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16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心理学教案.docx

设计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而这些学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相关网络。

本章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界定、研究对象和意义,设计心理学理论基础,设计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1设计心理学的界定

目前研究设计心理学的专家多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按照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将研究者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学为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专门研究设计领域的活动的应用心理学家,他们有着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专注与设计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设计活动的展开。

另一类是以设计专业为背景的研究者,他们接受过系统的设计教育,有着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同时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重视设计心理学理论成果在设计中的应用。

但是,目前我们很难找出明确定义为设计心理学家的学者。

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内外学者对设计心理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提出了各种界定。

(1)赫伯特·A.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中文名:

司马贺)美国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人工智能专家、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是最早研究设计——“人工事物创造过程”心理现象的学者之一。

在其著作《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认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技科学的心理学”,从而使设计领域开始将设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加以关注。

其对设计的论述多围绕设计思维,将设计当作“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在其著作《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中进一步讨论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类思维活动的解释,以及人工造物的思维过程,并从思维的角度讨论了各种求解活动。

将设计活动本质界定为人在复杂环境下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根据有限的条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赫伯特·A.西蒙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但他以思维过程和方式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一切人工事物(包括艺术)创造过程中,貌似毫无关联的“激发情感”和“实现原理(技术)”交叉的关键点:

“评价——寻找备选方案——表现”的决策过程。

其理论对设计心理学的形成有着奠基意义。

(2)唐纳德·A.诺曼(DonaldA.Norman)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于20世

纪80年代撰写了《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国内翻译为《设计心理学》),奠定了西方“可用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书中以常见的日用品为例,针对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研究如何使产品的设计符合用户的需要,“重点是研究如何设计出用户看得懂,知道怎么用的产品。

”同时提出了“注重可视性、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的设计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诺曼将认知心理学中知觉、记忆、和注意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原理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设计,改善人机间信息交互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可用性,降低因设计错误导致的差错,甚至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诺曼的理论对产品的设计、研制和评估等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欧美以其理论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强调提高产品使用和信息交互品质的“可用性工程”及“可用性设计”。

2004年唐纳德·A.诺曼又出版了设计心理学的第二部著作《EmotionalDesign》(《情感化设计》),在书中,诺曼将研究重点发在情感和情绪对于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上,将人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并讨论了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对设计的影响和要求,同时也揭示了在人们对产品从“外形”、“使用的乐趣和效率”、“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三种不同层次的情感满足。

诺曼指出:

“当产品为令人更放松、更愉悦的场合设计的时候,通过令人愉悦的、具有美感的设计可以增强产品的适用性。

”从情感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可用性方面存在某种缺陷,但人们依喜欢的原因,如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Starck)设计的柠檬榨汁机——“JuicySalif”虽然它像只外星蜘蛛,可用性不佳,细细的支撑脚还会在桌面上留下印迹,但你无法否认它的确是个“讨人喜欢”的设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情感化设计”理论同样对现代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新的理论热点。

(3)李彬彬江南大学教授李彬彬是我国最早进行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她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设计心理学课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设计心理学,并于199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设计心理学方面的专著《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指出了“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是工业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学两面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是将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应用到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这对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她2001年出版的《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在此基础上李彬彬教授还对设计心理学进行了细分的深入研究,于2005年出版了《设计效果心理评价》,使用心理学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设计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估。

(4)国内其他学者目前,大部分国内的学者对设计心理学的界定多着眼于应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设计领域中所涉及到的心理问题,并探索建立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近年来,我国多位学者撰写了设计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并对设计心理学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湖南大学赵江红教授对设计心理学的界定为“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柳沙博士认为“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设计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和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这一定义中的“相关环境”意在强调对设计艺术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各位学者对设计心理学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设计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从上述的观点中可以看到,与国外近几年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向比较,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着眼于设计心理学的整体理论构架的建立,而国外的学者则更注重与以用户的需求满足为核心进行的理论研究,并迅速地将理论成果用于设计实践。

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定义目前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尚无定论,但是可以归纳设计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特征: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设计管理的能力。

1.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2.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设计活动中主体和目标主体的各种心理现象,可分为:

与设计活动相关的心理活动现象、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设计的主体——设计师等几个方面。

(1)设计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与设计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如感觉、知觉、意识、注意、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等等。

2影响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主要指对心理现象形成影响和干预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差异。

3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的行为活动系统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

4对于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针对心理现象的“内隐性”特点,研究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并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对主体的外显行为的采集,分析,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进行更为准确、高效的评估。

这些基本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与设计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设计心理学对设计活动的指导作用,主要就是体现在使设计符合人的心理反应规律上。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设计师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地掌握和发现用户的需求,进而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进行设计干预,以提升产品的品质,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过程。

”消费者是“物质资料或劳务活动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者就是用户。

但在实际生活中,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不一定是使用产品的“用户”。

在设计心理学中为了强调人在消费活动中不同的行为重点,一般的论述习惯是:

我们将产品的使用者称作“用户”,以强调其对产品的使用行为过程;将购买商品的人称作“消费者”,主要强调其购买行为过程。

设计心理学中对于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用户和消费者在产品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消费活动中从形成需求——产生动机——认知商品——商品选择——购买决策——产品使用——评价反馈等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影响用户和消费者使用和消费过程的因素。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社会阶层、人格类型、个性差异、文化背景、价值观、所属的群体结构及角色、社会心理趋势等等因素,都能导致不同的使用和消费心理差异,而由这些差异形成的目标人群的特点又直接影响到设计活动的展开。

3对用户和消费者进行设计干预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研究通过设计作品,调整和控制产品消费、使用等各个环节中,目标人群心理满足感的途径和方法。

在上述的研究内容中,对于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满足研究是对设计目标主体研究的重点,也是对设计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在产品开发中目标人群层次设定和需要满足上,就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近几年的设计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次对需要和需要满足界定的再认识和发展,都对设计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绿色设计”、“非物质设计”、“可用性设计”、“情感化设计”等等,进而诞生一大批新的更符合人的需求特征的优质产品。

(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设计师的主观意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个性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都直接影响设计结果,对于设计师心理活动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设计目标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以人为本”的设计中,首先是发现目标人群的需求,这包含了人的个体需求和人的群体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正确理解和发现人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理解设计为什么样的需求服务,如何服务,是设计活动进行正确的目标设定的前提,如果目标错了,设计活动是无法正确展开的。

2提高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完善设计师知识结构。

设计是一种创新过程,正确的理解创新思维的内在规律,掌握提升设计师创造力的方法,通过学习与训练积极发展有特色的创造性思维,是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提升问题求解能力的关键。

同时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设计师还将掌握设计活动的原则和方法。

3设计师的人格完善。

人格决定了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动机和态度,也可说决定了设计师从事创造性设计工作的内驱力。

了解设计师人格完善的要求和规律,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塑造,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提升设计活动中设计感知能力、设计创新的动力,以及设计师进行有效沟通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提高设计管理水平。

随着设计的发展,设计活动的展开已经由原来的设计师单打独斗,转换为设计的团队协作,由多个学科和知识背景的人协作完成。

设计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掌握了设计师的心理特征和内在规律,才能使设计团队中的成员,各展所长,协同作业,进而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1.2.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意义可以从五方面来阐述:

满足消费者(用户)对高品质产品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设计师自我完善的需要,设计理论发展的需要。

(1)满足消费者(用户)对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消费者面对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产品,已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功能价值,到使用感受、再到更多的关注产品的文化意味、审美价值和符号属性以及情感、体验的满足。

与此相对应,现代产品是由核心产品(产品的基本功能等)、有形产品(产品的质量、包装、品牌、特色等)和附加产品(安装使用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文化意味和情感满足,及各种相关服务等)三大层次组成。

在产品功能同质化的今天,后两个层面的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需要满足的角度来讲,可分为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的满足。

一般来讲消费者能较为明确的表达显性需求,了解和满足显性需求相对容易,但是显性需求的满足是很难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对于隐形需求绝大部分消费者是无法准确表述的,需要去发掘和创造,但是能满足隐形需求的产品,由于其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是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兴奋感的满意产品。

好的设计可以使消费者说“就是它,它就是我想要的。

”如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发掘和创造需求?

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离不开对设计心理学的深入研究。

(2)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技术越来越先进,信息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富,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高科技、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产品可以缩减为一块小小的芯片,甚至是“非物质”的软件或数据,使产品脱离物质成为可能,原有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也失去了可参考的标志,新的产品需要全新的定义,原有产品需要进行改良?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正在被弱化,其相互关系都正在被重新定义。

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在更大程度上摆脱了生产和技术制约,但这些产品在给人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关系隔阂,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情感问题。

通过设计用艺术设计的高情感去弥补人际关系的缺失、增进感情交流、平衡心理环境;协调人、人造物、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对立;减少产品因功能复杂、信息过载等对人的困恼是现代社会对产品提出的现实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的需求,包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建立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

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

如何平衡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如何平衡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

如何平衡短期需求与可持续发展?

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在设计伦理、设计评价等诸多方面有科学、全面、均衡的理解,离不开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

(3)满足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能够开辟企业经营战略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如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战略,简称为“CSI”。

CSI战略要求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以消费者满意度为核心,从消费者的角度而非生产者、设计者的利益和观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

对于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界定,指导企业在战略整合、设计理念、经营模式、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在改进过程中,以高效的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流程再造、资源重组等多种方式,达成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再如“可用性工程”、“情感化设计”等理论、观点均对企业经营战略、产品开发、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国际化竞争,企业必须通过对不同地域用户心理的研究,才能够更好的迎接跨文化、多样性市场的挑战,针对不同地域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出符合目标市场文化特点的宣传、推广方式,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4)设计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仅仅围着产品的基本功能,对产品进行简单的美化和装饰是远远不够的。

设计界普遍认识到设计是基于对“人”的理解,认识到掌握与设计相关的心理规律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已经成为设计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正确认识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潜心研究用户的需求,掌握需求满足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提升对设计的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通过对产品功能、使用方式、形态、色彩等诸多方面的设计满足人的需要,达成设计目标。

同时,设计心理学指导设计师掌握设计思维的规律,培养和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完善设计师的人格,帮助设计师应对压力。

并根据设计活动的特点和客观规律,进一步完善设计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帮助设计管理者有效的开展设计活动,从而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设计作品的质量。

(5)设计理论发展的需要设计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每一次设计理论的突破,都对设计实践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现代设计理论体系的正在逐渐建立和完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框架。

李砚祖教授概括的设计艺术学基本框架中包括了设计艺术形态学、符号学研究,设计艺术方法学研究,设计决策与设计管理研究,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艺术过程与表达研究,设计艺术的经济学、价值学研究,设计艺术文化学、社会学研究,设计艺术的教育研究,设计艺术批评学与设计艺术史学研究十个方面。

在上述研究中,设计心理学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几乎所有其它研究领域均涉及到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心理学存在交叉和重叠。

如设计哲学中涉及的感性与理性、设计美学等内容;设计经济学中涉及到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规律等内容;设计艺术过程与表达研究和设计教育中涉及的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容等等。

由此可见,作为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核心的造物科学——设计艺术学,必须将以研究“人的行为及精神过程”为目的的心理学作为其重要的科学基础和支柱。

1.3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是设计心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应用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对设计心理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理清心理学的基本脉络,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理论、流派和应用学科中与设计学科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对设计心理学形成和发展成一门系统的专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3.1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syche(灵魂)和logos(讲述),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是生物神经活动的产物,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心理起源的研究主要包括比较心理学(研究各生物物种神经功能及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两方面的研究。

心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2)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Plato)认为“灵魂是最初的东西,是先于一切”,心理现象的部位在脑和脊髓。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并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与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著作《论灵魂》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了四种人格(胆汁质、多血质、粘稠质、抑郁质),之后古罗马的盖伦(Galen)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人格,形成四种气质,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中,还沿用这一分类方式。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所用的是思辨和经验概括的方法。

当时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是不适用的。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一是17-19世纪的哲学思潮,其中主要包括17世纪以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re)s为代表的唯理论和17-18世纪以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Hobbs)和洛克(JohnLock)为代表的经验论,以及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的英国的联想主义思潮和法国的感觉主义思潮等。

二是实验生理学,19世纪生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前者为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来自与后者。

19世纪中叶,德国的韦伯(E.H.Weber)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心理物理学的基础。

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Fetcher,GustavTheodora)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心理物理法,开创心理物理学。

由于费希纳的成果,科学家才第一次能够“测量”精神。

后来,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Wundt)利用这些最初的创造性成就,把它们组织和综合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础。

1879年,威廉.冯特(Wilhelm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的《生理心理学》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后的一百多年,心理学飞速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现代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分支。

理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探讨心理科学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心理现象的实质、机制和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