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747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

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

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用一个形容词回答)

(生: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

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

(感受园子的自由)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

b推荐读

c评价读

d为什么读得好?

e这是怎样的画面?

(边读边想画面)

师引读:

这花园里有……(生读)

2学习第十七自然段

a指名读,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作者怎样写出园子的自由?

引读: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

c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进行小练笔。

(模仿写句子)

师:

这一切都是自由的。

引读:

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d倭瓜、黄瓜、玉米呢?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e齐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阳也不知道。

”从“愿意”中感受到了什么?

f举例(哪些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g分析动植物的自由与我童年自由的关系。

h分析写法(借物抒情)

i让我们一同走进园子,一同感受萧红的那份自由吧!

引读: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

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师:

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

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

再次引读:

一切都活了,花开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开了……

让学生充分感受动植物的自由与我童年自由的关系。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里,萧红同样是自由的,因为祖父给了她自由。

请默读第4—15自然段,从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我的自由?

交流讨论:

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a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b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c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

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两个词,用心读一读。

d抢水瓢浇菜。

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四、总结升华。

师:

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

小练笔。

(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2为什么课题叫《祖父的园子》?

3补充萧红的资料。

《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

“呼兰河这座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六、走进原著。

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七、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园子的自由:

动植物比喻排比拟人

我的自由:

栽花

拔草

种小白菜

铲地

浇菜

……

 

17《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

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

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梦想”是什么)

1.自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交流: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3.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⑴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⑵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一)学习1、2自然段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 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 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出示文字资料:

非洲缺水资料。

⑷ 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

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二)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

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

(“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00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00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

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

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

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

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

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

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5.讨论:

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从书本中勾画出: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课外延伸:

1.阅读小诗《梦想的力量》

2.寄语:

梦想给人动力,勤奋创造奇迹!

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梦想成真攒70元买了一个水泵

筹2000元买一口井

攒钱买钻井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