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521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人民防空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防空教案.docx

《人民防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防空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防空教案.docx

人民防空教案

 

人民防空

和“三防”教育

教案

 

第一课人民防空和人民防空教育

(一)人民防空及其任务

(二)人民防空教育

第二课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空袭

(一)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二)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

(三)高技术常规空袭的防护措施

(四)防空警报类型与响应

第三课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一)核武器概述

(二)核袭击防护

(三)核事故的防护

第四课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一)化学武器概述

(二)化学武器的防护

(三)化学事故的防护

第五课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一)生物武器概述

(二)生物武器的防护

第六课人民防空工程

(一)人防工程及其作用

(二)人防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

第七课次生灾害与防护

(一)次生灾害概述

(二)次生灾害的防护

第八课个人防护器材

(一)制式防护器材

(二)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方法

第九课防护技能综合演练

(一)基本防护演练

(二)综合演练

 

第一课:

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

集团、国家、民族、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

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

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

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

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

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

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

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

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

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

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规定:

“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

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一、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

(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

(外国称民防)

   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

预备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

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

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

包括战时和平时。

   战时:

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

平时:

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

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

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

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

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

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

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

如非典时期。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

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

练习:

1、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空警报有几种?

它们的音响特征分别是什么?

第二课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空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树立高技术空袭理念

2.能力目标:

了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掌握防空袭的基本措施

3.德育目标: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特点;

2.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式:

以讲述为主

四、教学过程:

引入现代高技术空袭的基本理念

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起着物质的、客观的和主导的作用。

而今,高新技术融入军事领域,又一次使战争发生了质的变化。

高新技术系统工程,应用于战争的各个领域,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运用高技术手段(如C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和使用高技术武器作战,是战争史上继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之后的高技术兵器阶段,称为高技术战争。

以空袭为先导并贯穿于始终,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且日益显现出巨大作用。

信息化常规空袭带给我们新的思维。

当今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现代空袭的特点和影响,为打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讲述)

(一)高技术空袭的特点

1、重点目标多遭袭,防护情况复杂

2、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

3、空袭距离远,空袭之前有侦视

4、无警报遭袭可能性增加,个人应急防护要求提高

(二)高技术空袭的防护措施

1、人员对常规空袭的一般防护方法

 

(1)牢记防空袭警报信号

①预先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预先告知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防空袭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空袭警报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经开始时实施放的,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

③解除警报

连续鸣3分钟。

这类警报是在空袭或空袭情报消除后施放的,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熟悉周围环境,听从指挥

(3)突然袭击时的快速防护

(4)遵守防空信息管制规定

2、城市重点目标遭袭时的人员受害因素及防护要求

教学小结:

通过学习信息化空袭的特点、防护措施,同学们增强了国防意识,懂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他人及国家。

 

 

第三课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核武器、核事故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核武器简介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核事故的防护

三、教学方法:

讲课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围巾、防风墨镜、三角巾等。

四、教学过程:

一、核武器简介

1、核武器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二)核武器的特点:

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三)核武器的分类:

按结构原理:

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按作战使用范围:

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按配用的武器:

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2、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一)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

(三)核武器空爆时外观景象

主要特征为火球不接触地面,初期为球形,很快变为扁球形。

几秒或几十秒后,火球冷却成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烟团,并继续上升,不断扩大,同时地面上掀起一股尘柱。

最初尘柱和烟云不相连接,随后尘柱迅速追及烟云,形成爆炸特有的蘑菇状烟云。

二、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1.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杀伤特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

(一)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

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二)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

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

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

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三)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四)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

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

(五)放射性沾染

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其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2.人员对核爆炸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措施

(一)人防工程防护

(二)室内防护

(三)室外防护

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

1.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

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在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

2.“扎三口”

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简称“扎三口”或用雨衣、塑料布、床罩等身边容易得到的器材把暴露的皮肤遮盖起来,或直接躲进可掩蔽的装备或建筑物内,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活动。

3.关门、堵孔

立即关好门窗,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四、对放射性沾染的清除

1.消除衣服上的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相互拍打和抖动。

2.人员皮肤受沾染后,要尽快洗消。

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水进行擦洗。

3.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消除的方法

(一)对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

(二)对包装不紧密的粮食,要除去表层后,其余用清水淘洗2—3次。

(三)蔬菜、水果受沾染,应采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剥皮的方法进行消除。

(四)对饮水沾染的清除,可以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第四课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目的:

使同学们了解化学武器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武器的基本防护方法。

方法:

教学讲授。

教学内容

“这个世界只要有战争,军事家们就绝对不会对毒气置之不理。

毒气是一种杀人的更高形式。

”1919年化学战创始人,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柏教授在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

20年后,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在战场上长期地、有组织地、大规模地进行违反国际法的化学战的国家只有日本。

1938年徐州会战、安庆战役后,日军加快了大规模实施毒气战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先后在中国17个省、市的77个县、区,使用毒气武器数千次,毒气种类有芥子气、光气等糜烂性、刺激性、窒息性毒剂。

中国成为化学战最大的受害国。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向各部队派遣了“野战瓦斯队”等化学战部队,在上海、南京、忻(xīn )口、武汉等战役中都大肆施放毒气,并且将受到毒气伤害而丧失战斗力的中国士兵就地刺杀。

日军在战略相持阶段的历次重大战役中,尤其是在受到中国军队强大压力或败北之际,更加野蛮地进行毒气战。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1.以毒性杀伤人畜,不损坏设备器材

2.中毒途径多

3.杀伤范围广

4.持续时间长

5.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三)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1.神经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神经系统的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VX)等。

人员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多汗、全身痉挛等。

神经类毒剂是属于速杀、致命程度极高、一沾即死型的毒剂。

其毒性比常被用来自杀的农药敌敌危(它也是神经性毒剂)大一千到几千万倍

2.糜烂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溃烂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路易氏气。

人员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炎症、溃疡。

3.全身中毒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

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

4.窒息性毒剂

它是一类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造成窒息的毒剂,主要有光气等。

人员可通过吸入引起中毒,毒害作用缓慢,主要中毒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皮肤从青紫发展到苍白、吐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

5.刺激性毒剂

它是一类能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毒剂,主要有西埃斯(CS)、亚当氏气等。

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眼睛疼痛、流泪、喷嚏、咳嗽及皮肤有烧灼感。

6.失能性毒剂

失能剂一般分为精神失能剂和躯体失能剂。

前者主要是引起精神活动紊乱,产生幻觉,代表物毕兹(BZ);后者主要是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瘫痪、血压和体温失调、视觉和听觉障碍、持续呕吐腹泻,代表物四氢大麻醇。

从而丧失战斗力。

(四)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发现

  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

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

运用“听”、“看”、“闻”、“侦”等多种手段。

(1)观察投放迹象

  敌机在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

落在地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

若使用毒气弹,炸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

(2)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

  动物对毒剂较敏感,症状出现快。

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

鸟、鸡、鼠、兔、羊、狗等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

植物染毒时,叶子会出现有色斑痕,茎叶会卷缩甚至枯萎,毒剂落在花上,花朵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3)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

  大部分毒剂都有一定的气味,并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

空气中突然出现某种气味,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口舌发麻、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烧灼、发痒、刺痛等感觉,说明可能中毒。

2.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

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

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

防护方法有两种:

  一是集体防护。

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

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法,也是防敌化学武器袭击的基本措施。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充分利用。

进入人防工程时,应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进入;进入后不得随意进出,防止带入毒剂;为了减少人防工程内氧气的消耗,人员要减少活动。

  二是个人防护。

就是个人利用防护器材进行的防护。

个人防护时,应首先迅速穿戴好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而后视情况穿着防毒衣,带上防毒手套进行全身防护。

如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可利用时,应利用身边易得的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

  遭化学武器袭击后,需要通过染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地质坚硬、干燥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快速通过。

3.消毒

  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叫消毒。

在各类毒剂中,只有呈液滴状使用的毒剂,如芥子气、VX等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毕兹等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

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1)对身体消毒

  当毒剂液滴滴落到人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活性白土粉或棉球甚至可以用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

当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5%--10%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

对眼、鼻消毒应用2%的小苏打水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并多次漱口。

(2)对染毒服装消毒

  对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进行。

棉织品用2%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

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

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

(3)对染毒食品消毒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消毒后,就可食用。

瓜果可以冲洗或去皮消毒。

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当销毁。

战时,应把食品和饮用水存放在各类密封容器中。

(4)对染毒水消毒

  当水源染毒时,可利用制式净水器或自制净化装置消毒。

消毒时,在水里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和混凝剂,搅拌均匀,待沉淀后过滤净化。

  染毒的食物和饮用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不经专业人员化验和检验,坚决不许食用和饮用。

只有专业人员化验确定无毒后,方可食用。

第五课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第五课第1课时生物武器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武器的性能特点及对人员伤害的途径

2、掌握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

教学重点: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教学方式: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有一部描写日本“731部队”的国产影片,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0年这个部队驻扎在离哈尔滨市20公里的平房地区,他们拿活人作实验,残害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抗日的同胞。

这支部队又叫“细菌部队”。

他们使用的“陶瓷炸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武器”。

什么是生物武器呢?

一、生物战剂的分类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二、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

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

它能随风漂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密闭设施的人防工程,人员吸入即可致病。

直接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最基本的使用方式。

它可从空中直接布洒,也可把喷洒器投至地面喷放,还可人工投放。

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昆虫、动物和杂物被生物战剂感染或污染后,用多格炸弹等多种方式投放到被袭击地域,它们便可将病原体传给人们,使其致病。

3.其他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疾病。

一、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

2.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

3.接触带菌物品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毒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4.带菌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

二、生物武器的特点

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某些生物战剂只需少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

例如,几十个野兔热杆菌侵入人体就能致病。

某些生物战剂,例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员之间传播,长期流行。

2.污染面积广

生物战剂致病力强,气溶胶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区。

3.不易被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方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