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870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docx

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剖析

简答题

1.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

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

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

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3.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提出三点意见、主张:

①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提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学,算不得新文学”;②主张“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他提出既要批判新文学中“科举的旧毒”,也要注意反对新文学中“商贾的新毒”;③他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和“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这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4.“五四”文学革命有何偏颇?

“五四”文学革命的偏颇,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缺乏分析批判。

如周作人把《西游记》列为迷信的鬼神书,《聊斋志异》列为妖怪书,《水浒传》列为强盗书,都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

胡适认为中国小说好的不过三四部,这三四部中还有许多疵病;中国戏本更在幼稚时代。

钱玄同认为中国戏曲名著《西厢记》、《牡丹亭》也无甚意味。

陈独秀对律诗、骈文持否定态度,等等。

这种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优良传统,产生消极影响.

5.简评文学研究会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它成员最多,团结了广大新文学作家。

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茅盾、郑振铎等,发表了许多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文章,文学研究会叶圣陶、冰心、朱自清、许地山等众多作家,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倡导并创作了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兴起了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翻译了许多外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是对当时文坛和新文学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6.简评创造社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创造社是文学革命后略迟于文学研究会出现的我国现代又一个成立早、成员众多、影响最大的新文学社团。

创造社倡导浪漫主义文学。

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许多介绍、宣传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文章,创造社众多作家发表了许多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和理想色彩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抒情小说集《沉沦》,风靡文坛,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

创造社作家也介绍了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诗歌。

创造社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等各自创作了象征主义诗集。

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

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7.简评新月社(新月诗派)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新月社(新月诗派)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新诗方面。

1926年新月社主干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亦称《诗刊》)周刊,提倡新格律诗。

徐志摩在《诗刊弁言》中提出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是对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的理论主张。

在创作上,以徐志摩、闻一多为首,还有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等,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诗镌》共出十一期,对提高新诗艺术性和新诗形式的探索,有积极意义。

因为,文学革命提倡破除旧诗格律的白话新诗,产生了自由体诗。

这是诗体的大解放,但在自由体诗创作中,也出现了一种粗制滥造的偏向,不注意诗的艺术性和韵律,把新诗写成分行的散文。

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纠正新诗发展的这种偏向和提高新诗艺术性是有积极作用的。

他们也被称为“格律诗派”,是对新诗形式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1931年徐志摩等新月诗人又创办《诗刊》,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

是年8月,陈梦家编《新月诗选》,展示了新月诗派的阵容和成就。

8.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

①《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②《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简析1921年—1927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据主潮地位。

表现在:

①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融进了。

浪漫抒情因素及象征手法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深刻丰厚的思想和成熟优美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基础,对当时及以后的新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鲁迅这时期写的《论睁了眼看》是一篇弘扬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猛烈批判反现实主义的檄文。

②这时期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倡导现实主义的新文学团体。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最早成立、成员最多、影响最大,这时期活动最盛的文学团体。

在理论上,主要成员茅盾、郑振铎等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论文;在创作上,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倡导和创作了反映社会问题的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剧”、“乡土文学”。

③这时期成立的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其文学活动在当时也有相当影响。

④欧美现实主义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和介绍。

10.简析1921年—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也处于主潮地位。

表现在:

①这时期成立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也是一个成立早(仅迟于文学研究会几个月)、成员多、影响大的文学团体。

创造社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

这时期活动最盛,和文学研究会双峰并峙。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弘扬浪漫主义的文学论文。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在这时期出版。

《女神》以富有反抗精神、理想主义、泛神论色彩和大海一样的磅礴气势、雷霆般的激越音调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沉沦》以自叙传性质的感伤的抒情显示浪漫主义小说特征。

两书风靡文坛,影响巨大。

②这时期成立的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主导倾向也是浪漫主义。

新月诗派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沉钟社诗人冯至的昨日之歌》,田汉的戏剧,都是这时期有影响的以浪漫主义为基本倾向的作品。

③欧美浪漫主义名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

④反抗的或感伤的浪漫主义文学,适应7当时黑暗社会条件下相当一部分青年的要求。

11.简析1921年—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占有一席之地。

表现在:

①出现了现代主义诗歌流派象征诗派。

这时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象征主义诗集。

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也在这时期各自出版了《旅心》、《圣母像前》、《红纱灯》的象征主义诗集。

穆木天的《谈诗》和王独清的《再谈诗》两文是这时期两篇论述象征诗理论的重要文章,穆木天在文中强调“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揭示了象征诗的最本质特征。

②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浪漫主义作家,也常吸收现代主义因素于创作中,或运用现代主义方法创作一些作品。

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也常带有某些现代主义色彩,如创造社、、新月社、沉钟社、南国社等。

现实主义大家鲁迅创作了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野草》,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创作了一些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歌、小说,闻一多、徐志摩的诗唯美主义倾向浓重,浪漫主义剧作家田汉剧作中具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色彩,等等。

③现代主义的许多流派,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得到介绍,现代主义作品的翻译也有一定数量。

12.简评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主张及其意义与偏颇。

初期革命文学倡导,指的是1923年—1924年间一些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萧楚女等著文倡导革命文,学。

他们的主张有:

①提倡革命的文学。

要求文学反映伟大的时代,表现民众反抗精神,描写社会实际生活,有助于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运动,提出了以文学为革命的“工具”的主张,批评新文学创作中某些感伤颓废、无病呻吟的消极现象。

②为创作革命文学,强调作家要有革命的实际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感情,要求革命文学家要从事革命实际活动,到劳动群众中去。

他们的主张,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新文学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及劳动群众的联系。

他们的主张也有偏颇:

①对非革命“工具”的文学简单否定,尤其是共产党人作家蒋光慈对叶绍钧、冰心、俞平伯的作品以“市侩”的评价粗暴否定。

②对文学的艺术特征重视不够。

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还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鼓吹革命文学。

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茅盾、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重要作家都发表了探讨革命文学的重要文章。

13.简评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又名礼拜六派,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近现代一个颇有社会影响的文学流派。

其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

这种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把“游戏”、消遣”作为文学惟一目的,甚至把世间万事都看作是“游戏”,是错误的,新文学阵营尤其是文学研究会对鸳鸯蝴蝶派进行了批判;但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乐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

鸳鸯蝴蝶派以小说创作为主,其主流是言情小说,其内容多为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

小说接触到爱情和礼教及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的矛盾,但又往往囿于礼教,在“情”字上做文章,如鸳鸯蝴蝶振的代表作品徐枕亚的《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也有代表作品如李涵秋的《广陵潮》,比较广泛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

鸳鸯蝴蝶派中这类小说有一定的社会、艺术价值。

在中国小说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技巧等方面起过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鸳鸯蝴蝶派文学迎合市民趣味,一些作家以营利为目的,大量制作,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并有鲁迅称之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的张春帆的《九尾龟》,有专以揭露隐私的人身攻击为特点的黑幕小说,都是鸳蝴派中坏的支流。

14.简评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错误。

创造社和太阳社于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主要观点有:

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②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为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一种斗争的文学;③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要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

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对的,但同时,他们也有不少错误观点:

①政治上,他们对中国社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及形势的分析存在错误;忽视反封建的重大历史任务,贬低反封建的创作主题,否定鲁迅的《阿Q正传》等具有深刻反封建意义的创作;否认当时革命处于低潮,创作了不少表现左倾盲动错误倾向和偏激情绪的作品。

②文艺思想上,夸大文学的作用,忽视文艺的特征,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等等。

③有唯我独尊的宗派情绪,否定和攻击鲁迅、郁达夫、茅盾、叶绍钧等有成就的现代作家,由此引发了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

15.简评鲁迅关于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主要观点是:

①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②批评创造社、太阳社夸大文学的作用;但从文艺的广义的宣传功能上,肯定文艺有宣传作用;③强调文艺的特征,要求革命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革命文学内容上不敢暴露黑暗和艺术上的低劣;④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家脑子里存有许多旧的残滓。

鲁迅的这些观点,批评了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是对革命文学的重要理论贡献。

特别是强调革命文学要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强调“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对革命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简评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之间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

论争的收获是:

①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②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宙、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③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7.简析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其主要内容为:

①从作家和社会斗争、作家和革命、作家和大众三个方面的关系,深刻论述了左翼作家如果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对革命抱着罗曼蒂克的幻想,以为文学家高于一切人,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

②对于旧社会、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

提倡“韧”的战斗,包括文学战线上。

③应该造出大群新的战士。

④目的都在工农大众。

鲁迅的这些意见,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左”倾错误倾向的深刻批判,是左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斗争策略思想和文艺方向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简评左联的错误、缺失。

左联的错误、缺失有:

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要求左联成员把参加左倾盲动的政治活动作为重要的中心任务,忽视左联作为作家组织用笔战斗的特殊性,使革命力量暴露,造成重大损失;不适当地强调“反右倾”、“反资产阶级”。

②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和机械论,如把文学的革命“工具”论强调到不确当的地步,宣传文学是阶级、政治的留声机,忽视了文艺的特殊性等等。

③组织上有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对外,没有团结更多的进步作家,把左联办成半政党式的团体。

如文学研究会的许多进步作家被关在左联门外。

左联内部存在着宗派情绪,左联有些党员领导,总自以为正确;对左联内非党作家的意见不够尊重,甚至对鲁迅也如此。

19.简评中国诗歌会的主张和大众化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内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的主张,提出要着重描写大众生活:

一方面是大众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屠杀;另一方面是大众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抗和斗争,在这矛盾中创造新的伟大的世纪。

在形式方面提出:

“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主张采用大众化的旧形式,采用歌谣等形式,强调“要使人听得懂,最好能够歌唱”。

这是自觉地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采取同一步调,自觉地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中国诗歌会成员众多,创作丰饶,对文学大众化作了有益尝试。

他们的大众化主要是通俗化,不足的是表现方法单一,诗歌明白如话,一览无余,诗味不足。

20.简答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抗战文学思潮是抗日战争时期席卷文坛的文学思潮,顾名思义,主要特征是文学为抗战。

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中所说:

文艺家要“团结起来,像前线战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

民族的命运,也将是文艺的命运”。

这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全国极大多数作家的共识。

抗战文学思潮还有两个重要特点。

①现实主义在抗战文学思潮中处于主潮地位。

这时期,作家对现实主义如何适应抗战现实,发表了许多意见,提出了许多现实主义口号,并展开过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的讨论。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为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提出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创作方面,由抗战开始时的战争粮漫主义进人现实主义深化时期,产生了一批现实主义杰作。

诗歌方面则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在抗战文学思潮中,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仍有存在,但处于较弱的地位,抗战后期的国统区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

②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抗战初期产生了许多利用旧形式宣传抗战的小型通俗作品,并由此展开了“利用旧形式”和“旧瓶装新酒’’的讨论;抗战中期发生了规模很大的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

21.简答1917年至1920年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

1917年至1920年文学革命经理论的倡导,在创作上显示出初步成绩。

①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的发表,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叶绍钧、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陈衡哲等也发表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白话小说。

②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出版;郭沫若、刘半农、俞乎伯、沈尹默、康白情等也发表了一批白话新诗;尤其是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天狗》等《女神》集中的主要诗篇都发表于这时期,以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③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各种新旧报刊相继采用白话文。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22.简答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

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要以白话为“国语”,“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

《谈新诗》主张打破旧诗格律的“诗体的大解放”。

《易卜生主义》介绍和宣传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23.简答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的主要内容。

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强调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应着眼于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24.简答林纾的《致蔡鹤卿书》与影射小说《荆生》的主要内容。

林纾是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派代表人物。

1919年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大本营北京大学(《新青年》编委陈独秀等等当时都是北大教员,新潮社成员当时主要是北大学生,蔡鹤卿即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话为文字”。

又发表影射小说《荆生》,假托伟丈夫荆生以武力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暗示北洋政府头子出来当荆生。

25.简答文学革命的偏颇。

文学革命的偏颇主要是对古代文学否定过多,如对律诗、骈文、{水浒传}、《西游记》、《西厢记》等等的否定。

其次是对外国文学缺乏分析多加肯定。

26.简答1921年至1927年文学革命深入的主要表现。

1921年至1927年文学革命深入的主要表现是:

①新文学社团和新文学刊物的涌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等新文学社团全国“不下一百余”,促进了新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发展,锻练了大批新文学作者,产生了新文学第一代“五四”作家。

②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主潮及各种流派自由创造、百花争艳的局面。

27.简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国统区的影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国统区的影响:

——是《讲话》精神在国统区的宣传介绍;二是国统区文艺运动汇人人民民主运动的洪流;三是暴露国统区黑暗的作品和讽刺作品大量涌现。

28.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呐喊》中对辛女革命的描写,主要在《阿Q正传》的后半部,是侧面描写,写辛亥革命在未庄和县城的影响。

在未庄,一是阿Q受到影响要“革命”了,他的“革命”观中有不少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二是假洋鬼子成为未庄的革命风云人物,他还介绍赵太爷儿子参加了革命党,两人一起到尼姑庵去“革命”砸龙牌,顺手牵羊偷了庵里古董。

在县城,清朝的知县老爷、把总还是原官,但官的名称改了,而且也参加了革命党。

这些描写,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①对封建势力妥协,使封建势力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

②辛亥革命未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农民,未能注意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

民主革命若有此根本性缺点,革命必然是换汤不换药的革命。

29.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公而忘私、体察民情、艰苦实干的治水英雄大禹;《非攻》中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有勇有谋、制止楚国侵略战争的墨子。

采自神话传说的《补天》、《奔月》、《铸剑)中的人物:

炼石补天的女娲,射日英雄后羿,复仇英雄眉间尺、宴之敖,大体上也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是讽刺性人物,如《出关》中的老子,《起死》中的庄子等,讽刺了老子的无为哲学结果是一无所为,讽刺了庄子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无是非观。

第三种是性格复杂的人物,如《采薇》中的伯夷、叔齐,他们既有正直尚义的优点,又有迂腐不合时宜的弱点。

这些古人形象刻画得性格鲜明,可以说是写活了古人。

这些古人形象具有现实意义:

赞颂历史上“中国有脊梁”,寄寓着对当代的“中国的脊梁’’的崇敬之情;讽刺古人,是有着刨当代坏种的祖坟的意义。

30.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是:

①在“博考文献”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

如《奔月》写射日英雄后羿在射尽了封豕长蛇等野物后,只剩下乌鸦与麻雀可猎,每天为嫦娥吃食而奔忙,他的弟子窃取射日英雄美名并暗害他,嫦娥不愿和后羿过清苦生活而奔月等,都是艺术想象和虚构,从而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

这中间渗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后羿也就成为有生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②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

《铸剑》是浪漫主义杰作。

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象、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把向暴君复仇的精神表现得激越悲壮,有声有色。

③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

如〈补天〉中的女娲两腿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