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223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docx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题教程

题型:

填空题:

5题15分;简答:

3题45分;论述题:

2题40分

举例: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界把邓小平理论概括为“一个主题,四大创新”。

一个主题是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四大创新是指“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2、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马克思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论述: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请指出该论断的基本含义,并联系当今时代事实写出自己的理解。

2、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联系所学专业知识,谈谈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如何抑制物价上涨、保持物价稳定”是2011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除此之外,“如何解决分配不公?

如何解决住房困难?

如何解决就业困难?

如何解决看病困难?

”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和重点问题。

请大家就上述问题中的某一个或两个作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尽可能提出对策性建议。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逻辑清晰合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案例分析

道德的含义

1、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3、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经济决定道德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第二、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置动力。

马恩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三大飞跃:

社会主义由空想形态发展为科学形态、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发展为现实形态、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4.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观点的依据: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造成了发达国家更加发达,落后国家更加落后。

落后国家遭受的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

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由于陷入了改良主义泥潭,革命热情已经锐减。

5.苏东解体的根本原因与深刻教训是什么?

①外部因素:

首先是西方长期推行的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其次是在国际上与美国进行长期的军备竞赛(美国抛出的的星球大战阴谋,导致苏联军费激增,每年的军费达国家预算的1/4。

②内部因素:

首先是表层原因,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的改革路线和策略(激进的而不是渐进的,重政治体制改革轻经济体制改革。

其次是深层原因,即苏联自20年代末形成的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

来的矛盾和问题,导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未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第三是社会主义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经验不足。

教训

第一,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对待别国的经验和模式,任何照搬照抄只能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惨重的损失。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没有法制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腐败作风的产生与蔓延,是执政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五,必须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分清功过是非,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原则。

第七,必须正确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又要抵制和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盲目排外和全盘吸收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

第八,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既要坚持民主团结,民族平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反对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分裂国家,反对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性论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要思想: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时间: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

♦标志性论著: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主要思想: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性论著: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主要思想: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

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标志性论著: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等。

主要思想:

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方针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方针和政策。

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大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法宝:

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的地位与失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二失误

我们党从1957年起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转向左的方面。

从此“以阶级斗争为纲”,几乎连续二十年之久错误地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在我国推行了比苏联更左的模式,毛泽东实行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

和指定接班制,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带来了极大损害。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

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小平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毛主席虽然有错误,但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毛主席虽然晚年犯过错误但毛主席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让中国尽快走出贫困,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他从来没为自己谋过私利,也没有为家人谋过私利,从这一点上讲毛主席无愧为一个伟大的领袖。

那种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全部历史功绩,以及不承认他的晚年错误,甚至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他的错误的态度是极其有害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态度。

毛泽东的名字和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于发展:

雏形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点经验

初步形成阶段:

十二大,改革开放;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完善阶段:

南方重要谈话;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实现了理

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确立阶段:

十五大,将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

一个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条主线:

政治主线:

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主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主线:

生产力

标准理论

四大创新: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3、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雷锋精神

雷锋离开我们50年了,但雷锋精神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这是因为:

雷锋精神中的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厉行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人类最普遍的情感——爱,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也爱自己的亲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新时代的背景下,学习雷锋精神,

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住热为乐的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新时代,雷锋精神既是一种文化精髓,也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

所以今天我们发扬雷锋精神既要发扬时代精神,更要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对于广大的在校大学生而言,既要做道德文明的监督者,批判者,更要以雷锋为榜样,争做社会主义的践行者和接班人,把雷锋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国之魂

理论体系三要素:

一是理论体系产生的客观现实环境和时代背景,

二是理论体系涉及的实际问题和理论主题,

三是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论断和基本理论

发展阶段: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内在同一、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体系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过渡时期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三个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其理论主题是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前提。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同时期产生的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其主要表现是:

1.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实质和价值追求

2.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

3.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理论

4.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理论

5.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

6.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现实国际环境是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与竞争。

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前提与实践基础: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思想前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理论:

按劳分配;一部分人、地区先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1、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

2、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有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

3、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4、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6、经济社会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7、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8、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

(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1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依据产业的特性,采取差异的产业投资政策。

(3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特别应健全资源和环境价格制度。

(4注重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1、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2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4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2、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2历史原因。

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3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4体制原因。

3、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思路

(1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统筹区域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2经营者的市场化配置尚未实现。

(3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平均主义、大锅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4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

(1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3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

(4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对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所有制歧视”。

(2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仍然存在歧视性政策和“玻璃门”现象。

(3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

(4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未能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5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2广开融资渠道。

(3改善市场环境,取消一切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限制。

(4发展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非公有制经济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规范经营。

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怎么解决住房困难?

怎么解决就业困难?

怎么解决看病困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

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

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称人权。

民主、自由和人权,核心是民主。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

只有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每人们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民主、自由和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成功实现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的最好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非权力机关: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是参政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

我们既要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共同建设强大的祖国,也要从民族的、地区的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基层群众自治的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

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十一届六中全会(如何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问题的新定位十七大以来有关文化的新提法:

1、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国家文化软实力4、人民基本文化权益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6、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7、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可以看出:

1、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2、文化结构越来越完整3、文化建设方式越来越多样4、文化建设问题越来越迫切要求我们对文化进行新的定位:

毛泽东:

文化有些许进步,但处于次要地位,建设和发展不被重视(样板戏)邓小平:

文化得以“拨乱反正”,但仍然停留在“附属”地

位,有一定程度发展江泽民:

文化生活丰富,文化交流增多胡锦涛:

重视文化建设,力争提升文化的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