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440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docx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浙江衢州2008

  

(一)(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分)

  答案:

16.

(1)(被)选拔

(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2分)

  18.

(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

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衡于虑而后喻

  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2、〈〈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2分)

  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3分)

  9.战国儒10.

(1)田间、田地

(2)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或资财缺乏,即贫困(3)通“横”,梗塞,不顺(4)了解,明白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2.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13.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吉林长春卷)2007

  200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动心忍性(同“韧”,使……坚韧)B.困于心(同“捆”,束缚)C.衡于虑(同“横”,梗塞。

  D.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文中画线的ab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的道理,进而提出了

  的论断(用原文语句回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4.请归纳文言语段的中心论点。

  答案:

1.B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或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或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衡”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苦其心志苦:

2曾益其所不能曾:

  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翻译下面的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文中原句回答)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

1.bì犯过失同“横”,梗塞,不顺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略5.

(1)使……痛苦

(2)同“增”,增加(或:

增加)6.过渡(承上启下)7.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9.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B、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D、而

  曹操比于袁绍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8910ADC

赞同308|评论

求助知友

vinsontcm|七级采纳率46%

擅长领域:

历史学中医地理电影历史话题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了^-^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共5条

2009-03-2419:

59XWZQXWZ|四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考题一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被任用)B、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D、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

2、选出与“困于心”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生于忧患B、奉命于危难之间

C、万钟于我何加焉D、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改正)

D、生于忧患(生存在忧患中)

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B、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C、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能够忍耐,给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D、这样能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D、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是其中的“死于安乐”一句。

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文章结构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全文按照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的。

D、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题二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C、而后喻(明白)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外面)

2、选出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躬耕于南阳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皆朝于齐D、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了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

没有敌对的国家,国家常常灭亡。

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

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一定灭亡。

D、(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磨练。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得文章的论证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

B、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只要经受了艰苦磨难,就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的是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练。

考题三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

A、劳其筋骨(劳累)B、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国恒亡(灭亡)

2、选出与“征于色,发于声”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战于长勺B、皆于美于徐公

C、生于忧患D、所恶有甚于生者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使他物资缺乏)

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D、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

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D):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A、忧患能激励人兴奋起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B、忧患能使人有更多生存、发展的机会,而安逸享乐使人很快就死亡。

C、忧患能激励人更好地生活,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D、忧患能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强调造就人才不可缺的条件是:

经受磨难。

B、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的情况下容易灭亡。

C、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难,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受磨练”。

D、本文的论述的重心是“死于安乐”。

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B、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C、作者认为国家要长久不衰,就必须有“法家拂士”和“无敌国外患”。

D、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考题一

1、C2、B3、D4、A5、D6、C

考题二

1、D2、C3、C4、B5、C6、A

考题三

1、A2、A3、A4、D5、D6、C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

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之: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曹刿轮战》)

3.本文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

三、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所以:

__________

(2)恒过:

__________(3)行:

__________

(4)喻:

__________(5)入:

__________(6)忍:

__________

2.写出通假字所通的字并加以解释:

(2分)

(1)“曾”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2)“拂”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

3.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管夷吾举于士

C、征于色,发于声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翻译画线句为现代汉语:

(6分)

译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能体现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6.本文议论中心十分明确,开头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为例,暗示________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造就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_____________更应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从______面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4分)

7.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本文中心论点是“”,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是其中的“______”。

(2分)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如把它译为现代汉语,前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赞同1|评论

2009-03-2420:

01淡影儿|三级

中考文言文试题精选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

(2分)

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2分)

[答]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故所以②是这种人

7.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分)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8.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8.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每点1分)

9.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3分)

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1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3分)

1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3分,意思对即可)

12.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3分)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AD)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17.《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4分)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4分)

18.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