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074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教育原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6.职业教育需要与哪些学科对话?

(1)同类学科:

如教育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成人教育等。

“不理解职业教育,就难以深刻理解普通教育部不理解普通教育,也难深刻理解职业教育。

”(18)

(2)支持性学科:

如技术论、知识论、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技术论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特定职业技术活动的教育。

技术论包括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知识和技术认识论等。

知识论是研究职业教育课程论的重要基础。

知识论包括实践知识论、默会知识论等。

心理学是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论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包括领域特殊性理论、情境学习理

论、认知学徒理论等。

经济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

经济的发展趋势、工作的组织形式、生产技术水平及就业趋势等内容的研究是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支持。

追求社会公正也是职业教育的要求,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必须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二、职业教育的本质

7.职业教育的称谓:

最能完整表达职业教育内涵的是世界银行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最具潜力的称谓是“技术教育”。

8.职业教育的本质要回到到工作体系

(1)职业教育对应学术教育而存在

教育分为普通教育、专门教育两大类。

专门教育包括学术教育(包括工程教育、文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

所以,职业教育的对应概念是学术教育,而不是过去所说的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只是近代伴随教育普及才出现的。

(2)工作体系与学术体系



示意图

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二元分离的根源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二元分离的两大体系,即工作体系与学术体系。

工作体系是人类进行物品设计、生产和交换的体系,主体是工匠。

工作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探索职业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

工作体系的基本要素有三个:

职业、工作与技术。

其中,职业是载体,工作是过程,技术是手段。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工作体系。

学术体系是人类进行学术知识探索、表达的传播的体系,主体是大量“制造思想”的学者。

因为学术知识的传授对解释技巧的依赖程度很高,在此学者们发明了学校作为其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3)工作体系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原因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差别,一是教育内容中理论与技能比重的差别,二是存在基础的差别。

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是工作体系,这是职业教育这所以为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

(4)职业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探索职业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是工作体系的基本要素。

职业、工作与技术。

(5)职业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

职业的上位概念是行业,而不是产业。

行业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是许多性质比较接近的职业的集合。

行业不只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当一个行业内部形成了行业协会这种对整个行业活动起协调作用的组织时,它成为一个实体概念。

产业是一个经济部类概念,它是根据产品类型而不是职业活动的性质对经济部类所用的区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产业与职业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

狭义的职业指以实际劳动为内容的载体,而律师、工程师、教授等都应称之为专业。

职业分为理解与制作、确定与不确定、符号与工具三个维度。

经济学认为,职业劳动分工的结果,职业就是工作,就是谋生的手段,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途径。

在社会学中,职业被理解为“地位”,即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人群关系。

不同的职业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形成了社会分层,职业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基础。

教育学关于职业的认识,以杜威为代表。

(6)工作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

工作过程遵循任务逻辑:

工作过程是由完成一项项任务的过程构成的,任务是工作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即工作过程是由单件任务构成的链结,而不是同知识点构成的链结,这就是工作过程的任务逻辑。

掌握工作过程的任务逻辑是顺利进行工作过程的关键,因此,仅仅掌握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是不够的。

(7)技术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

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体内容。

什么是技术?

米歇尔认为,技术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作为物体的技术。

即把技术看作特定的人造物,如工具、机器、电子设备、消费品等。

二是作为过程的技术。

即制造和使用物体的过程。

三是作为知识的技术。

技术是一种特定形态的知识。

四是作为意志的技术。

技术包括了目标、意图、愿望及选择成分,技术是中性的。

理论的学习只是技术掌握的前提,真正的技术实践能力必须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形成,

这是由技术的本质决定的。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有什么不同?

学术教育的功能是将学生导向知识体系,理论基础是知识体系;

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理论基础是工作体系。

三、职业教育体系

9.STW视野中的世界职业教育体系

(1)STW的含义

STW是“从学校到工作过渡(SchooltoWord)”的简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社会学、职业教育学研究的热点。

其含义:

①指一个人一生中从普通教育结束到有报酬就业的开始这段时间。

②指专门的职业培训体系、机构与课程,是为青年结束普通教育后的就业做准备。

③指一个研究的问题或角度,通过对影响青年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一系列的综合研究,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建立STW理论,进而改革已有的职业教育体系及相关体系,促进青年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工作。

(2)STW的国家比较分析的四个维度(汉南等人)

①国家背景:

人口因素、生产体系、劳动力市场结构、工资确定、经济周期、决策机

制。

②教育、培训及其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③STW过程本身的结构性,即从学校到工作过程过渡的过程。

④从学校到工作过程过渡的结果。

(3)STW的国家比较分析框架

(4)基于ST比较分析框架的理论假设

①教育或培训体系的差异

②教育或培训体系的标准化

③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

④国家背景

10.STW视野中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①教育内部差异程度低,即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职业教育内部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差异程度低,导致职业教育因为其他教育的可替代性而地位不高。

②职业教育的标准化程度低,即缺乏国家统一编制的职业标准,导致职业院校课程设置随意性大。

③职业教育与工作之间的联系程度低,即学不对口中,学以致用性差。

因此,根据STW理论,建议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专门化程度;

加强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标准程度;

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与工作联系的紧密程度,并提出要发展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四、职业教育与社会

11.职业教育是否会促进社会分层?

职业差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

如果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力,职业教育不仅不会促进社会分层,反而会阻止社会分层。

12.社会分层对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分层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分层加剧源于劳动力就业过度市场化。

五、职业教育与经济

13.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

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方法:

(1)直接度量生产率;

(2)关注就业地位,如就业率、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

(3)关注收入。

其中,收入是衡量教育或人力资本其他方面投资回报率最普遍的指标。

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一些结论:

20世纪60年年代兴起的教育经济学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人,其生产能力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人要强,回而认为通过传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

一些综合回报率的研究成果发现,职业学校教育的回报率不是很高。

有的研究认为,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毕业生,因为与职业教育毕业生相比,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可培训性强。

也有研究认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着更高的回报率。

发展中国家已发表的有关职业教育回报的主要研究分布状况

研究结果

研究数量

回报高于对照组者

12(44%)

回报低于或不同于对照组者

10(37%)

无法确定回报是高于或低于对照者

5(19%)

总计

27

(原见萧今、黎万红主编《发展经济中的教育与职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

页)

受这一研究结论的影响,有些研究者对发展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质疑,认为政府的投资应该主要用于提供高质量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并为学生将来有机会进入高等教育作好准备。

六、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14.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根本动力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定位于技术,而不是技能。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中高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开始超过50%时,正是其技能人才培养重心从中职转向高职,高职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目前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99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技术结构为,中高技术产业51%,低技术产业49%;

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中高技术产业58.7%,低技术产业41.1%;

日本中高技术产业66%,低技术产业34%。

七、职业教育课程论

15.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和经验。

(203)

16.课程有多么重要?

如果课程不合理,有时还会发生教师越努力,教学效果越差的情况。

17.教师要有课程思维

教师不但要有教学思维,还要有课程思维。

教学思维是一种下延性思维,主要关注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方法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

——课程思维是一种溯源性思维。

即追问为什么要设这门课程,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知识,其依据是什么,能否加以改变等。

——课程是一种宏观思维。

一是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把握课,二是课程改革是综合性的,任何微小的变革都可能会影响整个学校内部体系甚至教育体系。

——课程是一种管理思维。

(206-207)

18.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技术学范式

(1)构建技术学范式的必要性

技术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包括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技术史等具体学

科,其中技术哲学尤为重要。

技术哲学产生19世纪末,是对技术进行哲学反思的一门学科。

现代职业的手段主要是技术,工作过程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过程。

技术是现代职业活动的核心内容,把技术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关注“目标”与“内容”的课程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来自技术的行动结构及其内容,职业教育课程是把个体导向技术体系的桥梁。

因此,必须构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技术学范式。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技术范式,不是指在与具体技术(数控机床操作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研究职业教育课程,而是指在吸收技术学理论丰富营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基本问题的系列共识。

(209)

(2)技术学范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技术的本质与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认知的观点认为,技术是某种形式的基于科学的实践知识,它使我们能够设计有效的人造物以解决实践问题。

工具的观点认为,技术是根据特定目的设计和制造的一组人造物。

人类行为学观点认为,技术既不是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组人造物,而是人造物与操作者构成的某种复杂体系。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和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现代技术是一种包含了科学要素的技术,通常称之为理论技术。

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技术知识,还包含科学知识。

如何处理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

“科学”与“技术”的分化与融合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与技术几乎是完全割裂的两领域,科学属于知识领域,为少数处于社会上层的学者所掌握,而技术属于经验、技能领域,为广大劳动者所掌握,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技术主要凭借经验获得,无需科学的指导,甚至工业革命的成功也没有得到太多科学帮助。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理论开始对技术发明产生越来越大的实质性影响。

有机化学的发展使大规模的整染工艺成为可能,而对电与磁的研究为电力和电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此后,技术发明的主要源泉由经验转移到科学,并且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到了今天,几乎没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明基本不可能。

(218-219)

——技术知识的结构、性质与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技术知识,技术知识的结构与性质不仅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而且决定了所需的学习模式。

只有深入研究技术知识的结构与性质,才能提升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及学习模式的研究水平。

这恰恰是技术学范式下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最为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212)

技术知识包括技术规律、功能规则、结构规则、技术诀窍及社会——技术理解。

(罗泼尔)

——技术的社会性与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技术的社会性包括技术形成的社会性和技术应用的社会性。

要构建合乎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还必须关注技术应用过程的社会性。

过去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以狭隘的技能观为基础,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结果导致最多训练前半年,学生就可以胜任工作,根本无需几年课程学习的观点,导致过分强调工作技能,缺乏发展工作所需要的整体素质的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技术取向还技能取向?

技术应用的社会性理论则提示我们,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工作中所应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具备技术应用的社会情境所需要的整体素质。

因此,技术的社会性理论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

(213)

19.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

(1)“行动导向”与“工作过程导向”

“行动导向”主要是针对教学问题,“工作过程导向”则完全针对课程问题的。

“工作过程导向”强调以工作体系结构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构造的基本依据。

(2)“工作体系”与“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

指知识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组织所形成的符号体系。

工作体系:

指工作任务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组织所形成的实践体系,是人类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所设计的劳动过程。

工作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知识组织的差别,形成了学术教育课程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之间的本质差别,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确立实践话语的主体地位。

(223)

(3)“工作知识”与“学科知识”

工作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称为“工作知识”。

工作知识的形成主要的两

个来源:

一是在工作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这部分知识即工作诀窍;

二是学科知识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的结果,应用过程可能会产生新知识,也可能继续保留原来的内容。

工作知识与学科知识存在交叉,但二者存在的形式完全不同:

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过程工,其特征是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即知识的职业性,与以学科为载体的学科知识的存在形式完全不同。

学科知识是按照知识的相关性被表征的,工作知识是按照任务的相关性被表征的。

20.职业知识论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1)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构件,知识论是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知识理论基础主要三个:

职业知识的分类理论、排序理论、组织理论。

(2)主要的职业知识分类理论

美国SCANS(基本技能开发委员会)区分了在工作世界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它包括:

资源能力、信息能力、交往技能、系统能力和技术能力。

能力和技能

内容

资源能力

分配时间、金钱、材料、空间和人员的能力

信息能力

获得、组织、维持和评估资料,并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交往技能

在小组中工作,并且领导、协商以及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作的能力

系统能力

对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的理解。

工人应当能够监控任务执行情况以及设计和改善工作系统。

技术能力

工人能够把技术手段应用到特定任务中,并且维护和检修设备的能力

美国技术教育专家德维瑞斯研究技术知识的分类,将技术知识分为四类:

物理性知识(材料的物理特性)、功能性知识(材料能实现的功能)、目的——手段知识、行动知识(如何建立一个程序以生产某种物品的知识)。

温森发现飞机工程师的设计知识包括:

基本的设计概念(运行原理和常规结构)、设计标准与规格、理论工具(数学、推理、自然规律)、定量资料(描述的和说明的)、实践考虑与设计手段(程序性知识)。

(3)职业知识的排序理论

普瑟尔提出了技术教育课程的10项内容:

技术方法、普通工具的使用、普通设备的使用、基本的技术过程、材料、术语、环境、社会价值、科学原理和经济因素。

前6项是技术教育课程首先必须关注的,都是技术实践知识。

(230)

八、职业教育教学论

21.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职业能力理论、学习理论。

22.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

等。

23.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方式

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

(222)

24.职业能力的结构

(1)从能力内容划分,德国学者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与职业直接相关,具有职业特殊性;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职业普遍性,并非某种职业所特有的能力,能在不同职业之间广泛迁移,因此德国学者把它们称为“人格”或

“人性”能力。

职业能力

内涵

专业能力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与能力。

如计算能力、编程能力、实际的技能和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直接相关,具有职业特殊性,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

方法能力

是个人对在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作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

它特别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如决策能力、自学能力。

社会能力

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矛盾、与他人负责任地友好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处理、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

获得能力的重要条件是行动的整体性和执行完整的行为。

内容的完整性涉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统一,内容的循环性包括制定目标、计划、决定、执行、控制和评价工作任务。

(244-245)

(2)从能力性质划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

个体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是个体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它要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针对性,注重专业技能的掌握。

关键职业能力:

指学生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是现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关键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关键职业能力、方法关键职业能力、社会关键职业能力。

关键职业能力

能力目录

专业关键职业能力

从事各专业都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如外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跨职业的知识和外语(如外语)

新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如数据处理)工作程序和过程方法的知识

译码和解码能力系统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

方法关键职业能力

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包括分析与综合、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联想与创造、获取信息、目标与定位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综合和系统思维抽象能力

创造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决策和创造能力

掌握学习技术

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

系统工作方法

社会关键职业能力

包括社会责任感、参与能力、小组工作中与人合作的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自信心、成功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环境意识、职业道德及批评与自我批评

的能力等。

追求目标

学习的决心和成就感自我掌握

认真仔细

集中专心

忍耐

诚实、负责、开朗

愿意交往

体谅他人

耐心

坦率

乐于助人

约束、共同负责、真诚

团结

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感

表达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工作责任心

纪律性职业道德

自我批评能力

(245-247)

25.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