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4020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药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化.docx

《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化.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化.docx

药化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

(1)异戊巴比妥

Ø作用:

镇静、催眠、抗癫痫、抗焦虑

Ø镇静药:

使服用者处于安静或思睡状态的药物。

Ø催眠药:

引起类似正常睡眠状态的药物。

按结构分类

Ø1、巴比妥类(20世纪初)-----异戊巴比妥

Ø2、苯二氮䓬类(20世纪60年代)-----地西泮

Ø3、新型镇静催眠药(20世纪90年代)-----唑吡坦

添加氢

Ø定义:

经过加氢使环双键饱和了的氢。

Ø表示方法:

由定位号和H,加上圆括号组成,紧接在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Ø与额外氢相区别

性质:

1、弱酸性

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形成烯醇型,呈现弱酸性

Ø与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形成钠盐,水溶性强,供配制注射液用。

Ø钠盐注射液液呈碱性,勿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2、水解性:

酰脲结构易水解,其钠盐水溶液放置易水解放出氨气.

•水解速度与温度、pH有关:

–pH↑,水解↑

•3、与重金属(铜、银等)形成盐-----可用于鉴别

•a.吡啶硫酸铜反应:

•巴比妥类药物与吡啶-硫酸铜试液反应,显紫色。

•含硫巴比妥反应后显绿色。

•b.银盐反应

•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生成银盐沉淀

•代谢部位:

肝脏

•代谢途径:

5位取代基的氧化、环丙酰脲环的水解

构效关系: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镇静催眠作用的强弱和快慢与该类药物的解离指数pKa和脂水分配系数有关,作用时间长短与5位取代基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

1、解离度与药效的关系

2、脂水分配系数与药效的关系

1)R、R1总碳数以4-8为最好碳数超过8则产生惊厥作用。

R(R1)=H:

无活性

R,R1总碳数:

4~8

直链烃或芳烃:

长效

支链烃或不饱和烃:

短效

2)R2=甲基,可降低酸性和增加脂溶性,起效快

若在两个氮原子上都引入甲基,则产生惊厥作用

3)将C-2上的氧以硫代替,脂溶性增加,起效快

3、5,5-取代基代谢难易与药效的关系

易氧化,药物作用时间短;不易氧化,药物作用时间长饱和直链烷烃或苯环,不易被代谢氧化,难以通过肾脏排除,药效长;

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氧化代谢容易,药效短。

异戊巴比妥合成: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

苯丙二氮琸类——抗癫痫药

(2)地西泮(安定)

现已广泛用作催眠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较好的药物

化学名: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䓬-2-酮

安定

1,4-苯并二氮杂䓬

理化性质:

1、水解开环——遇酸或碱受热易开环(可逆性开环:

酸开环,碱闭环)

代谢部位----肝脏;催眠作用较弱,副作用小,半衰期短,适宜于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良者使用

构效关系:

1位引入甲基可增强活性,代谢脱去后,活性保留,杂环稠和,活性保持;3位被羟基取代,活性稍下降而毒性降低;七元亚胺内酰胺环为活性必需结构;并入四氢噁唑环,活性增强;7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能显著增强活性,减少1,2开环。

作用靶点:

选择性地与苯二氮䓬ω1受体亚型结合与ω2、ω3受体亚型亲和力很差

具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剂量小,时间短。

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

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较弱在正常治疗周期内,极少产生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

二、抗癫痫药

病因:

大脑功能失调综合症,由于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阵发性放电,并向周围扩散。

特点:

突然性短暂性反复性

类型:

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小发作(失神发作)

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作用:

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性,防止和控制癫痫的发作

结构分类:

一)酰脲类(巴比妥类和乙内酰脲类)

苯妥英钠:

控制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镇静作用小。

乙琥胺,小发作首选;三甲双酮,小发作,毒副作用大。

理化性质:

1.吸湿性和碱性,钠盐具有吸湿性空气中易吸收CO2,析出苯妥英,须密封保存。

2.水解性(环状酰脲结构)与碱加热,分解产生二苯基脲基乙酸,最后生成二苯基氨基乙酸,并释放出氨。

(可供鉴别)

3.与重金属成盐----鉴别反应

•加硝酸银试液,产生白色银盐沉淀

–不溶于氨溶液中

–巴比妥类产生银盐溶于氨溶液---区别

–与吡啶硫酸铜溶液作用生成蓝色络盐

–巴比妥类产生紫色络盐---区别

主要被肝微粒体酶代谢

•主要代谢产物无活性的5-(4-羟苯)-5-苯乙内酰脲

•约20%以原形由尿排出

•具有“饱和代谢动力学”的特点

作用:

治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

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一定的疗效;对小发作无效,甚至可能诱导小发作;也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及洋地黄引起的心律不齐。

(二)苯二氮卓类(氯巴詹)

适用于治疗对其它抗癫痫药无效的难治性癫痫。

(三)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理化性质:

在干燥状态及室温下较稳定;片剂在潮湿环境中保存时,药效降至原来的1/3

可能是由于生成二水合物使片剂硬化,导致溶解和吸收差所致;长时间光照,固体表面由白变橙黄色----避光保存。

作用:

对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综合性局限性发作,对小发作疗效差,对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的治疗优于苯妥英钠。

相关药物10位引入羰基,得到奥卡西平.奥卡西平的毒性低,不良反应小,耐受性更好

(四)GABA衍生物

加巴喷丁:

(五)脂肪羧酸类及其他类

三、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

不影响意识控制兴奋、躁动及幻觉、妄想等症状。

⏹病因:

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使脑部多巴胺过量或者是由于多巴胺受体超敏所致。

本类药物_多巴胺(DA)受体阻断剂:

爱的信号——多巴胺(dopamine)——“恋爱分子”

爱得痴迷——苯乙胺(PEA);爱的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你怦然心动;相思病的激素治疗——褪黑激素;失恋情绪的治疗——给我一杯“忘情水”,最好的“忘情水”可能是血清胺。

血清胺也称为5-羟色胺、血清素,足量的血清胺有益于稳定与放松情绪,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情,可以有效缓解失恋症状。

抑郁症是失恋造成的情感性精神病之一,其主要病征就是血清胺分泌减少。

实验证明注射血清胺可以使人从失恋的痛苦中迅速解脱出来

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自尊心决定谁先开口,

最后寿命和现实决定谁先离开谁先走。

按化学结构分类:

1、吩噻嗪类:

盐酸氯丙嗪

理化性质:

1、酸性及引湿性。

本品水溶液显酸性,5%水溶液的pH值为4~5,遇碱可生成游离氯丙嗪沉淀,故本品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构效关系:

N原子和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直链C原子是其抗精神病活性的基本结构特征;吩噻嗪环沿N-S轴折叠,两个平坦的苯环几乎相互垂直,母核2位引入吸电子取代基活性增强;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变性大,可为直链的二甲氨基,也可为环状的哌嗪或哌啶基,其中含哌嗪侧链作用较强。

吩噻嗪环上的N,S可用其它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

2、还原性:

吩噻嗪环易被氧化变色,所以其注射液变色较深,酸度降低,则不能使用。

•注射液中加入抗氧剂可阻止变色

–对氢醌

–连二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维生素C等

•通氮气等惰性气体

•遮光密封保存

3.鉴别反应本品水溶液遇氧化剂时氧化变色,加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结构而显红色与三氯化铁作用,显稳定的红色。

4.光化毒反应:

部分病人用药后在日光强烈照射下会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产生红疹,可能是吩噻嗪分解产生自由基与体内蛋白质作用所致。

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安定作用较强,本品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亦用于镇吐(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无效),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等。

2位的氯原子的作用:

引起分子的不对称性抗精神病作用药物的重要的结构特征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核一般失去氯,无抗精神病作用。

优势:

顺势

结构改造:

吩噻嗪环2位可用其它吸电子基团取代,吸电子能力越强,活性越强。

但若取代位置变为1,3或4位,则活性降低。

取代基一般按“-CF3>-Cl>-COCH3>-H”顺序使抗精神病活性变化。

如三氟丙嗪活性为氯丙嗪的4倍,乙酰丙嗪的作用虽弱于氯丙嗪,但毒性较低。

吩噻嗪环N10侧链的取代基进行改造

•当10位N原子与侧链碱性胺基之间相隔3个直链碳时作用最强,即为吩噻嗪类的基本结构。

•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常为叔胺,用其它碱性杂环代替二甲氨基,其中以哌嗪环的衍生物效果较好。

•运用前药原理,将侧链伯醇与长链脂肪酸成酯

因可延缓体内代谢,成为供肌肉注射的长效药物。

特别适用于服药不合作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2、噻吨类(硫杂蒽类)

3、丁酰苯类

4、二苯并氮杂卓类

氯氮平(1966年)二苯并二氮杂卓类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对DA受体和5-HT受体具有拮抗作用。

5、苯甲酰胺类

四、抗抑郁药

表现:

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行动减少,常伴有自卑、自责和自罪的感觉,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常有强烈的自杀倾向。

抗抑郁药又称情绪安定药、精神兴奋药

抑郁症的机制:

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浓度的降低有关;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

按作用机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NRIs)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s);其它类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作用机理:

抑制单胺类递质NE、5-HT等代谢失活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发展:

MAO-A选择性抑制剂)

(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

结构特征:

均有三环,并具有一叔胺或仲胺侧链

N,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f]氮杂卓-5-丙胺

理化性质:

1、稳定性2、代谢途径

作用机制:

抑制内源性生物胺(NE,5-HT)的重吸收

治疗:

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也可用于小儿遗尿。

(三)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盐酸氟西汀:

N-甲基-3-苯基-3-(4-三氟甲基苯氧基)丙胺盐酸盐

商品名:

“百优解”或“百忧解”

立体结构和代谢

含手性碳原子,S构型代谢较慢,活性较强,临床用外消旋体。

本品在胃肠道吸收,在肝脏代谢成活性的去甲氟西汀,在肾脏消除。

代谢产物S-去甲氟西汀活性大约是R-去甲氟西汀的13倍

作用与机制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提高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改善病人的情绪;用于抗抑郁,选择性强;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疗效相当,选择性好,较少抗M受体的副作用和较少心脏毒性,安全性高。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一、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

一类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的药物。

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的化学递质。

作用环节和机制分为:

•胆碱受体激动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

位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对毒蕈碱较敏感;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烟碱型胆碱受体(N受体):

位于神经节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膜上;对烟碱较敏感;属于离子通道。

M受体激动剂:

M样作用: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平滑肌收缩;动脉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但大剂量又可使静脉血管收缩;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

M受体激动剂属于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

M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手术后腹气涨、尿潴留;缩瞳;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缓解肌无力;大部分胆碱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可用于止痛。

按结构分类:

胆碱酯类(合成)、生物碱类(天然)

1)季铵基

三甲铵基阳离子对拟胆碱活性是必需的,若N改成其它基团,如P,As,S,Se,C等,则活性降低或消失;若将甲基改换成乙基等较大的基团,则拟胆碱作用明显减弱或产生抗胆碱活性。

(2)乙酰氧基

a.乙酰氧基部分的乙酰基被丙酰基和丁酰基等高级同系物取代时,活性下降。

b.当乙酰基上的氢原子被芳环或较大分子量的基团取代后,其生物活性则由拟胆碱作用转变成抗胆碱作用。

c.以氨甲酰基取代乙酰基,由于氮上弧电子对的存在,使羰基碳的亲电性比乙酰基低,因此不易被胆碱酯酶水解,作用时间延长。

(3)亚乙基桥

a.亚乙基桥部分的主链长度改变时,活性随链长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即氮原子和氧原子间的距离以相隔两个碳原子为最合适。

b.亚乙基桥上的氢原子若被一个甲基取代,由于空间位阻,在体内不易被胆碱酯酶所破坏,作用较为持久。

c.若甲基取代在季铵氮原子上的α位,则N样作用大于M样作用;若甲基取代在季铵氮原子的β位,则N样作用大大减弱,为选择性的M受体激动剂。

且S构型活性强。

乙酰胆碱结构修饰——“五原子规则”

在季铵氮原子和乙酰氧基末端氢之间,不超过五个原子的距离(H-C-C-O-C-C-N)能获得最大M样作用。

活性随碳链增长而下降。

胆碱酯类M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p86。

叔胺类化合物在体内以质子化的季铵正离子为活性形式。

M胆碱受体激动剂

用途:

具缩瞳、降低眼内压作用。

用其硝酸盐或盐酸盐制成滴眼液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抗胆碱酯酶药,间接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机制p89

可逆性AChE抑制剂:

酰化酶虽经较长时间仍可水解复活。

(大多数临床用药:

重症肌无力、青光眼、老年性痴呆)

不可逆AChE抑制剂:

酰化酶水解过程非常缓慢,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造成AChE的全部抑制。

(杀虫剂或战争毒剂)

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按来源分:

生物碱、合成药物

均为叔胺类(中枢)或季胺类(外周)化合物

溴新斯的明: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胆碱酯酶药,选择性↓,毒性↑,中枢副作用p91

稳定性:

一般较稳定;与强碱共热,酯键水解

生成二甲氨基甲酸和二甲氨基酚钠,再加入重氮苯磺酸试液,偶合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与胆碱酯酶的相互作用过程

氮上孤对电子的参与,使酰化酶水解速度很慢,乙酰胆碱积聚

经典的抗胆碱酯酶药:

药物本身也是AChE催化反应的底物。

胆碱受体激动剂

(M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

毛果芸香碱(生物碱类)

氯贝胆碱(胆碱酯类)

治疗手术后腹胀气,尿潴留

AChEI

代表药物:

毒扁豆碱(生物碱类)

溴新斯的明(合成)

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手术后腹胀气,尿潴留

拟胆碱药

 

胆碱酯类M受体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二、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

调节因胆碱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造成的病理状态。

胆碱受体拮抗剂:

与胆碱受体结合,但不兴奋受体,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

根据作用部位及对胆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分:

M受体拮抗剂、N受体拮抗剂

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

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上的M受体,散大瞳孔:

散瞳

加快心率,

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汗腺、胃液):

消化性溃疡

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

平滑肌痉挛导致的内脏绞痛(解痉药)

M样作用: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平滑肌收缩;动脉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但大剂量又可使静脉血管收缩;瞳孔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分类:

1)天然茄科生物碱类及其半合成类似物

2)合成M受体拮抗剂

乙酰胆碱激动N受体打开离子通道的机制:

在每个a亚基上各有一个高亲和性的乙酰胆碱结合位点,当乙酰胆碱与这两个位点结合后,离子通道发生变构,从关闭状态变为开放状态,产生Na+、Ca2+内流,K+外流,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发挥相应功能。

根据作用机制分:

去极化型肌松药:

与N2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作用类似于ACh,使终板膜及邻近肌细胞膜长时间去极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和ACh竞争与N2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ACh与N2受体的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因此又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可给予抗胆碱酯酶药逆转。

双重作用:

初期短时间去极化,接着长时间非去极化,适用于大手术。

硫酸阿托品:

1、理化性质:

1、叔胺:

碱性较强,水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

2、酯键:

弱酸性、近中性稳定;碱性下分解成莨菪醇和消旋莨菪酸。

3、Vitali反应(莨菪酸的特异反应)

深紫色-暗红色-颜色消失

托品酸在分离提取过程中极易发生消旋化,故Atropine为外消旋体。

4、与硫酸及重铬酸钾加热,水解生成莨菪酸,被氧化生成苯甲醛,有苦杏仁味。

5、生物碱显色反应。

Ø临床应用:

M受体阻断剂;

Ø常用于胃肠绞痛,抗心律失常、抗休克;

Ø也用于有机磷中毒的解救;

Ø眼科散瞳、手术前麻醉给药等。

Atropine的缺点:

药理作用广泛,同时具有外周和中枢M胆碱受体拮抗作用;对M1和M2受体都有作用。

临床中常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等。

对atropine的结构改造目标:

寻找选择性高,作用强,毒性小及具有新适应征的合成抗胆碱药。

季胺类:

消化道解痉药:

叔胺类:

抗帕金森病

三、四氢异喹啉类:

苯磺阿曲库铵

结构特点:

1)双季胺结构2)季胺N相隔10~12个原子3)N原子处在氢化异喹啉环上并连有苄基

阿曲库铵的主要代谢方式:

a:

Hofmann消除反应b:

酯水解反应

软药:

指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能根据预见的代谢途径和可控制的速度进行代谢分布,在发挥它的治疗作用后即代谢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的药物。

与之相对的是硬药。

硬药:

指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不发生代谢或转化,可避免产生某些毒性代谢产物。

避免了对肝、肾代谢的依赖性,解决了其它神经肌肉阻断剂应用中的一大缺陷-蓄积中毒问题。

作用强度约为氯筒箭毒碱的1.5倍。

起效快(1~2min),维持时间短(约半小时),不影响心、肝、肾功能,无蓄积性,是比较安全的肌松药。

贮存:

控制pH3.5,2~8℃保存。

甾类:

泮库溴铵

雄甾烷双季铵衍生物

无雄性激素作用

起效快(4~6min),时间长(2~3h),安全

大手术辅助药首选药物

总结:

茄科生物碱:

东莨菪碱在莨菪醇的6,7位形成了一个环氧桥;

山莨菪碱在莨菪醇的6位引入了一个羟基。

颠茄类生物碱结构特征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中枢作用:

氧桥,羟基

合成类M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1、大多数M受体拮抗剂中,N为叔胺或季铵。

N上的取代基: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或形成杂环。

2、n=2~4,以2活性最好,碳链再延长活性降低或丧失。

3、COO(氨基醇酯类)-O-(氨基醚类)、CONH(氨基酰胺类)

烷基/CH2OH(氨基醇类。

4、R1,R2可以是芳环或芳杂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为不同环时,拮抗活性更强。

R1R2也可为稠和三元氧蒽环。

R3可为-OH、-H、-CH2OH、-CONH2;当为-OH或-CH2OH时,可与受体形成氢键,抗胆碱能力强。

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能药物的分类:

拟肾上腺素药:

使肾上腺素兴奋,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药物,又称拟交感胺或儿茶酚胺。

抗肾上腺素药:

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不产生或较少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产生与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作用相反的生物活性。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生物合成

去甲肾上腺素

MAO:

单胺氧化酶COMT: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AR:

醛还原酶AD:

醛脱氢酶

拟肾上腺素药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1.苯乙胺类2.苯异丙胺类

按作用分类:

1.直接作用药2.混合作用药3.间接作用药

按作用的受体分类:

1.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2.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α和β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

α受体激动剂:

去甲肾上腺素、可乐定、间羟胺

β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克仑特罗、沙丁胺醇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工具药:

α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β受体:

异丙肾上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麻黄碱)

(苯丙醇胺)

(多巴胺)

 

理化性质:

理化通性——酸碱两性----水溶液呈弱碱性,药用的注射剂均是与酸成盐临床上不能与碱性注射剂配伍使用

理化通性——还原性——光、热、pH,空气,金属离子,遇氧化剂,水溶液中均易发生氧化变色。

注射剂中加入抗氧剂和金属离子螯合剂,调节溶液pH,灌封安瓿时充惰性气体,控制灭菌温度,避光、密闭、阴凉处保存

理化通性——消旋化

水溶液加热或室温放置后可发生消旋化而致活性下降。

消旋化速度与温度和pH有关,在pH4以下,速度较快。

作用:

内源性活性物质,同时具有较强的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作用。

临床用途:

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急救、支气管哮喘

制剂: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酒石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易被消化液分解,不宜口服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化学名:

(R)-4-(2-甲氨基

盐酸麻黄碱:

旋光性:

两个手性中心,四个异构体。

只有(-)-麻黄碱(1R,2S)有显著活性。

(+)-伪麻黄碱(1S,2S)的作用比麻黄碱弱,常于复方感冒药中用于减轻鼻充血等。

与肾上腺素的差别:

不含有酚羟基,活性下降,但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也不易被COMT代谢失活,化学性质较稳定,作用时间延长。

同时,极性降低,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因此,麻黄碱具有较强的中枢兴奋作用。

多了一个甲基,因空间位阻不易被MAO代谢脱氨,稳定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但该甲基也会使活性下降,中枢毒性增大。

活性降低,作用时间延长,中枢作用增强。

鉴别:

α-氨基-β-羟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苦杏仁味

红石蕊试纸变蓝

作用:

混合作用型药物,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应用:

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低血压、鼻塞等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

本品主要兴奋α受体,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

临床用途:

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静滴用于治疗各种休克,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

β受体激动剂:

克伦特罗(瘦肉精)

鉴别:

本品具有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以此与其它药物区别。

作用:

本品为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所致的支气管痉挛。

构效关系:

苯环上羟基取代,作用增强,尤以3,4位羟基最明显。

无羟基,极性减弱,中枢作用增强,代谢稳定性提高,作用时间延长。

β-苯乙胺结构骨架,碳链增长或缩短均使作用降低。

β-OH立体结构排列对活性有显著影响。

天然和合成药物均以R构型(左旋体)为活性体。

α位甲基取代,活性降低,极性减弱,中枢作用增强,代谢稳定性提高,作用时间延长

N-取代基逐渐增大

β受体在靠近氨基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处有一个较大的亲脂性口袋,可容纳较大烷基。

α受体不存在此口袋。

重点药物:

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

构效关系

αβ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酸碱两性:

溶于无机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溶于弱碱溶液如氨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2、不稳定性:

还原性,易消旋化

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抢救心脏骤停及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αβ受体激动剂:

(麻黄碱)

理化性质:

1、两个手性碳,四种光学异构体,活性构型1R,2S

2、与肾上腺素相比有两点差别:

A、不含有酚羟基,B、多了一个甲基

结果:

活性降低,中枢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轻度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低血压,鼻塞等

β受体激动剂:

克仑特罗:

β2受体激动剂(平喘)

鉴别:

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香第一氨类鉴别反应)

四、组胺H1受体拮抗剂

G蛋白偶联受体:

H1受体

——支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