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64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docx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

语文高考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

指导思想:

查漏补缺,攻破难点,狠抓热点,强化训练;

调节心态,沉着应考。

提纲

一、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

1、字音:

近10年高考字音题汇编2、字形:

高考字形范围(分级版)——最常见的100个错字

3、高考判断和修改语病的基本原理与简洁方法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题的六大置疑点

5、近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文学常识题汇总

6、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

7.近3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分类解析8、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巧

三、现代文阅读

9、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中的偏向及对策10、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及规范

11、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经两届高三磨砺而成)

四、作文

12、高考临考100天作文急救策略13、2007年高考六十四个热点话题

五、高考语文考前答题指导及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

14、高三语文教师最后一课的叮嘱

15、高考作文临考应急措施

2、字形:

高考字形范围(分级版):

最常见的100个错字

2005年出现了36个,2006年出现了30个

⒈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          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唆        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

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

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

89.醮(蘸)水        90.蜇(蛰)伏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

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3、高考判断和修改语病的基本原理与简洁方法

句子是一根自行运转的光滑圆转的链条,就像运行中的自行车的链子。

从语言的构成单位看,句子是这样一根链条:

句子=词+词+词+……。

从语言的结构形式上看,句子是这样一根链条:

单句=(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复句=单句+单句+……,也就是,复句=[(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语言的链条要运转自如,要求链条的每一个环扣,也就是“词”,是合适的,要求环扣与环扣之间,也就是“词”与“词”之间是连贯一致的,运转起来流畅无阻。

用判断和修改语病的术语表达为:

第一,要求句子里的每一个词是恰切的。

第二,要求句子里的前后词语之间是连贯一致的。

第三,要求句子里的前后词语之间的连接是清晰有序的。

第四,要求句子里的前后词语之间的连接是完整无缺的。

由此,我们可以把判断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理简洁地表达为,“保持句子内部前后表达的一致性与完整性”;把判断和修改句子语病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检查句子里单个的“词”是否“恰当”;第二步,检查单句内部“词”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第三步,检查前后句子之间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

下面分步骤细说。

第一步,检查句子里单个的“词”是否“恰当”

这里分四种基本情况。

第一种情况,使用场合恰当。

如“岁月”、“人类”是集合概念,不能用具体数目来修饰,不能说“三十多个岁月”,“三十多个人类”。

比如,“对”、“对于”大都数情况能通用,但当“对”表示“对待”和“向”之意时,不能换成“对于”,如,“组织上对他真是做到仁至义尽了。

”“她战胜了疼痛,对伙伴们笑了笑。

”前一句的“对”是“对待”之意,后一句的“对”是“向”之意,这两句中的“对”不能换成“对于”。

再如,“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都是用来描述“夫妻深情”的,不能用于其他场合,不能说,“男女同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第二种情况,情感色彩恰当,褒义词用在褒义语境,贬义词用在贬义语境。

如“不刊之论”是褒义词,指“好得不能改动的言论”,就不能说,“这篇文章糟糕透顶,真是不刊之论”;“侧目而视”是贬义词,指“斜着眼睛看,对人又畏惧又愤恨”,不能说,“大家对他非常敬佩,常常侧目而视”。

第三种情况,表意程度恰当。

表意程度高低要与相应的情景一致。

如,“排山倒海”是一个描绘力量、气势非常大的词语,不能用于力量、气势很弱的情景,比如“小鸡们以排山倒海之势飞过水沟”。

第四种情况,语体色彩恰当。

该通俗的时候用俗语,该典雅的时候用书面语,公文用公文语体,文学作品用文学语言。

如,“妈咪”是小孩口语用词,不能用于中老年人称呼老母亲的时候。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情况高考病句试题基本不考,只是写文章注意就行了。

下面看一个实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这是1994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正确答案是D。

A词语使用场合不当。

“岁月”是个集合名词,不能用具体数目来修饰;B词语情感色彩不当。

“染指”是个贬义词,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不能用于体育竞赛中夺金争银。

C词语表达程度不当。

“造诣”指学问、艺术修养很高的境界,“功课成绩好、发表几首诗”远远不够。

句子内部单个词语使用不当,修改的办法是换用相应的恰当的词语。

第二步,检查单句内部“词”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这里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单句主干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

单句主干指主语、谓语和宾语,或者说主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部分的中心词、宾语部分的中心词。

我们必须注意:

由于主干前后加了较多修饰词,我们可能找不准甚至找不出主干,查找主干连接的问题难度加大,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中心语,那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首先必须找准和找出主干,然后逐一检查主干的并列项之间的搭配是否连贯一致。

典型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主干缺少必不可少的部分、主干搭配不当。

我们结合一道试题来体会其中的复杂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

正确的答案是C。

A第二个分句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宾语部分是一个单句,该单句的谓语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动词构成,粗看动宾搭配没有语病,细看发现其中一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提高”不能搭配“人员”。

B粗看没有语病,细查发现,由于“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整个句子没有了谓语,因此要去掉其中的“的”。

D更复杂了,主干残缺,修饰语也残缺;主干部分,“精简”缺了宾语中心语“机构”,修饰语中,“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作定语,缺了助词“的”,“包括”缺了相搭配的词语“在内”。

这类语病修改的办法是“补”和“换”,补上残缺的,把不合适的换成合适的。

第二种情况,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包括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心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

常出现的问题是修饰不当、修饰顺序不对、修饰语没有修饰对象。

修饰不当可以分近距离修饰不当和远距离修饰不当两种情形。

近距离修饰不当比较容易检查,如“吃饭的碗”,一看就明白修饰不当;远距离修饰不当较难发现,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往远处检查。

如1994年的全国语文高考的一个病句,直到现在可能有人还是找不到语病到底出在哪里,这个病句为,“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语病在状语对中心语的修饰不当。

但由于状语和中心语都有并列成分,语病隐蔽其中,查找起来破费脑筋。

这个句子有两个介词结构的状语、两个宾语,“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和“详细的规定”、“深刻的说明”,语病出在“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与中心语之一“详细的规定”的修饰不当。

修饰顺序不对有两种典型情况,一是修饰语的位置不当会产生歧义,二是介词短语的修饰位置不当。

修饰语的位置不当产生歧义,又分定语产生歧义和状语产生歧义两种情形。

如,“局长来到八一学校检查工作,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趁总经理不在,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前一个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会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领导来自几个不同的学校”,另一种理解是“这个学校的几个领导”,相应定语“几个学校的”位置不当;根据句意,应该取后一种理解,为消除歧义,原来的定语调整为“学校的几个”。

后一句子的状语“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会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他一个人偷偷地办事”,另一种理解是“他和副总经理一起偷偷地办事”,根据句意应取后者,应把状语的顺序弄得清晰一些,在“背着总经理”后加一逗号。

介词的修饰位置,常考几个容易混淆的介词,“对”、“对于”、“关于”。

“对”和“对于”,都是主动意义所涉及的对象,要跟在主动者之后,不能跟在被动对象之后,如,“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对于我们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对于”用错了。

这个句子换成主动形式是,“我们需要明确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主动者是“我们”,被动对象是“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因此,“对于”不能接在“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之后。

改正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主动者做主语,二是把“对”、“对于”换成“对……来说”。

“关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与主动者不构成“施动”“受动”关系,所以不能放在“主动者”之后构成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而应前置。

例如,“报纸关于减肥的问题作了报道。

”应改为,“关于减肥的问题,报纸作了报道。

修饰语是否缺了修饰对象。

词与词的连接中,中心语可以没有修饰语,但修饰语不能没有中心语,没有中心语,修饰语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

例如,“他有一个水灵灵的妹妹,有一个聪明、大方、小巧、机灵、自然。

”后一单句缺了中心语“妹妹”。

这种情形常常结合句子主干来考查。

第三种情况,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

单句内部词语的连接,除了主干连接、修饰语中心语连接外,还有若干修饰语或中心语、关联词语的连接,我们简单地称为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

1,相同或相近语义是否构成重复,包括同义词或近义词构成的语义重复和大小概念并列构成的语义重复。

前者如“非常厉害之极”,“非常”与“极”构成语义重复,又如“胜利凯旋归来”,“凯旋”就是“战胜归来”之意,与“胜利”、“归来”都构成语义的部分重复;后者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文教工作者”是大概念,包含“中小学教师”,二者构成语义的部分重复。

例如: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业生产不能违反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B,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C,我们沿着澜沧江边的一连串村寨进行了一次远足旅行。

D,我国80年代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办,被誉为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

正确答案是D。

A“经济规律”隶属于“客观规律”,大小概念并列构成语义重复;B“文物”和“古建筑”大小概念并列,构成语义重复;C“远足”和“旅行”语义相近,构成重复。

修改语义重复语病的方法是:

纯粹是毫无深意的语义重复,则去掉其中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如果要强调其中某一语义,则在要强调的词前加上表示强调的词语。

上例中A改为“农业生产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尤其使经济规律”,B改为“文物(包括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C去掉“远足”、“旅行”中的一项。

2,对等位置的词语顺序是否恰当。

同是修饰性词语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规范,典型的考题是1992年全国语文高考的语序试题,“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的语序是,“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其中蕴涵的修饰语语序规范是“领属性的词语+指示代词或数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

一般说来,语序的变化会产生修饰关系的变化,以修饰关系的疏密决定位置的远近,关系越密挨得越近。

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彩陶器皿,所绘的花纹变化多端,绚丽多彩。

”“在距今6000年左右”是直接修饰“彩陶器皿”的,要放到“彩陶器皿”之前。

此外,有递进关系的词语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他能领会并运用这一原理。

”“领会并运用”的前后位置不能调换。

3,对等位置的词语是否连贯一致、完整无缺。

汉语重要特征之一是对称性,无论节奏上还是语义上都讲究对称,不少关联词语、修饰性词语会成对出现,如,“以……为……”,“不是……而是……”,“不管……都……”,“尽管……却……”,“不……不……”,“货真价实”、“两败俱伤”等等,这时就必须做到前后一致,完整无缺,二者变一或缺一不可。

常考的两种情形是关联词语的一致与完整、否定肯定的一致与完整。

否定肯定的一致与完整有两种常考的形式,一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混乱,一是肯定否定的不对称造成表意不完整。

前者如,“他是一个优秀学生,谁也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个优秀学生。

”后一分句三重否定使语意变成了“他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整个句子前后矛盾。

后者如,“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语部分是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谓语部分只有肯定一个方面,不对称。

下面看一道试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才能做好。

B,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C,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正确答案是B。

A关联词语不一致,“只要……就……”,“只有……才……”;C“忌”是“不可”之意,与后面的“不可”构成否定之否定,双重否定弄反了该表达的语意;D“无时无刻不忘”,双重否定之后,变成了“时时刻刻忘记”,与后面“积累大量的资料”不一致。

这类语病改正的办法是:

严格配套,前后一致。

A改“只要”为“只有”,C去掉“不可”,D改“无时无刻”为“时时刻刻”。

第三步,检查单句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前后分句是否清晰有序。

前后分句间连贯不能做到清晰有序的毛病,通常叫做句式杂糅,本来应该是两个句子,先说一个,再说另一个,但偏偏把两个句子连接成一个句子。

如,“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个句子应该拆成两个前后有序、连贯一致的分句,“雷锋同志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

第二种情况,前后分句意义不连贯,整个句子表意不明白不完整。

如,“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前后两个分句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连接,清楚地表明两个分句意义上有递进关系,但是前一个分句讲“加快绿化建设”,后一个分句讲“种下的是什么树苗”,前后说的不是同一回事,更谈不上意义上的递进了,所以前后分句都缺了与之相关联的分句,表意不明白也不完整。

第三种情况,叙述角度是否一致。

前后几个分句的叙述角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几个分句叙述的角度各异,就容易产生混乱,让读者前一会儿想到说的是这一回事,过一下又想到另一回事,阅读起来不流畅。

常考的有两种情形。

1、人称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首先是说事与说人区分开来,说人用人作主语,说事用事作主语,不要前一分句用人作主语,后一分句变成用事作主语,后者相反;其次,说人时保持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以及单数人称与复数人称的连贯一致,别中途换人称。

2,主动、被动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从主动角度叙述,那就前后分句都是主动角度;从被动角度叙述,那就前后分句都是被动角度。

下面看一个实例: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B,灵芝姑娘牵着她的小鹿,喂饱了山上的灵芝草,饮足了灵芝泉里的泉水。

C,今天我们去参观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走在半路上,忽然下起雨来,路滑得很,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了个四脚朝天。

D,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正确的答案是A。

B第一个分句叙述角度是人,第二个分句的叙述角度变成了“小鹿”,而且是被动形式,第三个分句的叙述角度是“小鹿”,变成了主动形式,三分句的叙述角度都不一致。

C第一个分句的叙述角度是复数人称“我们”,到了第三个分句叙述角度变成了“天气”,第四个分句变成“道路”,第五个分句以后变成“我”,叙述角度变了四次。

D第二个分句的宾语是一个复句,本来的叙述角度都是“你”,但第一个分句把“由于”放在“你”之前,从语意的连贯角度看,第二个叙述角度应该不是“你”了,如此造成了前后叙述角度的不一致。

结论:

根据上面的阐述,判断和修改语病的基本原理和简洁方法,可以概括为“一条链”、“一原则”、“四要点”、“三步骤”、“七方向”、“十九法”。

一条链:

句子是一根自行运转的光滑圆转的链条。

一原则:

保持句子内部前后表达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四要点:

恰当、一致、有序、完整。

三步骤:

第一步,检查句子里单个的“词”是否有问题。

第二步,检查单句内部“词”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第三步,检查单句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七方向

连通“四要点”和“三步骤”,可以得出以下七个方向(空白栏表示可以成立;斜划线栏表示不必考虑):

恰当一致有序完整

单个的词单句内部的词单句之间

十九法

根据历年高考命题情况,我们重点考虑十九个方面的问题,编为十九法:

词一级

1,查词语使用场合是否恰当。

2,查词语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3,查词语表意程度是否恰当。

单句一级

4,查主干是否缺少必不可少的部分。

5,查主干是否搭配不当。

6,查修饰语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恰当。

7,查修饰语的不同位置是否产生歧义。

8,查介词短语的修饰位置是否恰当。

9,查修饰语是否缺了修饰对象。

10,义词或近义词是否构成语意重复。

11,查大小概念并列是否构成语意重复。

12,查对等位置的词语顺序是否恰当。

13,查关联词语是否连贯一致、完整。

14,查多重否定是否和要表达的语意一致。

15,查肯定否定是否对称一致。

复句一级

16,查前后分句意义是否连贯,整个句子表意是否明白完整。

17,查前后分句是否清晰有序。

18,查人称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19,查主动、被动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本篇所说基本原则与方法适用于高考病句判断题、成语使用对错判断题、句子衔接、语言运用题以及作文。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题的六大置疑点

作者: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一中于海生

自1999年起至2003年高考语文没有考标点符号,因而部分教师与考生对标点符号的复习也就随之忽略。

而2004年的考试说明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这也就是说,自2004年起每套考卷上均有可能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试题,然而在16种标点符号中,重点考查“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四种句内点号以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五种标号。

为了方便考生准确复习,笔者结合高考卷或模拟测试题对六处八处易混淆或易出错的地方给以归纳解析。

  一、从括号和破折号的异同置疑

  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当解释说明的词语比较重要,并且是稳重的一部分时,必用破折号,而且破折号间的句子要读出来。

括号内的解释就没有破折号出的重要,一般不必读出。

  

(1)、任何一门理论学科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工作。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历城---人。

  【分析】:

(1)、

(2)中的前后括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它的实际应用也许根本无法预见”、“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均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很重要,中间的句子要必须读出读出来。

而(3)中的破折号应该为左右括号,因为“现在山东省历城”仅是对“历城”的一个普通解说,不必读出。

  二、从冒号和破折号的异同置疑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用法容易与冒号中的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具体说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时应用破折号,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时应用冒号,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依然完整,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意不完整。

  (4)、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5)、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英、程子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