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74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

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研读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汉武帝有何烦恼呢?

西汉初年:

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的统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了,无力与中央抗衡。

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反而对皇帝感恩戴德。

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王国问题,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研读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又为何而烦恼呢?

汉朝初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怎么实现思想一统于皇帝呢?

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条妙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

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

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

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不好。

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

汉武帝还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但“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文化专制的一种表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盐铁专卖

材料研读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

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

吴、邓钱布天下。

译文:

文帝时,人们可以随便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刘濞垄断了煮盐业,邓通垄断了铸钱业,山东奸猾之徒齐聚刘濞帐中,秦、雍、汉、蜀贪鄙之辈依附邓通麾下。

刘濞、邓通的钱遍布天下。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

同学们想一想,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种状况对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多掌握在豪强手中。

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造成农业荒废,经济混乱,财政亏缺的状况。

对,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富商大贾手中,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部分不法豪强,利用手中的财富,对抗中央,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呢?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通过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措施,汉武帝终于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的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而今,饱经沧桑的华夏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板书设计】

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

 

政治上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思想上

 

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

经济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

(1)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

其原因是()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行“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在地方设省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5.向汉武帝建议颁布“推恩令”的是()

A.主父偃  B.晁错  C.董仲舒  D.张良

6.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

7.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设立()

A.司隶校尉B.郡C.县D.刺史

8.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

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10.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景帝

C.汉武帝D.汉光武帝

12.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3.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实行()

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

14.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15.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

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措施。

2.通过评价汉武帝,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感知汉武帝为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

汉武大帝视频

教师: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合作探究:

展示:

人物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第三子。

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时五十五年,是与清朝康熙和乾隆相比在位时间排名第三位的皇帝,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

(视频)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大一统?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通过汉武帝的几个烦恼,来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烦恼一: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问:

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怎么办?

政治方面

1.颁布“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A.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图讲解什么是推恩令

B.小组讨论:

“推恩令”妙在哪儿?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烦恼二

当时京城的有些百官和皇族时不时的干些违法犯纪的事情,封国势力的削弱使郡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这些都使汉武帝不安起来。

想一想:

怎样才能了解官员和王族的动向,使他们忠诚自己和不敢贪赃枉法、欺下瞒上呢?

2.建立刺史制度

A.含义: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B.展示《汉代刺史制度图》,明白刺史权力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地主豪强。

烦恼三:

道家代表:

陛下万岁!

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

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

法家代表:

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现在有些人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应该制定严厉的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儒家代表: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

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

用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问:

假如你是汉武帝,该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呢?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播放视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看,知道汉武帝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方面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主要内容: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B.师介绍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见幻灯片)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乡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C.根据材料,学习汉武帝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

(1)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2)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儒士中选拔官员

D.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1.汉武帝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后世封建王朝的正统地位,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培养了大批儒学人才。

烦恼四:

材料一: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

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

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

----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问:

私铸钱币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私铸钱币造成币制紊乱,物价上涨。

问:

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经济方面;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

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是我国发行最成功的长寿钱。

烦恼五:

材料二:

汉初盐铁采取放任政策,当时所谓富商大贾,很多都是靠冶铁煮盐致富的,而盐铁之利在诸侯王国,更容易引起政治上的危机。

譬如吴王招徕流民,煮海为盐竟至叛乱(七国之乱)

——<<浅谈汉武帝的盐铁专卖制度>>

问:

盐铁私营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盐铁私营引起政治上的危机

问:

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A.汉武帝时,由于政治,军事及财政上的需要,开始实施煮盐、冶铁及铸钱等手工业全部官营和禁止私营的政策,并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

盐铁官营制度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也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负担加重。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考:

汉武帝的这些经济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经济措施,西汉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堪称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此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B.师生一起总结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所带来的作用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从此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C.国人眼中的汉武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与荣耀,

他奠定了一个民族鼎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他使“汉”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带领我们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

四、知识小结(见幻灯片)

五、课后活动:

(教材57页)1、材料分析: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必做题配套练习

选做题评价汉武帝

板书设

政治:

1.“推恩令”的实施

2.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经济:

1.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平抑物价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