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435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2013安徽,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主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②踦区:

同“崎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

父母

B.如反覆手耳反覆:

翻转

C.人众车舆舆:

众多

D.政由一家由:

如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

C.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一、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10分)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被称为能言善辩之士,身为近臣,常出使诸侯。

到高祖登基时,中原刚刚安定,尉佗平定了南越,趁机在南越称王。

高祖派陆贾赐给尉佗官印,封他为南越王。

陆贾到了南越,尉佗头梳椎髻,腿伸如箕,倨傲无礼地接见陆贾。

陆贾于是游说尉佗说:

“您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在真定。

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况且秦朝政治黑暗,诸侯豪杰一起起兵反秦,只有汉王首先入函谷关,占据咸阳。

项籍违背了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隶属于他,可以说最强大了。

然而汉王从巴蜀起兵,征伐天下,约束诸侯,终于诛杀项羽灭掉西楚。

五年之中,海内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而是上天的任命啊。

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却不帮助天下诛灭凶暴叛逆之人,(因此)将相要调兵来诛灭大王;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历艰辛困苦,将要让他们休养生息,派我授予大王官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者。

大王应该出迎于郊,北面称臣。

大王您竟然想凭借刚刚创建尚未安定的南越,在此不顺从朝廷。

大汉天子如果听说了,(一定会)挖掘焚烧大王先人的坟墓,诛灭大王全族,然后派一名偏将率领十万之众军队到南越,南越人就会杀了大王而归降大汉,(这就)如同翻转手掌一般容易啊。

”于是尉佗就急忙起身,向陆贾道歉说:

“我身处蛮夷之中时间久了,太失礼了。

”于是问陆贾说:

“我和萧何、曹参、韩信他们相比,谁更贤能?

”陆贾说:

“大王比他们贤能。

”尉佗又问:

“我和皇帝比,谁更贤能?

”陆贾说:

“皇帝在丰、沛起兵,讨伐暴秦,诛灭项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接续五帝、三王的功业,统治中原,中原的人口数以亿计,土地方圆万里,占有天下肥沃的土地,人众车多,万物富足,政令出自一家,自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

现今大王的人口不超过几十万,都是蛮夷之人,而南越在山海之间,处境艰危,如同大汉的一个郡,大王又怎能和汉王相比呢!

”尉佗大笑说: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于是非常喜欢陆贾,挽留他并和他连饮数月。

尉佗说:

“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陆贾授予尉佗为南越王,让他称臣并遵从大汉的管理。

回朝复命,高祖非常高兴,授予陆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当时已统一天下。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重病垂死,召请龙川县令赵佗。

任嚣将文书交付赵佗,让他代任南海尉。

任嚣死后,赵佗于是逐步用手段诛杀了秦所设置的官吏,让自己的同党代任郡守。

秦朝灭亡之后,赵佗就攻打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平定天下之后,认为中原历经艰辛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而没有讨伐他。

汉十一年,派陆贾趁势立赵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二、(2013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二、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D

4.

答案

(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外貌美丽出众,多力气。

考中景泰二年进士,授官御史。

先后巡视山西、湖广,刚直不阿的品格很显著。

成化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

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亡百姓,政绩很显著。

这期间于黑水口击败贼寇,又于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

晋升右都御史,总管漕运。

淮、徐、和发生饥荒,调拨十万石江南的粮食,五万两盐价银救济百姓。

孝宗即位,召拜为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议论十五件事,都经讨论而施行。

皇帝在藉田耕作,教坊用杂戏进献。

马文升严正地说:

“新天子应当懂得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

”皇帝马上责令撤去。

第二年,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提督团营。

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

马文升严格查核众将校,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

奸邪之人非常怨恨,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门前窥伺,有的人写诽谤的文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多次分条上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建议。

只要有利于国家的事,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分,也言无不尽。

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醇厚谨慎年高德重熟知书史的人,抚养扶持,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救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

皇帝都认真地采纳。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帝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滽,倪岳去世后,用马文升代替。

南京、凤阳狂风暴雨毁坏房屋,拔起树木,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膳食,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失,驾临御前讲席,杜绝游宴,停止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搜捕盗贼。

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

皇帝都褒奖采纳。

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

马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有文武之才,长于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等他决断。

功劳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

尤其重视气节,为人品行方正,正道直行。

去世后过了一年,大盗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三、(2013课标全国Ⅱ,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讠垔,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讠垔管内构求讠垔过失。

讠垔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

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

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

任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讠垔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译文: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译文:

三、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C

4.

答案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而在郑州定居,世代是仕宦之家。

他年少时聪明好学,擅长写文章。

开元末年,他考中进士,上书朝廷。

皇帝下令中书省考试他的辞采文章,提拔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曾经因为主管部门科举录取士人时,大多不考查实际能力,只是在考试时严加防范。

搜查考生们夹带的书册,大大违背了求取贤才的本意。

他在审阅进士文章时,(对判卷的贡士)说:

“大国选拔官员,只求得到贤才,经典书籍都在这里,请你们随意查阅。

”从此,几个月之内,美名传到皇帝那里。

从此以后他深受恩宠礼遇,于是得到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很多,有人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首扔在水沟中。

李辅国这时正专横跋扈,奏请选派五百名羽林骑兵作为巡逻之用。

李揆上疏说:

“从前西汉用南北军相互统领,所以周勃派南军进入北军,终于安定了刘氏天下。

本朝设置南北衙门,文武区分,以便相互监视。

如今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兵警卫巡夜,突然发生非常变故,将怎样制止?

”皇帝于是下诏否定了李辅国选用羽林兵的请求。

李揆担任丞相,决断政事直言进谏。

虽然见识十分广博、言辞动听,但生性热衷追求名利,深受舆论的谴责。

加上他的哥哥(李皆)当时本有声望,却一直担任闲散的官职,始终不被李揆举荐进用。

同僚吕讠垔,地位声望虽与李揆相差悬殊,但处理政事的才能却在李揆之上,被免去宰相后,由宾客出任荆南节度使,名声非常好。

李揆担心他会重新入朝拜相,于是暗中指使本部门官吏到吕讠垔管辖区域内搜求他的过失。

吕讠垔暗地里上疏为自己陈情,皇帝于是贬李揆为莱州长史同正员。

李揆被贬官之后,过了几天,他哥哥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过了多年,李揆遇赦被移任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掌握政权,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李揆自恃门第和名望,因为元载出身寒微,内心很看不起他,拒不接纳,反而对苗晋卿说:

“出身高贵的人不被任用,獐头鼠目的人却来求官。

”元载深怀怨恨。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趁着李揆应当迁官之机,于是上奏任命他为试秘书监,到江淮一带养病。

这之后,没有俸禄,家境又陷入穷困,妻儿百口,靠乞讨为生。

他漂泊各郡,长达十五六年。

如果当地刺史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诛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后来)召入朝拜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受到卢杞的憎恨。

德宗在山南,命令李揆充任入吐蕃会盟使,加授左仆射。

出发到达凤州,因病去世,时为兴元元年四月,终年七十四岁。

 

四、(2013江苏,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

”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

这样

B.及即尊位及:

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

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

警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译文:

 

四、

1.

答案C

2.

答案D

3.

答案A

4.

答案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译文]

李丰,字安国,原卫尉李义的儿子。

黄初年间,因为父亲李义应召随军。

当初没做官,十七八岁的时候,在邺下一带就操行高洁,懂得分辨人物(优劣),海内之士都敛容肃敬,没有谁不留意关注(他的)。

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他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在家,并责令他断绝与朋友的交往。

当初,魏明帝还在东宫做太子,李丰正在学习文学(古代贵族教育中的一门学科)。

等到魏明帝登上皇位,得到一个从吴国投降过来的人,(魏明帝)向他询问:

“在江东听说的中原名士是谁?

”那个投降过来的人说:

“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

”这时李丰正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

“李丰的名声竟然传遍了吴越了吗?

”后来李丰职位变动,做过骑都尉、给事中。

魏明帝驾崩以后,他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所以才能发挥使用得很少。

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台省任职,常常多次借口生病(告假),按当时的台省制度,生病超过一百天就应当解除俸禄。

李丰生病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出来赴职,不久又回家养病,像这样有好几年。

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做了好多年,同时做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

等到司马宣王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