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pH的变化图像专项培优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以下文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空气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当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此时,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反应前容器中压强,即起点纵坐标大于终点纵坐标,该图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溶液,所以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 )
A.
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
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
NaCl、HCl,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
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有MnO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
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
向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先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图像表达一致,A正确。
B、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为氧化钙的质量,图像表达一致,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产物的量,图像表达一致,C正确;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中增大,但不能无限增大,D错误。
故选:
D。
10.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q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
HCl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D错误。
故选:
D。
11.图像能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点代表没有加水,溶液的pH应为9,加水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无限趋近于7,故A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后与碳酸钠反应,且有气体产生,当碳酸钠反应完全,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想稀盐酸加等量的金属,镁先反应完且产生气体多,故C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H)2
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85.5FeCl3Fe2O3+3CO
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y10g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14.7g×
×100%=3.6g,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x值偏大。
14.在实验室中,小敏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小敏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
(3)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2.274.4%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第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
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
(4)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
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睛】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2H2O
2H2↑+O2↑2n<BE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
2H2↑+O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
2,故答案:
2H2O
2H2↑+O2↑、2n.
(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
<.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
BE.
(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16.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_____;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 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 称量药品时
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
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