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060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0页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 2解析.docx

港口码头堆场施工技术标2解析

目录

第一章编制概述1

1.1编制说明1

1.2编制依据1

1.3编制原则2

第二章工程概述2

2.1工程概要2

2.2自然条件和勘测资料3

2.3施工条件分析12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14

3.1布置原则14

3.2施工总平面布置15

3.3现场五牌一图15

3.4水、电设施布置16

3.5通讯16

3.6消防16

3.7水上安全设施布置16

3.8预制场布置16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17

4.1施工总体布置的原则17

4.2工程总体目标17

4.3总体施工顺序17

4.4总体施工方法概述17

第五章施工组织和主要管理方法20

5.1施工组织机构20

5.2项目部主要人员岗位职责20

5.3施工管理方法21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2

6.1基线复核及测量控制22

6.2构件预制23

6.3土石方工程37

6.4港池及调头区疏浚37

6.5炸礁工程39

6.6基槽开挖、清礁43

6.7基床抛石50

6.8抛石基床夯实54

6.9基床整平59

6.10构件运输及安装63

6.11沉箱内回填施工73

6.12现浇码头胸墙施工74

6.13码头后方棱体抛石、二片石、混合倒滤层、回填山皮土施工78

6.14轨道施工80

6.15码头附属设施81

6.16沉降位移观测83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85

7.1质量管理原则85

7.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85

7.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85

7.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86

7.5质量持续改进86

7.6检查、验证87

7.7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87

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措施90

8.1工期安排原则90

8.2工期安排90

8.3进度控制和保证措施90

8.4本工程工期具体保证措施92

第九章施工期环保、文明施工措施93

9.1对环保和文明施工承诺93

9.2环保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94

9.3施工作业区环保和文明施工措施94

9.4环境、环保、卫生管理95

9.5生活区后勤场区管理措施95

9.6配合环境保护的施工措施95

第十章安全防台措施及雨季、夜间施工措施96

10.1施工防台措施96

10.2雨季、夜间施工措施98

第十一章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99

11.1安全生产的原则和目标99

11.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99

11.3安全工作程序101

11.4奖励及处罚101

11.5员工安全教育及培训102

11.6事故的损害报告,调查及分析102

11.7安全检查及核查102

11.8本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估103

11.9施工区、生活区的安全及卫生控制103

11.10施工现场强制性安全要求103

11.11医疗服务和紧急响应105

11.12应急计划和措施105

11.13主要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技术措施105

第十二章 预制场改造方案107

12.1编制说明107

12.2出运码头方案107

12.3预制场布置107

12.4开挖原地面108

第十三章 附图表108

第一章编制概述

1.1编制说明

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安排施工顺序。

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各项目施工工序衔接合理,减少互相干扰,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创建环保和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并充分利用我公司和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船机设备,投入足够的能满足本工程施工强度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组织机械化和专业化施工,以确保本工程的施工工期和质量。

1.2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

1、中标通知书及施工合同;

2、洋浦港三期工程水工工程《**水工工程施工图》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2005.11;

3、《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4、《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5、《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6、《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8、《重力式码头设汁与施工规范》(JTJ290—98);

9、《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JTJ254-98));

10、《海港工程混凝土纤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11、《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85-2000)

12、《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13、《港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JTJ/T272-97)》

14、《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程(JTJ297-2001)》

15、《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

16、《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

17、《疏浚岩土分类技术标准(JTJ/T320-96)》

18、《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J/T286-90);

19、《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

20、国家、部颁、地方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21、经甲方确认的施工企业标准、规程和规定;

2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23、本公司ISO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3编制原则

1.3.1严守条款与规定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本工程的施工范围、工程质量标准、工期安排及工程实施按施工合同文件要求编写。

1.3.2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组织施工的原则。

在编写施工方法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坚持工程质量高标准,创优质精品工程。

1.3.3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的原则。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安排施工顺序。

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各项目施工工序兼顾,衔接合理,彼此减少互相干扰,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创建环保和优化文明施工的环境。

1.3.4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提高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可靠性、完整性。

在编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时,充分利用我司和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船机设备,组织机械化和专业化施工,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工程概要

2.1.1工程名称:

**水工工程

2.1.2建设单位:

**公司

2.1.3设计单位:

**设计院

2.1.3监理单位:

**监理事务所

2.1.4工期要求:

总工期14个月。

2.1.7质量标准:

本合同工程的施工质量,按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检验评定,必须达到优良等级。

2.1.8工程保修期:

本工程的保修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执行。

保修期自竣工验收签字之日起计,在保修期内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返修,其费用由我司负责。

本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之日起算,水工工程保修期为一年整,疏浚工程不设保修期,其他工程的保修期在专用条款中约定。

阶段验收工程的保修期从阶段验收竣工之日起算。

2.1.9工程概况:

**港位于**,**港三期工程建设3个2万吨级泊位(码头结构按5万吨级建设)及其配套设施。

码头岸线总长607m(3个深水泊位长575m,预留过渡段32m),码头面标高+5.5m,前沿水深-10.3m,港池宽50m,船舶调头区呈椭圆型布置,水深-9.3m。

2.1.10主要工程量

①港池、基槽挖泥约65万m3;

②码头基槽开挖约12.9万m3;

③基床抛石约4.7万m3;

④沉箱预制35个约2.0万m3;

⑤沉箱后抛石棱体约13.75万m3;

⑥混合倒滤层约2.1万m3;

⑦沉箱后回填山皮土碾压约13.3万m3;

⑧胸墙约1.0万m3。

2.2自然条件和勘测资料

2.2.1施工地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⑴地理位置

**港位于**,是新兴的深水工业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依托港,是海南省的重要对外口岸之一。

**港疏港一级公路与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相接,**港陆上交通至海口市约137km,至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约160公里,至八所港124km,至儋州(那大)60km。

**港从水路至海口港87海里,至八所港54海里,至湛江港173海里,至广州港450海里,至香港389海里,至越南的海防港151海里。

⑵地形地貌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市境内。

洋浦湾西临北部湾,东与新英湾相连,为一潮汐汊道型港湾。

新英湾面积约50平方公里,大、中潮纳潮量约为一亿立方米,湾顶附近有北门江、新昌河注入。

**湾为一向西开敞的新月形港湾,由珊瑚礁构成的大、小铲岛并立于湾口。

湾内南部为洋浦大浅滩,零米线以上面积约2.5平方公里,滩面最高处高程达1.5m,低潮出露,是在海蚀平台基底上发育的侵蚀——堆积型水下浅滩,滩顶以中粗砂为主,东北坡较陡,多砾砂,其余部位多为中、细砂及泥质砂。

洋浦湾北岸为岸线弯曲的凹岸,洋浦深槽沿该岸发育,水流动力轴线十分弯曲。

洋浦深槽为连接洋浦湾及其纳潮区新英湾的主要潮汐通道,10m等深线槽长约5km,宽约300m,最深处达25m,基本处于洋浦湾内;5m深槽长约10km,其中7km处于洋浦湾内,余则延伸入新英湾内;深槽覆盖层多为淤泥,厚10~20m不等。

洋浦湾口至深槽间有一拦门浅滩,滩顶最小水深不足5m,其底质多为泥质细砂及砂质泥。

拟建码头区在洋浦港一期码头东侧洋浦湾与新英湾交接地带,该为一深嵌内陆的溺谷型海湾,码头对面即为白马井镇。

该区陆域地貌上隶属于平原残丘,地势起伏较小,局部有小山丘发育。

由于第四纪火山活动,在本海湾陆域地貌形成了广泛的玄武岩熔岩岩被。

临近海边地形由于海水的侵蚀,在岬角处形成了较明显的海蚀平台,其上覆盖砾砂、玄武岩碎块、珊瑚碎块。

该区水域地形较为复杂,近岸水域地形线较陡,局部地段边坡比可达到1:

3。

该区域岸线较为曲折,水流速度较缓,在白马井与洋浦湾距离最近的地带由于涨落潮的影响水流较急。

因为潮水和河岸对潮水顶托的相互作用,该码头区对岸靠近白马井的地带形成了较大的沙坝,高潮时候淹没水中,低潮露出水面。

2、水文

1975年10月~1981年8月,在洋浦湾内设验潮水尺进行潮位观测;1976年1月~1981年8月,在湾外、湾口及湾内设置四个测波点进行波浪观测。

⑴潮汐

①潮位基准面

本工程采用洋浦港深度基准面。

各基准面基本水准点换算关系如下:

 

平均海平面

0.86m

1.91m榆林基面

1.05m

洋浦港深度基准面(水尺零点)

 

②潮型及潮位特征值

洋浦港潮汐类型比

,属正规日潮潮型。

本港潮差不大,平均潮差为1.81m,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

据1976~1980年实测资料统计,主要潮位特征值如下:

最高潮位4.06m(1976年11月25日)

最低潮位0.24m(1976年12月23日)

平均高潮位2.76m

平均低潮位1.10m

平均海平面1.91m

平均潮差1.81m

最大潮差3.60m(1976年12月)

平均涨潮历时12.2小时

平均落潮历时9.6小时

(2)潮汐

①设计水位

据1976年、1978年及1979年潮位资料,推算得设计水位如下:

设计高水位3.60m(高潮累积频率10%)

设计低水位0.64m(低潮累积频率90%)

极端高水位5.23m(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

极端低水位-0.42m(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

②乘潮水位

据1976年及1979年潮位观测资料,推算得洋浦港不同乘潮延时保证率90%的高潮水位如表9-1所示。

表2-1乘潮水位表

乘潮历时(h)

2

3

4

5

乘潮水位(m)

2.06

2.03

2.00

1.95

⑶海流

①潮流

由于地形的差异,潮流的流速、流向在不同的地段有所不同,据1975年10月及1976年1、4、7月在洋浦航道及其附近海区的海流观测资料分析,潮流类型比潮汐复杂,湾内近似为正规日潮流;湾外:

表层为不正规日潮流,中、底层则为不正规半日潮流。

湾内潮流基本上为往复流,涨、落潮流向与深槽走向基本一致,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表流速大于底流速。

湾外具有一定的旋转流特性,主流向近似为N-E走向。

湾内流速大于湾外流速。

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深槽,特别是深槽中段最窄处,实测最大流速0.98m/s。

各测点平均流速见表2-1所示。

测点位置见图2-1。

表2-2测点平均流速表

测点

4

5

6

7

8

9

层次

涨潮流速(m/s)

0.26

0.26

0.32

0.31

0.32

0.30

0.28

0.27

0.15

0.16

0.25

0.29

落潮流速(m/s)

0.32

0.33

0.43

0.37

0.35

0.34

0.36

0.30

0.35

0.33

0.32

0.31

图2-1测点位置图

2004年12月我院勘察公司在拟建三期工程码头前沿附近海域进行过短期潮流观测工作,经与上述测点的资料相比,显得稍大些。

其测量结果见表2-3。

测点位置见图2-1。

表2-3测点平均流速表

测点

A1

A2

A3

层次

涨潮流速(m/s)

0.38

0.34

0.40

0.31

0.38

0.29

落潮流速(m/s)

0.48

0.35

0.68

0.51

0.86

0.51

②余流

洋浦湾余流是因地形变化复杂引起的,流速较小,约为潮流流速的1/10,一般在0.05~0.07m/s之间。

⑷波浪:

洋浦湾共设有四个测波点,湾外及湾口的1、2测点采用数字超声浪潮仪观测,湾内的3、4测点采用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

据1976年~1981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本区波浪以风成浪为主,其频率约为94%。

洋浦湾内,无浪天多,大浪极少,具有良好的掩护条件。

根据资料分析,湾内常浪向SW,频率6.37%,次常浪向WSW,频率为2.72%,强浪向SW,波高H1/10≥0.6m的频率0.46,实测最大波高H1/10≥1.0m。

详见表2-4、表2-5。

表2-4各向、各级波浪频率统计表

波高分级

波向

0.0~0.5

0.6~1.0

1.1~1.5

频率合计

N

1.4

1.4

NNE

0.5

0.5

NE

1.3

1.3

ENE

1.7

1.7

E

1.5

1.5

ESE

1.7

1.7

SE

2.4

2.4

SSE

0.9

0.02

0.09

S

0.9

0.09

SSW

1.2

0.04

1.18

SW

5.9

0.46

6.37

WSW

2.7

0.02

2.72

W

1.2

0.01

1.21

WNW

0.8

0.8

NW

1.3

1.3

NNW

0.4

0.4

C

73.6

73.6

合计

95.45

0.55

100

表2-5各级波浪频率统计表

H1/10(m)

次数

累积次数

累积频率(%)

1.0

1

1

0.060

0.8

1

2

0.120

0.6

1

3

0.180

0.5

12

15

0.899

0.4

46

61

3.657

0.3

142

203

12.170

0.2

361

564

33.813

0.1

1104

1668

100.00

合计

1668

受季风影响,春夏多SW向浪,冬季多SE向浪。

秋、冬季波浪较小,零级波频率在80%以上,最大波高一般小于0.5m。

实测资料还表明,洋浦湾内、外大浪主要由热带风暴和台风所产生。

湾外1测点曾测得最大波高H1/10=2.4m。

为进一步验证设计波要素,我院又收集了40年的年最大风速资料,根据《海港水文规范》推算设计波要素,并参考实测波浪资料,确定港内设计波要素如表2-6。

表2-6港内设计波要素表(重现期五十年一遇)

水位(m)

H1%(m)

H4%(m)

H13%(m)

T(s)

L(m)

3.60

2.23

1.89

1.53

4.5

31.2

0.64

2.16

1.82

1.49

4.5

30.64

5.23

2.38

2.02

1.60

4.5

31.4

-0.42

2.12

1.78

1.46

4.5

30.1

⑸泥沙运动

洋浦湾和新英湾为溺谷式海湾,目前仍保持着潮汐汊道形成初期时的格局,平面位置无多大变化。

据历史资料分析,洋浦深槽的位置与当时河谷的位置基本一致,仅纵横剖面有缓慢的淤缩,平均速率0.0125cm/a。

10m深槽淤缩较大,约为4.2~5.2cm/a。

近几十年来,深槽各段有冲淤,但冲淤平衡,已基本稳定,洋浦大浅滩亦趋于平衡,没有明显变化。

拦门浅滩处于落潮流三角洲的雏形阶段,堆积体不明显,该浅滩是近3000年发展起来的碍航浅滩。

据1947~1983年资料,1963年以前,该浅滩略有冲蚀,1963年以后微淤,平均淤率3.2cm/a,年平均淤积量约8.2万m3,除滩顶略有摆动外,大部分浅滩较为稳定。

洋浦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海岸侵蚀及生物沉积三个方面。

河流泥沙以悬沙为主,其中大部分沉积在新英湾内,仅少部分细颗粒泥沙随落潮流携入洋浦湾内;海岸侵蚀泥沙主要来自白马井以南2km左右的海蚀带,该岸段年波浪沿岸输沙量约2.2~4.9万m3;生物沉积主要为珊瑚礁,按珊瑚礁年产量理论值估算,大铲及小铲两岛年产礁量约1.2~4.2万m3,由此可见,洋浦湾的泥沙来源不多,年来沙量仅10余万m3。

3、气象

洋浦港于1976年设立气象站,该站位于东经109°12′,北纬19°44′处的白沙村外,有气温、降水、风、雾及湿度等观测项目。

洋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台风影响,长夏无冬,夏热冬暖,湿度较高降水量较少,旱季和雨季分明。

⑴气温

洋浦地处低纬,气温较高,年际变化不大。

多年平均气温24.7℃

极端最高气温38.5℃

极端最低气温7.3℃

月平均最高气温29.3℃

月平均最低气温18.9℃

月平均气温见表2-7

表2-7月平均气温表

月份

十一

十二

月平均气温(℃)

18.9

19.0

21.8

25.4

28.4

29.2

29.3

28.6

27.0

25.4

21.6

20.4

⑵风况

该区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多ENE和NE风,夏半年多SW及SSW风,常风向ENE,次常风向NE,频率分别为22.3%、18.1%。

强风向SW,实测最大风速达32.3m/s,≥5级风的频率为0.85%。

各向、各级风频率、平均风速及最大风速见表2-8,历年各月≥6级风日数见表2-9。

表2-8各向、各级风频率、平均风速、最大风速表

风向

频率

各级风频率(%)

平均风速

(m/s)

最大风速

(m/s)

0~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N

5.7

5.49

0.14

0.03

0.00

0.00

3.2

20.0

NNE

12.8

12.22

0.47

0.03

0.01

0.01

3.7

18.0

NE

18.1

17.53

0.52

0.04

0.01

0.00

3.9

16.7

ENE

22.3

22.00

0.25

0.06

0.00

0.00

3.5

15.0

E

8.2

8.23

0.10

0.00

0.00

0.00

2.3

12.3

ESE

3.4

3.40

0.00

0.00

0.00

0.01

2.0

22.0

SE

2.6

2.62

0.00

0.00

0.00

0.00

1.7

22.7

SSE

2.0

2.02

0.01

0.00

0.00

0.00

2.0

26.0

S

1.7

1.59

0.07

0.00

0.03

0.00

2.8

18.7

SSW

3.3

2.64

0.57

0.04

0.01

0.00

4.1

18.7

SW

5.5

2.68

0.79

0.06

0.00

0.00

4.0

32.3

WSW

3.2

2.95

0.29

0.00

0.00

0.00

4.0

19.0

W

3.3

3.22

0.06

0.00

0.00

0.00

2.9

11.0

WNW

2.4

2.39

0.01

0.03

0.00

0.00

2.8

15.7

NW

2.4

2.44

0.00

0.00

0.00

0.00

2.4

13.7

NNW

3.6

3.42

0.07

0.04

0.00

0.01

3.4

19.3

C

1.5

1.48

合计

96.32

3.26

0.33

0.06

0.03

表2-9各月≥6级大风日数表

年份

各月≥6级大风日数

年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6

0

0

0

0.5

0

1.5

2.0

1.0

2.5

0

0

0

7.5

1977

0

0

0.5

0

2.0

0.5

2.0

0.5

0.5

0.5

0

0

6.5

1978

0.5

0

0

0

0

0.5

0.5

1.5

1.0

1.5

0

0

5.5

1979

0

0

0

0

0

0

0.5

0.5

1.5

0

0.5

0

3.0

1980

0

0

0

0

0.5

0.5

1.5

0.5

0.5

0

0

0

3.5

平均

0.1

0

0.1

0.1

0.5

0.6

1.3

0.8

1.2

0.4

0.1

0

5.2

据表2-8分析,洋浦各向风力不大,≥5级风的频率3.68%,≥6级风的频率0.42%,≥7级风的频率0.09%,≥8级风的频率仅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