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3699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ppt

第三章效用论,本章框架,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预算线第四节消费者均衡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上一章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但并没有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的背后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

作为上一章的深入,本章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此推导出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消费者的市场行为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于是我们就从效用问题的讨论开始。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1、欲望欲望:

是指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是多种多样的。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

马斯洛将欲望分为五个层次,欲望的五个层次

(1)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受剥削、失业等。

(3)社会的需要心理需要。

如感情、爱情、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人颐-打油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2、效用,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消费者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主观满足程度。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是:

(1)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2)清心寡欲,效用萨缪尔森提出:

幸福=欲望,最好吃的东西,兔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兔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

”兔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

“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

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是桃子!

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兔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

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一种心理感受。

偏好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评价不同。

因此,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

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

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

”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

富人心中暗自得意。

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

它居然是穷人用过的那只旧木碗!

说明:

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关于效用的几点说明,1、理解效用含义时,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

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实际是个主观判断,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同一物品有无效用或效用大小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

3、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4、效用可正可负。

与效用概念意义相反的一个概念是负效用,是指某种商品所具有的引起消费者不舒适感或痛苦的能力。

(多选)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下面关于消费者欲望的论述正确的是()。

A、欲望是指想得到却没有得到某种物品的一种心理状态B、关于消费者欲望的探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C、欲望具备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方面D、欲望具备普遍性答案:

全选,(单选)某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愿望甚于一单位Y商品的原因是()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B商品X的价格更低C商品X紧缺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解答:

A,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效用评价,1、基数效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这一概念。

基数效用论是早期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基数的理解:

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如:

1,2,3,4,5,6,基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a.可以具体衡量;b.可以加总求和;c.可以进行效用量之间的比较,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2、序数效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序数效用逐步被西方经济学家们所采用。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序数的理解:

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数(表示顺序或等级),如:

第一,第二,第三,,序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认为效用如同美、香等概念,a.其大小无法进行具体衡量,是一种心理现象;b.不可以加总求和;c.不可以进行效用量的比较;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的顺序。

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

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两种理论从思路、方法上均不同,但二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本节先介绍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下节再介绍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运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1、总效用(TotalUtility)-TU含义: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

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效用函数表达式为:

TU=f(Q),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令Q0,则边际量定义:

边际量与弹性的区别,1、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边际量是描述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因变量n个单位的变化,是描述绝对变化的。

2、弹性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弹性是描述自变量变化1%引起因变量x%的变化,是描述相对变化的。

曲线图:

1)TU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MU递减。

2)当MU0时,TU呈上升趋势当MU0时,TU呈下降趋势当MU0时,TU最大值3)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U曲线先上升后下降。

根据表格绘制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春晚小品吃面条。

二是从经济物品的多用途角度讲,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a:

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成反比。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b:

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这一次馒头的边际效用从10到-10,下一次,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又恢复如旧;c:

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量少,边际效用大,价格高,反之则低。

旺旺饼,有个人肚子饿极了,就去买了块旺旺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觉得,从来没有食物有这样的美味可口。

他立刻又去买了六块饼,一只又一只地吃着。

奇怪的是,饼的味道一块不如一块。

吃到第六块的时候,他觉得肚子还饿,于是又啃起第七块饼来。

可是,第七块饼刚吃了一半,它就觉得肚子饱了。

他心里后悔不迭,懊恼地说:

“如果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那六块饼呢?

”,其他事例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

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

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

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

“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美国科幻电影票房收入逐年下降(随着科幻电影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逐步降低,边际效用减少)。

(多选)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

A、边际效用不可能为负值B、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同方向变动C、对于通常情况来讲,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答案:

CD,(单选)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产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答案:

C,4、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含义: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货币收入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

注意:

基数效用论认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不同收入的人来说,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同。

“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所支出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

由此,货币的边际效用便是一个不变的参数。

5、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是指在消费者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多种商品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意味着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的能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2)消费者均衡前提假设:

第一,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

第三,商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第四,消费者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

3)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购买这些商品所支付的价格之比相等。

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

均衡条件表示,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两种商品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最后一单位消费中得到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价格;当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支出,而且,当消费者花费每一元钱所得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的证明,MUxMUy1.如果:

,增加X减少Y的PxPy购买MUxMUy2.如果:

,增加Y减少X的PxPy购买,6、需求曲线的推导,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概念,我们就能推导出消费者对某一特定商品的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价格(P):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

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具体地说,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所愿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相反,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则消费者所愿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进一步地,结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

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均衡者均衡的条件可以写为:

MU/P=,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该式还意味着:

由于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

于是为了保证该均衡条件的实现,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P必须应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需求曲线Qd=f(P)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即Qd与P成反方向变动。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定义: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

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是消费者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改善,消费者剩余的表示方法,1几何图形法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2数学解析式表示法令反需求函数Pd=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需求函数Pd=f(Q)在0至Q0区间的定积分减去P0与Q0的乘积。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注意,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

案例,假设在拍卖会上有一张崭新的猫王首张专辑进行拍卖,你和三个猫王迷(张三、李四、王五)出现在拍卖会上。

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

四个人的支付意愿分别为:

你愿意花1000元,张三愿意花750元,李四愿意花700元,王五愿意花500元。

卖者为了卖出这张专辑,从100元开始叫价。

由于你们四个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要多的多,价格很快上升。

当卖者报出800元时,你得到了这张专辑。

你本来愿意为这张专辑出1000元,但是却实际只付出800元,因此得到了200元的消费者剩余。

例题1消费者剩余意味着()。

A消费者得到了实际货币利益B消费者支付的货币额比他愿支付的数额小C消费者获得的效用超出他原本预期的效用D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比他原本打算购买的多答案:

B,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者的基本分析,一、关于偏好的假定1、消费偏好的概念:

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

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

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效用水平的评价。

2、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偏好的完整性。

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

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

即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偏好的可传递性。

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必有对A的偏好大于C。

偏好的非饱和性。

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这里的商品为正常品,而不是令人讨厌的商品。

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5支钢笔,6支铅笔)(4支钢笔,6支铅笔)特别注意:

偏好不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水平,只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程度。

习题,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究其原因是因为()。

A、商品A的价格最低B、商品A紧俏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该消费者而言,商品A带给他的效用水平更高答案:

D,2、(多选)序数效用论对偏好的假设包括()。

A、边际效用递减B、完备性C、传递性D、不饱和性E、边际替代率递减答案:

BCD,二、无差异曲线(假定只消费两种商品),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并用以解释需求曲线成因的主要工具。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

1、概念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

线上任何一点表示商品X与Y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相同,所以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曲线。

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

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不同,但效用水平相同。

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效用函数:

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0是常数,表示不变的效用水平。

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每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效用水平。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B,A,C,同一坐标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小;反之效用越大,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O,习题,1、若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发生了变化。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C、商品的价格D、购买的商品数量答案:

B,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同D、效用水平相同,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答案:

B,3、(多选)如图所示,为三条无差异曲线,比较曲线上各点的效用正确的说法有()。

A、EAFB、ABDC、ABCDD、FAEE、EAF答案:

BD,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似)。

例:

用人民币换面包。

买第一个:

愿花8元;买第二个:

愿花6元买第三个:

愿花5元;买第四个:

愿花4元买第五个:

愿花3元;买第六个:

愿花2元结论:

随着面包消费数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数量逐渐减少。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2)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物以稀为贵。

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消费者通常都是用自己富有的产品来换取自己短缺的产品。

3)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几何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递减也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在减小。

这样,无差异曲线的左上段斜率较大,从而比较陡峭,而其右下段斜率较小,从而比较平坦,这样两部分曲线结合在一起,曲线自然就凸向原点。

1)完全替代: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MRS12=常数,例如:

1张百元钞票2张五十元钞票之间效用是无差异的,两者总能以1:

2的比例相互替代。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2)完全互补:

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

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水平部分:

边际替代率为0垂直部分:

边际替代率为只有在直角形的顶点,眼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1:

2,对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

例如:

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个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

某位消费者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必喝一杯豆浆,对于多出来的豆浆或油条都会被扔掉,由此可知()A他关于这两种食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B他不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C他关于这两种食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D以上均不准确,答案:

C,练习,第三节预算线,预算线:

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A点:

全部收入买X1,无法买X2B点:

全部收入买X2,无法买X1,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X1、X2两种商品组合不同,但支出相等。

预算线方程-函数形式,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两种商品数量分别为X1和X2两种商品价格分别为P1和P2,预算线方程,两点说明1、预算线以外空间:

消费者利用全部的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预算线以内空间:

消费者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后还有剩余;预算线上:

刚好花完所有钱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

2、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差别无差异曲线反映消费者主观上对不同产品组合的偏好,即愿意买什么;预算线则反映消费者客观上能够买什么。

二、预算线的变动,1、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变化预算线会发生平移,斜率不变,只是截距变化。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平移。

2、消费者收入不变,两商品价格P1、P2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发生平移,斜率不变,截距变化,P1、P2同比例下降,两商品数量增加,AB右移。

P1、P2同比例上升,两商品数量减少,AB左移。

图形同上,3、消费者收入I不变,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4、收入I和两商品价格P1,P2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变。

这是因为,此时预算线的斜率不会发生变化,其截距也不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是不变的。

练习,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解答:

D,2、如果两种商品的组合点再预算线的左下方,则消费者()A花光了全部收入B没有用完全部收入C不确定D效用最大解答:

B,3、表示消费者花费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各种可能性组合的曲线叫做()A生产可能性曲线B无差异曲线C需求曲线D预算线解答:

D,4、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答案:

A,5、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是因为()。

A商品x的价格上升;B商品x的价格上升,商品y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收入下降;D商品x的价格不变,商品y的价格上升。

答案:

D,第四节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见右图,

(1)把钱花光,买到商品的最大数量

(2)追求最大的满足,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1、最优购买行为需满足条件第一:

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最大效用;第二:

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算线上。

B,由图可知: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X1*,X2*),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AB)所能实现的最大效用(U2),为什么?

对于U1而言,由于U1U2,既定收入水平无法实现,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效用最大化(最优商品组合)均衡条件:

消费者主观的商品交换率(边际替代率)等于市场上客观的商品交换率(即相对价格);预算约束下,MRS12等于两商品的价格比。

序数效用者所得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与基数效用论者所得出的均衡条件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

从消费者均衡的图形(P74,3-11)可以看到:

在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时,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却保持不变。

按照基数效用论者的观点,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的绝对值必定是相等的,即:

用MU1和X2除以两边,可以得到: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前面讨论的消费者均衡点是在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商品的市场价格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均衡点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