从第二个“!

”,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

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导朗读。

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出示句二: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

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枪炮)这样的铁屋子还要加上什么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

板书:

坦克。

七、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读文、学文

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

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3.汇报交流。

4.后教。

八、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出示自学指导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3、汇报交流

九、后教环节:

可以运用以下词语和关联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因为……所以……)

十、当堂训练:

联系课文,说说矛和盾的优点,再说说把它们优点集合在一起的好处。

1、矛的优点:

盾的优点:

2、矛和盾优点集合在一起的好处:

3、我还受到了不少启发:

大城市里坐公共汽车的人太多,太拥挤,就制造的公共汽车。

我们写字写错了再找橡皮太麻烦,就生产了的铅笔。

别人的学习方法先进,我就要。

4、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八、课后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板书:

矛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盾自卫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26、科里亚的木匣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教学重难点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教学设想

字卡、词卡。

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一、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后教环节: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学生读一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多度几遍,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解决。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生字,检查一下你的同桌会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六、后教环节:

出示带音节词语,指名读,领读。

去掉读音,还认识吗?

调换顺序呢?

(强调“斧、爷”,“免、兔”“阶”等)

 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

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七、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内容:

会写13个生字

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书面组词。

(2)自己多读几遍,和同桌相互检查。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认读生字,自己练习写字。

八、后教环节: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

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

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

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

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九、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bīngxiéfǔtóushǒujùwányìrmiǎndeqiǎngzǒu

()()()()()()

nánguòdāngchūsuíbiànréngrántáijiēdǒngdé

()()()()()()

二、注音。

数数()()难过()随便()()

朝左()台阶()测量()

三、确定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用√表示)。

1.树上的梨都熟了。

()

①程度深②食物煮到可吃的程度③果实或种子完全长成了④常见而知道得清楚

2.新疆葡萄干颜色鲜。

()

①新的,不陈的②滋味美好③鲜明,有光彩的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设想

课件、图片

一、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后教环节:

重点引导以下方面“

(1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

(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五、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六、后教环节: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出示:

“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师创情景领读此句。

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

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

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

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七、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自读第13自然段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后教环节: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能换种说法吗?

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八、当堂训练:

我能填一填

一()细沙一()木匣一()村子一()铲子

一()宝贝一()冰鞋

我会选关联词

如果……就因为……所以不光……还

()科里亚不懂脑筋,()不会找到木匣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科里亚高兴的说,他()找到了木匣子,()懂得了一个道理

4、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八、课后作业:

生配套练习中的题目。

板书:

科里亚的木匣

        傍晚  合拢  绿色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查字典,自主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准确的认读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以及生词,并能进行默写。

教学设想

1、字卡、词卡。

2、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3、字典。

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看图:

1认识陶罐和铁罐

2说说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体会人物特点。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四、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五、后教环节: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填空。

六、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认读生字

学生读一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多度几遍,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解决。

七、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生字,检查一下你的同桌会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八、后教环节: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2)、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九、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内容:

会写13个生字

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书面组词。

(2)自己多读几遍,和同桌相互检查。

(4分钟后,比比谁记得准、写得棒!

十、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认读生字,自己练习写字。

十一、后教环节:

A.出示生词,认读

陶罐、谦虚、懦弱、争辩、和睦相处、朴素、铁罐、

轻蔑、恼怒、流逝、覆盖、宫殿、倒塌、挖掘

自由练习读——齐读生词——指名读

B.出示生字,认读

陶、谦、懦、辩、朴、素、

睦、恼、怒、逝、覆、殿、掘。

C.指导书写:

出示练习写的生字:

陶、谦、虚、怒、睦、感、荒

强调易错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睦、逝”。

学生抄写1遍。

老师巡视指导。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十二、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áoɡuànxīluòqiānxūnǎonùhuāngliáng

()()()()()

pǔsÙjiàzhípéngqǐchǎonàozhÙzuǐ

()()()()()

2.我会用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奚落耻辱坚强骄傲轻视华丽

朴素谦虚嘲笑轻蔑懦弱羞耻

近义词:

()—()()—()()—()

反义词:

()—()()—()()—()

3.我能区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捧()恼()扑()虚()

棒()脑()朴()虑()

4.我会查字典填空

⑴受:

部首是(),共有()画,第6画是()。

⑵虚:

()结构,共有()画,音节为()。

⑶荒:

部首是(),音序是(),共有()画,第8画是()。

十、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二次备课: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学设想

相关课件、图片资料。

一、一、课前清障

二、辅助环节(2分钟)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揭示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1.学习1——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请自由读1——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自学。

四、后教环节:

重点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第一段: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还有哪些词语与他意思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3)、这里说谁常常奚落谁?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也就是说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5)、读二段。

(6)、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

”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

<没有>。

而且铁罐跟陶罐说话的态度什么样?

<傲慢>。

傲慢的意思是<轻视看不起>。

你能不能把铁罐当时的傲慢心理和态度读出来吗?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有没有生气?

<没有>。

它不但没有生气,一声兄弟让我们感受到陶罐怎么样?

<有礼貌,很谦虚>。

谁能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回答。

②看到陶罐这个态度,铁罐又是怎样说的呢?

读四段: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更加轻蔑的神气。

(理解懦弱,轻蔑)

陶罐是如何回答的?

本职工作是什么?

而不是相互碰撞,比谁硬,比谁美,争辩,再说……省略号省略什么?

(生发挥想象说)为什么没说完?

省略了呢?

③被铁罐打断了怎样打断(愤怒)。

生读第六段。

(理解相提并论:

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看待或评说)他认为陶罐的最终结局是变成碎片,而自己会永远长存。

面对铁罐这样无情的嘲讽,陶罐什么态度?

和睦相处,不想吵架。

这也是刚才陶罐说在本职工作反面,自己不比铁罐差,再说之后的话省略的原因,因为陶罐不想和铁罐吵架,希望和睦相处,共同来完成任务。

④面对陶罐的一再忍让,铁罐却是步步紧逼,他说: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看到铁罐这样傲慢无礼,陶罐不再理他。

⑤刚才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你们会不会也这样说陶罐?

(它易碎,怎么不懦弱?

铁罐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嘲讽陶罐,它还和颜悦色,一脸微笑,怎么不懦弱?

)这不是懦弱,这分明就是陶罐兄弟的谦让,大度的美德的体现。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五、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自学10---19自然段,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结果怎样?

哪句是写陶罐的结果?

哪句是写铁罐的结果?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六、后教环节:

陶罐仍然朴素美观,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铁罐不知踪影了,它到哪儿去了?

(教师解释“氧化”:

同学们看过铁生锈吗?

铁如果很久没使用,就会生锈,生的锈会脱落下来,然后再生一层锈,脱落下来,天长日久,铁就无影无踪了。

这就叫“氧化”)

七、先学环节:

(一)、自学指导。

(1分钟)

一个寓言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包含着一个道理。

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学。

(5分钟)

学生读课文后互相交流。

八、后教环节: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像铁罐一样因为别人有缺点就去嘲笑、奚落别人,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就像陶罐,它虽然易碎,但却朴素美观,有文物价值,而铁罐虽然坚固,但却会被氧化。

九、当堂训练:

1.加标点,体会提示语的不同用法

⑴妈妈高兴地说□□算数真有用□□

⑵□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⑶□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⑴铁罐的长处是(),短处是(),陶罐的长处是(),短处是()。

⑵铁罐代表()的人,陶罐代表()的人。

⑶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