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7893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 溶液.docx

中考化学二轮专项复习溶液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2.化学课本上有许多图表资料,使用图表获取信息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能力。

下列对课本图表资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

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炉具上的油污溶解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6.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

8.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9.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

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

10.下列物质少量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硫酸铜C.浓硫酸D.大豆油

11.T0C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

12.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现象最相似的是(  )

A.CaO,NaOHB.NaCl,FeCl3C.CaCO3,Na2CO3D.KNO3,NH4NO3

13.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二、填空题

14.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实验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

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3.2mL水

3.2gNa2CO3固体

20

24.3(t1)

35mL稀盐酸

3.2gNa2CO3固体

20

25.1(t2)

35mL水

2.5gNaHCO3固体

20

18.5(t3)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6.2(t4)

(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

Na2CO3溶于水________热量,NaHCO3溶于水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热量,根据t4

NaH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15.(3分)如图是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200g0.9%的医用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2)由图可知,℃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3)欲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1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2)t2℃时,将50克

甲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至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依据图一分析下列问题:

5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  (填写物质化学式)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  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依据图一分析,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  再过滤的物理方法.

(4)如图三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二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  的现象.

1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性。

(2)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

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20℃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

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四、推断题

20.在40g15%的氯化钾溶液里加入10g水或10g氯化钾,试求两种加入方法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则:

①已知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则2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②又加入的30克硝酸钾只能溶解11.6克;③加热知50℃时,50克硝酸钾

全部溶解;④再加3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因为在50℃时,其溶解度为85.5克;⑤降温至20℃时,由晶体析出,只能溶解31.6克A、由以上知,④中的溶质为80g,在50℃时,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克,所以应在加5.5克,达到饱和,故A错误;B、②中溶质为31.6g,③中的溶质是50g,⑤中的溶质是31.6g,所以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C、由以上分析知,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④→⑤可析出的晶体为:

80-31.6=48.4g,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2.A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但不能判断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错误,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正确,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故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正确,故选A

考点:

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溶解度曲线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故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渍,故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正确,C、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炉具上的油污去除,是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溶解,错误,故选D

考点:

溶液、乳浊液,酸、碱的化学性质

4.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是不一定的叙述,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是不一定的叙述,如果改变温度溶液的质量就不变;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考点:

溶液的叙述

5.B

【解析】

试题分析: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

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g,故错误.故选B.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6.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故选B.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7.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采用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A错;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无此性质,B正确;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去除,C正确;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D正确。

故选A

考点:

有关溶液的说法

8.D

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开始升温阶段,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到一定温度后,继续升温,其溶解度逐渐变小,A错误;B项中,未说明两种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是否为饱和溶液,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多少,B错误;t2℃时,100g水中溶解agMgCl2恰好达到饱和,即此温度下,(100+a)g溶液中含有ag溶质,C错误;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升高温时,其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D正确。

故选D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9.D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故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正确;B、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正确;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含有硝酸钾的质量是1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110g/220g×100%=50%,正确;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由于没有指明所含溶质量的多少,无法判断哪种物质首先达到饱和,先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是NaCl,错误;故选D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A、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B、硫酸铜溶于水,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C、浓硫酸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D、大豆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错误;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故选D

考点:

溶液的组成特征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即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变小;由于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解度不变,由于有固体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故选D

考点:

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为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故将这两种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氢氧化钠全部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不能全部溶解的是氢氧化钙,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B、氯化铁溶解在水中,形成黄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C、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现象不同,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和硝酸铵均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均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将这两种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现象学最相似,故选项正确.故选:

D.

考点:

酸碱盐的溶解性;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硝酸钾部分溶解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选项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股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选C

考点:

有关溶液的计算

14.

(1)放出吸收

(2)放出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

Na2CO3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即Na2CO3溶解时可放出热量。

NaHC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即NaHCO3溶解时可吸收热量。

(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根据t4

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吸收热量。

考点:

数据分析、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

15.

(1)1.8g

(2)t1(3)降温结晶

【解析】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溶质NaCl的质量=200g×0.9%=1.8g

(2)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表示的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由图可知,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3)从图中可看出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大,故要结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6.

(1)50g(若未写“g”不得分)

(2)20(3)丙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

(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2)t2℃时,将50克甲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125×100%=20%;(3)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至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物质,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7.

(1)36;

(2)<

.(3)蒸发结晶.(4)变浑浊.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一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4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NaCl得到饱和溶液;另一种物质的溶液中再加入45.5g该溶质,溶液恰好饱和;若将温度都降到20℃,氯化钠和硝酸钾都仍然是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先蒸发结晶再过滤的物理方法.(4)由图二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0℃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能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8.

(1)吸附

(2)32H2O2H2↑+O2↑

(3)450(4)

【解析】

试题分析:

(1)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时水中要加明矾,作用是明矾溶于水形成

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过滤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过滤只除去了难溶性物质,要用活性炭吸附水的颜色和异味;

(2)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

2,质量比为4:

32=1:

8;

(3)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那么300g×25%=10%X,X=750g,加水的质量=750g-300g=450g;

(4)根据试管中固体的溶解情况可知,A中有固体剩余,B中固体完全溶解,即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而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那么20℃

考点:

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溶解度曲线

19.40g不饱

和降温或加溶剂<

【解析】

(1)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根据溶解度为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所以若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则能够全部溶解,且还不饱和,所以此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从溶解度

曲线可以得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向其中加入水或是降低温度;

(4)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可以知道甲析出的晶体更多,乙没有固体析出,故甲溶液的质量要小于乙溶液的质量;

20.12%;32%

【解析】涉及到一些概念的计算,即只要紧扣概念的含义,就可得到相对应的计算方法。

当然,审题时不可忽视题中所给出的每一个量本身的含义。

本题中原有的40g指的是15%的氯化钾溶液,其中所含的溶质应为40g×15%=6g,而加入10g水后,溶液质量增加了10g,但溶质质量并没有改变,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而当在原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钾时,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了

10g,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