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137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docx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

小学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讲义

姓名成绩

知识要点:

文言文阅读要点语言运用基本方法

训练策略:

化难为易情趣相融方法解析讲练结合

文言文学习及阅读方法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再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果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诵读时要做到:

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文言文阅读训练

.崂山道士

王曰:

“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

”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

“入之!

”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

“试入之。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道士曰:

“俯首骤入,勿逡巡!

”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

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

1、解释加点的字。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入:

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俯首骤入,勿逡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息”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它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

A.呼吸时进出的气;B.消息;C.停止;D.休息;E.滋生;F.利钱、利息。

“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息息相关”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

(将正确的解释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2、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段文字后,我在做人上受到的启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人深思,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

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

5、下面是孔子的名言,请你将它们补充完整。

(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1,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钜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难词注释:

执——拿俄——一会儿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遂——于是

1、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2、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3、“执竿人”可笑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齐人偷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对吏曰: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难词注释:

清旦——清早。

被——同“披”鬻——卖操——拿着

攫——夺取搏——捕捉束缚——捆绑殊——完全

徒——仅仅耳——而、罢了。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

吏搏而束缚之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2、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人想干什么?

干了什么?

结果怎样?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

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

回来;④彘:

猪;⑤特:

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

(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

为什么?

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

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

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

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

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

“何伤?

”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

“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斗变:

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

执掌。

C.延年曰:

“何伤?

”伤:

伤害。

D.汝不任事也  任:

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奇其对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

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九、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

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

--------------------------------------------------------------

 

十、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十一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十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十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

1.解释加点词。

⑴欲取蝉()⑵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2.翻译句子。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成语。

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1.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②!

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

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

”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注释]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

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3、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4、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5、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1),问其故

(2)。

一儿曰:

“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14)!

注释:

(1)辩斗:

辩论,争论。

(2)故:

原因,缘故。

(3)以:

认为。

(4)去:

离。

(5)日中:

正午。

(6)车盖:

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

到了。

(8)则:

就。

(9)盂: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

是。

(11)沧沧凉凉:

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

热水

(13)决:

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

谁说你智慧多呢?

孰:

谁。

为,同“谓”,说。

汝,你。

知,同“智”,智慧。

正音:

盘盂:

panyu茹ru

译文:

1孔子到东方演讲,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

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懂的多呢?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参考答案

(一)

1.去:

离开

(2)破:

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

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

游戏,玩耍B.贾:

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①斯:

这样②谢:

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四)

1.①走:

跑②释:

放下③身:

自己④冀:

希望

2.议论句: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C

2.

(1)止:

阻止

(2)遂:

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

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

(略)

八、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