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346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 pH的变化图像 专项培优.docx

沈阳中考化学二轮pH的变化图像专项培优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以下文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空气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当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此时,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反应前容器中压强,即起点纵坐标大于终点纵坐标,该图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显中性的硫酸钠溶液,所以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时,溶液的pH值要变小,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pH值等于7,如果继续滴加则会使溶液变为酸性溶液,即溶液的pH小于7,该图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

表示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D.

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

,镁与稀盐酸反应: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待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氢氧化钠过量后,pH>7,符合题意。

故选D。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溶液的起始pH>7,呈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pH不断减小,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呈酸性,pH<7。

【详解】

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取对应操作的是(  )

A.

足量的锌片和镁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而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显碱性,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

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但是pH=2的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溶液的pH不会小于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

NaCl、HCl,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

B.

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C.

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和氧化铜粉末高温加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最终剩余的固体是铜,固体质量不能为0,不符合题意;

B.向水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只有水,水的pH=7,不符合题意;

C.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当镁和铝过量时,因为稀盐酸的质量和浓度均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D.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有MnO2的反应速率较快,但过氧化氢溶液完全相同,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也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

A.

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D.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4g氧化铜和1g木炭粉放入试管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方程式2CuO+C

2Cu+CO2↑可知,第16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12份质量的碳反应,氧化铜完全反应,木炭有剩余,设:

完全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x,

解得x=1.1g,剩余的固体的质量是5g-1.1g=3.9g,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降低,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低于7,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

向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先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图像表达一致,A正确。

B、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为氧化钙的质量,图像表达一致,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产物的量,图像表达一致,C正确;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中增大,但不能无限增大,D错误。

故选:

D。

10.下列曲线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蒸馏水(图中q曲线未与虚线相交,只无限接近)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C.

HCl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加入足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溶液的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其pH会增大,但是不会大于或等于7,故A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B正确;

C、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在盐酸与氯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铝最多,不是镁,故D错误。

故选:

D。

11.图像能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点代表没有加水,溶液的pH应为9,加水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无限趋近于7,故A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后与碳酸钠反应,且有气体产生,当碳酸钠反应完全,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想稀盐酸加等量的金属,镁先反应完且产生气体多,故C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H)2

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85.5FeCl3Fe2O3+3CO

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y10g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14.7g×

×100%=3.6g,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x值偏大。

14.在实验室中,小敏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定量实验分析:

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小敏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象做出你的分析)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

(3)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5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2.274.4%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可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第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

100g+25g=125g。

(2)由实验数据和图象可知,滴加盐酸至100g时,开始时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碳酸钙存在,之前滴加的盐酸无现象,说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证明氢氧化钙存在,据此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50g+25g﹣172.8g=2.2g

(4)设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

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睛】

氢氧化钙易与空气的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5.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

(1)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I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转移到B中,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试管D中气体的体积为n时,试管C中气体体积约为___.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则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乙(填“>”、“<”或“=”).

②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3)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6g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2H2O

2H2↑+O2↑2n<BE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从A转移到B中.②2H2O

2H2↑+O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

2,故答案:

2H2O

2H2↑+O2↑、2n.

(2)①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乙,故答案:

<.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包括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不变,A不正确;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能变成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B说法正确,C和D说法不正确;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E说法正确,故答案:

BE.

(3)A、5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可只加如了80g硝酸钾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只能析出48.4g,A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到操作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剩余18.4g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从③加入50g,共加入80g硝酸钾,到④溶液中只溶解了80g硝酸钾,降温到20℃时只能溶解31.6g,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B说法不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①100g水中只溶解了20g硝酸钾所以①不饱和,②这一温度下100g水中加入了50g硝酸钾溶解31.6g,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加热到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50g,所得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硝酸钾共80g,50℃时100g水中要溶解85.5g才饱和,④中溶液不饱和;然后将④中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所得溶液⑤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④中已经溶解了80g硝酸钾,所以再加入5.5g即可得到饱和溶液,所以加入6g硝酸钾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正确

16.氯化钠的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主要有四步实验,如图:

①下列关于步骤Ⅱ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②操作Ⅲ中,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和_____;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填字母)。

A 先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

B 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

A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烧杯未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C 用量筒量取水时采用俯视方法读数

D 称量药品时

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了

游码

④若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加水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