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68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八节《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

(二)

作者及工作单位秦飞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李河小学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⑸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概括归纳就是⑴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⑷培养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知识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答。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先扶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后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②会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③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考、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

②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等量关系;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练习题。

2、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变换已知条件和问题。

要求学生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来解答两积之和的应用题。

2、教学例2.

⑴师把例1.改编成例2

⑵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列方程解答。

1、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出示变换了条件和问题的应用题。

例1.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共付了13.2元钱。

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

3、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与练习题有什么异同?

4、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解答。

5、师引导、小结并板书。

6、让学生思考:

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呢?

7、小组讨论:

用算术方法解答与列方程解答解题思路与方法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解题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出示例2.妈妈买了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付了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9、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小组探讨、交流。

10、指名学生汇报,师小结板书。

11、思考、讨论:

你能用第二种解法解这道题吗?

12、师点拨、启发:

因为买苹果和梨的数量相等,如果先算出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再计算总钱数,可以怎样解答?

13、指名学生汇报,师小结并板书。

14、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⑴2x+2.8×2=10.4

⑵(2.8+x)×2=10.4

15、让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方程(2.8+x)×2=10.4

1、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组内交流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5、学生审题。

6、独立思考、分析找出等量关系。

7、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8、小组讨论、交流。

9、学生在全班汇报。

10、运用算术方法解答。

11、比较用算术方法解答与列方程解答在解题思路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解法你更容易接受?

12、学生审题,思考解题思路。

11、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2、学生在课本上写出解答过程。

1、引导学生明确等量关系,为后面学习新课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做好铺垫。

2、使学生容易看出前后两题的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已知条件和未知数交换了位置,有利于学生依据原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列方程解答与用算术方法解答思路与方法不同,用列方程解答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解题实践中初步领悟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4、使学生认识到一题多解,经历解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法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⑶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⑷师引导、点拨,板书并讲解。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6、出示练习。

商店里运来5筐苹果和8筐梨,梨比苹果重50千克,每筐苹果重30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17、让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列方程解答。

18、指名学生板演。

19、全班讲评,师辅导。

20、指名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21、师简要小结。

22、师布置作业:

课本第71页练习十三第1、2、3题。

13、分析、寻找新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小组思考、讨论、汇报。

14、学生尝试解方程(2.8+x)×2=10.4

15、小组探讨、交流。

16、在全班汇报交流、大家评议。

17、思考、讨论两个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18、方程(2.8+x)×2=10.4还可以怎样解?

19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此方程。

20、学生独立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1、小组内交流、讨论。

22、运用第二种解法解答。

23、想一想,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新发现和收获?

24、小组交流、讨论,并在班上汇报

5、学会解(2.8+x)×2=10.4这样的稍复杂方程。

6、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乘法分配律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7、理解和巩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利用迁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1、数量关系一:

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数量关系二: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

3、解:

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x)×2=10.4

看作一个整体(2.8+x)×2÷2=10.4÷2

2.8﹢x=5.2

2.8﹢x-2.8=5.2-2.8

x=2.4

4、比较、分析有什么联系?

⑴2.8×2+2x=10.4⑵(2.8+x)×2=10.4

5.方程(2.8+x)×2=10.4还可以怎么解?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后,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步入初中学习代数打下良好基础。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配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反馈,95℅学生掌握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有新收获和进步。

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大约有60℅学生在分析寻找例2第二种解法时,不能正确地分析找出新的等量关系,即利用“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钱数”来列方程。

因为没有找到这一等量关系,所以没有列出新方程。

②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解方程(2.8+x)×2=10.4时,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此方程。

对把(2.8+x)看作一个整体来解,不理解,解题有困难。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⑴学生在已知条件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思维不够灵活,解题思路没有适时调整,仍受原来解题思路的定势影响,仍按照“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来解答。

⑵对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量的意义缺乏深刻理解,不能把它看作一个数,从而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形如ax=b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来解答。

在今后教学中自己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⑴对于学生在尝试、探索新知中遇到的疑难困惑时,我们老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重视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

⑵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解题思想,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