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90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docx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

长山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作战始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北方大陆业已解放,但长山列岛(俗称长山岛)仍被国民党一股残余部队所盘踞。

国民党残部依仗海洋天险、海防要冲,在岛上构筑起严密的防御工事,封锁我海上运输线,对从港澳经海上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民主人士造成威胁。

为此,中央军委发布作战命令,要求华东军区渡海作战,解放长山列岛。

这次渡海作战比后来广为人知的海南岛登陆战和金门之战都要早,是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渡海作战。

  国民党把长山列岛作为其在北方海上的反攻基地

  长山列岛,历称庙岛群岛,俗称长山岛,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5.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隶属烟台市。

长山列岛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处于黄海与渤海交汇处,既是出入渤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拱卫京津的门户,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6月,山东大陆已经全部解放,仅剩下长山列岛仍为国民党军队盘踞。

  1939年,长山列岛为日军占据。

日军投降后,八路军于1945年9月收复该岛,后于1947年9月撤出。

1947年10月,国民党整编第八军进占长山岛,后由国民党海军接防,由国民党海军巡防处陆战第二团、警卫营和还乡团1600余人据守,配有“美虹”“泰山”“中权”等大小舰艇20余艘。

守将何相宸是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小舅子。

国民党军经常出动军舰捕捉船只,破坏渔业生产,利用列岛封锁渤海湾,封锁我海上交通运输,严重威胁胶东和东北解放区。

国民党还把长山列岛作为其在北方海上的反攻基地,不时派遣武装特务骚扰沿海港口。

他们狂妄叫嚣,“南有台湾,北有长山,国军防御,固若金汤”,妄图伺机对我解放区反攻,以“光复”大陆。

  张云逸决心拔除长山列岛这颗反共“钉子”

  由于我军海军力量相对薄弱,国民党军在长山列岛上为所欲为,利用海空军袭扰我北方沿海,严重威胁着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海防建设。

因此,尽早拔除这枚毒钉,成了我军广大官兵的共同心愿。

  济南城中,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张云逸面前放着一份份来自胶东前线的敌情报告。

形势的严峻,让张云逸拍案而起:

“迅速夺取长山列岛,拔掉这颗反共‘钉子’!

”他立即召集第一副司令员许世友、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第一副政委傅秋涛、第二副政委向明等人进行研究。

经过讨论,很快形成了渡海登岛作战部署。

  1949年6月22日,张云逸、许世友、袁也烈等致电华东军区并中央军委:

“为便于海上交通、夺取蒋匪北方仅有之海军据点,以巩固国防,建设海防起见,我们拟派队攻取长山岛。

”他们在电报中提出了两个作战方案:

一是以胶东军区警备第四、第五旅实施夜间偷袭;二是以二十四军派1个师并炮团,在警备第五旅配合下先行偷袭,如偷袭不成,即以主力强攻。

  主持华东军区工作的副司令员、代理前委书记粟裕等研究了山东军区呈上来的请战电报。

粟裕说:

“南边几个主力兵团正在酝酿一场海上追击大战,北边张云逸、许世友他们不甘落后,又瞄上了长山列岛。

这可是我军渡海解放敌占岛屿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

现在沿海各地都有解放岛屿的任务,山东那边首先遂行长山列岛之战,可以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渡海登岛作战摸索、积累经验。

”副参谋长周骏鸣补充道:

“刚刚得到消息,蒋介石命令桂永清出动海军舰艇,对我长江口及其以北至山东半岛一线实施海上封锁。

看来,走投无路的敌人想在海上进行垂死挣扎。

”经过一番讨论,华东军区觉得攻击力量还需加强,粟裕便提出了让在徐州待命的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派一个师参战的建议,得到陈毅的赞同。

  粟裕与周骏鸣等人具体研究了作战部署。

6月27日,华东军区致电山东军区并报中央军委:

“夺取长山岛之作战,我们意见由二十四军派出一个师,协同警四旅、警五旅攻取,较为稳妥,并应详细侦察岛屿地形及敌岸上部队布防状况、工事状况;在器材准备上,特别强调船只的组织训练、部队强渡的训练;在作战指导上,一切应做强渡的组织准备;而在战术手段上则应尽力争取偷袭成功,不成功时则继之以迅速勇猛的强攻。

”至此,攻占长山列岛的部署已基本定了下来。

同时,为加强炮火支援,华东军区首长还决定调特种兵纵队之炮兵第十三团的2个榴炮营北上参战。

  中央军委对这次渡海登岛作战也十分重视。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在得知有关情况后,以军委名义起草了给粟裕等人的复电:

“同意你们复山东军区关于夺取长山岛的作战意见,最主要的是详查敌情地形,认真准备强渡强攻的战术和技术,但不放弃对于偷渡的争取。

  长山列岛战役充分展现了许世友的指挥才能

  根据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首长的指示,山东军区加紧了战前准备。

为便于统一指挥,1949年7月12日,山东军区作出具体部署,派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许世友、参谋处长刘云鹏和政治部秘书长孙晓风等到达黄县县城,组成“长山岛战役前方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

随后,前方指挥部由黄县迁往蓬莱城南司家庄村。

同日,北海专署成立了“解放长山岛北海区支前指挥部”,负责供给、粮务、民工、船务、收俘等支援工作。

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长山岛战役支前办事处”,由胶东行署副主任刘仲益任主任。

办事处下设船务、粮秣、财政等科及潍县办事处,并在蓬莱县的刘家旺、栾家口、蓬莱县城设立转运站。

  为解放长山列岛,山东解放区各级党政军组织在战前发布了一系列指示和命令。

烟台市沿海各县,按照胶东区党委的部署在船只、船工、水手、粮秣等物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对这次渡海作战,许世友慎之又慎。

在战前准备阶段,他亲临前沿察看地形,了解敌情;找到当地渔民和支前民工,详细询问潮汐海流和气象,就连船工掌舵、摇橹、拨缆、掌帆等技术,他都要研究明白。

他还经常和指战员们一起摆沙盘,设敌阵,研究如何泅渡、抢滩登陆炸敌舰、抢救落水人员等细节,甚至对敌占岛屿沿岸的礁石、港湾等,都做到了如指掌。

他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制订出“隐蔽接敌,强攻登陆,逐岛攻击稳步推进”的作战方案,受到中央军委的肯定。

  许世友十分清楚,海战不同于陆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渡海运输工具、技术娴熟的船工和熟悉海岛地形的向导,陆战部队再强大也完不成任务。

为此,他组建了“解放长山岛支前委员会和支前指挥部”,在烟台、蓬莱等沿海地区共征集汽船53只、木帆船600余只,船工2500余名,还选配了近百名熟悉地形、岛情和富有经验的党员、干部、民兵为参战部队当向导。

  经过周密的计划,许世友将渡海攻岛的时间定在7月31日。

为使战前准备更加充分,许世友的指挥所推移至前沿,组织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战前训练和渡海演习。

  用木帆船进行渡海登岛作战,对于惯于陆地作战的部队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指战员中绝大多数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大海,不习水性,不识海情。

不少干部战士刚一上船,就感到头晕目眩,呕吐不止。

困难归困难,广大指战员们却立下了定将长山列岛征服的决心,一场空前的战前练兵热潮在蓬莱阁下掀起。

时值盛夏,骄阳如火,海滩上热浪翻滚,炎热异常。

气温高,广大指战员的练兵热情却更高。

  许世友率先垂范,几乎每天都到海边,对气象、水文、潮汐及长山列岛敌人的阵地等情况进行反复观察,周密思考对敌方案;并对部队的练兵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精心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与此同时,师旅团各级领导也都一门心思扑在渡海准备上,甚至吃饭时也把碗当船,筷子当帆,饭桌当大海,讨论船队的队形编排和对付敌舰的措施。

  海战困难很多,但广大指战员都在积极谋划,以求找到解决方法。

在解决晕船问题上,有的部队总结出了五多五少:

即白天、风大、海边、吃饱饭、心情不好等情况下晕船的多;夜里、风小、海里、吃半饱、心情舒畅时晕船的少,并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而在船只的编排上,采取按先大船后小船的顺序编队。

有风时,大船跑得快,可以拖上小船;无风时,小船可以用人工划,由后卫变先锋。

同时,在船队开进时,采取四路船队齐头并进,从而形成较强的攻击力量,有利于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

  7月16日,前方指挥部召开参战部队师团营三级干部会议,分析敌我双方形势,研究制订作战方案。

会议确定长山岛战役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以华东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2个团和炮团三连先攻下长山岛,然后占领北长山岛;以警备第四旅2个营和山炮、迫击炮各1个连占领大小黑山岛和庙岛;以警备第五旅2个连占领大小竹山岛,以此为依托,保障主攻部队的右翼安全。

第二步,依托已占领的岛屿,攻占北部的5个岛屿。

榴炮团2个营集中使用,配置在蓬莱阁左右,东至抹直口西至西庄一带,掩护攻击部队登陆;警备第四旅8门榴炮配于蓬莱城西黑峰台左右,警备第五旅3门榴炮配于刘家旺风台山,负责封锁珍珠门、庙岛湾以及大小竹山岛以南海面,截击敌舰。

会后,参战部队立即进入阵地,炮兵将大炮拉到蓬莱阁西的老柏山上,登陆部队进入演练场地。

  7月19日,山东军区下达《长山岛战役政治动员令》。

《动员令》指出:

长山岛是敌人在山东最后残存的孤立据点,国民党残敌盘踞岛上,封锁我渤海湾,扰乱我东北、华东海上运输,四处抢掠,威胁我海外贸易。

要求全体指战员、水手、民工,明确认识此次战役的重大意义,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华东军区命令,发扬各自为战的独胆英雄主义,克服困难,打破敌人封锁,彻底消灭残敌,解放长山列岛。

  到7月中旬,我主攻部队已进入阵地,炮兵各部也已做好射击准备,在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上,集结的大批战船正严阵以待。

7月20日下午,许世友命令进行一次强大的试炮射击。

沿岸所有的大炮一齐怒吼,炮弹倾泻在敌军占据的岛屿上,打得守敌乱作一团。

  天有不测风云。

7月26日,就在总攻的前夕,一场罕见的12级偏北大风刮来,顿时风雨雷电交加,我军准备参战的几百只木帆船几乎全被巨浪抛上了海滩。

风后的海岸线上,到处都是破损不堪的船只,这场台风有弊也有利,它给我军攻岛作战增大了难度,但是也让岛上国民党守军产生了侥幸心理,造成了其守备上的思想麻痹和松懈。

  在认真听取了沿海灾情的汇报后,许世友果断决定:

“我们要坚决地打!

船坏了算什么,可以再修,我们决心不变,到时就发起攻击!

”于是,一个新的作战补救计划在各级实施展开。

各参战部队和民工根据上级指挥部的时限要求,打响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抢修船只战斗。

经过我参战军民5昼夜的连续奋战,被损坏的船只全部修好。

同时,山东军区又从烟台、龙口一带调来补充船只200余艘。

至8月9日,被台风破坏了的海上输送能力得以恢复,攻岛作战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我军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天公不作美,渡海途中东南风停了

  8月11日晚8时许,随着许世友一声令下,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二师在刘家旺,警四旅在栾家口,警五旅在解宋营沿海一线的渔港,开始登船起渡,向长山列岛发起了全面攻击。

  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七十二师强大船队,分成左、中、右3个攻击方向,浩浩荡荡地扬帆疾进。

在中路,第二一四团副团长袁捷、参谋长计文增率领第一梯队一、二营的4支船队,犹如4条巨龙,行驶在辽阔的海面上。

借着月色,指挥船上的袁捷同一位船工攀谈起来:

“这风向、这水流,能否按时到达南长山岛?

”船工答道:

“今晚顺风顺水,如果不出意外,用不了3个小时准能到。

”然而,天公不作美,船队只行驶了十来里,东南风便渐渐地停了,行船速度随之缓慢下来。

船行八面风,无风船难行。

一位船工叹道:

“东南风停吹船速慢,等会儿落潮海水倒流,就更开不动了。

  这一下可难倒了全体将士,因为离南长山岛还有约25公里的距离,这该怎么办呢?

指挥船上,袁捷、计文增等人更是焦急万分。

他们简单商议了一下,命令前面的大船落帆,小船变后卫为先锋;两侧火力队加强巡逻,严密监视敌人的军舰。

  半小时后,海水果然开始倒流。

船队的时速不足千米,船与船之间距离渐渐拉大,队形也开始乱了,如果这时来了敌舰,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设于黑风台以东小台山的山东军区前方指挥部里,气氛也相当紧张。

七十二师师长康林、政委张闯初已经将前线情况向许世友作了报告。

许世友站在作战地图前,皱着眉头思考着。

不知不觉,已经10点了,一轮明月也已升上天空,可是还没有前方的消息。

许世友吩咐:

“问问袁捷,他们能不能按时到达南长山?

”康林拿起无线电送话器呼叫:

“袁老板,袁老板,我是康老板,你们现在情况怎样,货物能否按时送到?

”很快,袁捷的回答传了过来:

“康老板,康老板,我是袁老板,现在仍是上坡路,小车推不动,走不快。

”  接着,康林又用暗语以命令的语气要求部队无论如何也要按时到达。

听了这一命令,袁捷顿感似有千钧重担压在肩。

他思索着,继续前进的话,按眼下的速度原计划已不能实施,并且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但如果半途而废撤回去,如何面对满怀希望的胶东父老?

那还算什么主力部队!

他认为,尽管前途困难重重,也要胆大心细,一往直前!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参谋长等人一说,大伙都觉得应该继续前进,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胜利。

  接着,袁捷又向一位老船工请教:

“大叔,您看这东南风会不会再刮起来?

水流有没有可能改变呀?

”老船工屏息凝神地向四周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蛮有把握地说:

“据我看,下半夜有可能再刮东南风,万一风不来,一点钟开始涨大潮,海水会向西流……”

  老船工的预测,使袁捷下了决心。

他打开无线电送话器,向康林报告道:

“康老板,康老板,我是袁老板,我们保证将货送到!

”他这一席话,使岸上指挥部里的首长们长吁了一口气。

为了加速前进,船工们甩开膀子奋力摇橹;战士们也用铁锹、木板作浆用力划着。

午夜过后,海潮上涨,水流转向,东南风也刮了起来。

袁捷立即命令船队全速前进。

第一梯队所有船只鼓起风帆,百船争渡。

  许世友采取了声东击西,以诈取胜的策略

  8月12日凌晨3时许,先头船只抵近南长山岛的前沿阵地。

第二一四团四连二排副排长张学东带领四班的战士们一马当先,纵身跳下木船,?

着齐胸深的海水,飞速向滩头冲去。

刹那间,枪声大作,登陆战开始了。

  此时此刻,在敌指挥所里,何相宸正大声命令在砣矾岛的海军舰艇前来支援。

那么,守卫长山列岛的敌舰怎么会去那个小地方呢?

  原来,“调”走敌海军舰艇是许世友的一个妙招。

昨晚第一梯队起渡前,许世友先令警四旅―部乘船沿南长山岛以西海域驶往砣矶岛方向。

敌舰艇急忙前往增援,但赶到砣矶岛附近时,却发现这些船只只是老百姓的渔船,便放心大胆地停泊在港湾里,官兵们三五成群地溜上砣矶岛睡觉去了。

直到我突击部队在南长山岛抢滩登陆后,何相宸才如梦初醒,急令舰艇火速返回,并令守岛之敌向我船队射击,企图阻我前进。

  过了一段时间,匆匆赶回的敌舰艇展开了战斗队形,吼叫着向我船队猛扑过来。

顿时,海面上弹雨纷飞,炮声震耳。

我渡海部队顽强抗击,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向敌岛挺进。

  在获得准确的位置情况后,设置在蓬莱沿海的解放军炮群以密集的炮火对敌舰艇实施拦阻射击,炮弹如暴雨般砸向敌舰船。

不一会儿,最前边的一艘敌舰中弹,腾起一股浓烟,慌忙掉头逃跑,其余的舰艇不敢恋战,也都仓皇逃窜。

随后,我炮群又对长山列岛敌前沿阵地实施突击。

一发发炮弹呼啸着掠过海峡,准确击中目标,炸得敌人鬼哭狼嚎,东躲西藏。

  也就在此时,左翼警四旅一部采用偷渡方式,占领了大黑山岛,另一部占领了小黑山岛,迅速有效地用炮火封锁了珍珠门;右翼警五旅也登上了大、小竹山岛,抢占了制高点,控制了南长山岛以西海面,为第七十二师主攻南长山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强大炮火的支援和兄弟部队配合下,第七十二师左、中、右3路突击部队全部登上岛岸,迅速向敌纵深冲击。

中路第二一四团从岛的南端登陆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叶家滩,继而又突破赵王村敌阵地,抢占了敌弹药库;接着,向北攻击,在荻沟村歼敌一部,直逼敌团部。

何相宸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实施反冲击,狂叫着一定要夺回失去的高地,自己却带着少数随从下海逃跑。

  担任右路攻击的第二一五团,从岛的东北方向登陆,经激战迅速歼灭了滩头守敌。

  从寺后南海岸登陆的我左路攻击部队,干净利落地扫清了寺后、刘家之敌。

  激战至上午9时许,第七十二师的3路攻击部队已扫清了岛南部之敌,在南城东山胜利会师。

残敌以南城北面的小山为阵地进行垂死挣扎,我登岛部队立即向该敌发起攻击,敌人无法抵挡,不得不放弃小山,拼命向北逃窜。

  所向披靡的登岛部队立即展开围追堵截,将逃至最北端连城的敌人全部歼灭。

接着,第七十二师迅速北渡,向北长山岛发起攻击,战至下午2时,攻占了全岛。

  至12日晚,南北长山岛、大小黑山岛、大小竹山岛及庙岛等岛已被我夺取,何相宸带着残兵败将龟缩在砣矶、隍城等岛屿。

  8月13日海面大风警报,让继续推进的部队耽搁了几天。

天气好转后,我登陆部队又一次发起了攻击。

到18日,何相宸便率领残部在10多艘舰艇掩护下仓皇逃跑了。

就这样,长山列岛全部获得解放。

  由于我军在解放长山列岛的战役中战斗决心坚决,筹划准备工作细致,参战指战员勇敢机智,后勤保障得力,军民同心同德,以较小的代价换来长山列岛之战的胜利。

此战,我军毙敌200余人,俘敌1305人,缴获舰艇10艘、火炮15门、各类枪支1200余支和大批弹药物资,为我军进行渡海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攻占长山列岛之战,是人民解放军首次渡海登陆作战,是在没有海军和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的条件下,采取主力兵团、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体制,运用步炮协同、帆船夜袭的战法,首创了“陆军打海军,帆船打军舰”的成功战例。

  这一仗,为此后我军用木船渡海,举行更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树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意义深远。

1949年9月4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特地转发山东军区《长山列岛海上作战经验》,供沿海部队海上作战参考。

  长山列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山东全境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北部沿海的封锁,打通了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的海上运输通道。

这不仅对繁荣经济、发展外贸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保卫海防、巩固国防有着重要价值,更充分证明了解放军不仅能在陆上歼灭优势的敌人,而且能进行更复杂更困难的海上作战。

(题图为七十二师第一梯队于1949年8月11日晚起航攻岛)

  (责任编辑:

徐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