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347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启用前绝密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5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

C2H4O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质量数是18,:

,故A错误;Mg2+的结构示意图:

,故B正确;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故C错误;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HCOOCH3,故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

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加热分解氯化铵B.干冰气化C.水通电分解D.氯化氢溶于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加热分解氯化铵,分解产生氨气和HCl,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错误;B.干冰汽化是物质由固体变为气态,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正确;C.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生成,因此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错误;D.氯化氢溶于水,电离产生H+和Cl-,有化学键的断裂,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的关系的判断的知识。

3.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N、O、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5、6、7,逐渐增多,正确;B、N、O、F是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错误;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1、+2、+3,依次升高,正确;D、Li、Na、K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正确。

考点:

考查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4.一种新型绿色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的混合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关于这种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

B.H2、CO、CH4的混合气体在电池内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然后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实际运行时的电解液应选择碱性溶液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答案】B

【解析】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为正极,A正确;燃料电池并非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是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总反应与燃烧反应相同,但能量的转化与燃烧反应不同,B错误;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用非碱性溶液作电解液,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内部的压强增大,有安全隐患,所以用碱性物质作电解质溶液,C正确;用碱液作电解液,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D正确;正确选项B。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B.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三纵列合称Ⅷ族,Ⅷ族是元素周期表所有族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

C.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一些化学反应新型催化剂

D.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包含过渡元素和Ⅷ族

【答案】C

【解析】A.元素周期表有16个族,A错误;B.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三纵列合称Ⅷ族,第ⅢB是元素周期表所有族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B错误;C.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一些化学反应新型催化剂,C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副族不包括第Ⅷ族,D错误,答案选C。

6.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2和H2B.H2S和CO2C.O2和CCl4D.Cl2和NH4NO3

【答案】B

【解析】A.N2和H2都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H2S和CO2都属于共价化合物,都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O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D.Cl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

7.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CsFB.NaFC.LiID.KC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离子,非金属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离子,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LiI,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

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F2>Cl2>Br2>I2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⑤还原性:

S2->Se2-⑥酸性:

HNO3>H3PO4

A.①③B.②④C.③⑥D.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①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但若为金属单质,则错误;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错误;③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正确;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不一定越强,错误;⑤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阴离子还原性增强,错误;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正确。

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9.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液态水汽化是物理变化,故不选①;②将胆矾(

)加热发生分解反应:

,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②;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故不选③;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④;⑤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故不选⑤。

正确序号为②④;正确选项D。

点睛:

常见的放热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多数分解反应;而液态水汽化,浓硫酸稀释虽然有热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反应。

10.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

2NO2

N2O4,在此温度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O2,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O2的体积分数()

A.减少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答案】A

【解析】正确答案:

A

相当于对原平衡进行加压,平衡正向移动,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O2的体积分数减少。

11.关于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是负极

B.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为2H2﹣4e﹣=4H+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

D.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高效、对环境友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上a被氧化,氧气在正极b上被还原,所以该电池中电极b是正极,a是负极,A正确;B.电解质溶液显碱性,则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B错误;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a通过灯泡流向b,C正确;D.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高效,产物是水无污染,对环境友好,D正确,故选B。

考点:

考查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KOH含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A错误;B.共价化合物是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正确;C.离子化合物是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键和共价键

13.下列递变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Na、Mg、Al位于同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A项正确;B.Si、P、S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4、5、6、,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Li、Na、K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14.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

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

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答案】B

【解析】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处于第三周期,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8-1-5=12,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5、7,又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

A.H、N元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氮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氢气,所以单质的沸点:

W<X,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W<Z,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

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C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3PO4<HClO4,但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存在此规律,如磷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故C错误;D.X、Y分别是N、P元素,可以形成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都是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涉及离子化合物判断、酸性强弱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判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

易错选项是C,学生容易忽略最高价含氧酸。

视频

15.下列关于下图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电流表中没有电流通过

B.铝箔是正极

C.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

D.电子从铝箔流出,经电流表、活性炭、滤纸回到铝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该图无外加电源,所以不是电解池装置,是原电池装置,该装置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A错误;B、该电池的反应原理是Al的吸氧腐蚀,所以正极的反应是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的反应,铝是负极,B错误;C、该电池的反应原理是Al的吸氧腐蚀,所以装置内总反应方程式为:

4Al+3O2+6H2O=4Al(OH)3,C正确;D、电子在外电路中的移动方向是从负极铝经电流表移向正极活性炭,并不在内电路中移动,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电化学装置的判断,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应用

【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1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正极移向负极

B.当负极消耗4.48L气体时,转移电子5.2mole-

C.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通过内电路流回负极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C4H10+26e-+13O2-=4CO2+5H2O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该装置是原电池,在熔融电解质中,氧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故A错误;B.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当负极消耗4.48L即0.2mol气体时,转移电子5.2mole-,故B正确;C.原电池内部不存在电子转移,只存在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故C错误;D.通入丁烷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丁烷失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故D错误;答案为B。

【考点定位】考查燃烧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计算。

【名师点晴】明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守恒规律是解题关键;在丁烷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H10-26e-+13O2-=4CO2+5H2O,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总反应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再结合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17.关于铅蓄电池Pb+PbO2+2H2SO4

PbSO4+2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O2+4H++SO42-+2e-=PbSO4(s)+2H2O,故A错误;B.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放电时,电池反应要消耗硫酸,所以硫酸的浓度减小,故C错误;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不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根据得失电子结合电解质溶液写电极反应式,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反应消耗硫酸,所以硫酸的浓度减小,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判断。

18.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为IA族元素,X与Z同主族,3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Y与X、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只含离子键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

C.单质X的熔点比单质Z高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

【答案】D

【解析】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为IA族,X与Z同主族,即X位于第二周期,Y和Z位于第三周期,即Y为Na,令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x,有2x+1=13,解得x=6,推出X为O,Z为S,A、Na与O构成化合物有Na2O、Na2O2,Na与S构成的化合物是Na2S,其中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O的非金属性强于S,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稳定性:

H2O>H2S,故B错误;C、X单质为O2,常温下为气体,Z的单质为S,常温下为固体,S的熔点高于O2,故C错误;D、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离子还原性越弱,还原性:

O2-

19.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是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Z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B.X、Y、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Y>R>X

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溶液可能显碱性

【答案】A

【解析】有机物必须含的元素是碳元素,即X为C,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因此Y为O,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即Z为Na,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即R为Cl,A、形成的化合物是CO2,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不引起酸雨,故A说法错误;B、根据HClO中氧显-2价,Cl显+1价,说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Cl,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ClO4,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CO3,HClO4酸性最强,H2CO3是弱酸,因此Cl的非金属性强于C,因此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O>Cl>C,故B说法正确;C、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CCl4、NaCl,CCl4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NaCl是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说法正确;D、Cl、O、Na组成化合物是可以是NaClO、也可以是NaClO3或NaClO4,其中NaClO属于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故D说法正确。

20.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无变化,容器内的总压强一直不随时间变化,所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不能表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该反应气体的体积无变化,随着反应进行,气体质量在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随着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随着反应进行,B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着发生变化,当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无变化,随着反应进行,气体质量在变化,混合气体的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A。

21.已知反应4CO+2NO2

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mol·L-1·min-1B.v(NO2)=0.7mol·L-1·min-1

C.v(N2)=0.4mol·L-1·min-1D.v(CO2)=1.1mol·L-1·min-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把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都转化为相同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不妨都转化为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B.v(CO)=2v(NO2)="1.4"mol·L-1·min-1,C.v(CO)=4v(N2)="1.6"mol·L-1·min-1,D.v(CO)=.v(CO2)=1.1mol·L-1·min-1,通过观察可知选项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知识。

22.已知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Y2﹣<Z﹣B.离子半径X+>W3+

C.质子数c>bD.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答案】B

【解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即a-3=b-1=c+2=d+1。

其中W、X是金属,位于同一周期,W在X的右侧,核电荷数W>X;Y、Z是非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位于W、X的上一周期,其中Z位于Y的右侧,核电荷数Z>Y;则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Y2﹣>Z﹣,选项A错误;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X+>W3+,选项B正确;C、核电荷数W>X,即质子数b>c,选项C错误;D、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HZ>H2Y,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2(g)和1molO2(g)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C.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1molN2(g)和1molO2(g)完全反应,产生2mol气态NO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为946kJ+498KJ-2×632kJ="-180"kJ,由于题目为指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所以能量变化没有意义,错误。

B.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都需要有活化过程,所以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错误。

C.由于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键能小于2molNO(g)具有的键能,所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正确。

D.NO是一种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的类型判断的知识。

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A2和B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1和5.4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只生成AB3,10min后测得A2的浓度是0.8mol·L-1,则在这10min内AB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mol·L-1·min-1B.0.3mol·L-1·min-1

C.0.2mol·L-1·min-1D.0.6mol·L-1·min-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v(A2)==0.1mol•L-1•min-1,同一反应,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v(AB3)="2"v(A2)=2×0.1mol•L-1•min-1="0.2"mol•L-1•min-1,故选C。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5.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

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

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的浓度B.扩大容器的容积

C.加入催化剂D.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增大A的浓度,A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扩大容器的容积,平衡不移动,但速率减慢,故B错误;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A转化率不变,故C正确;升高温度,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