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04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docx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一):

人才培养计划措施

服务业人才引进及培养措施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

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技能强的服务业创新人才。

为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制定了下列计划:

一、 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1、 培养服务业领军人才。

每年选送一些服务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或国外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培训,培养一批通晓国内、国际通行规则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服务业领军人才。

2、 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在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选择多家企业,选拔一批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培训。

3、 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面向社会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域职业的培训和全国统考,着力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二、 高端人才的引进

1、 配合人才引进主体,不定期征集我市各重点单位对高端

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汇编形成朝阳市引进高端人才需求信息,并向国内外发布。

2、 大力支持本市服务业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引才岗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国内外服务业高端人才信息、洽谈引进,与知名猎头公司合作,委托推荐高端人才。

3、 推进招商引资和引进人才相结合。

在我市组织的各类大型涉外招商引资活动中,组织用人单位随团招聘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4、 引进的高端人才按有关规定应享受特殊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住房优惠、子女教育等相关待遇。

1、健全高效能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建立培训基地,实施服务业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

2、 建立国内外人才培养基地。

搭建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联络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完善培训网络。

3、 推行社会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需培养、讲求实效。

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及其他形式的培训。

资助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

创新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脱颖而出,使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步入良性、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二):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 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

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

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 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各专业负责人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 我校还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

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

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4、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安排: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

(3) 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

(4)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

(5) 公共选修学习领域。

5.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

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

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

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

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四、配套的推进举措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

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

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2)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

;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 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

(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人才培养计划及措施(三):

2015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第1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依据《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医院的人才现状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强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了多层次学术讲座,并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医院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

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

到20xx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已达到280人,各类卫生专业人员242人,卫生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为82.6%。

其中医师类125人(不含口腔和麻醉科人员),护理类65人,检验类11人,药剂人员30人;在医师类人员中,中医人员占76人,占医师类60.8%,西学中33人,中医和西学中人员占医师类87.2%o在学历(学位)层次上硕士2人,大学本科98人,专科72人,中专60人,其他48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主要是:

1、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3、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专业局限,难以支撑医院安全、高效、健康的运作,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4、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

5、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使用、培养、评价或流动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 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 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

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

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75%达到本科以上,15%达到专科水平。

鼓励45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2、 培养5-10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

3、 培养10-15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中医特色突出的中医专科(专病)人才;

4、 培养20-30名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坚实中医经典知识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5、 引进10-15名医院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1、 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对医院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的重点是加大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的力度。

在理论研修上,要结合本人的学术特色和专业,精读本专业(含西医)相关的书目。

在临床实践上,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点进修深造,提高本专业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

在学术交流和科研上,提倡跨省、跨地区交流,鼓励与上级和同级医疗机构合作,进行基础和临床课题研究。

医院将积极创造条件,开通远程教育系统,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项、立项及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等培训。

2、 高度重视专科(专病)人才培养。

实施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

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全面掌握和熟悉本专业的古典医著及文献资料,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在临床实践方面要到区内外相应的重点专科(专病)点进修提高,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在科研方面鼓励与上级和同级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基础与临床课题研究。

3、 要切实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并要有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是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训相结合的办法,熟悉和掌握临床各科以及影像、功能检查及检验等医技科室的基本技能。

三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以及门诊和住院部管理的相关知识。

4、 要积极引进人才。

引进高层次临床人才是加快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进人才的重点是医院临床急需并在短期内又难以培养的具备专业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一些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

进一步充实医院的重点科室,切实保障内、夕卜、妇、儿科始终具备有一定的人才优势。

在未来五年中,拟引进中医药人才80名,其中硕士以上25名,本科35名,大专以上20名,其中中医类人才结构不低于60%。

5、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

医技科室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要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6、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

护理人员培养要突出”三基”训练,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同时要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四、政策措施

(一) 切实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人才培养事关医院的兴衰,高质量的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医院要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医院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争取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

相关职能科室要分别制定《人才培训大纲》,以及《人才培训实施细则》,确保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重点是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要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细化制定具体的标准。

考核的方法采取考试和评审,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自传、论著、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使医院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研究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结构比例的控制标准,完善以岗位膊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要把人才的评价考核结果同岗位膊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岗位聘用只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要逐步形成有序竞争的生动局面,提高医院的内在活力。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强医院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切实把职工的职业素质、工作责任、技术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作为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参数。

结合单位内部的分配,合理拉开绩效工资的差距。

鼓励职工”讲学习、重能力、比贡献”,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 、积极引进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积极引进人才是解决医院目前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措施。

引进人才的关键是要严格选才标准,决不搞滥竽充数。

结合医院现有人才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科研能力、良好医德修养的临床骨干,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五)、增加医院编制,为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医院现有的编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核定的。

现有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因此,争取增加医院的编制己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条件。

要积极争取自治区卫生厅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把医院编制增加到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标准,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争取扩编的同时,要改革医院目前的劳动用工制度,逐步建立灵活、便捷的用工机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同制用工,为医院多渠道吸纳人才资源创造条件。

第2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为努力提升医院的学科水平和综合能力,让我院一些专科学术水平完成三、五年内,在市、省内形成优势和特色,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省、市医学重点人才,经医院重点专科、重点人才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决定对省重点专科、市重点学科,和院重点专科建设和省、市、院级重点人才,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如下:

一、 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 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

(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2、 院重点专科给予15-20万元基础扶持资金。

3、 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 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 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 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 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 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 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 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

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

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 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 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

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着,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

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入选对象可聘请国内、外医学界相关专业着名专家作

为自己的导师,定期给与课题、业务技术指导。

十二、医院每年将根据”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考核结果,对培养对象成绩显着者给与表彰和奖励,对贡献突出者实行重奖。

对完不成考核目标者停止资助,实行淘汰制。

第3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

为加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确保我院医、护、技、研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未来五年人才培养规划。

一、新进人员人才培养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

1、 培养时间:

五年

2、 培养方式:

对于刚毕业的医学生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晋升高一级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培养人数:

五年计划引进和招聘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医技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00名,本科生100名(医技师可招膊部分国家统招全日制相关专业毕业的大专生)进入我院工作。

争取五年内使我院人才基本满足临床、医技科室需要,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具体引进和招膊计划如下:

专业

学历

名额(人)

内科

硕士研究生

30

本科生

18

外科

硕士研究生

25

本科生

20

妇产科

硕士研究生

10

本科生

15

五官科

硕士研究生

5

本科生

10

儿科

硕士研究生

10

本科生

10

医学影像学

硕士研究生

6

本科生

5

医学检验学

硕士研究生

5

本科生

5

病理学

硕士研究生

2

本科生

5

麻醉学

硕士研究生

5

本科生

5

药学

硕士研究生

2

本科生

7

(二)护理专业毕业生

1、 培养时间:

三年

2、 培养方式:

对刚毕业的护士,实行规范化、轮转培训。

通过严格、正规的护士规范化轮转培训,使新入院护士具有良好的护士形象和行为,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3、 培养人数:

五年内计划引进招聘护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300人。

争取五年内满足临床需要,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护理人才队伍。

具体引进招聘计划如下:

专业

学历

名额(人)

护理学

硕士研究生

10

本科生

60

大专生

130

中专生

100

二、中青年在职职工的人才培养

主要采取一”派”、二”请”、三”联合”、四”提升”、五”创新”的方式进行。

1、一”派”:

选拔在本院工作五年以上,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临床医生、技师,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护师到省级、国家级医院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学习时间为三个月到一年。

通过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拓展知识面,回院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动我院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派出学习人数如下:

类别

时间

省级医院

国家级医院

临床医师

1年

30人

10人

合计

150人

50人

技师

15人

5人

合计

75人

25人

护士

1年

ioA

2人

合计

50人

IOA

2、 二”请”: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培训、授课、指导手术、会诊等,通过培训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