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65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docx

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9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几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实施高效课堂为抓手,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

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校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12】37号)和转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的通知(西教办发【2013】348号)精神,对各项工作认真细致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皋兰四中一所县直属寄宿制独立初中,地处县城东部,东靠石洞寺森林公园,西与名藩广场相邻。

学校占地面积41578平方米,建筑面积1762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596人,住宿生167人,教职工116人。

学校现被定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实验学校、兰州市首批爱生实验学校、“中英项目”实验学校。

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真至善”的校训,坚持以“教育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连创佳绩,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2008—2013年连续六年荣获“兰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创建工作情况

根据兰州市现代化学校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带领全体领导对《关于做好兰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意见(试行)》等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召开了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创建现代化学校动员大会,通过传达各级创建工作会议精神,公布学校创建现代化学校规划等,使全校上下人人以主人翁态度,自觉、主动、认真参与到现代化学校的建设工作上来。

通过有力的宣传发动,全体教师认识到创建兰州市现代化学校,是提升学校品位,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难得机遇;是反思和总结我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改革、办学特色、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装备建设等方面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过程;是对学校工作进行理性思考,进一步正确定位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的大好机会。

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逐条认真学习了《兰州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定期汇报、检查、落实。

从领导班子到全体师生员工对照评估标准,逐条逐项找出差距,着力整改。

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我为创建做贡献”的倡议,开展“弯一下腰,让校园更洁净”活动等,提高校园文明,净化学校环境,营造了“求规范,争上进”的良好氛围;学校组织创建工作组成员,根据评估体系C级指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归类、整理、完善、装订符合评估要求的材料,并根据创建工作程序,进行自我评估。

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学校各项工作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确立“以人为本”办学思想。

学校根据身处农村的实际,结合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渴求,确定了由以树人为本、以筑基为标两个要素组成的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总方向,并力求在各个层面付诸实施。

1、端正的办学理念。

校训:

“自主、自律,自立、自强”。

根据当前学生普遍物质条件充裕、娇生惯养,且依赖性特强,又自傲自大而确立了“四自”教育,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习惯养成教育”两项内容。

校风: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农村孩子从小缺乏系统培养,所以需要从基本礼仪、生活小节入手,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基本做人做事习惯的合格的人。

学风:

“专心、慎思,勤奋、践行”。

学校旨在努力培养具有优良思维习惯、较好行为习惯、扎实学习习惯的高素质学生,既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又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2、鲜明的特色支撑。

我们确定以“绿色文化,快乐校园”作为学校特色创建项目。

遵循“一个理念”

绿色教育理念。

即不以牺牲学生的自有资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学习环境(时间空间、和谐氛围、求知方式)为代价而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教育方式。

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教育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两个观点”

1、“绿色成才”观。

每位学生都具有成才的潜质,而教育要做的就是师生共同发现其兴趣爱好,把它培养成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而让学生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才。

2、“分才育人”观。

正常教学状态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应通过参加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当帮教老师等途径获得拓展提升,走向高端;成绩良好、知识点有漏洞的学生,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知识达标、能力发展,潜力获得进一步增长和激发;基础薄弱、知识难以达标的学生,应让其学有所获,日有所得,在知识及能力上有明显进步,达到全面成长。

搭建五大板块

绿色环境——熏陶人,快乐课堂——培育人,特色课程——发展人,习惯养成——造福人,多元评价——激励人。

(二)构建“多元发展”课程体系。

为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深化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以“多元发展”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开发,实施课程“三化”建设:

“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课程多元化、活动课程人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分层次的国家课程、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人文色彩浓郁的活动课程。

一是国家课程规范化——分层次实施,重学生自主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突出自主发展。

学校认真领会并实践新课程理论,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推进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改革。

学校以创建莱西市高效课堂示范校为契机,全力做到以下三点,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模式研究。

1、推广了市局高效课堂硬杠杠——导学案做到“四落实”:

落实课前预习及检查;落实小组学习、评价;落实分层教学;落实当堂检测。

四项标准缺一既认定课堂不合格。

通过推门课、汇报课,争创示范课进行推广。

同时,探索实施了学困生辅导与尖子生培养制度,各学科均制定了学困生辅导与尖子生培养计划,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四定”措施(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指导教师)加大辅导培养力度,解决了学困生学不进、尖子生吃不饱的问题。

这些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校初四中考由去年的全市中游跃居今年的全市前列。

镇级调研中基础年级优势学科更优势,弱势学科提高明显。

落实集体教研,凝聚集体智慧。

1、教研制度不断完善。

先后出台了《领导干部分包学科制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教研组工作管理细则》、《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2、教研队伍不断壮大。

形成了外聘专家指导、分管领导管理、教研骨干领头、全员跟进的梯队发展。

3、教研管理不断创新。

以集体备课研究为突破,将“集备”工作进一步深化与创新,形成了“骨干引领——个人备课——集中磨课——同课异构”和“处室汇报课与争上示范课”,以及大集备与小集备结合,做到“各有侧重抓考点、学科统筹成体系”。

首先,学期初教研组大集备,找准知识点、考点、难点和能力训练点。

综合各年级教师力量,从初一至初四统一确定各年级知识体系、训练梯度、习惯养成等要素,制定教学进度、训练策略等,做到既自成体系,又有机统一。

其次,学期中备课组小集备。

语数英理化等按备课组,政史地生依然实现教研组集备,具体制定导学案,落实教学行为。

另外,坚决落实导学案审批制度,每个备课组导学案,由级部领导把关审批,彻底杜绝盲目求量,加重课业负担现象发生。

4、“请进来教、走出去学”。

先后集体组织了30人次教师到龙源中学、南墅中学等单位进行了观摩学习。

邀请了教研室王立平主任做教师的责任报告,本校赵伟玲老师进行了教师心理方面的讲座。

实施高效课堂与优化教研为规范实施国家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莱西市组织的教学质量调研中,我校由去年的中游跃升至上游。

二是校本课程多元化——关注个体,重学生特长发展。

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分工和职责,制定了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相配套的“实施方案”等一些列保障制度。

围绕校本课程特色化这个重点,已经初见成效,日益成熟。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规范与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更新,着力抓好校本课程特色化。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优势,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校内外两个资源,按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开发适合我们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

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创新实践中,我校在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已有9门,进一步展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主要有四大板块:

心理类——《心理常识辅导》,艺体类——《素描小常识》,益智类——《中国象棋初识》,手工类——《十字绣入门》等等。

在此基础上,学校实施了“选课走班”形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特长发展。

三是活动课程人文化——关注社会,重学生综合发展。

我们积极利用地处镇驻地的区位优势,发掘校内外两个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建立两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马连庄镇农贸市场、马连庄镇敬老院,定期组织以“关注老人、报答社会”、“洁净身边、关注自然”为主体实践活动。

其次,利用节假日开展“我眼中的新农村”等等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家庭,培养其关注社会关注家庭的意识。

另外,尤其注重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开发了《马连庄地区方言调查与研究》、《大沽河两岸污染源调查》等校本课程。

(三)落实“全面育人”培养模式

1、精管理,完善育人网络。

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项工作在德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德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确立了以德育为先导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

学校建立分管领导总体负责,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配强、配好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形成校内: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任课教师的校内德育网络,校外:

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校外德育网络。

2、重养成,培养良好习惯。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抓好这项基础性德育工作,多年来,学校在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形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①完善常规教育体系。

学校编制了《学生自主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明确了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的要求,形成一套系统比较完善,操作性较强的常规管理制度,实行从常规内容的认知到实施检查,从实施检查到评估整改的全过程管理,使常规教育走上规范化建设的轨道。

②注重常规管理实效。

第一,以专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常规教育。

如学年初军训、每周主题班会、每月主题讲座等;第二,以各类检查为载体,进行常规纠错教育。

如定期进行仪表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检查等;第三,以各类常规评比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榜样氛围。

目前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学生评比等的运作都比较成熟,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③搭建自我管理平台。

我们重视学生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内因作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主教育能力。

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及学生常规的日常督促管理工作。

3、抓渗透,狠抓活动育人。

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每学期开学,政教、团委根据学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形势要求和传统节庆日,制定本学期主题活动计划。

第一,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活动。

如:

“走进敬老院”等扶贫助困活动、“保护母亲河——大沽河”、“安全教育活动月”、“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与社会相关单位合作,举办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和教师参与,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每次活动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大力组织社团活动,砥砺学生的品性。

我们以“拓展素质,发展个性”为目标,在校团委的的统一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申办、自主组建、自主管理、自主完善,建立了四大类共11个学生社团:

艺术类社团4个(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书法队)、实践类社团3个(广播站、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体育类社团4个(棋艺社、羽毛球、篮球、乒乓)、心理类社团1个(心理联络员协会)。

这些社团,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采取定时间、定地点的活动;或由老师指导,利用节假日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体育类则多在课余组织。

③认真开展艺体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学校每年举行体育节(运动会),课外活动面向全体,多层次地有效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的体育达标率一直在98%以上,在市镇两级体育比赛中成绩优异。

学校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艺术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良好,校合唱队多次代表镇参加莱西市比赛。

4、促和谐,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依托心理咨询室与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实施,旨在通过系列有序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初中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最终达到提高成绩、心理健康、发挥潜能有机统一的教育效果。

主要做法:

①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设置心理信箱,对学生开展个别咨询;结合广播、橱窗等宣传载体,开设心理健康辅导专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②开设心理辅导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形式对学生开展集体辅导。

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重点确定为三大块:

学习心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

每一专题的辅导都进行系统的单元和主题活动设计。

③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校尤其注重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现有两名兼职心理教师均接受市区级培训,一人参加青岛市级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并承担了青岛市级心理类课题一个,为保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人力保证。

5、重沟通,发挥家校合力。

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年举办家长开放日,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法制副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校进行家庭教育、法制、交通等知识讲座,努力构建家校互助德育平台。

首先,我们注重通过学校网站、家长会、告家长书等,主动与家长沟通学校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认同、支持。

其次,我们建立了家访制度、家长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育教学开放周制度,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使家长和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领导等有更多更密切的接触和交流,使他们及时了解学校、班级、任课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我们分级部每月组织家长会,定期开展主题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的教育行为。

家校互促德育模式赢得了家长的紧密配合,使其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发挥学校、家庭的整体教育功能,为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6、抓课堂,巩固育人主阵地。

①重视德育课堂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情感、科学精神、行为规范训练培育。

重点抓住文科的德育品德教育、理科的科学精神教育,综合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等,通过课堂能力考核与评先选优挂钩等途径,促进渗透,稳固了阵地。

②重视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充分发挥德育研究性学习的德育功能。

学校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确立了研究性学习三大主题:

民俗、自然、生活,并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运作日趋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字系列活动范例。

如“农村垃圾来源与治理调查”、“农村运输工具变迁”等等。

7、建机制,发挥评价效力。

学校注重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了完善的、符合校情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方面。

以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为出发点,定期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学生评价方面。

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内容过程化、功能激励化。

教师评价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以业绩考核为抓手,注意通过教师业务档案、评先选优等形式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

评价中既重视业务能力的测评又重视师德师风的考核,既注重现阶段的状况又注重教师的发展潜力。

通过实践,学校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课程实施、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不断规范,保证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优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层次。

一是学校依照有关规定,组织校长及校级后备干部、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级以上“每月一讲”等培训;二是利用暑假,先后派出领导干部、后备干部9人次赴华东师大、山师大、青岛师院参加培训;三是学校结合干部的需求和岗位需要进行校级间学习培训,每学期至少一次外派赴域外名校观摩交流培训、学习考察,先后组织近40名干部教师赴诸城龙源中学、青岛六十三中观摩学习。

2、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

首先,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历进修。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历进修的教师提供方便,教师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50%左右。

其次,优化校本培训,丰富培训内容,重点突出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中心的提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能力。

再次,搞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与研究,学校教师能有效驾驭课堂、实施高效教学的骨干教师比例逐年递增,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得以有效推广。

另外,引导干部教师自主学习提高,每学期都开展“五个一”读书活动(读一本专业书籍、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学专题,以此引导干部教师做学习型人才,提升素养。

3、注重内部挖潜,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学校在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名教师培养计划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设施完备的有利条件,搭建了三个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网络教研交流互动平台、骨干榜样视频展示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借助网络建立了学科公共邮箱、教研qq群。

通过考核奖励等方式,引导骨干教师展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全体,共同提高。

4、培育中坚力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专项培训,组织优秀班主任积极参加全市性的班主任培训班;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是加大表彰激励力度,以班主任业绩考核为依托,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每年度评先表彰奖励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同时,学校在干部选拔、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中,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者。

目前,我校干部教师队伍风正气顺,想事创业已成共识。

校长先后获得青岛市劳动模范、莱西市优秀校长称号,中层干部中有10人次获得莱西市优秀教师等综合荣誉称号;先后由20余名教师获得莱西市及其以上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占专任教师的50%多。

(五)建立切实可行管理制度

1、依法施政。

依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省规四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马连庄镇中心中学学校章程》。

以此为核心,学校借创建莱西市教师管理示范校契机,出台了《马连庄镇中心中学教师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实施了教师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新模式。

这一模式的实施,涵盖了从支部民主生活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到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检查、考核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校内事务从决策、实施到最后考核的全过程无缝隙公开透明,为保障学校科学民主决策、管理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干群关系和谐。

2、完善监督机制。

学校根据现在的教育形势,拓开思路,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家长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组织,并积极探索发挥两个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家长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每月家长会、校长热线电话、每月教工代表座谈会和学期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邀请家长与教工参与决策、管理,实施监督,并集思广益,促进发展,此举得到了家长与社会各界一致欢迎与支持。

我校每月家长例会家长参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3坚持“三公开”。

通过政务校务公开栏,坚持及时公开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学校的经费使用、评先选优人事任用等。

(六)全面加强办学软硬件建设

1、设施设备达到应配标准。

艺体类:

体育场面积9533平米,生均18.51平米,有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8个乒乓球场,300米环形跑道,有7个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排球场;体操器械及其它体育器材齐全。

医务室医疗器械设备配备基本能满足和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医务室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学校每学年组织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学校有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各一个,音美器材达标。

实验类:

一是学校有符合标准、配套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各1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技术教室各一个。

都实现了管理制度化。

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教学仪器配备达生定标准。

信息类:

学校拥有54台学生微机,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做到了人手一机;所有教室安装了班班通;有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设施。

图书类:

配有90余座的学生阅览室、50余座的教师阅览室;藏书26869万册,生均52册,并按教材要求备齐配套音像资料和教学挂图。

2、数字校园建设已显雏形。

学校教育教学、办公管理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机整合。

学校有完备的校园局域网系统、“班班通”多媒体系统、学校网站,学校各处室的工作安排与工作等基本实现了网上流转无纸化办公。

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及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教学富有现代气息,也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办公。

3、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为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对师生充分开放,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良服务。

理化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学校图书室,每天对师生开放,能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阅读需要;体育场每天都开放;电教设备使用率高,每个教室配备的班班通利用率高;校医务室主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工作宗旨,为师生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文化底蕴相对不足。

由于办学历史稍短,学校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现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虽经自上而下的酝酿生成,短期内尚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也因此,学校还没有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文化。

尤其是校本课程略显单薄无力。

2、办学基础欠缺,生源不够理想。

学校虽然坐落于乡镇驻地,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对周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跟市区一些学校相比,在办学资金、师资力量等相对不足,致使生源流失严重。

由于前几年资金投入不足,想到一部分校舍等设施偏于陈旧,尤其体育场地的使用,受天气影响严重,利用率不高。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干部教师国外培训交流依然期待零的突破,师生与国内名校间交流也明显不足。

中考升学压力,导致的评价不科学,重教学轻育人倾向依然存在;尚未建成一支在区市域内叫得响的名师队伍。

(二)整改措施

1、继续加大学校文化建设与投入力度,提高师生创办乡镇名校的内聚力,使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深入人心;加快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进程,以特色课程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力争在年内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完成校园绿化、美化、教育化设计与施工。

2、协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引进优秀教师,争取用1-3年时间,基本改变学校内优质教师资源短缺现象。

合理配置教育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