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431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方剂学总结.docx

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1、七方:

“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

”始于《内经》,至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

2、十剂:

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瘀,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3、八阵:

张景岳:

“类为八陈,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

“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其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

2.桂枝汤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本方桂枝和芍药药量相等。

3.九味羌活汤

【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细辛善于治疗少阴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证”的基本结构。

4.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本方遣药配伍“散中寓收”。

5.银翘散

【方歌】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豉、荆、牛、荷、金、草、芦根、梗、翘10味药)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本方为“辛凉平剂”。

6.桑菊饮

【方歌】桑菊荷杏,草根更俏。

(桑、菊、荷、杏、草、芦根、梗、翘8味药)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本方为:

“辛凉轻剂”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本方为:

“辛凉重剂”。

方中麻黄和石膏同用,俱能透邪于外,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

既能消除致病之因,又能调理肺的宣发功能。

8.败毒散

【方歌】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独,参,生姜,羌活,梗,川芎,茯,荷,枳,前胡,柴胡,草12味药)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9.再造散:

【组成】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主治】阳气虚弱。

10.加减葳蕤汤

【方歌】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8味药)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方中薄荷“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用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11.加味香苏散

【功用】发汗解表【主治】四时感冒

12.升麻葛根汤

【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

方中升麻解肌透疹,清热解毒。

13.柴葛解肌汤

【方歌】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

(柴、葛、三即姜枣草、梗、芷、芍、芩、羌、膏11味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14.参苏饮

【方歌】申诉陈根,目前只办三更令。

(参、苏、陈皮、葛根、木香、前胡、枳、半、三即姜枣草、梗、苓13味药)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15.麻黄细辛附子汤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本方为“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后下芒硝三合(9g)厚朴半斤(24g)枳实五枚(12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由里实热证所致者。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本方煎时应:

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2.大黄牡丹汤

【方歌】大黄牡丹忙东逃。

(大黄、牡丹、芒硝、冬瓜仁、桃仁5味药)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3.大陷胸汤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4.温脾汤

【方歌】姜大人归附草肖。

(干姜、大黄、人参、归、附、草、芒硝7味药)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本方为“攻下冷积”的代表方。

5.十枣汤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

(2)实证水肿。

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方中配伍大枣寓意有三:

缓和诸药毒性

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

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6.济川煎

【方歌】从容择马只当牛。

(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当归、牛膝6味药)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

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

7.黄龙汤

【方歌】大承气人参归三姐。

(大承气+人参、归、三即姜枣草、桔梗10味药)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8.新加黄龙汤

【组成】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

【功用】滋阴益气,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增液汤+人参,海参,姜汁,当归而成”。

9.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附子(炮)细辛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阳虚寒积里实证。

10.麻子仁丸(脾约丸)

【方歌】小承气来勺麻杏蜜。

(枳、朴、大黄、白芍、麻、杏、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脾约:

胃肠燥热,脾津不足。

11.舟车丸

【功用】行气逐水

【主治】水热内雍。

气机阻滞。

12.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三、和解剂

1.小柴胡汤

【方歌】生(生姜)芹(黄芩)菜(柴胡)炒(炙甘草)大(大枣)虾(半夏)仁(人参)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柴胡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驱散;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胡和黄芩相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2.蒿芩清胆汤

【方歌】蒿芩如碧玉,半夏只服皮。

(蒿、芩、竹茹、碧玉散即3味药、半夏、枳壳、茯苓、陈皮10味药)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3.达原饮

【组成】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4.四逆散

【方歌】柴枳甘芍散四逆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咳加五味子,干姜;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腹中痛加炮附子;泄利下重加薤白;气郁加香附,郁金;有热加栀子。

5.逍遥散

【方歌】逍遥归江湖,临河要筑槽。

(当归、烧生姜、柴胡、茯苓、薄荷、白芍、白术、甘草8味药)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煨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本方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6.痛泻要方

【方歌】陈药防蛀。

(陈皮、白芍药、防风、白术4味药)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泻必腹痛。

7.半夏泻心汤

【方歌】芩连姜夏参枣草。

(7味药)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本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补泻并用”集一身。

四、清热剂

1.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粳米六合(9g)甘草(炙)二两(6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临床运用本方,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使用依据。

2.竹叶石膏汤

【方歌】竹竿下十人麦米。

(竹叶、甘草、半夏、石膏、人参、麦冬、粳米7味药)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3.清营汤

【方歌】西单卖竹帘,皇帝用银元。

(犀角、丹参、麦冬、竹叶、连翘、黄连、生地、银花、玄参9味药)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4.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一两(30g)生地黄半斤(24g)芍药三分(12g)牡丹皮一两(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加减】“喜忘如狂者,加大黄、黄芩”

5.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小生地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

犀角磨汁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本方为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白虎汤三方合成。

6.普济消毒饮

【方歌】秦河牛马俏连城,玄湖甘橘残根深。

(黄芩、薄荷、牛蒡子、马勃、连翘、黄连、陈皮、玄参、柴胡、甘草、桔梗、僵蚕、板兰根、升麻14味药)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方中用酒芩、酒连清热泻火,祛头面热毒,为君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7.凉膈散

【方歌】芩栀调胃,连喝竹蜜。

(芩、栀、调胃承气汤、连翘、薄荷、竹叶、蜜9味药)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配伍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

8.仙方活命饮

【方歌】北国风光甲天下,赤芍乳没金银花。

当用陈皮造白纸,解毒活血溃坚夸。

(贝母、国老即甘草、防风、穿山甲、天花粉、赤芍、乳、没、金银花、当归尾、陈皮、皂角刺、白芷13味药)

【用法】用酒一大碗,煮五七沸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本方为治痈疡肿毒阳证之主方,方中陈皮有理气疏壅的作用。

《医宗金鉴》誉本方为“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适用于一切阳证肿毒而体质壮实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使用依据。

已溃非宜,阴证忌用。

9.龙胆泻肝汤

【方歌】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生甘草10味药)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本方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10.左金丸(原名回令丸)

【组成】黄连六两(180g)吴茱萸一两(30g)

【功用】泻火清肝,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黄连:

吴茱萸=6:

1

方中黄连清肝泻火,清泻胃热。

肝火清则不横逆犯胃,胃火降则其气自和。

11.泻白散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方中配伍甘草,粳米和中以扶肺气,寓“培土生金”之意。

12.清胃散

【方歌】当地牡丹升黄连。

(5味药)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臣以升麻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有“火郁发之”之意。

13.玉女煎

【方歌】玉女石知麦地牛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阳明有余,少阴不足。

牛膝引血下行,下抑上炎之火。

14.芍药汤

【方歌】贵将军敢要秦香连当兵。

(肉桂、大黄、甘草、白芍、黄芩、木香、黄连、当归、槟榔9味药)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赤白相兼。

 大黄苦寒泻热祛滞,兼破瘀活血,既可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属“通因通用”之法。

15.白头翁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芍药汤主治湿热壅滞肠道,气血不和之痢疾。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

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16.青蒿鳖甲汤

【歌诀】母(知母)鳖(鳖甲)好(青蒿)生(生地)蛋(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吴瑭自释:

“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17.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栀子十四枚(9g)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本方为苦寒直折的代表方。

18.五味消毒饮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19.四妙勇安汤

【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

本方重用银花,量大力专,连续服用。

20.牛蒡解肌汤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外痈局部红肿痛。

21.导赤散

【方歌】竹竿通地。

(竹叶、生甘草梢、木通、生地4味药)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

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或口舌生疮,或溲赤涩痛,舌红,脉数。

22.苇茎汤

【方歌】苇茎汤中有三仁,桃仁薏苡冬瓜仁。

(4味药)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方以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治肺痈要药,用以为君。

23.清骨散

【方歌】二胡请教老母甲骨文。

(银柴胡、胡黄连、青蒿、秦艽、国老即甘草、知母、鳖甲、地骨皮8味药)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24.秦艽鳖甲散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

乌梅酸涩,是为敛阴止汗而设,共收滋阴清热之功。

25.当归六黄汤

【方歌】三黄二帝一芪归。

(7味药)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

本方中生地,熟地同用,并且有六个“黄”。

五、祛暑剂

1.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

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

2.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3.清络饮

【功用】祛暑解表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方药“多用鲜者”。

4.六一散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滑石:

甘草=6:

1

5.桂苓甘露饮

【组成】茯苓甘草泽泻白术官桂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

六、温里剂

1.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炙)各三两(各9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

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本方作汤剂,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

2.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君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3.四逆汤

【组成】附子一枚(15g)干姜一两半(6g)甘草(炙)二两(6g)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加减】

通脉四逆汤: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四逆人参汤: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治少阴病

白通汤: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参附汤:

益气回阳固脱,治阳气暴脱。

甘草之用有三:

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以缓和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4.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方中用五味子的用意在于五味子合人参以益气生脉,合麝香以防虚阳散越。

5.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g)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8枚)甘草(炙)二两(6g)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6.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一两(30g)鹿角胶三钱(9g)肉桂一钱(3g)炮姜炭五分(2g)麻黄五分(2g)白芥子二钱(6g)生甘草一钱(3g)

【方歌】阳和熟地鹿角胶,姜桂芥麻甘草熬。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方中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7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一升(9g)人参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擘)(4枚)

【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厥阴头痛,少阳吐利。

8.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 干姜 人参 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证。

方后注明:

初服后“如一炊顷”,或“如饮粥二升”,便当“更服”,使药力相继,一鼓成功。

然而病虽去,胃气未必便复,所以“当一日食糜粥”,将养胃气。

还考虑到阳气素虚,易感风寒,所以“温覆之”。

9.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证。

组成就是桂枝汤中甘草换成黄芪

七、表里双解

1.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2.防风通圣散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方义】本方为解表,攻下,清热三者并用之方,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3.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黄芩,黄连为臣药,能清肠胃之热,味苦燥胃肠之湿。

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

本方表里同治,但以清里热为主。

4.石膏汤

【组成】石膏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豆豉麻黄

【功用】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壮热无汗。

5.五积散

【组成】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芍药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

【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八、补益剂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加陈皮即异功散,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再加半夏即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

  再加香附(现代多用木香)、砂仁即香砂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2.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甘草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砂仁在方中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之功,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3.完带汤

【方歌】深山烧柴草,车臣借两猪。

(人参、山药、白芍、柴、草、车前子、陈皮、黑芥穗、白术、苍术10味药)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其中山药尚有固肾止带之功。

柴胡,黑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生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

4.补中益气汤

【方歌】黄芪参术草,当归陈升柴。

(8味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

5.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一两(30g)黄芪、白术各二两(各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本方补而兼疏,寓散于补,既可实卫,又可御风,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涩敛汗之药,是“以补为固”之义。

6.生脉散

【组成】人参五分(9g)麦门冬五分(9g)五味子七粒(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方用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并能止渴生津。

(一补)

  佐以五味子(一敛)之酸收,配人参则补固正气,伍麦冬(一润)则收敛阴津。

7.四物汤

【组成】熟干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本方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

  加人参、黄芪即圣愈汤,适用于气血两虚而血失所统的月经先期量多等。

  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适用于血虚兼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加阿胶、艾叶、甘草即胶艾汤,既可用于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月经过多、产后下血不止,又可用治妊娠胎漏下血。

8.归脾汤

【方歌】四君骑龙远乡归,带来姜枣一大堆。

(四君即参术苓草、黄芪、龙眼肉、远志、木香、当归、生姜、酸枣仁、大枣12味药)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9.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一两(30g)当归二钱(6g)(比例5:

1)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注意脉象为“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此为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辩证关键。

  方中重用黄芪(黄芪:

当归=5:

1),其义有二:

一为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为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10.内补黄芪汤

【功用】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主治】痈疽善后,气血皆虚。

11.炙甘草汤(复脉汤)

【方歌】阿妈卖草地,贵大人生(气)。

(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生地、桂枝、大枣、人参、生姜9味药)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痿。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

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

桂枝功用通阳复脉。

12.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钱(各9g)

【方歌】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