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6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测试.docx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测试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测试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汽车。

(2)变化: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

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2)第一小问,根据图表可知,1913年和1870年相比的变化是:

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超过英国。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能超过英国与其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有关;此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依据材料信息“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可以归纳出原因:

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

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

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

(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借经商贸易之名,以掠夺性的剥削来压榨印度人民,以武力来蚕食和霸占印度国土。

印度民众对立情绪不断增长,终于爆发了大起义。

1857年5月10日,起义首先在密拉特爆发。

各地士兵和民众纷纷响应,不到4个月,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几乎整个北印度。

起义势力以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为三大中心。

图二: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大肆掠夺,引起当地除欧洲白人以外的所有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并由此引发了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斗争。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文字介绍分别写出印度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殖民国家。

(3)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起义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

(1)可从起义原因、起义时间、殖民国家、领导人、起义地点(起义中心)、起义结果等方面回答。

(2)英国、西班牙

(3)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可以获得起义的起义原因、起义时间、殖民国家、领导人、起义地点(起义中心)、起义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反对的殖民国家是英国,英国对印度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掠夺,激起了印度全国上下的反抗;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拉丁美洲除了巴西是在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他地方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开采金银,经营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后来,当地土生白人也对殖民统治下的掠夺极为不满,因此爆发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3)依据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他们的目的就是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或者说民族解放,因此,它们都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

(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5.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

(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科技发明(如下图)

(科技促进交通革新)

材料二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

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

你的儿子乔治(1918年12月23)

(科技推动经济腾飞)

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科技带给人们启迪)

材料五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

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

经过两个世纪的治理,伦敦已是花园城市。

材料六狄更斯(1812—1870年,代表作《雾都孤儿》)曾评价工业革命: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1)图一中的发明与谁有关?

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几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

(1)人物:

爱迪生。

信息点一:

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

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汽车、飞机。

(3)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电灯,电灯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

从材料一的图片中,能获取信息点一:

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

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的“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

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

”可知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飞机这两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的“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依据材料四的“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

6.

(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创立进化论——

<3>创立相对论——

<4>创作《英雄交响曲》——

<5>英国的护国主——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珍妮纺纱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德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日本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答案】

(1)<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

<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

<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

<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济贫院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置),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贫民望而却步。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三:

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养老金法,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从而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

1911年,英国正式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及非手工劳动者,涵盖范围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抚恤金(每月5先令,后来提高到10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

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牧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哪些特征?

(3)综合材料和所学,概括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激化。

(答出任意2点意思相近即可。

(2)特征:

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等。

(答出任意4点意思相近即可。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要求从两方面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会问题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工人极端贫困;阶级矛盾激化。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内容可知,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特征是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逐步趋于完善;涉及领域逐步广泛;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保证;逐步加强对儿童、低收人者和老人的保护等。

(3)综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8.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

(2)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

(4)材料二中:

“发明大王”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电气时代

(4)爱迪生、电灯泡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所以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这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人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可知“发明大王”是爱迪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因此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泡。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的名称:

《_______》;作者________;绘画流派:

__________。

(2)请谈谈该作者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

(1)《向日葵》;梵高;表现主义绘画。

(2)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的名称是《向日葵》;作者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梵高是表现主义绘画流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是荷兰的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他的艺术生命很短暂,但却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向日葵》系列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

10.下面一副油画的作者是谁,油画名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作品表达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答案】梵高《向日葵》

1987年3990万美元价格,创下了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

《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

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画的名称是《向日葵》,作者是荷兰的梵高。

《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

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